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压缩系统的油水分离装置及空气压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87324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空气压缩系统的油水分离装置及空气压缩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压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压缩系统的油水分离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空气压缩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空气压缩系统是汽车动力部分的重要组成之一,由于压缩后的空气中通常存在油液和水分,因此需要对压缩后的空气进行处理,以尽量去除空气中的油液和水分,以保证压缩空气的质量。
[0003]如图1所示,传统技术中,空气压缩机11对空气进行压缩,压缩后的空气从空气压缩机11输送至空气干燥器12,空气干燥器12内的干燥剂可吸收压缩空气的油液和水分,由空气干燥器12输出的气体进一步进入储气筒13,以供使用。
[0004]然而,由于空气干燥器12中的油液容易导致空气干燥器12中的干燥剂失效,大量积碳造成干燥器阀体堵塞,继而缩短空气干燥器12的使用寿命。因此经过一段时间后,空气干燥器12的干燥效果下降,压缩空气中的油液和水分得不到充分的吸收,就会伴随压缩空气进入后续的工作部件,导致这些工作部件出现故障。
[0005]因此,如何解决压缩空气的处理效果较差这一问题,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压缩系统的油水分离装置,该装置能够优化压缩空气的处理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上述油水分离装置的空气压缩系统。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空气压缩系统的油水分离装置,包括壳体、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螺旋分离件以及固定于所述壳体的下方的收集器,所述壳体上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壳体的内腔与所述收集器的内腔相连通,所述螺旋分离件的外表面具有螺旋形分离面。
[0009]优选地,在上述油水分离装置中,所述螺旋分离件的内部具有出气腔,所述出气腔的顶部与所述出气口相连通,所述出气腔的底部与所述螺旋分离件外部的分离腔相连通。
[0010]优选地,在上述油水分离装置中,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过滤器,所述过滤器的两侧分别具有出气通道和过滤腔,所述出气通道与所述出气腔相连通,所述过滤腔与所述分离腔相连通。
[0011]优选地,在上述油水分离装置中,所述壳体内具有隔筒,所述隔筒的底部罩设弹性膜片,所述过滤腔位于所述隔筒的内侧,所述隔筒的外侧具有与所述分离腔相连通的导通腔,所述弹性膜片位于所述隔筒与所述收集器之间,在所述弹性膜片的变形行程的进气端,所述过滤腔与所述导通腔相连通,在所述弹性膜片的变形行程的排气端,所述过滤腔与所述导通腔相隔离。
[0012]优选地,在上述油水分离装置中,在所述弹性膜片的变形行程的排气端,所述导通腔与所述收集器上的排气口相连通。
[0013]优选地,在上述油水分离装置中,所述出气通道位于所述隔筒的内部。
[0014]优选地,在上述油水分离装置中,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具有多个散热翅片。
[0015]一种空气压缩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和空气干燥器,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空气压缩机和所述空气干燥器之间的油水分离装置,所述油水分离装置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压缩系统的油水分离装置,其包括壳体、安装于壳体内的螺旋分离件以及固定于壳体的下方的收集器,壳体上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壳体的内腔与收集器的内腔相连通,螺旋分离件的外表面具有螺旋形分离面。由空气压缩机输出的压缩空气经壳体上的进气口进入壳体的内腔中,压缩空气与高速旋转的螺旋分离件相接触,使得压缩空气中的油液和水分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附着于螺旋分离件的表面上,即可减少压缩空气中的油液和水分的含量,而附着于螺旋分离件的表面上的油液和水分则会在重力作用下流入收集器内。
[0017]可见,相比于【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水分离装置能够实现压缩空气与油液和水分的分离,进而优化压缩空气的处理效果。
[0018]由于上述油水分离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含该油水分离装置的空气压缩系统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传统空气压缩系统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压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水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水分离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1-空气压缩机,12-空气干燥器,13-储气筒;
[0026]21-空气压缩机,22-空气干燥器,23-螺旋分离件,24-收集器,25-进气口、26-出气口,27-过滤器,28-出气通道,29-隔筒,30-弹性膜片,31-导通腔,32-散热翅片,33-上壳体,34-下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28]如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压缩系统的油水分离装置,该油水分离装置连接于空气压缩机21和空气干燥器22之间,该油水分离装置包括壳体、安装于壳体内的螺旋分离件23以及固定于壳体的下方的收集器24,壳体上具有进气口 25和出气口 26,进气口 25与空气压缩机的出口相连通,出气口 26与空气干燥器22的进口相连通,壳体的内腔与收集器24的内腔相连通,螺旋分离件23可在壳体内旋转,其外表面上具有螺旋形分离面。
[0029]使用上述油水分离装置后,由空气压缩机输出的压缩空气经壳体上的进气口 25进入壳体的内腔中,压缩空气与高速旋转的螺旋分离件23相接触,使得压缩空气中的油液和水分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附着于螺旋分离件23的表面上,即可减少压缩空气中的油液和水分的含量,而附着于螺旋分离件23的表面上的油液和水分则会在重力作用下流入收集器24内。
[0030]可见,相比于【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内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水分离装置能够实现压缩空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