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汽车散热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21232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汽车散热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新型汽车散热器结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系统中,散热器是水冷式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件,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散热器需要承受来自发动机以及路面的振动载荷,所以,在制造生产中,对汽车散热器系统的强度设计尤为重要。目前汽车散热器水箱总成结构工艺为由铝制加工的固定钣,侧带,管带式散热片和铝材制成的散热水管相间排列组合后经钎焊炉焊接后再经手工焊接把两端散热水管堵死来增加强度。其不足之处是经钎焊炉焊接后还需手工焊接,增加了制作工艺,使产品制作周期延长,并且其散热水管强度弱,管角容易裂口,降低了散热器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汽车散热器结构,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汽车散热器强度弱、使用寿命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汽车散热器结构,包括有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左侧带、右侧带、散热片、上水槽以及下水槽;该左侧带的两端分别与上固定板的左端和下固定板的左端连接,该右侧带的两端分别与上固定板的右端和下固定板的右端连接,由该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左侧带和右侧带围构成一方形空间;该散热片固定于上固定板的底面并位于方形空间中;该上水槽固定于上固定板的表面上;该下水槽固定于下固定板的底面上;以及,该上固定板的两端均设置有两列两排散热水管,该每一散热水管呈扁状条形,每一散热水管包括有两实心部以及间隔平行设置并一体连接于两实心部之间的侧壁,该两实心部之间并排间隔平行设置有多个隔板,每一隔板的两侧均分别与两侧壁一体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左侧带、右侧带和散热水管均为铝合金材料。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散热片为铝卷料。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散热片的表面呈开百叶窗形状。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水槽和下水槽均为工程尼龙塑胶材料。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水槽与上固定板之间以及下水槽和下固定板之间均夹设有垫圈,该垫圈为橡胶材料。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左侧带的两端分别与上固定板的左端和下固定板的左端卡合焊接固定,该右侧带的两端分别与上固定板的右端和下固定板的右端卡合焊接固定。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每一实心部的外端呈弧形,每一实心部的内端呈方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每一实心部的长度为5mm,厚度为2mm。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侧壁的厚度为O. 35mm。[001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于上固定板的两端均设置有两列两排散热水管,配合利用该每一散热水管均有两实心部、两侧壁和多个隔板组成,以增强散热水管的强度,防止散热水管角裂口,从而大大增强本实用新型的强度,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产品不良率,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实施简便、实用性强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上固定板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3中A位置处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散热水管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上固定板20、下固定板30、左侧带40、右侧带50、散热片60、上水槽70、下水槽80、散热水管81、实心部82、侧壁83、隔板101、方形空间102、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上固定板10、下固定板20、左侧带30、右侧带40、散热片50、上水槽60以及下水槽70。该上固定板10、下固定板20、左侧带30和右侧带40均为铝合金材料,它们均由铝合金板料经冲床加工而成,该左侧带30的两端分别与上固定板10的左端和下固定板20的左端卡合焊接固定,该右侧带40的两端分别与上固定板10的右端和下固定板20的右端卡合焊接固定,由该上固定板10、下固定板20、左侧带30和右侧带40围构成一方形空间101。该散热片50固定于上固定板10的底面并位于方形空间101中,该散热片50为铝卷料,该散热片50的表面呈开百叶窗形状。该上水槽60固定于上固定板10的表面上,该上水槽60和上固定板10铆合后形成一供冷却液的循环回路,该下水槽70固定于下固定板20的底面上,该下水槽70与下固定板20铆合后亦形成一供冷却液的循环回路,该上水槽60和下水槽70均由工程尼龙塑料粒注塑成型,以及,该上水槽60与上固定板10之间以及下水槽70和下固定板20之间均夹设有垫圈102,该垫圈102由橡胶压制而成。另外,该上固定板10的两端均设置有两列两排散热水管80,该散热水管80为铝合金材料,该散热水管80是由招合金扁管裁切而成,该每一散热水管80呈扁状条形,每一散热水管80包括有两实心部81以及间隔平行设置并一体连接于两实心部81之间的侧壁82,该每一实心部81的外端呈弧形,每一实心部81的内端呈方形,该两实心部81之间并排间隔平行设置有多个隔板83,每一隔板83的两侧均分别与两侧壁82 —体连接;以及,该每一实心部81的长度为5mm,厚度为2mm,该侧壁82的厚度为O. 35mm。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于上固定板的两端均设置有两列两排散热水管,配合利用该每一散热水管均有两实心部、两侧壁和多个隔板组成,以增强散热水管的强度,防止散热水管角裂口,从而大大增强本实用新型的强度,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产品不良率,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实施简便、实用性强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汽车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左侧带、右侧带、散热片、上水槽以及下水槽;该左侧带的两端分别与上固定板的左端和下固定板的左端连接,该右侧带的两端分别与上固定板的右端和下固定板的右端连接,由该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左侧带和右侧带围构成一方形空间;该散热片固定于上固定板的底面并位于方形空间中;该上水槽固定于上固定板的表面上;该下水槽固定于下固定板的底面上;以及,该上固定板的两端均设置有两列两排散热水管,该每一散热水管呈扁状条形,每一散热水管包括有两实心部以及间隔平行设置并一体连接于两实心部之间的侧壁,该两实心部之间并排间隔平行设置有多个隔板,每一隔板的两侧均分别与两侧壁一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左侧带、右侧带和散热水管均为铝合金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为铝卷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新型汽车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的表面呈开百叶窗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槽和下水槽均为工程尼龙塑胶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槽与上固定板之间以及下水槽和下固定板之间均夹设有垫圈,该垫圈为橡胶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带的两端分别与上固定板的左端和下固定板的左端卡合焊接固定,该右侧带的两端分别与上固定板的右端和下固定板的右端卡合焊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实心部的外端呈弧形,每一实心部的内端呈方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实心部的长度为5mm,厚度为2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的厚度为O.35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汽车散热器结构,包括有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左侧带、右侧带、散热片、上水槽及下水槽;由该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左侧带和右侧带围构成一方形空间;该上固定板的两端均设置有两列两排散热水管,该每一散热水管呈扁状条形,每一散热水管包括有两实心部以及间隔平行设置并一体连接于两实心部之间的侧壁,该两实心部之间并排间隔平行设置有多个隔板,每一隔板的两侧均分别与两侧壁一体连接;藉此,增强散热水管的强度,防止散热水管角裂口,从而大大增强本实用新型的强度,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产品不良率,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实施简便、实用性强,值得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F01P11/00GK202866979SQ20122056421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1日
发明者江品奇 申请人:东莞吉旺汽车零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