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底壳油堵口盖及油底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02053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底壳油堵口盖及油底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封盖,尤其涉及一种油底壳上所用的油底壳油堵口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安装该油底壳油堵口盖的油底壳。
背景技术
随着制作工艺的提高,汽车上所用的油底壳由铝材质变为塑料材质,由于材质的变化,导致原来安装在油底壳的泄油孔上的油底壳油堵口盖的拧紧程度不一,防松效果不佳,在受到震动和冲击时可能会发生脱离现象,造成漏油事故发生。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底壳油堵口盖及油底壳,有效的保证了两者的连接程度的一致性,具有较好的防松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油底壳油堵口盖,包括两端分别为插入端和截止端的柱状的塑料本体,在本体的表面上还设有导向槽,该导向槽包括由插入端的端面处起始并沿本体轴向方向延伸的、供设置于油底壳上的导向柱无阻挡插入的导槽,设置在靠近截止端的本体上的、与导槽连通的、沿本体周向设置的、能够容纳导向柱的第一横向区;在截止端上固连有一凸台,该凸台与本体相接的端面上具有凸出的卡接柱。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所述的导向槽还包括连通导槽和第一横向区的、与导槽其成角度设置的折弯区,所述折弯区的槽宽小于导向柱的宽度。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所述的导向槽包括能够容纳导向柱的第二横向区、连接区,第二横向区较第一横向区远离插入端的设置在本体上,且第二横向区通过倾斜设置的连接区与第一横向区连通,所述的连接区的槽宽小于导向柱的宽度。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在凸台上固连有可旋动凸台的条状旋钮,该旋钮的侧边突出于凸台的外壁面。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在本体上设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环槽。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所述导向槽及卡接柱为沿本体轴线圆周分布的至少两个。本发明还包括一种与上述的油底壳油堵口盖适配的油底壳,包括塑料壳体,在所述壳体上设有供油底壳油堵口盖的本体由插入端插入的泄油孔,所述泄油孔的内壁上具有适于插入到导槽及第一横向区内的导向柱,在泄油孔的外端面上具有可供卡接柱滑入的卡槽,当卡接柱滑入卡槽内时,所述的导向柱可位于导向槽的第一横向区内。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所述导向柱的宽度大于折弯区宽度。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当卡接柱滑入卡槽内时,所述的导向柱由第一横向区经过连接区后位于导向槽的第二横向区内,所述的导向柱的宽度大于连接区的槽宽。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在泄油孔的外端面上设有突出的限位柱,当导向柱滑入第二横向区时,该限位柱与旋钮相接触。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在泄油孔的外端面上具有由该外端面向卡槽底部过渡连接的斜坡。米用上述技术方案,油底壳的导向柱进入油底壳油堵口盖上导槽的第一横向区,并且卡接柱进入卡槽内,可以对油底壳油堵口盖进行精确的安装,具备防松效果的同时保证了连接程度的一致性;在导向槽设置槽宽小于导向柱宽度的折弯区,可以使得导向柱逐渐滑向横向区,不易折断,同时导向柱在滑过折弯区后不会轻易的回退;设置第二横向区能够对导向柱进行进一步的夹紧,进一步保证连接的可靠,卡槽及卡接柱设置为圆周分布的至少两个,可以保证油底壳油堵口盖受力平衡;设置限位柱对旋钮进行限位,可以防止油底壳油堵口盖旋转过程中损坏导向柱;设置安装密封圈的环槽,能够保证密封的效果;在泄油孔的外端面设置斜坡与卡槽连接,可以方便卡接柱滑入滑出卡槽,方便油底壳油堵口盖的拆卸。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I为本发明的油底壳油堵口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油底壳油堵口盖另一视角的示意 图3为图I中导槽的展开 图4为本发明的油底壳的结构示意 图5为本发明的油底壳中的泄油孔的局部放大 图6为本发明油底壳油堵口盖与油底壳装配过程的示意 图7为本发明油底壳油堵口盖与油底壳装配完毕的示意图。图中10_本体,11-插入端,12-截止端,13-环槽,14-凸台,15-卡接柱,16-导槽,17-折弯区,18-导向槽,181-第一横向区,182-第二横向区,183-连接区,19-旋钮,20-壳体,21-泄油孔,22-导向柱,23-卡槽,24-限位柱,25-斜坡,26-外端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
如图I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油底壳油堵口盖,包括一个柱状的塑料本体10,本体10的其中一端为插入端11,与插入端11相对的一端为截止端12,在截止端12处固连一凸台14,凸台14与本体10相接的端面上设有凸出的卡接柱15,在凸台14上还固连了一旋钮19,旋钮19的侧边突出于凸台14的外壁面。在插入端11和截止端12之间设置了一个环槽13,该环槽13用于装入密封圈,起到密封的作用。在本体10上还设置了导向槽18,所述的导向槽18设置为沿着本体10的轴线圆周分布的两个,也可以为多个。导向槽18包括一段由插入端11的端面处开始并沿着本体10的大致轴向方向延伸、供油底壳的导向柱22无阻挡的滑入的导槽16,用于对本体10进行导向和定位,使本体10在插入油底壳的过程中可以被引导地按照设定轨迹转动。在靠近截止端12的导向槽18上设置出了沿着本体10的圆周方向延伸的第一横向区181及第二横向区182,第一横向区181通过与导槽16成角度设置的折弯区17与导槽16连接,第二横向区182较第一横向区181远离插入端11的设置在本体10上,且通过倾斜设置的连接区183连通,折弯区17和连接区183的槽宽均小于导向柱22的宽度。
由于折弯区17的槽宽小于导向柱22的宽度,因此导向柱22和折弯区17必须发生变形才能通过,导向柱22在到达第一横向区181后,无法自行通过折弯区17返回,因而能够限制本体10的插入深度,增设第二横向区182后,能够进一步的加大本体10的插入深度,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因而第二横向区182和连接区183并非必须的,也可以被省略掉而仅保留第一横向区。实施例二
如图4及图5所不,本发明实施例是对实施例一中的油底壳油堵口盖的一种适配安装结构,即公开了一种油底壳,该油底壳包括了一个塑料壳体20,壳体20上设置了一个泄油孔21,该泄油孔21可以供本体10插入。在泄油孔21内设置了与导向槽18对应的导向柱22,该导向柱22的宽度不大于导槽16及第一横向区181和第二横向区182的宽度,可以自由的在导槽16及第一横向区181、第二横向区182内滑动。在泄油孔21的外端面26上则设有卡槽23,外端面26上设置了向卡槽23的底部过渡的斜坡25。该卡槽23与卡接柱15配合,可供卡接柱15滑入。在外端面26上还设置了突出的限位柱24,它用于与旋钮19相 配合。如图6及图7所示,将油底壳油堵口盖装入油底壳的泄油孔21过程如下,先将密封圈装入本体10的环槽13内,再将本体10插入壳体20内,密封圈将本体10与泄油孔21进行密封。在插入本体10时,将泄油孔21内的导向柱22对齐导槽16,然后推动本体10缓缓滑入泄油孔21内,本体10由于导向柱22的导向作用而旋转。导向柱22在滑动至折弯区17时,由于折弯区17的宽度小于导向柱22,因而导向柱22必然受到阻碍作用,由于本体10和壳体20均为塑料零件,因而导向柱22和导槽16可以发生变形,从而导向柱22可以在两者发生变形后通过该折弯区17。当导向柱22到达第一横向区181时,它不与第一横向区181发生干涉而能够自由的滑动,但是如果不受旋转外力的作用,也无法变形而后退穿过折弯区17,因而不能与本体10自行脱离。此时,通过旋转旋钮19,本体10发生转动而使得导向柱22由第一横向区181滑向第二横向区182,导向柱22在连接区183处同样受到阻碍作用,并在发生变形后滑过连接区183而进入到第二横向区182,此时卡接柱15进入卡槽23内,通过卡接柱15与卡槽23的相互作用而限制了本体10的转动。由于第二横向区182距离插入端11的端面较远,在本体10旋转过程中,它使本体10发生变形,从而可以对本体10产生向泄流孔21内部方向的拉伸作用,并通过第二横向区182的拉伸作用使本体10保持了轴向的稳定,从而可以长久的稳定连接在泄油孔21内。当然,如果本体10上仅有第一横向区181,导向柱22也可以仅滑入第一横向区181,此时卡接柱15进入卡槽23内,从而实现本体10与泄油孔21的连接。在拆卸油底壳油堵口盖时,反向转动本体10使卡接柱15沿着斜坡25脱离卡槽23,同时导向柱22从导向槽18中退出。
权利要求
1.一种油底壳油堵口盖,包括两端分别为插入端(11)和截止端(12)的柱状的塑料本体(10),其特征在于在本体(10)的表面上还设有导向槽(18),该导向槽(18)包括由插入端(11)的端面处起始并沿本体(10)轴向方向延伸的、供设置于油底壳上的导向柱(22)无阻挡插入的导槽(16),设置在靠近截止端(12)的本体(10)上的、与导槽(16)连通的、沿本体(10)周向设置的、能够容纳导向柱(22)的第一横向区(181);在截止端(12)上固连有一凸台(14),该凸台(14)与本体(10)相接的端面上具有凸出的卡接柱(15)。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油底壳油堵口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槽(18)还包括连通导槽(16)和第一横向区(181)的、与导槽(16)其成角度设置的折弯区(17),所述折弯区(17)的槽宽小于导向柱(22)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底壳油堵口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槽(18)包括能够容纳导向柱(22)的第二横向区(182)、连接区(183),第二横向区(182)较第一横向区(181)远离插入端(11)的设置在本体(10)上,且第二横向区(182)通过倾斜设置的连接区(183)与第一横向区(181)连通,所述的连接区(183)的槽宽小于导向柱(22)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油底壳油堵口盖,其特征在于在凸台(14)上固连有可旋动凸台(14)的条状旋钮(19),该旋钮(19)的侧边突出于凸台(14)的外壁面。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油底壳油堵口盖,其特征在于在本体(10)上设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环槽(13)。
6.根据权利要求I一5中任一项所述的油底壳油堵口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18)及卡接柱(15)为沿本体(10)轴线圆周分布的至少两个。
7.一种油底壳,包括塑料壳体(2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20)上设有权利要求I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供油底壳油堵口盖的本体(10)由插入端(11)插入的泄油孔(21),所述泄油孔(21)的内壁上具有适于插入到导槽(16)及第一横向区(181)内的导向柱(22),在泄油孔(21)的外端面(26 )上具有可供卡接柱(15 )滑入的卡槽(23 ),当卡接柱(15 )滑入卡槽(23)内时,所述的导向柱(22)可位于导向槽(18)的第一横向区(181)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22)的宽度大于折弯区(17)槽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当卡接柱(15)滑入卡槽(23)内时,所述的导向柱(22)由第一横向区(181)经过连接区(183)后位于导向槽(18)的第二横向区(182)内,所述的导向柱(22)的宽度大于连接区(183)的槽宽。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在泄油孔(21)的外端面(26)上设有突出的限位柱(24),当导向柱(22)滑入第二横向区(182)时,该限位柱(24)与旋钮(19 )相接触,还设有由该外端面(26 )向卡槽(23 )底部过渡连接的斜坡(25 )。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底壳及油底壳上所用的油底壳油堵口盖。油底壳油堵口盖包括两端分别为插入端和截止端的柱状的塑料本体,在本体的表面上还设有包括导槽和第一横向区的导向槽,在截止端上固连有一凸台,该凸台与本体相接的端面上具有凸出的卡接柱。油底壳包括设有泄油孔的塑料壳体,所述泄油孔的内壁上具有适于插入到导槽及第一横向区内的导向柱,在泄油孔的外端面上具有可供卡接柱滑入的卡槽,当卡接柱滑入卡槽内时,所述的导向柱可位于导向槽的第一横向区内。油底壳的导向柱进入油底壳油堵口盖上导槽的第一横向区,并且卡接柱进入卡槽内,可以对油底壳油堵口盖进行精确的安装,保证连接程度的一致性,保证了防松效果。
文档编号F01M11/00GK102720558SQ20121022135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30日
发明者刘艳, 吴兆平, 吴文能, 郑焕成 申请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