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流油油水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2238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流油油水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流油油水分离装置,属于油水分离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餐饮业的快速发展,餐饮业结构调整,面向大众的餐饮服务业态大都是营业面积小,每天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水,而这些污废水大多都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城市污水排水管网,造成江河水质污染。由于含油污废水长期排放,极易造成市政排水管网结构堵塞,由于这种混合了动物油脂、植物油脂及餐厨垃圾的油污不易清除,造成城市排水管网瘫痪,形成城市内涝,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和损失。

目前,小型餐饮业的厨房或灶间面积小,如果直接排放到室外隔油器中,易造成“地沟油”的产生,并会造成灶间到室外管网之间的排水管道堵塞。洗涤盆下方的空间狭小,加装成品油水分离设备后,存在清除残渣及清除浮油操作不方便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残渣清掏并能自动流油的餐饮油水分离器,能够解决小型餐饮业态安装油水分离器,降低废油脂对排水管网污染、引发堵塞的问题,同时解决在洗涤盆下面安装油水分离装置,且具有便于残渣倾倒、废油自动流出的功能。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流油油水分离装置,该分离装置包括箱体1,构造于箱体1上部与油水流入口81连通的过滤装置7,位于过滤装置7下方构造于箱体1内部的导流筒组件3,以及构造于箱体1内部的隔油管5和液面调节管6;其中,箱体1的侧面内壁上设有流油口11和隔油槽15,相同或不同侧面内壁上设有溢流口12和排水口13,溢流口12与排水口13通过液面调节管6连通;溢流口12还与沿箱体1高度设置的隔油管5的泄口53连通;隔油管5还具有位于箱体1底部的入口51;液面调节管6为通过旋转控制液面高度的弯折管道;所述流油口11的最高点低于隔油槽15的上沿,隔油槽15的上沿的高度低于液面调节管6弯折流通部旋转到最高处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箱体1为空心立方体形,在箱体1的一个侧面内壁上方设有隔油槽15,在隔油槽15的内侧底部设有一个贯通箱体1侧壁的流油口11;在箱体1的另一个侧面设有上部设有一个溢流口12和一个排水口13,溢流口12与外部管道连接,排水口13与设有开关的排水管道连接;在底部设有一个泄水口14,泄水口14通过丝堵4密封。

更优选地,所述箱体1包括箱盖2,箱盖2设有贯通的孔座21,以及位于箱盖2上可与箱体1侧壁固定的卡扣22。

更优选地,过滤装置7与孔座21配合连接,过滤装置7的底部设有过滤网73。

更优选地,在过滤装置7的顶端安装有孔盆盖8,在孔盆盖8的中心或偏中心处设有流入口81。

优选地,所述导流筒组件3由内筒31和外筒32组成,内筒31为倒锥形,大口位于过滤装置7下方,小口伸入到外筒32内;内筒31与外筒32之间供液体流出的返流口33。

更优选地,在内筒31和外筒32之间设有垫板35,在内筒31的上部内侧设有用于支撑过滤装置7的框托34。

优选地,排水口13上设有排水管三向接头16,溢流口12上设有溢流口弯管17,排水管三向接头16的一个出口与液面调节管6连接,液面调节管6的另一出口与溢流口弯管17连接;排水管三向接头16的另一个出口与隔油管5的泄口53连通。

优选地,所述液面调节管6为“V”或“U”型管,其两个自由端分别与溢流口弯管17和排水管三向接头16活动连接。

更优选地,液面调节管6为“V”型管。

优选地,所述隔油管5为┣型,设有三个开口,横向开口为与排水管三向接头16连通的泄口53,底部为入口51,顶部为出口52。

优选地,泄水口14通过丝堵4密封,排水口13和溢流口12与外部出水管连接。

优选地,所述过滤装置71的侧面上还设有把手72。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流油油水分离装置具有便于残渣清掏、并能自动流油的特点,特别适合作为餐饮油水分离器,能够有效地解决小型餐饮业所安装油水分离器存在的,废油脂对排水管网污染严重、固体废物堵塞严重等问题,能够有效地降低废油脂对排水管网污染、固体废弃物易堵塞下水管道等问题。同时,在洗涤盆下面安装本实用新型的油水分离装置,可自动实现残渣与废液的分离,废油自动流出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方案中分离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沿B-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沿C-C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沿D-D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方案中箱体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7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方案中过滤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方案中箱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方案中导流筒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俯视图。

图15为图13的正视及沿E-E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a为图13的正视图;b为a图沿E-E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方案中液面调节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箱盖;3,导流筒组件;4,丝堵;5,隔油管;6,液面调节管;7,过滤装置;8,孔盆盖;11,流油口;12,溢流口;13,排水口;14,泄水口;15,隔油槽;16,排水管三向接头;17,溢流口弯管;21,孔座;22,卡扣;31,内筒;32,外筒;33,返流口;34,框托;35,垫板;51,入口;52,出口;53,泄口;71,框体;72,把手;73,过滤网;81,流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以下详细说明不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方案中分离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从图1可知,该自流油油水分离装置自上而下分别是孔盆盖8,过滤装置7,箱盖2和箱体1。孔盆盖8为圆盘形,中间设有贯通的流入口81,用于与排泄废渣废水的管道连接。

图2为图1的正视结构示意图。从图2中可知,在箱体1的正面侧壁中上部设有一个贯通侧壁的流油口11,在右侧侧面的上部设有开口,底部设有泄水口14,以便于在箱体1内部水位过高时快速降低水位,排除废水。图3为图2沿B-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从图3中可知,箱盖2是通过位于两条平行长边上的卡扣22与箱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的。在箱体1的正面侧壁内侧设有一个隔油槽15,右侧侧壁上还是有一个大口径开口和一个小口径开口,即溢流口12,用于排除废水。在箱体1的内部还是有一个隔油管5,隔油管5与大口径开口,即排水口13连接。同时,在排水口13和溢流口12之间还设有弯折的液面调节管6。在过滤装置7的下部为导流筒组件3。

图4为图3沿C-C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从图4中可知,所述液面调节管6为V型弯管。而隔油管5是沿箱体1的高度方向设置。隔油槽15的截面为J型,勾端与箱体1侧面固定连接,形成一个上端开口的槽形空间,用于盛放分离出来的油。

图5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沿D-D方向的结构示意图。从图5和图6中可知,导流筒组件3位于过滤装置7的正下方。内筒31位于上方与过滤装置3连接,位于底部的外筒32与内筒31连接。隔油管5为┣型结构,横端出口为泄口53,顶端为出口52,底端为进口51。液面调节管6可扭转,从而调节可流入到溢流口12的液面高度。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方案中箱体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7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7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从图7和图10可知,流油口11的最低点与隔油槽15的底部平齐。隔油槽15的上沿高于排水口13和溢流口12的上端。排水口13和溢流口12中心距离箱体1底面的高度相同。排水口13上安装有排水管三向接头16,溢流口12上安装有溢流口弯管。排水管三向接头16的一个向外开口与设有开关的外部管道连接,两个位于箱体1内部的开口中,小口径开口通过液面调节管6与溢流口弯管16连通,而大口径开口则与隔油管5的泄口53连通。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方案中过滤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从图11可知,过滤装置7是由圆柱形框体71,位于框体71底部的过滤网73以及固定在框体71侧壁上的把手72组成。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方案中箱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从图12可知,箱盖2整体为矩形,两个平行长边上设有用于与箱体1连接的卡扣22。在箱盖22上设有一个与过滤装置7配合连接的孔座21。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方案中导流筒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的俯视图。图15为图13的正视及沿E-E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图13的正视图;b为a图沿E-E方向的结构示意图。从图13-15可知,导向筒组件3是由位于上部呈倒锥形的内筒31和位于底部呈烧杯状的外筒32组成。在内筒31上部内侧设有用于支撑过滤装置7的框托34,在内筒31下部外侧设有用于与外筒32接触的垫板35。同时,在外筒32顶部与内筒接触处留有供液体流出的返流口33。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方案中液面调节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从图16可知,该液面调节管6为V型,两端可以排水管三向接头16和溢流口弯管17活动连接,从而实现360度的转动,通过尖端的位置高低可以调节能够通过溢流口12的液面高度。当液面调节管6的尖端高度位于最高位置时,其高度大于隔油槽15的上沿高度,从而使浮在油水混合物上的油可流入到隔油槽15中。

在使用过程中,含有残渣残油的餐厨废水从流入口81进入到过滤装置7中,大块的固体残渣被截留在过滤网73上,液体落入道导流筒组件3的内筒31中,并顺着倒锥形内筒31流入到外筒32中。随着液体的不断积累,外筒32内的液面不断升高,直到从返流口33中流出进入到箱体1底部,返流的过程可使通过过滤网73的细小固态颗粒滞留在外筒32的底部,从而使进入箱体1内部的均为液体。

当只需要排放废水时,可打开与排水口13连接的外部管道的开关,使得废水直接从排水口13排出出去。当需要进行排油时,关上与排水口13连接的外部管道的开关,操作人员可根据箱体1内液面的高度情况,调节液面调节管6的高度,以限定能够从溢流口12所流出的箱体1内废水的液面高度,而箱体1内的浮油则可越过隔油板15上沿流入到隔油槽15中。例如,将液位调节管6的弯折部旋转到高于隔油板15上沿的高度时,随着废水不断流入,箱体1内的液面不断升高,当液面高于隔油管5的泄口53时,液体通过排水管三向接头16流入到液面调节管6中。当液面高于液面调节管6的弯折部最高点时,废水通过液面调节管6排出。而浮在箱体1内液面上部的油层会先越过隔油槽15上沿流入到隔油槽15中,并通过流油口11流出。当需要排除箱体1中的水时,可打开被丝堵4密封的泄水口14,快速排出箱体内的废水。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的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各种改动和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