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装油田注汽锅炉烟气脱硫脱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5626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撬装油田注汽锅炉烟气脱硫脱硝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油注汽锅炉,特别涉及一种撬装油田注汽锅炉烟气脱硫脱硝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大气环境治理力度的不断提升,锅炉烟气排放标准的一再修订更趋严格。作为油田开采生产中使用的燃油注汽锅炉,由于其数量较多,烟气排放总量大,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固体颗粒物等排放超标问题亟待需要解决。以目前油田注汽锅炉来看,经过不完全统计,燃油注汽锅炉烟气排放为:颗粒物含量 250~520mg/m3 ; SO2 含量920~2800 mg/m3;NOX含量340~670 mg/m3。2014年5月国家颁布的《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燃油锅炉烟气排放为:固体颗粒物含量 ≤30mg/m3 ; SO2 含量≤300 mg/m3;NOX含量≤250 mg/m3。可见现在在用油田燃油注汽锅炉烟气排放超标严重。

由于有相当数量的注汽锅炉为移动式锅炉,锅炉烟气所含污染物较多,且烟气中含有一定的油分,常规的袋式除尘、电除尘以及体积较大的水膜式湿式除尘器无法被采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撬装油田注汽锅炉烟气脱硫脱硝装置。

其技术方案是:在撬座(1)上安装排污管(2)、集水箱(3)、引水管(4)、下部烟管(5)、烟-水换热器(6)、上部进烟管(7)、碱液箱(10)、旋风分离器(11)、离心风机(13)、烟囱(14)、电控柜(15)、组成,在烟-水换热器(6)的顶部设有上部进烟管(7),烟-水换热器(6)的底部设有下部烟管(5),并通过引水管(4)连接集水箱(3),在集水箱(3)的下部设有排污管(2);所述下部烟管(5)连通碱液箱(10),碱液箱(10)内设有碱液(8),底部设有锥形集灰斗(9);旋风分离器(11)的一侧连通碱液箱(10),另一侧通过弯形引烟管(12)和离心风机(13)连通烟囱(14)。

上述撬座(1)上设有喷淋泵(17),并通过喷淋管(18)连接到碱液箱(10)内的喷头(19)。

上述旋风分离器(11)的底部设有回液管(16)。

上述烟-水换热器(6)包括换热管(22)、外壳(23)、弯头箱保温罩(24)、侧保温层(25),所述外壳(23)内设有多组换热管(22),且换热管之间通过弯头连接,弯头外侧设有弯头箱保温罩(24),外壳(23)的外侧设有侧保温层(25),且进水口(20)和出水口(21)连接在外壳(23)内的换热管(22)。

上述喷头(19)喷出伞形碱液。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烟/水换热器有效吸收烟气热量,降低排烟温度,提升注汽锅炉的进口水温,从而提高锅炉的整体热效率;2、烟气中的主要有害物质SO2、NOx及固体颗粒物得到有效去除,达到了环保排放要求;3、撬装式结构,集成化程度高、体积小,便于吊装运输,使用时占地面积小。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图1的A-A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上图中:撬座(1)、排污管(2)、集水箱(3)、引水管(4)、下部烟管(5)、烟-水换热器(6)、上部进烟管(7)、碱液(8)、锥形集灰斗(9)、碱液箱(10)、旋风分离器(11)、弯形引烟管(12)、离心风机(13)、烟囱(14)、电控柜(15)、回液管(16)、喷淋泵(17)、喷淋管(18)、喷头(19)、进水口(20)、出水口(21)、换热管(22)、外壳(23)、弯头箱保温罩(24)、侧保温层(25)。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其技术方案是:在撬座(1)上安装排污管(2)、集水箱(3)、引水管(4)、下部烟管(5)、烟-水换热器(6)、上部进烟管(7)、碱液箱(10)、旋风分离器(11)、离心风机(13)、烟囱(14)、电控柜(15)、组成,在烟-水换热器(6)的顶部设有上部进烟管(7),烟-水换热器(6)的底部设有下部烟管(5),并通过引水管(4)连接集水箱(3),在集水箱(3)的下部设有排污管(2);所述下部烟管(5)连通碱液箱(10),碱液箱(10)内设有碱液(8),底部设有锥形集灰斗(9);旋风分离器(11)的一侧连通碱液箱(10),另一侧通过弯形引烟管(12)和离心风机(13)连通烟囱(14)。

其中,撬座(1)上设有喷淋泵(17),并通过喷淋管(18)连接到碱液箱(10)内的喷头(19)。上述旋风分离器(11)的底部设有回液管(16)。

另外,烟-水换热器(6)包括换热管(22)、外壳(23)、弯头箱保温罩(24)、侧保温层(25),所述外壳(23)内设有多组换热管(22),且换热管之间通过弯头连接,弯头外侧设有弯头箱保温罩(24),外壳(23)的外侧设有侧保温层(25),且进水口(20)和出水口(21)连接在外壳(23)内的换热管(22);上述喷头(19)喷出伞形碱液。

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的所有零部件集成安装在撬座(1)上,油田注汽锅炉燃烧排放的烟气经过上部进烟管(7)进入烟-水换热器(6)。由注汽锅炉水处理来的冷水经过进水口(20)进入烟-水换热器(6),冷水经换热管(22)与烟气换热后,再由出水口(21)流出,送至锅炉进水口,从而提高了锅炉供水的温度,使锅炉烟气余热得到了再利用,同时降低了烟气的温度,有利于烟气的脱硫脱硝。

为了提高换热效率,减少热量散失,烟-水换热器(6)在外壳(23)之外安装有弯头箱保温罩(24)和侧保温层(25)。

烟气与冷水换热过程中在换热管(22)外壁产生的冷凝水沿着引水管(4)流入集水箱(3),再由排污管(2)排出。

换热后的烟气经过下部烟管(5)进入碱液箱(10),与其下部的碱液(8)进行第一次的水浴除尘及脱硫脱硝反应,从碱液表面冒出的烟气,进入碱液箱(10)的上部。由喷淋泵(17)抽取碱液箱(10)中的碱液,经过喷淋管(18)从喷头(19)中成伞状喷出,对流经的烟气进行喷淋,进行第二次的喷淋除尘及脱硫脱硝反应。

一次、二次除尘及脱硫脱硝反应均在碱液箱(10)中进行,产生的反应物盐分会溶解在碱液(8)中。脱除的固体颗粒物,落入锥形集灰斗(9)中,定期由排污管(2)排出。

除去固体颗粒物及脱硫脱硝后的烟气进入旋风分离器(11),用以脱除烟气在碱液箱(10)所携带的水分。脱水后洁净的烟气经过弯形引烟管(12)进入离心风机(13),然后进入烟囱(14)排放。

旋风分离器(11)脱出的水分,经过回液管(16)流回到碱液箱(10)中,实现了碱液的重复利用。

电气控制、主电路供电、仪表显示均由电控柜(15)实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