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动装置以及用于装配起动装置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24939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起动装置以及用于装配起动装置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动装置以及用于装配起动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文献de29801079u1已知一种起动装置,其具有第一轴,该第一轴用于驱动第二轴。第二轴可移动地布置在第一轴上。止挡装置用于限制第二轴在一方向上的移动路径。

在该文献中公开的止挡装置主要包括三个零件。属于此的是具有沿周向伸延的槽口的第一轴、放入槽口中的卡环和实际的止挡元件,该止挡元件推到卡环之上。通过该推移防止卡环沿径向扩张。对此,卡环防止止挡元件沿轴向移位。此类止挡装置的拆卸非常麻烦并且典型地仅可通过破坏止挡环来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第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优点是,通过所选的布置方案使得能够实现拆卸止挡装置。由此还能拆卸第二轴与第一轴。根据另一方面,止挡件具有引导区域,该引导区域具有外侧。第二轴同样具有引导区域,该引导区域具有内部区段。止挡件的引导区域的外侧和第二轴的内部区段彼此相对而置并且相匹配,使得第二轴的内部区段通过引导区域的外侧来引导。根据另一方面规定,轴环部分具有齿部,并且止挡件同样具有齿部。两个齿部彼此匹配,使得轴环部分的齿适配于止挡件的齿槽,并且止挡件的齿适配于轴环部分的齿槽。这引起齿部可推入彼此中。

根据另一方面规定,止挡件的齿部如此布置,即,止挡件的齿与轴环部分的齿重叠。在此规定齿彼此面对面。根据另一方面规定,固定机构防止止挡件相对于轴环部分的相对转动。作为固定机构,可考虑粘合材料以及机械式固定元件。特别优选的是,固定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插销,该插销布置在轴环部分的齿槽和止挡件的齿槽中。由此实现插销可防止轴环部分和止挡件的相对转动。特别优选的是,插销由此来固定,即,其传力连接并位置固定地布置,并且在此至少止挡件的压力作用到插销上。根据另一方面规定,插销形状配合连接并位置固定地布置。并且在此钩子从后面抓到止挡件的齿上。根据另一方面规定,止挡件具有工具接合部,其用于使止挡件的齿部相对于轴环部分的齿部转动。这使得能够从外部简单地实现止挡件的齿部的转动。

此外,提出了一种用于装配第一轴与第二轴的方法。在此规定,制造出具有轴环部分的第一轴,轴环部分与第一轴一件式地实施,并且在推上第二轴之后,止挡件布置在第一轴的齿部和轴环部分之间并且由此限制第二轴的移动路径。就此而言,特别优选的是,止挡件的引导区域的外侧沿着第二轴的引导区域的内部区段推移。根据另一方面规定,止挡件以齿部推移通过轴环部分的齿部。这引起,齿部尤其在很大数量的单齿的情况下引起止挡力很好地分布在轴环部分处。与此相应地,负荷、尤其材料应力很好地分布。如果止挡件的齿部相对于轴环部分的齿部转动,使得齿部的齿彼此对准,则在碰撞时的负荷特别好地分布。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若干附图阐述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了起动装置的原理上的构造,

图2示出了第一轴的侧视图,

图3部分地示出了第一轴的轴环部分的横截面,

图4示出了止挡件的纵截面,

图5示出了止挡件的立体图示,

图6示出了第一轴和第二轴如何彼此接合,

图7示出了止挡件如何推到第二轴的端侧的开口中。止挡件在此以其齿部向前推到第一轴的齿部中,

图8示出了止挡件在完全推到端侧的开口中之后的位置,

图9示出了转动的止挡件,

图10示出了固定机构如何处于齿部的齿槽之前,

图11示出了固定机构如何插入齿部的齿槽中,

图12a)至图12d)示出了固定机构的不同的变体,

图13示出了固定机构的另一变体。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了电机,其用作内燃机4的起动装置1。起动装置1具有小齿轮2,为了起动内燃机4,该小齿轮与内燃机4的齿圈3啮合。为此,在第一轴5上,使在面向齿圈3的端部处承载有小齿轮2的第二轴15在第一轴5上沿第一轴的转动轴的方向移动。因此,如通过双箭头表示的那样,小齿轮2可沿轴向移动地支承在第一轴5上。在此,小齿轮2借助于第二轴15通过在此未示出的多头螺纹接合部与第一轴5不可相对转动地耦联。小齿轮2与内燃机4的齿圈3的退回的脱离位置和前移的啮合位置通过起动继电器6来调整,该起动继电器构造成电磁式的并且包括可通电的线圈组件7以及衔铁8,衔铁在线圈组件7通电时沿轴向拉入到该线圈组件中。衔铁8通过接合杠杆9在运动学上与小齿轮2耦联,从而将衔铁8在静止位置和调整位置之间的轴向的调整运动转变成小齿轮2在脱离位置和啮合位置之间的相应的轴向的调节运动。

第一轴5或小齿轮2的转动的驱动运动借助于电起动马达11产生,电起动马达在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作用下与第一轴5耦联。在操纵电起动马达11时将第一轴5以及小齿轮2置于转动中。起动装置1配有调节或控制器10,通过该调节或控制器控制起动继电器6以及起动马达11的功能。

起动装置1配有调节或控制器10,通过该调节或控制器控制起动继电器6以及起动马达11的功能。

在图2中作为单个零件示出了第一轴5。在左端存在所谓的滚子轴环16,其是未示出的单向离合器(freilauf)一部分。沿着旋转轴线18朝止挡件20的方向,该止挡件在此优选地布置在最右端或离滚子轴环16最远的最外端22。紧接滚子轴环16的是支承座24,该支承座优选地用于位置固定地支承在起动装置1的未示出的壳体中。紧接支承座的是引导区段26,该引导区段在其外周边具有沿纵向方向,即,在旋转轴线18的方向上延伸的槽口28,该槽口可用作润滑剂的储藏处。紧接引导区段26的是多头螺纹接合部的内部部分30(齿部)。内部部分已知为齿部。在内部部分30之后并且在轴环部分20之前的是一圈槽口32。

沿着截面线iii-iii部分地示出了轴环部分20的齿部34。齿部34在其外周边具有齿36和与齿交替的齿槽38。

在图4中示出了止挡件40的纵截面。止挡件40具有纵轴线43,多个功能区段沿着该纵轴线延伸。柱状外侧46是引导区域49的一部分。工具接合部55始于第一端侧52沿着纵轴线43的方向延伸。筒状的容纳腔58从第一端侧52在内部中延伸。始于第二端侧60并且与第二端侧毗邻布置地同样存在具有齿66和齿槽69的齿部63。不同于之前提到的是外齿部的齿部34,在此提到的齿部63是内齿部。

在图5中示出了止挡件40的立体图示。

在图6中示出了第一轴和第二轴如何彼此接合。

第二轴15具有不同的引导区域,并且在它们之间具有多头螺纹的外部部分72。因此,第二轴15在其在此靠近滚子轴环16布置的右端具有引导区段75,该引导区段与第一轴5的引导区段26共同作用。引导区段75优选筒状地实施。在朝小齿轮2的轴向方向紧接引导区段75的是多头螺纹的外部部分72。紧接多头螺纹的外部部分72的又是另一引导区段78,其同样优选筒状地、即空心柱状地实施。在根据图6的图示中,第二轴15已经沿轴向尽可能远地推到第一轴5上。即,多头螺纹的内部部分30和外部部分72在最大的宽度上接合。此时,在该位置中,将止挡件40推到第二轴15的端侧的开口81中。在图7中可很好地看出该步骤。

在图8中示出了止挡件40在完全推到端侧的开口81中之后的位置。在此,齿部63在轴向上完全位于第一轴5的齿部34之后。即,止挡件40的齿部63现在完全位于槽口32中。

在图9中示出了转动的止挡件40。在根据图8的图示和图9中的图示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此期间通过未示出的工具接合到工具接合部55中,以使止挡件40转动。而在转动之前止挡件40的齿66仍处在齿槽38的轴向的延长部中,因此,止挡件40的齿66在转动之后自此之后沿轴向位于齿36之后。因此,在该位置中,止挡件40锁定多头螺纹的外部部分72的沿径向向内指向的花键齿的另一途径。这意味着,止挡件40常规地为用于多头螺纹的外部部分72的刚刚提到的齿的止挡。

在图10中示出了具有至少一个插销(在此在该情况下两个插销87)的固定机构84如何处在齿部34的齿槽38之前。固定机构84的插销87不仅推到齿部63的齿槽69中,而且推到齿部34的齿槽38中。通过推到齿槽69中可在一拉出固定机构84之后就实现止挡件40的转动。

如之前提到的那样,止挡件40具有工具接合部55,其用于使止挡件40的齿部63相对于轴环部分20的齿部34转动,从而可到达止挡件40的在图9中示出的位置。至少一个插销87,根据图11,两个插销87,分别位置固定地并传力连接地布置,从而至少止挡件40的压力作用到至少一个插销87上。该压力由于压迫止挡件40的齿66的齿侧而发生。通过固定机构84防止止挡件40相对于轴环部分20的相对转动。通过固定机构84不仅实现轴环部分20的齿36与止挡件40的齿66在轴向方向上重叠,而且还在运行中保持这种重叠。如图7中示出的那样,轴环部分20具有齿部34,并且止挡件具有齿部63,它们彼此匹配,使得轴环部分20的齿36适配于止挡件40的齿槽69,并且止挡件40的齿66适配于轴环部分20的齿槽38。因此,止挡件40可推移通过轴环部分20的齿部34。根据上述说明规定,止挡件40兼有引导区域49,其优选地构造为筒状体、具有优选柱状的外侧46。第二轴15同样具有引导区段78,该引导区段实施为空心柱状的内部区段。在装配的关系中,止挡件40的引导区域49的外侧46和第二轴15的内部区段(即,引导区段78)彼此相对而置。

因此,公开了具有第一轴5的起动装置1,第一轴用于驱动第二轴15。第二轴15可移动地布置在第一轴5上。止挡装置用于限制第二轴15在一方向上的移动路径a。止挡装置为此具有轴环部分20,该轴环部分与第一轴5成一体,并且止挡件40布置在第一轴5的齿部30和轴环部分20之间。止挡件40限制第二轴15的移动路径a。

备选地,固定机构48还可通过粘合固定。此外,插销87可形状配合连接并位置固定地布置,其中,钩子从后面抓在止挡件40的齿66上。在这种情况下,齿部63的齿66设定成稍许更短,以便在该部位处为钩子留有空间。

根据上述说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装配第一轴5与第二轴15和止挡装置的方法,止挡装置用于限制第二轴15在一方向上的移动路径a,其中,第二轴15推到第一轴5上。在此,第一轴5加工有轴环部分20,该轴环部分与第一轴5实施成一体。在推上第二轴15之后,将止挡件40布置在第一轴5的齿部30和轴环部分20之间并且由此限制第二轴15的移动路径a。此外规定,止挡件40的引导区域49的外侧沿着第二轴15的引导区段78的内部区段推移。在此,止挡件40以齿部63推移通过轴环部分40的齿部34。此后,在穿过轴环部分的齿部34之后,使止挡件40的齿部63相对于轴环部分40的齿部34转动。在此,止挡件40的齿部63相对于轴环部分20的齿部34如此转动,使得齿部63、34的齿66、36彼此对准。还规定,为了使止挡件40转动,使未示出的工具接合到止挡件40的工具接合部55中,并且转矩作用到止挡件40上以使其转动。

在图12中示出了用于备选的固定机构84的实施例。图12a示出了固定机构84的视图,其中,插销87分别具有平整部90。在此,根据图12b,两个平整部90可彼此布置在一个平面中。根据图12c,平整部90还可彼此平行地布置。在此,特别优选的是,每个平整部相对于固定机构的通过两个插销84形成的平面的角度γ根据齿部的接触角来设计。由此增大重叠。按照根据图12d的另一备选方案,平整部90还可对向地朝彼此转动地布置。

在图13中示出了固定机构84在插销87的端部处分别具有已经提到的钩子93。在此特别优选的是,钩子93是平的并且切成钩状。如已经提到的那样,这种钩子93从后面抓在轴环部分20的齿36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