一种聚乙烯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79512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聚乙烯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领域,具体是一种聚乙烯反应釜。
背景技术
在精细化工生产过程中,大多采用搪瓷玻璃反应釜,但很多反应是在极端条件下
运行,在这种条件下搪瓷玻璃反应釜的使用寿命很短, 一般仅有3-6个月,使用成本非常
高。例如氰尿酸的生产,其反应条件为介质是20%的硫酸,温度在105t:以上,并且在反应
结束时,需用冷却水夹层降温,骤然冷却,由于钢材与搪瓷玻璃膨胀系数不一样,导致搪瓷
玻璃反应釜的搪瓷玻璃脱落,反应釜报废。同时,搪瓷玻璃反应釜的制造成本高。 现有反应釜的加热方式一般为外加热,这种加热方式存在热量传递速度慢,加热
不均匀,能源损耗大,成本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乙烯反应釜,它可以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不 足,采用聚乙烯釜体,可以大大提高反应釜使用寿命,同时采用蒸汽加热管釜内加热,热量 传递速度快,加热均匀,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聚乙烯反应釜,包括聚 乙烯釜体,聚乙烯釜体内安装搅拌机、第一蒸汽加热管和第二蒸汽加热管,第一蒸汽加热管 和第二蒸汽加热管的底部位于聚乙烯釜体内下部,第一蒸汽加热管和第二蒸汽加热管分别 与冷凝水收集管连接,冷凝水收集管与冷凝水排放管连接,聚乙烯釜体上部开设加料口 ,聚 乙烯釜体下部开设放料口和测温口 。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蒸汽加热管和第二蒸汽加热管上倾斜安 装若干分管,分管下端与第一蒸汽加热管或第二蒸汽加热管连接。 所述聚乙烯釜体外部设置加固钢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聚乙烯釜体,能够适应各种反应条件,使用寿命久, 使用寿命是搪瓷反应釜的4-5倍,可达5年以上;采用蒸汽加热管等装置实现内部加热,大 大提高了热量传递速度,加热均匀,能源利用率高;加热后的冷凝水导出方便,使用安全可 靠;釜体外安装加固钢板,提高釜体刚性,进一步提高使用寿命;结构简洁合理,制造成本 低等。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主题结构有聚乙烯釜体3,聚乙烯釜体3内安装搅拌机2、第一蒸汽加热管4和第二蒸汽加热管IO,设置两根蒸汽加热管可以提高热传递效率,所述第一蒸汽加热管4和第二蒸汽加热管10的底部位于聚乙烯釜体3内下部,第一蒸汽加热管4和第二蒸汽加热管10分别与冷凝水收集管7连接,冷凝水收集管7与冷凝水排放管8连接,使用中,产生的冷凝水流入冷凝水收集管7中,并从冷凝水排放管8流出聚乙烯釜体3。在聚乙烯釜体3上部开设加料口 5,聚乙烯釜体3下部开设放料口 1和测温口 9。所述第一蒸汽加热管4和第二蒸汽加热管10均为耐腐蚀蒸汽加热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特征在于为了提高加热效率,如图1所示,在第一蒸汽加热管4和第二蒸汽加热管10上倾斜安装若干分管6,分管6下端与第一蒸汽加热管4或第二蒸汽加热管10连接,高温蒸汽由第一蒸汽加热管4或第二蒸汽加热管10进入分管6加热,产生的冷凝水由于重力作用,自动从分管6中流回第一蒸汽加热管4或第二蒸汽加热管10,最后进入冷凝水收集管7内。为了增加聚乙烯釜体3的强度,在聚乙烯釜体3外部设置若干加固钢板ll,该设计方案可以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一种聚乙烯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聚乙烯釜体(3),聚乙烯釜体(3)内安装搅拌机(2)、第一蒸汽加热管(4)和第二蒸汽加热管(10),第一蒸汽加热管(4)和第二蒸汽加热管(10)的底部位于聚乙烯釜体(3)内下部,第一蒸汽加热管(4)和第二蒸汽加热管(10)分别与冷凝水收集管(7)连接,冷凝水收集管(7)与冷凝水排放管(8)连接,聚乙烯釜体(3)上部开设加料口(5),聚乙烯釜体(3)下部开设放料口(1)和测温口(9)。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乙烯反应釜,其特征在于第一蒸汽加热管(4)和第二蒸汽加热管(10)上倾斜安装若干分管(6),分管(6)下端与第一蒸汽加热管(4)或第二蒸汽加热管(10)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聚乙烯反应釜,其特征在于聚乙烯釜体(3)外部设置加固钢板(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聚乙烯反应釜,包括聚乙烯釜体,聚乙烯釜体内安装搅拌机、第一蒸汽加热管和第二蒸汽加热管,第一蒸汽加热管和第二蒸汽加热管的底部位于聚乙烯釜体内下部,第一蒸汽加热管和第二蒸汽加热管分别与冷凝水收集管连接,冷凝水收集管与冷凝水排放管连接,聚乙烯釜体上部开设加料口,聚乙烯釜体下部开设放料口和测温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聚乙烯釜体,能够适应各种反应条件,使用寿命久,使用寿命是搪瓷反应釜的4-5倍,可达5年以上;采用蒸汽加热管等装置实现内部加热,大大提高了热量传递速度,加热均匀,能源利用率高;加热后的冷凝水导出方便,使用安全可靠;釜体外安装加固钢板,提高釜体刚性,进一步提高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01J19/02GK201441913SQ200920024430
公开日2010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9日
发明者侯贺义, 李成顺, 邵腾 申请人:山东大明消毒科技有限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