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氢催化剂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4119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氢催化剂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全制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加氢催化剂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是一项控制要求比较高的工序,催化剂生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所做实验和工业生产的成败,现在市面上存在的加氢催化剂制备装置,设备很少采用一体化设计,没有集催化剂制备和萃取于一体,无法实现一机多用,生产效率较低,且一般采用液化气作为焚烧染料,热值低升温慢,结构设计复杂,各个零构件之间联系性不强,整体性不好,运行不稳定,使得现阶段用户使用起来非常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氢催化剂制备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氢催化剂制备装置,包括阀门、燃料瓶、输气管道、燃气炉、滑轮、钢索、料斗、抽板、电机、分液漏斗、萃取反应料斗、下料管、设备安装板、铜线圈和磁铁,所述阀门通过燃料瓶与输气管道连接,所述输气管道与燃气炉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燃气炉的上侧安装有滑轮,所述滑轮通过钢索与料斗连接,所述料斗的下侧安装有抽板,所述滑轮通过钢索与电机连接,所述电机的下侧安装有分液漏斗,所述分液漏斗通过萃取反应料斗与下料管连接,所述萃取反应料斗通过螺栓与设备安装板连接,所述电机的内侧设置有铜线圈,所述铜线圈的上下两侧安装有磁铁。

优选的,所述燃料瓶整体采用普通低合金钢整体制作而成,且燃料瓶的内部填充有氢气。

优选的,所述抽板通过料斗内部的凹槽与料斗连接。

优选的,所述磁铁均匀对称布置于铜线圈的上下两侧。

优选的,所述输气管道采用有机聚合物软管制作而成,且输气管道呈倒“L”形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设备采用一体化设计,集催化剂制备和萃取于一体,实现一机多用,生产效率更高,采用氢气作为焚烧染料,热值高升温快,结构设计简单,各个零构件之间联系性强,整体性好,运行稳定,是一套性能优良的加氢催化剂制备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阀门,2、燃料瓶,3、输气管道,4、燃气炉,5、滑轮,6、钢索,7、料斗,8、抽板,9、电机,10、分液漏斗,11、萃取反应料斗,12、下料管,13、设备安装板,14、铜线圈,15、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加氢催化剂制备装置,包括阀门1、燃料瓶2、输气管道3、燃气炉4、滑轮5、钢索6、料斗7、抽板8、电机9、分液漏斗10、萃取反应料斗11、下料管12、设备安装板13、铜线圈14和磁铁15,阀门1通过燃料瓶2与输气管道3连接,燃料瓶2整体采用普通低合金钢整体制作而成,且燃料瓶2的内部填充有氢气,氢气的热值比较高,使得设备加热更加的迅速,输气管道3与燃气炉4通过螺栓连接,输气管道3采用有机聚合物软管制作而成,且输气管道3呈倒“L”形设置,使得氢气更加轻松的流向燃气炉4,燃气炉4的上侧安装有滑轮5,滑轮5通过钢索6与料斗7连接,料斗7的下侧安装有抽板8,抽板8通过料斗7内部的凹槽与料斗7连接,使得抽板8在打开时更加的方便,滑轮5通过钢索6与电机9连接,电机9的下侧安装有分液漏斗10,分液漏斗10通过萃取反应料斗11与下料管12连接,萃取反应料斗11通过螺栓与设备安装板13连接,电机9的内侧设置有铜线圈14,铜线圈14的上下两侧安装有磁铁15,磁铁15均匀对称布置于铜线圈14的上下两侧,使得铜线圈14完全处于闭合磁感线内,运转时切割磁感线更完整,产生的动力更足。

工作原理:该加氢催化剂制备装置,当使用该设备时,用户首先,将制备原料放入料斗7中,随后拧开阀门1氢气通过输气管道3供应给燃气炉4,通过电子打火在燃气炉4中将氢气点燃给料斗7加热,待料斗7中的物体完全融化以后,启动电机9通过钢索6拉动料斗7向右移动,当料斗7移动至萃取反应料斗11的正上方时停止,然后用户用手把8向两边抽取打开,使得料斗7中融化的液体流进萃取反应料斗11中,打开分液漏斗10上的阀门,使得分液漏斗10中的萃取液流进萃取反应料斗11,并与萃取反应料斗11中的溶液混合后进行萃取,最后形成的萃取物通过下料管12向外流出,用户进行采集,整个设备运行过程结束。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