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气处理水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5489阅读:1071来源:国知局
尾气处理水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气处理水箱。



背景技术:

尾气是一种废气,例如机动车发动机的尾气,其有害成分主要是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一些固体颗粒,其中除一氧化碳等水溶性比较差的成分外,其他有害成分一般都可以通过水进行脱除,例如,氮氧化物易于与水化合,固体颗粒则可以直接为水所滤除。

当然,机动车尾气很难用处理水箱进行处理,一般能够用尾气处理水箱进行处理的主要是固定设置的设备。目前对工业尾气进行处理的设备主要是燃烧式废气处理设备(可燃物或者具有还原性的成分脱除)、电浆式废气处理设备、尾气处理水箱,以及燃烧式或电浆式与水脱除相结合的处理方式,后者处理效果最好,但成本也最高。

对尾气的初级处理适合于水脱除处理,成本相对比较低,危险性比较小。中国专利文献CN201381889Y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废气过滤消音水箱,其基本原理是将水箱通过横向隔板分隔成左右两部分,横向隔板设置有通孔,水箱两边一边进气,一边出气,从而直接通过水与尾气的接触,脱除尾气中的杂质和灰尘。该种方式,尾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小,脱除效果有限。

在中国专利文献CN205570086U中则在纯粹的水脱除设备中加装生物滤床,诚然该种结构的处理废气的效率和效果比较好,但生物滤床成本比较高。此外,其还提供了喷淋管,喷淋主要提高废气与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处理效果。不过其设置位置尤为重要,如果位置设置不佳,则对处理效果改善作用不大。

尽管尾气处理水箱的处理效果不如燃烧式和电浆式,但由于其对设置的要求不高,成本也比较低,因此应用范围比较广。再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5308118U,废气通过挡水板与挡水环的作用经清洗孔法兰进入箱体中,主要通过洗涤实现除碳尘、易溶于水的成分。其主要通过挡水板和挡水环延长废气在水中的路径,结构相对复杂,并且延长路径并没有实质的增加水与废气的接触面积,实质的处理效果增加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但处理效果比较好的尾气处理水箱。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尾气处理水箱,包括水箱箱体,还包括:

进气管,设置在水箱箱体的底部,该进气管的出口水平;

分散装置,为连接于进气管出口的管状部件,该分散装置内从其入口到出口依次构造为直管、相对于直管横截面面积收小的喉管和位于尾端的分散部;其中直管的侧面开有吸水孔,而喉管偏置于直管轴线的一侧;分散部则包括一开有喷口的端板,喷口则偏置于喉管的一侧,且端板内侧的分散部横截面面积与直管相同;

多孔板,设置在分散装置上方,以使气泡通过多孔板上的孔上浮;

其中,水箱箱体的上端板开有进水口和出气口。

上述尾气处理水箱,可选地,所述分散部内设有一圆锥台,而喉管位于圆锥台的一侧;

圆锥台的轴线与直管的轴线相同。

可选地,圆锥台的上底直径比喷口的直径大,且圆锥台的上底与端板的间距为1.2~1.7mm。

可选地,所述多孔板配置有多块,相互平行地一次在水箱箱体的高度方向上排列。

可选地,相邻多孔板上的孔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相互错开。

可选地,所述多孔板有五块。

可选地,水箱箱体的上端板与水箱箱体间可拆连接而形成盖板;

其中,所述进水口垂直向下地安装在盖板上;

配置有该进水口的进水管的下端设有喷洒头。

可选地,盖板的连接接合面设有密封圈。

可选地,所述进气管通过止回阀连接气源;

设有止回阀的管段竖直设置。

可选地,所述水箱箱体的底部设有排污管,排污管设有阀门;

水箱箱体的侧面设有连通于水箱内的液位观察管。

依据本实用新型,通过例如泵输送过来的尾气,通常具有一定的压强,例如漩涡风泵送风压强是几百毫巴(1毫巴是100Pa),真空泵送出的压强在几个巴(近似计算中,一个巴等同为一个标准大气压),在直管内形成比较大的轴向流,吸水孔处产生负压,吸入一定量的水,水在喉管处随流速比较高的气流一同被吹送入分散部,在分散部发散进入喷口,喷口将水气喷入水箱内的水中,使废气在水中分散成微气泡,大幅增加废气与水的接触面积。进而通过多孔板,以减少微气泡的聚集,使相对分散的气泡在水中滞留相对较长的时间,从而起到比较好的净化效果。上述结构相对于现有的具有同等净化能力的尾气处理水箱,结构要紧凑许多,尤其是多孔板,其可维护性比较强。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尾气处理水箱的主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分散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图中:1.球阀,2.排污阀,3.进气管,4.止回阀,5.进气口,6.水箱箱体,7.密封圈,8.盖板,9.喷洒头,10.进水口,11.出气口,12.液面,13.多孔板,14.液位观察管,15.直管,16.吸水孔,17.喉管,18.圆锥台,19.喷口,20端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附图1所示的一种尾气处理水箱,是一种立式结构的水箱,基于水的流体特征,常态下,无论是卧式水箱还是立式水箱,如果没有提水设备,出水口通常位于水箱的中下部。

图中所示的水箱箱体6是一个柱状箱体结构,显然相对于现有的尾气处理水箱,在整体的结构上要简化很多。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将导入的尾气分散成相对较小的气泡的第一方式,使气泡聚合度降低的第二种方式,喷淋以进一步净化的第三种方式,以起到良好的净化作用,而整体结构在水箱箱体6的高度方向上依序设置,整体结构相对于现有的尾气处理水箱要紧凑的多。

下面对上述三种方式依序说明如下:

首先是第一种方式,即关于将导入的尾气分散成较小的气泡的方式,如图1和2所示,配置一进气管3,用于导入尾气。将进气管3设置在水箱箱体6的底部,并使进气管3的出口水平。

应知,即使水箱箱体6比较大(水压与水箱内水的深度有关,而与宽度无关),但相对于所导入气体的压强也要相对小的多,一个大气压的压强相当于于10.1米水柱(高度)产生的水压,即便是旋涡风泵这样的风机类泵,出口压强也有就几百毫巴(相当于零点几个大气压),相当于几米的水柱产生的水压,具有比较强大的吹扫能力。

再看分散装置本身,其承接于进气管3的出口,整体上表现为一个管状部件,用于水平的导入气体。

关于分散装置,图中从左至右依次为直管15、相对于直管15横截面面积收小以产生聚集效应的喉管17和位于尾端的分散部。

关于直管15,其侧面开有吸水孔16,由于气流为流速比较高的轴向流,会在吸水孔16处产生负压(此原理与真空发生器使用压缩气体产生负压的原理相同),而能够基于吸水孔16吸入一定量的水,并被流动的气体带走。

图中所示的喉管17位于直管15轴线的下侧,或者说偏置于直管15轴线的下侧,从直管15过渡到分散部产生两个弯管效应,使流体产生压缩和扩散,形成水雾。

分散部则包括一开有喷口19的端板20,喷口19则偏置于喉管17的一侧,具体而言,喷口19的轴线与直管15相同。在分散部处,如图2所示,横截面面积增大,流体失压,产生快速的分散,而产生水雾,再经由喷口19冲入水箱里的液体中,产生体积相对较小的气泡,并成一个大致锥形的形式喷出,产生气泡的范围相对较大。

图2中是分散装置的原理图,图中的端板20与分散装置的本体并不是一体的,端板是圆片状结构,通过挡圈或者压紧螺母装配在分散装置上。

此外,不考虑其中的圆锥台18,端板20内侧的分散部横截面面积与直管15相同,圆锥台18容置在分散部的腔体内。

第二种方式则由多孔板13实现,多孔板自身也能够分散气泡,将多孔板13设置在分散装置上方,以使气泡通过多孔板上的孔上浮,一方面起到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多孔板本身也能够起到分散作用。

多孔板13本身可以采用例如网状的织物形成,织物本身可以分散气泡,进一步提高净化作用。

此外,将水箱箱体6的进水口10设置在其上端板,通过进水口的直接喷淋,形成第三种方式。

出气口11也设置在水箱箱体6的上端板上。

关于前述的在分散部内腔设置的圆锥台18,主要利用圆锥台18上端面与端板20之间形成的狭隙,产生激流,且方向既不是径向,也不是轴向,产生比较大的发散能力,从而向水中喷射,范围大致一个以喷口19为顶的锥形。

产生既不是径向也不是轴向流的结构配置为,喉管17位于圆锥台18的一侧,喉管17的激射受到壁面的阻挡,产生反射流,同时受喷口19位置处压力减小的引导,产生期望方向的激射流。

优选地,圆锥台18的轴线与直管15的轴线相同。

气体不同于液体,气体的压缩比非常大,可以再相对较小的通径内产生比较大的流量,因此,喉管17和喷口19的存在,对尾气输送流量的影响可以忽略。

进而,圆锥台18的上底直径比喷口19的直径大,且圆锥台18的上底与端板20的间距为1.2~1.7mm,形成的狭隙用于产生相对较大的斜度,产生比较好的分散作用。

进一步地,受浮力和水自身波动的影响,气泡大致是一种晃动的状态下上升,在受到撞击后,可能会产生破裂,在水中表现为被分裂为多个更小的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与多孔板13进行撞击,产生更小的气泡。

将多孔板13配置为多块,气泡在上升过程会受到多次碰撞,能够产生更细小的气泡。

此外,受浮力所产生的对流的影响,造成气泡周边受到的压力并不相同,气泡会向多孔板的孔处移动,孔间的碰撞则可能会产生聚合,形成大气泡,但由于多孔板13分散面积大于原始的气泡在水平方向上的分散面积,多孔板13的存在使位于边缘的孔也能够有部分气泡溢出。

将多孔板13配置有多块,相互平行地一次在水箱箱体6的高度方向上排列,以获得更好的净化效果。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微细气泡的比例,相邻多孔板13上的孔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相互错开,可以产生气泡与多孔板13的多次碰撞,被分散的气泡在板面的方向上覆盖更大的面积。

优选地,所述多孔板13有五块。

为了提高可维护性,水箱箱体6的上端板与水箱箱体6间可拆连接而形成盖板8,从而,在用过一段时间后,打开盖板8对水箱内进行清理。

关于可拆连接,有效螺栓连接。

进而,关于上述的第三种方式则表现在:所述进水口10垂直向下地安装在盖板8上。

进而,配置有该进水口10的进水管的下端设有喷洒头9,即第三种方式是喷淋式净化方式,该方式直接承接进水管,自然形成,而不像现有的喷淋结构需要构造专门的喷淋装置,结构相对紧凑。

优选地,盖板8的连接接合面设有密封圈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3通过止回阀4连接气源,止回阀4即常说的单向阀,藉此,当气源压强低于止回阀4的开启压强时,止回阀4截止,避免水倒流如进水管3。

进一步地,设有止回阀4的管段竖直设置,用于避免自然流入的水影响气源侧设备。

此外,考虑到清理的便捷性,所述水箱箱体6的底部设有排污管2,排污管2设有阀门,如图1中所示的球阀1。

考虑到防腐性,水箱箱体6的材质主要采用防腐性材料制作,这类材料大多是不透明材质,为了便于观察水箱箱体6的液面12高度,在水箱箱体6的侧面设有连通于水箱内的液位观察管14。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