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氨酯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3121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氨酯反应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应容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聚氨酯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树脂、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等生产型用户和各种科研实验项目的研究 , 根据反应条件对反应釜结构功能及配置附件的设计。从开始的进料-反应-出料均能够以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完成预先设定好的反应步骤,对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力学控制、反应物/产物浓度等重要参数进行严格的调控。

聚氨酯是综合性能优秀的合成树脂之一,聚氨酯树脂一般是由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等含有活性氢原子和基团反应而成,两者之间的反应为溶液之间的反应,反应釜中能够充分的搅拌均匀对其反应的程度具有较大的影响;现有的工业用反应釜,在实际的生产中一般都设置搅拌装置,但是在搅拌中会产生涡流,使反应物的混合方向相同,造成对反应物的混合程度不充分,反应速度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充分混合溶液功能的聚氨酯反应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聚氨酯反应釜,包括釜体、漏斗、进料口、加热装置、温度探测装置以及搅拌装置,所述釜体为一上端开口的空腔反应器,其创新点在于: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密封连接在釜体上端开口上的齿轮箱及由齿轮箱伸入下方反应釜空腔的搅拌轴组。

进一步的,所述齿轮箱内具有位于中心处的主齿轮以及环布在主齿轮四周且与主齿轮啮合的辅齿轮;所述搅拌轴组包括竖直内置在反应釜中间位置的主搅拌轴以及环布在主搅拌轴四周的辅搅拌轴;对应地,所述主搅拌轴与主齿轮相连,所述辅齿轮与辅搅拌轴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釜上端开口呈向上的喇叭状,所述进料口、漏斗皆布置在齿轮箱上端,且穿过齿轮箱与反应釜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轴从上至下均布有若干圈搅拌齿,所述主搅拌轴上的搅拌齿与辅搅拌轴上的搅拌齿在竖直方向上呈上下错开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搅拌轴的模式,采用由齿轮箱带动的多个搅拌轴,搅拌效果更好,反应程度更高,有利于充分反应,缩短反应时间,提高聚氨酯的生产率。

(2)采用齿轮的传动方式,由于互相啮合的主齿轮和辅齿轮的转向相反,所以主搅拌轴和辅搅拌轴搅拌方向相反,反应釜内的混合溶液不再仅绕同一方向被搅动,其中的溶液混合更加均匀,反应更彻底。

(3)由于反应釜的上端盖被齿轮箱取代,齿轮箱内具有齿轮,反应釜上喇叭状的开口将反应釜上端开口扩大,在外圈留出供进料口和漏斗安装的位置。

(4)主搅拌轴上的搅拌齿和辅搅拌轴上的搅拌齿错开布置,在竖直方向上搅拌位置增多,搅拌方式更加多样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聚氨酯反应釜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聚氨酯反应釜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聚氨酯反应釜,包括釜体6、漏斗10、进料口2、加热装置、温度探测装置7以及搅拌装置,釜体6为一上端开口的空腔反应器,温度探测装置7设置在反应釜底,搅拌装置包括密封连接在釜体6上端开口上的齿轮箱3及由齿轮箱3伸入下方反应釜空腔的搅拌轴组。

齿轮箱3内具有位于中心处的主齿轮9以及环布在主齿轮9四周且与主齿轮9啮合的辅齿轮8;搅拌轴组包括竖直内置在反应釜中间位置的主搅拌轴1以及环布在主搅拌轴1四周的辅搅拌轴4;对应地,主搅拌轴1与主齿轮9相连,辅齿轮8与辅搅拌轴4相连。

反应釜上端开口呈向上的喇叭状,进料口2、漏斗10皆布置在齿轮箱3上端,且穿过齿轮箱3与反应釜连通。

搅拌轴从上至下均布有若干圈搅拌齿5,主搅拌轴1上的搅拌齿5与辅搅拌轴4上的搅拌齿5在竖直方向上呈上下错开布置。

使用该反应釜制备水性聚氨酯的工艺流程如下:

(1)预聚体的合成:在氮气保护下,将聚己二酸新戊二醇酯、二羟甲基丙酸、N-甲基吡咯烷酮加入反应釜中,升温至60℃,开动搅拌装置使二羟基丙酸溶解,从漏斗10滴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h加完,保温1h;然后升温至80℃,保温4h。

(2)中和、分散:取样测异氰酸酯基含量,当其含量达标后降温至60℃,加入三乙胺中和;反应30min,加入丙酮调节粘度,降温至20℃以下,在快速搅拌下加入冰水、乙二醇胺;继续高速分散1h,减压脱除丙酮,得带蓝色荧光的半透明状水性卷分散体。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