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粉体金属分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1168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超微粉体金属分离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去除金属杂质的装置,具体是一种超微粉体金属分离机。



背景技术:

目前食品的粉末由于更好的吸收,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在粉碎成粉末的过程中由于金属加工部件的接触,会使粉末中带有金属杂质,尤其以磁性金属杂质居多。而现在市面上的除磁性金属杂质的设备,结构简单,吸附结构不能很好的与粉末接触,继而也不能有效吸附粉末中磁性金属杂质,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超微粉体金属分离机,解决目前粉末除磁性金属杂质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超微粉体金属分离机,包括进料斗,进料斗底部的出口端连接有中空的搅拌箱,搅拌箱向右横向延伸预定长度,搅拌箱内转动连接有搅拌吸附装置,搅拌吸附装置左端连接有电机和减速器,搅拌吸附装置中心固定有横向的搅拌棒,搅拌棒表面设有沿轴向设置的螺旋叶片,搅拌棒周围圆周方向上均匀设有若干横向的带有磁性的吸附棒。这样设置后,粉末倒入到进料斗并自然下落到搅拌箱内,此时,搅拌箱内的搅拌吸附装置在电机带动下反复转动,搅拌吸附装置上的搅拌棒正转预定圈数然后反转预定圈数,粉末在螺旋叶片的带动下反复被翻拨,而且在长度足够的搅拌箱内满足粉末充分与吸附棒接触,在横向的水平腔体内吸附相较于粉末垂直下落的吸附方式,横向方式的磁性金属杂质吸附更彻底,吸附棒的吸附效果更好,剩余处理过的粉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吸附棒由电磁铁和外壳组成,电磁铁嵌入外壳内,外壳由软铁材质组成。吸附棒由电磁铁来控制磁性,软铁材质制成的外壳,确保了通电时外壳带磁,断电时外壳消磁,更便于日常维护和清理,使用更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搅拌吸附装置的转动轴上设有电刷环,电磁铁线路末端连接在电刷环上,电刷环外圈设有与之接触的电刷,电刷与电源连接。考虑到整个搅拌吸附装置是处在旋转工作的,要确保电磁铁工作需要通电,故采用电刷环套在转动轴上随着搅拌吸附装置一起转动,电磁铁的线路连接到电刷环上,电刷接通电源,在电刷环与电刷接触后,保证电磁铁在转动中依然正常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搅拌箱靠近右端底面上开设有出料斗,出料斗与搅拌箱内部腔体联通,出料斗正对搅拌吸附装置末端。出料斗位于搅拌吸附装置的末端下方,在粉末完成吸附磁性金属杂质后,粉末被螺旋叶片逐渐向前推动,并通过出料斗自然掉落,从而完成整个搅拌吸附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搅拌箱底部为圆弧形结构。圆弧形结构使粉末会自然聚集到圆弧形底部,避免了粉末掉落到角落无法被搅拌,确保了粉末的品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吸附棒贯穿螺旋叶片。吸附棒直接贯穿螺旋叶片后,在螺旋叶片卷起粉末的时候,使粉末与吸附棒之间接触更充分,吸附效果更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搅拌箱内设置有挡杆,挡杆位于进料斗出口与搅拌吸附装置之间。挡杆位于进料斗出口下方,当粉末从进料斗下落到搅拌箱内时,挡杆起到阻挡分散粉末的作用,使粉末更均匀的下落到搅拌吸附装置内,使搅拌吸附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合理、紧凑,通过在搅拌吸附装置中设置用于搅拌的螺旋叶片,在不断翻拨粉末的过程中使粉末与吸附棒充分接触,在横向的水平腔体内达到有效吸附磁性金属杂质的效果,磁性金属杂质的吸附率达60%以上,吸附棒采用电磁铁结构更便于日常的维护清理,使用效果好,适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搅拌吸附装置的实施例一的前视图;

图5为图4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搅拌吸附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搅拌吸附装置的实施例二的前视图;

图8为搅拌吸附装置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进料斗1,搅拌箱2,电机3,搅拌棒4,螺旋叶片5,吸附棒6,电磁铁7,外壳8,电刷环9,电刷10,出料斗11,挡杆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这种超微粉体金属分离机,包括进料斗1,进料斗1底部的出口端连接有中空的搅拌箱2,搅拌箱2向右横向延伸预定长度,搅拌箱2内转动连接有搅拌吸附装置,搅拌吸附装置左端连接有电机3和减速器,搅拌吸附装置中心固定有横向的搅拌棒4,搅拌棒4表面设有沿轴向设置的螺旋叶片5,搅拌棒4周围圆周方向上均匀设有若干横向的带有磁性的吸附棒6。

如图5所示,吸附棒6由电磁铁7和外壳8组成,电磁铁7嵌入外壳8内,外壳8由软铁材质组成。

搅拌吸附装置的转动轴上设有电刷环9,电磁铁7线路末端连接在电刷环9上,电刷环9外圈设有与之接触的电刷10,电刷10与电源连接。

搅拌箱2靠近右端底面上开设有出料斗11,出料斗11与搅拌箱2内部腔体联通,出料斗11正对搅拌吸附装置末端。

搅拌箱2底部为圆弧形结构。

如图7、8所示,吸附棒6贯穿螺旋叶片5。

如图1、3所示,搅拌箱2内设置有挡杆12,挡杆12位于进料斗1出口与搅拌吸附装置之间。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