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排气管芯部组件及汽车排气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3403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排气管芯部组件及汽车排气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汽车排气管芯部组件。



背景技术:

汽车排气管的主要作用是将汽车内部废气排出。对汽车机身的作用而言,起到减震降噪,延长排气消声系统寿命的作用。排气管的主要材质是不锈钢。对于一般的汽车而言,由于汽车的废气离开引擎时压力很大,其产生的噪音很大,这时起到主要消音的作用就是汽车的排气管,在其内部安装消音器,大大的降低了汽车的噪音。而其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多通道使气流分流,这些分流互相摩擦撞击使得气流的流速逐渐降低,如此反复循环,最终使得废气通过汽车的排气管排放流出,使得噪音降低。从而达到日常汽车降低噪音的效果。现有汽车排气管虽然在技术上有了很大改进,但其消音过滤效果仍有待进一步加强,排气管的结构也有待进一步改进。

申请号为201510162360.6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车专用可快速降温的尾部排气管,包括排气钢管主体,所述排气钢管本体包括三段钢管,分别为进气钢管、缓冲管和出气钢管,该进气钢管、缓冲管和出气钢管依次固定连接,且进气钢管和缓冲管相互连通,缓冲管和出气钢管相互连通。本发明的汽车专用可快速降温的尾部排气管,排气钢管本体包括三段钢管,分别为进气钢管、缓冲管和出气钢管,该进气钢管、缓冲管和出气钢管依次固定连接,且进气钢管和缓冲管相互连通,缓冲管和出气钢管相互连通,尾部排气管中间增加连通的缓冲管,排气更加快速,有效降温,可以明显将内外冷热气体进行交换,同时汽车排气管使用时能够对管内通过的高温高压气体进行快速降温。申请号为201510935976.2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提供一种发动机消声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芯部组件以及设置在壳体两端的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芯部组件包括前隔板、后隔板、进气管和排气管,所述前隔板和后隔板设置在壳体内,将壳体分隔成三个腔室,同时前隔板和后隔板上密布有若干个通孔,使三个腔室相互连通;所述前端盖上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设置在进气孔内,进气管的另一端贯穿前隔板和后隔板后伸入靠近后端盖的腔室内;所述后端盖上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管的一端设置在排气孔内,排气管的另一端贯穿后隔板和前隔板后伸入靠近前端盖的腔室内。本消声器结构节凑,可以在底盘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布置,同时发动机排出的气流通过消声器,噪声可以降低到目标曲线。以上现有技术,均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排气管芯部组件及汽车排气管,其能更好地起到消音过滤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排气管芯部组件,包括前隔板、后隔板、进气缓冲管、排气缓冲管、中间缓冲管和进气缓冲管堵头,前隔板和后隔板并排设置且保持有距离,所述进气缓冲管的前端为进气口,进气缓冲管的后端依次穿过前隔板和后隔板后与进气缓冲管堵头密封连接;排气缓冲管的后端为出气口,排气缓冲管的前端依次穿过后隔板和前隔板;中间缓冲管穿过前隔板和后隔板的中部,中间缓冲管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伸出在前隔板前面和后隔板后面;进气缓冲管的中部设有若干通孔一,进气缓冲管的后部设有若干通孔二,中间缓冲管中部设有若干通孔三,前隔板和后隔板上均设有若干通孔四。

所述排气缓冲管前端伸出前隔板的长度小于进气缓冲管前端伸出前隔板的长度;中间缓冲管前端伸出前隔板的长度小于排气缓冲管前端伸出前隔板的长度;进气缓冲管后端伸出后隔板的长度小于排气缓冲管后端伸出后隔板的长度;中间缓冲管后端伸出后隔板的长度小于进气缓冲管后端伸出后隔板的长度。

所述通孔一和通孔三位于前隔板和后隔板之间;通孔二位于后隔板之后。

所述前隔板和后隔板的形状和结构相同,前隔板和后隔板均竖向设置且均能密封连接于同一壳体内;所述前隔板、后隔板均与进气缓冲管、中间缓冲管、排气缓冲管密封连接。

所述进气缓冲管、中间缓冲管和排气缓冲管从上至下依次排列。

一种汽车排气管,包括壳体、分别设置在壳体前端和后端的前端盖和后端盖,前端盖上开设有进气孔,后端盖上开设有排气孔,汽车排气管还包括上述汽车排气管芯部组件,所述汽车排气管芯部组件设置在壳体内,进气缓冲管的前端设置在进气孔内,排气缓冲管的后端设置在排气孔内。

所述前隔板和后隔板均与壳体密封连接,前隔板和后隔板将壳体内分隔成三个腔室:前端盖和前隔板之间为前腔室,前隔板和后隔板之间为中腔室,后端盖和后隔板之间为后腔室;三个腔室通过前隔板和后隔板上的通孔四相互连通;所述通孔二位于后腔室内,通孔一和通孔三均位于中腔室内,中间缓冲管的前端和排气缓冲管的前端均位于前腔室内;中间缓冲管的后端和进气缓冲管的后端均位于后腔室内。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实用,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了汽车排气管的消音效果。通过增加中间缓冲管并在进气缓冲管和隔板上设置若干通孔,使得废气在壳体内形成多气流通道,产生稳流效应,从而更好地起到过滤、消音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排气管芯部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汽车排气管芯部组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前隔板,2-后隔板,3-排气缓冲管, 4-中间缓冲管,5-进气缓冲管,6-进气缓冲管堵头,7-通孔一,8-通孔二,9-通孔三,10-通孔四。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和图2,一种汽车排气管芯部组件,包括前隔板1、后隔板2、进气缓冲管5、排气缓冲管3、中间缓冲管4和进气缓冲管堵头6,前隔板和后隔板并排设置且保持有距离,所述进气缓冲管的前端为进气口,进气缓冲管的后端依次穿过前隔板和后隔板后与进气缓冲管堵头密封连接;排气缓冲管的后端为出气口,排气缓冲管的前端依次穿过后隔板和前隔板;中间缓冲管穿过前隔板和后隔板的中部,中间缓冲管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伸出在前隔板前面和后隔板后面;进气缓冲管的中部密布有若干通孔一7,进气缓冲管的后部密布有若干通孔二8,中间缓冲管中部密布有若干通孔三9,前隔板和后隔板上均密布有若干通孔四10。中间缓冲管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伸出前隔板前面和后隔板后面;进气缓冲管位于前隔板和后隔板的部分为中部,位于后隔板之后的部分为后部。中间缓冲管位于前隔板和后隔板的部分为中部。汽车排气管芯部组件设置在密闭的壳体内,进气缓冲管的进气口和排气缓冲管的出气口分别伸出壳体前后两端。

汽车排气管包括壳体、分别设置在壳体前端和后端的前端盖和后端盖、以及上述汽车排气管芯部组件,前端盖上开设有进气孔,后端盖上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汽车排气管芯部组件设置在壳体内,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设置在进气孔和排气孔内。所述前隔板和后隔板均与壳体密封连接,前隔板和后隔板将壳体内分隔成三个腔室:前端盖和前隔板之间为前腔室,前隔板和后隔板之间为中腔室,后端盖和后隔板之间为后腔室;三个腔室通过前隔板和后隔板上的通孔四相互连通;所述通孔二位于后腔室内,通孔一和通孔三均位于中腔室内,中间缓冲管的前端和排气缓冲管的前端均位于前腔室内;中间缓冲管的后端和进气缓冲管的后端均位于后腔室内。前隔板、后隔板与壳体之间也可不是密封连接;前隔板、后隔板与进气缓冲管、中间缓冲管、排气缓冲管也可不是密封连接。

通孔一、通孔二、通孔三和通孔四均能起到消音、过滤作用。前隔板和后隔板均与壳体内壁及进气缓冲管5、排气缓冲管3、中间缓冲管4的外表密封连接。在壳体内形成多气流通道后,形成一个稳流效应,从而起到过滤、消音作用。废气从进气口进入进气缓冲管后分别从通孔一和通孔二中流入壳体内。经过通孔一进入中腔室的一部分废气,分成至少二个支流,其中一个支流经过前隔板上的通孔四进入前腔室,另一支流经过通孔三进入中间缓冲管,再从中间缓冲管前端流入前腔室,进入前腔室的废气经排气缓冲管排出。经过通孔二进入后腔室的另一部分废气,也分成至少二个支流,其中一个支流经过后隔板上的通孔四进入中腔室后再经过前隔板上的通孔四进入前腔室,另一支流经过中间缓冲管后端进入中间缓冲管,再从中间缓冲管前端流入前腔室(同时也有一小部分可经过通孔三进入中腔室后再经过前隔板上的通孔四进入前腔室),进入前腔室的废气经排气缓冲管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