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冷器出气硬管、注塑模具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6767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中冷器出气硬管、注塑模具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冷器出气硬管、注塑模具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涡轮增压技术的发动机,需要在中冷器出气端安装测量温度与压力的传感器,以此来测量中冷器出气端的温度与节气门端的压力,其中用于安装压力温度传感器的底座都是集成在中冷器出气硬管上,通过在传感器上加密封圈的方式密封,用螺栓拧紧到螺母的方式将传感器固定在底座上。

然而,在注塑机注塑时,用于固定传感器的螺母会预埋在注塑模具的底座内,注塑时螺母在注塑过程中升温膨胀,注塑完成后,螺母会降温。由于螺母为金属材质,升温膨胀率较大,降温后收缩率亦较大,收缩时会导致撕扯部分塑料,当塑料温度仍较高时,螺母撕扯塑料后,塑料与螺母连接部位变软,这样在注塑模具制造中冷出气硬管时会使预埋螺母下沉,造成制造废品率高,从而增加制造成本,并且也不利于后期的螺栓装配。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公开旨在提出一种中冷器出气硬管,能够保证预埋螺母安装到位,便于安装装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中冷器出气硬管,包括硬管本体和设置在该硬管本体上的传感器支座,该传感器支座内设置有用于安装传感器的预埋螺母,其中,所述传感器支座上还设置有防沉件,该防沉件位于所述预埋螺母的下方,以用于支撑所述预埋螺母。

进一步的,所述防沉件为板件。

进一步的,所述防沉件为塑料板或金属板。

进一步的,所述防沉件的厚度为3mm~5mm。

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通过螺栓配合安装到所述预埋螺母内,所述防沉件上开设有用于卡紧所述螺栓端部的圆孔,该圆孔与所述预埋螺母同轴连通且孔径小于所述预埋螺母的内径。

进一步的,所述圆孔包括导入孔和配合孔,所述导入孔位于所述预埋螺母和所述配合孔之间且孔壁形成为逐渐朝向所述配合孔倾斜的斜壁,以引导所述螺栓端部伸入到所述配合孔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公开所述的中冷器出气硬管具有以下优势:

无论处于注塑过程或是处于冷却成型过程还是后期的装配过程,防沉件可以始终支撑预埋螺母,保证预埋螺母安装到位,防止预埋螺母下沉,减少产品废品率,从而能够降低产品成本,并且便于装配。

本公开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注塑模具,以能够制造出上述公开的中冷器出气硬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注塑模具,其中,该注塑模具用于制造上述公开所述的中冷器出气硬管,所述注塑模具包括模具本体以及设置在该模具本体上的支座模具,所述支座模具上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预埋螺母的定位柱,所述预埋螺母套设在所述定位柱的外部,其中,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支撑模具,所述支撑模具的顶壁用于抵顶到所述防沉件的下方,侧壁用于固定到所述模具本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座模具上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支撑模具的缺口,该缺口形成于所述预埋螺母的下方,并且所述支撑模具插入到所述缺口内以固定到所述模具本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模具与所述模具本体连接的侧壁与所述模具本体的外表面同形。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公开所述的注塑模具具有以下优势:

将防沉件放置在支撑模具上方,一方面,可以在注塑过程中,将防沉件与成型件注塑到一体,以能够始终保持支撑预埋螺母,另一方面,支撑模具还可以为防沉件提供支撑力,进一步保证注塑过程中预埋螺母安装到位,防止其下沉,可以保证成型件的成品率,同时便于后期装配。

本公开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其中,包括上述公开的中冷器出气硬管。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公开所述的车辆具有以下优势:

通过使用上述公开的中冷器出气硬管,可以减轻整车重量,以降低整车油耗。

附图说明

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中冷器出气硬管的结构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其中为了能够体现注塑模具的结构,在原本的基础上增加了支撑模具);

图3为图2的B部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硬管本体,2-传感器支座,21缺口,3-防沉件,4-圆孔,41-导入孔,42-配合孔,411-孔壁,5-预埋螺母,6-支撑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中冷器出气硬管,包括硬管本体1和设置在该硬管本体1上的传感器支座2,该传感器支座2内设置有用于安装传感器的预埋螺母5,其中,传感器支座2上还设置有防沉件3,该防沉件3位于预埋螺母5的下方,以用于支撑预埋螺母5。

由于防沉件3的设置,在注塑前,防沉件3作为预埋螺母5的安装限位,可以保证预埋螺母5的安装到位,同时也使得无论本中冷器出气硬管处于注塑过程或是处于冷却成型过程以及到后期的装配过程,防沉件3可以始终支撑预埋螺母5,保证预埋螺母5安装到位,防止预埋螺母5下沉,减少产品废品率,从而能够降低产品成本,并且便于后期的装配。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沉件3形成为板件,便于安装和支撑,以抵顶支撑预埋螺母5。其中,防沉件3可以为塑料板或金属板。但无论为塑料板或是金属板其硬度均要大于本中冷器出气硬管自身的硬度,以能够给予预埋螺母5足够的支撑力,防止其下沉。

为了保证具有足够的支撑力,同时又不占用过多的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沉件3的厚度在3mm~5mm之间。在此范围内,可以防止预埋螺母5下沉,同时方便装配且不占用空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通过螺栓配合安装到预埋螺母5内,防沉件3上开设有用于卡紧螺栓端部的圆孔4,该圆孔4与预埋螺母5同轴连通且孔径小于预埋螺母5的内径。

也即,在装配传感器到传感器支座2上的过程中,操作人员使用力矩扳手将螺栓不断的旋拧到预埋螺母5内,防沉件3一方面可以始终在预埋螺母5拧紧过程中提供支撑力,防止其在装配过程中下沉,同时另一方面螺栓的端部会最终被卡入到圆孔4内,利用圆孔4将螺栓紧紧包裹住,可以进一步防止螺栓发生安装脱落的现象发生,保证螺栓与预埋螺母5之间的装配。同时防沉件3的硬度在大于本中冷器出气硬管的硬度的同时,为了保证螺栓的顺利安装,防沉件3的硬度还要小于螺栓的硬度。

更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圆孔4包括导入孔41和配合孔42,导入孔41位于预埋螺母5和配合孔42之间且孔壁411形成为逐渐朝向配合孔42倾斜的斜壁,以引导螺栓端部伸入到配合孔42内。

这样,当拧紧螺栓时,螺栓会沿着导入孔41的孔壁411的斜度顺着导入到配合孔42内,配合孔42与螺栓端部相互配合,将其卡紧在其内部,可以很好地防止螺栓发生安装脱落的现象。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其中,该注塑模具为用于制造上述公开的中冷器出气硬管,该注塑模具包括模具本体以及设置在该模具本体上的支座模具,支座模具上设置有用于定位预埋螺母5的定位柱,预埋螺母5套设在定位柱的外部,其中,注塑模具还包括支撑模具6,支撑模具6的顶壁用于抵顶到防沉件3的下方,侧壁用于固定到模具本体上。

其中,模具本体与支座模具分别对应制造上述公开的硬管本体1和传感器支座2。在注塑过程中,预埋螺母5首先通过定位柱被预先安装到支座模具上,同时为了能够实现无论在注塑过程还是在成型过程,防沉件3均能够支撑预埋螺母5,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的支撑模具6将防沉件3预先支撑在本注塑模具上,这样,支撑模具6同时起到配合安装防沉件3以及支撑防沉件3的双重作用,防止注塑过程中,螺母下沉,增大产品废品率,造成后期的装配困难。

除此之外,注塑过程中,防沉件3会与成型件(即上述公开的中冷器出气硬管)注塑为一体,为后期冷却成型以及装配过程中,继续利用防沉件3提供支撑力,防止预埋螺母5下沉。

为了将支撑模具6安装到注塑模具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支座模具上形成有用于安装支撑模具6的缺口21,该缺口21形成于预埋螺母5的下方,并且支撑模具6插入到缺口21内以固定到模具本体上。即,通过设置缺口21以将支撑模具6安装到支座模具上。这样,由于成型后的中冷器出气硬管不具有支撑模具6,因此,缺口21会在成型件上体现,缺口21处无注塑料的填充,因此,也相应减少了成型件的原料,降低了中冷器出气硬管的重量。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使得支撑模具6能够更好地连接到注塑模具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模具6与模具本体连接的侧壁与模具本体的外表面同形。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模具本体形成为圆管状,因此,支撑模具6的侧壁可以形成为弧形。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公开的中冷器出气硬管。该中冷器出气硬管装配省时、省力,并且由于节省了成型原料,因此,减轻了整车重量,可以降低整车油耗。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