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湿法水雾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3102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改进型湿法水雾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尘装置,具体涉及改进型湿法水雾除尘器。



背景技术:

工业炉煅烧、干燥窑炉产生的尾气含有大量的粉尘、硫化物,尾气须经处理后才能排放,气体排放必须符合GB9078-1996环保标准,达到国家环保要求。水雾除尘过程实际上就是各种捕尘与凝并机理综合作用的过程。但因水雾与呼吸性粉尘粒径都很小,捕集与凝并作用不足以使并合物从气流中分离出来,且在实际生产中有许多湿法水雾除尘器,结构设计不合理,除尘效率不高,对冶金、水泥、陶瓷、粉体材料等产业,工业炉煅烧、干燥窑干燥产生的高温尾气,经过喷雾洗涤处理后,尾气排放仍不能完全达到环保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湿法水雾除尘器结构设计不合理,简单的捕集与凝并作用不足以使并合物从气流中分离出来,除尘效率不高,目的在于提供改进型湿法水雾除尘器,通过将捕尘与凝并相对分离、且充分促进气体紊流流动,增加了水雾和吸附性粉尘碰撞、接触凝结为大颗粒物质从气流中分离处理,提高了除尘效率,保障各种工业尾气达标排放。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改进型湿法水雾除尘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包括上盖板、筒壁和下盖板,所述筒体的底部侧壁上设有进气口,筒体内设有喷雾装置;所述水雾除尘器还包括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包括筒形壳体,所述筒形壳体套设在筒体内,且筒形壳体轴向的顶部设有贯穿筒体上盖板与外部连通的排气管、底部设有贯穿筒体下盖板与外部连通的排污管,所述下盖板上还设有废液管;沿筒体轴向且位于喷雾装置上部的筒形壳体侧壁上设有通气口,所述通气口沿筒形壳体侧壁周向均匀、且所述通气口在同一径向平面内。

工作原理为,待处理尾气由进气口进入筒体内,筒体内的喷雾装置同时进行喷淋水雾与尾气充分接触,此时,尾气中部分粉尘与水雾吸附凝并变为大颗粒在自身重力下沉降在筒体底部由废液管排出,实现初次除尘;然后尾气进入喷雾装置上部的筒体内空腔内,由通气口进入除尘装置的筒形壳体内,由于筒形壳体侧壁周向均分别多个通气口,由通气口进入筒形壳体内的多股气流会由于相互冲击形成较强的紊流作用,使尾气中的粉尘及携带的水雾碰撞、充分接触,最终凝结为大颗粒物质在自身重力下沉降落入筒形壳体下部沿排污管排出实现二次除尘,且由于筒形壳体内的凝并和筒体内的捕尘互补影响,大颗粒物质在下降过程中不受进入气体上升气流的影响,而仅受自身重力作用极易进行沉降。大大提高了除尘效率,保障各种工业尾气达标排放。

优选地,所述筒体底部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进气口,所述进气口沿筒体周向均匀分布;还包括进气环管,所述进气环管套设在筒体底部侧壁上,且进气环管上设有进气总管和进气分支管,所述进气分支管与进气口连通,所述进气分支管上还设有流量调节控制阀。

通过在筒体底部侧壁上设置多个进气口,在通过喷雾装置向下喷淋的同时,由进气分支管导入的多股气体同时通入筒体内,有利于在筒体内底部形成较强的紊流作用,进一步促进水雾与尾气中的粉尘进行充分碰撞接触凝并,提高初次除尘效率。通过在进气分支管上设置流量调节控制阀,便于工作人员依据实际情况调节各进气分支管路的进气流量,形成较强的紊流作用。

优选地,所述喷雾装置包括喷雾环管,所述喷雾环管通过连接杆固定在筒体内壁上、且位于筒体内壁和筒形壳体外壁所在的环形空间内,喷雾环管上设有进汽管和喷头,所述进汽管的自由端贯穿筒体侧壁与外部连通,所述喷头沿喷雾环管均匀分布。

通过将喷雾装置整体设置为环形结构置于筒体内壁和筒形壳体外壁之间的环形空间内,在保障筒体内尾气顺利流通的同时,还可以保障对尾气进行充分喷淋润湿、捕尘,防止未经润湿的气体进入除尘装置、不利于提供除尘效率。

优选地,所述筒形壳体内设有折流挡板,所述折流挡板位于沿筒形壳体轴线方向的通气口的上方。

折流挡板用于通过不断改变气流方向,提高气流中水雾和粉尘凝并颗粒的沉降作用,提高二次除尘的除尘效率。

优选地,所述筒形壳体内还设有栅板,所述栅板位于沿筒形壳体轴线方向的通气口的下方;筒形壳体内位于折流挡板和栅板之间的腔室内填充有球型填料。

设置栅板主要用于与折流挡板形成填充球型填料的腔室,在所述折流挡板和栅板之间的腔室内填充有球型填料主要用于加强筒形壳体内多股进气流的紊流作用,防止各通气口进气流量差异较大无法形成较强的紊流作用,有利于提高二次除尘效率。

优选地,所述筒形壳体的侧壁为由外壁和内壁组成的中空壁结构,所述外壁和内壁之间的中空腔室用于容纳冷却水,所述筒形壳体的上部外壁上设有进水管、下部外部上设有出水管。

由于一般工业炉煅烧、干燥窑炉产生的尾气温度较高,不利于水雾的凝结,通过在筒形壳体侧壁的空腔内通入冷却水,为筒形壳体内部提供一个相对温度相对较低的环境,促进气流中携带的水雾凝结为大颗粒水滴,从而将气流中的粉尘包裹、沉降分离,此外相对于较低的温度环境也会促进吸附水雾粉尘颗粒的凝并与沉降,进一步提高了二次除尘效率。

优选地,还包括废液收集装置,所述废液收集装置包括沉降池和冷却池,所述排污管和废液管与沉降池连通,所述沉降池上部设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自由端连通冷却池;所述冷却池通过循环管与筒形壳体上的进水管连通,所述循环管上设循环泵。

由废液管和排污管排出的含粉尘废液先流入沉降池内进行沉降分离,沉降池内的上清液通过溢流管流入冷却池内,冷却池对其内的水进行冷却后,通过循环泵提供动力作用,将冷却水沿循环管、进水管导入筒形壳体内壁对筒形壳体内部气体进行冷却作用。还有利于实现对废水的循环利用。

优选地,所述筒形壳体位于喷雾装置下方的筒段外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有利于为筒体底部提供一个较大的环形腔室空间,使尾气在进气口与所述环形腔室之间形成较大压差变化,促进粉尘沉降分离。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改进型湿法水雾除尘器,待处理尾气由进气口进入筒体内,筒体内的喷雾装置同时进行喷淋水雾与尾气充分接触,此时,尾气中部分粉尘与水雾吸附凝并变为大颗粒在自身重力下沉降在筒体底部由废液管排出;然后尾气进入喷雾装置上部的筒体内空腔内,由通气口进入除尘装置的筒形壳体内,由于筒形壳体侧壁周向均分别多个通气口,由通气口进入筒形壳体内的多股气流会由于相互冲击形成较强的紊流作用,使尾气中的粉尘及携带的水雾碰撞、充分接触,最终凝结为大颗粒物质在自身重力下沉降落入筒形壳体下部沿排污管排出,且由于筒形壳体内的凝并和筒体内的捕尘互补影响,大颗粒物质在下降过程中不受进入气体上升气流的影响,而仅受自身重力作用极易进行沉降。本实用新型加强了凝并与沉降分离作用,大大提高了除尘效率,保障各种工业尾气达标排放;

2、本实用新型改进型湿法水雾除尘器,通过在筒体底部侧壁上设置多个进气口,在通过喷雾装置向下喷淋的同时,由进气分支管导入的多股气体同时通入筒体内,有利于在筒体内底部形成较强的紊流作用,进一步促进水雾与尾气中的粉尘进行充分碰撞接触凝并,提高初次除尘效率。通过在进气分支管上设置流量调节控制阀,便于工作人员依据实际情况调节各进气分支管路的进气流量,形成较强的紊流作用;

3、本实用新型改进型湿法水雾除尘器,通过将喷雾装置整体设置为环形结构置于筒体内壁和筒形壳体外壁之间的环形空间内,在保障筒体内尾气顺利流通的同时,还可以保障对尾气进行充分喷淋润湿、捕尘,防止未经润湿的气体进入除尘装置、不利于提供除尘效率;

4、本实用新型改进型湿法水雾除尘器,设置栅板主要用于与折流挡板形成填充球型填料的腔室,在所述折流挡板和栅板之间的腔室内填充有球型填料主要用于加强筒形壳体内多股进气流的紊流作用,防止各通气口进气流量差异较大无法形成较强的紊流作用,有利于提高二次除尘效率;

5、本实用新型改进型湿法水雾除尘器,由于一般工业炉煅烧、干燥窑炉产生的尾气温度较高,不利于水雾的凝结,通过在筒形壳体侧壁的空腔内通入冷却水,为筒形壳体内部提供一个相对温度相对较低的环境,促进气流中携带的水雾凝结为大颗粒水滴,从而将气流中的粉尘包裹、沉降分离,此外相对于较低的温度环境也会促进吸附水雾粉尘颗粒的凝并与沉降,进一步提高了二次除尘效率。

6、本实用新型改进型湿法水雾除尘器,由废液管和排污管排出的含粉尘废液先流入沉降池内进行沉降分离,沉降池内的上清液通过溢流管流入冷却池内,冷却池对其内的水进行冷却后,通过循环泵提供动力作用,将冷却水沿循环管、进水管导入筒形壳体内壁对筒形壳体内部气体进行冷却作用。还有利于实现对废水的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喷雾装置俯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筒体,11-进气口,12-喷雾装置,13-废液管,14-进气环管,15-进气总管,16-进气分支管,17-喷雾环管,18-连接杆,19-进汽管,110-喷头,2- 除尘装置,21-筒形壳体,22-排气管,23-排污管,24-通气口,25-折流挡板,26-栅板,27- 球型填料,28-进水管,29-出水管,3-废液收集装置,31-沉降池,32-冷却池,33-溢流管,34- 循环管,35-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型湿法水雾除尘器,如图1~3所示,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 1包括上盖板、筒壁和下盖板。筒体1的底部侧壁上设有进气口11,筒体1内设有喷雾装置 12;水雾除尘器还包括除尘装置2,除尘装置2包括筒形壳体21,筒形壳体21套设在筒体1 内,且筒形壳体21轴向的顶部贯穿筒体1上盖板、且设有与外部连通的排气管22、底部设有贯穿筒体1下盖板与外部连通的排污管23,下盖板上还设有废液管13,筒体1和筒形壳体 21焊接为一体结构;沿筒体1轴向且位于喷雾装置12上部的筒形壳体21侧壁上设有通气口 24,通气口24沿筒形壳体21侧壁周向均匀、且所述通气口24在同一径向平面内。所述筒形壳体21位于喷雾装置12下方的筒段呈锥形结构。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所述筒体1底部侧壁上设有四个对称分布的进气口11,所述进气口11沿筒体1周向均匀分布;还包括进气环管14,进气环管14套设在筒体1底部侧壁上,且进气环管14上设有进气总管15和进气分支管16,所述进气分支管16与进气口 11连通,所述进气分支管16上还设有流量调节控制阀。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所述喷雾装置12包括喷雾环管17,喷雾环管17通过连接杆18固定在筒体1内壁上、且位于筒体1内壁和筒形壳体21外壁所在的环形空间内,喷雾环管17上设有进汽管19和八个喷头110,所述进汽管19的自由端贯穿筒体1侧壁与外部连通,所述喷头110沿喷雾环管17均匀分布。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所述筒形壳体21内设有折流挡板25,所述折流挡板 25位于沿筒形壳体21轴线方向的通气口24的上方。筒形壳体21内还设有栅板26,所述栅板26位于沿筒形壳体21轴线方向的通气口24的下方;筒形壳体21内位于折流挡板25和栅板26之间的腔室内填充有球型填料27,采用塑料空心球。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所述筒形壳体21的侧壁为由外壁和内壁组成的中空壁结构,所述外壁和内壁之间的中空腔室用于容纳冷却水,所述筒形壳体21的上部外壁上设有进水管28、下部外部上设有出水管29。所述湿法水雾除尘器还包括废液收集装置3,所述废液收集装置3包括沉降池31和冷却池32,所述排污管23和废液管13与沉降池31连通,所述沉降池31上部设有溢流管33,溢流管33的自由端连通冷却池32;冷却池32通过循环管 34与筒形壳体21上的进水管28连通,所述循环管34上设循环泵35。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