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柴油机柴油变黑改进结构喷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55574发布日期:2020-02-18 12:41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柴油机柴油变黑改进结构喷油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柴油发动机的高压油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燃油喷射系统中的防止柴油机柴油变黑改进结构喷油泵。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控单体组合泵属于强制润滑方式润滑,机油压力由发动机机油泵决定,机油压力普遍相对较高,进入至喷油泵中机油过多,且机油在柴油机中通常运行50小时后会渐渐变黑。如果电控单体组合泵没有做好降低机油进油量、限制机油串入柴油的控制,将导致机油从电控单体组合泵中机油腔串入柴油腔,致使市场中柴油变黑故障屡见不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柴油机中的机油从单体组合泵中的机油腔串入柴油腔而导致柴油变黑问题而提供一种防止柴油车柴油变黑的喷油泵。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防止柴油机柴油变黑改进结构喷油泵,包括:

一高压油泵泵体,在所述高压油泵泵体内的底部设置有机油流动腔,在所述高压油泵泵体内的中上部平行设置有若干电控单体泵安装腔,每一电控单体泵安装腔的上部设置有柴油腔,下部设有机油润滑腔,所述机油润滑腔的底部所述与机油流动腔连通,相邻电控单体泵安装腔上的柴油腔通过设置在相邻电控单体泵安装腔之间腔壁上的第一油道孔连通,相邻电控单体泵安装腔上的机油润滑腔通过设置在相邻电控单体泵安装腔之间腔壁上的第二油道孔连通;在所述机油流动腔的一端设置有轴承盖部件,在所述轴承盖部件上设置有若干机油回油孔;

设置在所述高压油泵泵体上的进油接头,柴油通过进油接头以及设置高压油泵泵体上的总进油口与邻接该总进油口的电控单体泵安装腔中的柴油腔连通;

若干平行安装在对应电控单体安装腔内的电控单体泵;在每一电控单体泵的泵体外周面上设置有一低压腔,每一电控单体泵泵体外周面上的低压腔与对应的柴油腔连通;每一电控单体泵中的低压腔通过设置在该电控单体泵泵体内的进油道与设置在所述电控单体泵泵体内的高压油腔连通;每一电控单体泵泵体中的滚动轮体总成延伸进对应的机油润滑腔内并通过设置在所述机油流动腔内的凸轮轴驱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高压油泵泵体上只开设有一个与一个电控单体泵安装腔内的机油润滑腔连通的小孔径的机油进油孔,在该机油进油孔内安装有一机油节流进油螺钉,所述机油节流进油螺钉通过机油油管与所述机油回油孔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机油节流进油螺钉内设置有机油节流孔,以控制机油的进油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机油流动腔内设置有若干机油流动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高压油泵泵体邻近所述轴承盖部件这一端设置有机油泄油孔,每一机油泄油孔与所述轴承盖部件上的两个机油回油孔连通,所述机油回油孔为加大机油回油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每一电控单体泵中的柱塞腔的腔壁上设置有一柱塞润滑油储油腔并在每一电控单体泵泵体内设置有一回油孔,所述柱塞润滑机油储油腔通过回油孔与低压腔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每一电控单体泵泵体外圆周上设置一密封圈,将每一电控单体泵安装腔内的柴油腔与机油润滑腔密封隔离。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喷油泵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只采用一个小孔径的机油进油孔和一个机油节流进油螺钉向一个电控单体泵安装腔内的机油润滑腔喷入机油,减少了机油进入高压油泵泵体内的油量,有效降低了高压油泵泵体内的机油压力,防止机油上串至柴油腔内。

2.在机油流动腔内设置有若干机油流动槽,增加了机油在各个机油润滑腔之间的流动性,保证机油能及时送到各个机油润滑腔内。

3.通过在轴承盖部件上设置加大机油回油孔并在高压油泵泵体邻近轴承盖部件这一端设置有机油泄油孔,提高了机油的回流速度,降低了每个电控单体泵安装腔内的机油润滑腔机油液面高度,进一步防止机油上串至柴油腔内。

4.取消了柱塞上的柱塞润滑油储油腔,将柱塞润滑油储油腔设置在柱塞腔的腔壁上,防止电控单体泵中的柱塞上行过程中,将机油润滑腔内的机油上串至柴油腔内,同时还能有效的起到润滑柱塞的作用,从而防止柴油变黑。

5.在每一电控单体泵泵体外圆周上设置一密封圈,将每一电控单体泵安装腔内的柴油腔与机油润滑腔密封隔离,能够有效隔离机油润滑腔中的机油与柴油腔内的柴油混合,从而防止柴油变黑。

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控制机油从电控单体组合泵中机油润滑腔串入柴油腔问题,防止柴油变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止柴油机柴油变黑改进结构喷油泵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止柴油机柴油变黑改进结构喷油泵的中心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止柴油机柴油变黑改进结构喷油泵中机油进油面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2的i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至图5,图中给出的一种防止柴油机柴油变黑改进结构喷油泵,包括一种防止柴油机柴油变黑改进结构喷油泵,包括一高压油泵泵体100,在高压油泵泵体100内的底部设置有机油流动腔130,在高压油泵泵体100内的中上部平行设置有若干电控单体泵安装腔,每一电控单体泵安装腔的上部设置有柴油腔110,下部设有机油润滑腔120。每一机油润滑腔120的底部与机油流动腔130连通。

相邻电控单体泵安装腔中的柴油腔110通过设置在相邻电控单体泵安装腔之间腔壁上的油道孔a连通,以保持各缸之间的柴油压力平恒,减少燃油喷射散差,保证柴油机动力均匀。

相邻电控单体泵安装腔上的机油润滑腔120通过设置在相邻电控单体泵安装腔之间腔壁上的油道孔b连通,以保持各缸之间的机油流动润滑平恒,增长单体组合泵使用寿命。

在机油流动腔130的一端设置有轴承盖部件400,在轴承盖部件400上设置有四个加大的机油回油孔h。

在高压油泵泵体100上的进油接头140,柴油通过进油接头140以及设置在高压油泵泵体100上的总进油口150与邻接该总进油口150的电控单体泵安装腔中的柴油腔110连通。

若干电控单体泵200通过双头螺柱210、紧固螺母220并列安装在对的电控单体安装腔内。在电控单体泵200中安装有电磁铁部件230及控制阀部件240;电磁铁部件230通过ecu控制单元通电吸合控制阀部件240关闭建立高压燃油,电磁铁部件230通过ecu控制单元断电打开控制阀部件240,高压燃油泄回低压油路中。

在每一电控单体泵200的泵体280外周面上设置有一低压腔281,每一电控单体泵200泵体280外周面上的低压腔281与对应的柴油腔110连通;每一电控单体泵200中的低压腔281通过设置在电控单体泵200泵体210内的进油道j与设置在电控单体泵200泵体280内的高压油腔k连通;每一电控单体泵200泵体280中的滚动轮体总成290延伸进对应的机油润滑腔120内并通过设置在机油流动腔130内的凸轮轴驱动。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在高压油泵泵体100上只开设有一个与一个电控单体泵安装腔内的机油润滑腔120连通的小孔径的机油进油孔d,在该机油进油孔d内安装有一机油节流进油螺钉300,机油节流进油螺钉300通过机油油管与机油回油孔h连通。在机油节流进油螺钉300内设置有机油节流孔310,以控制机油的进油量。

为了增加机油在各个机油润滑腔120之间的流动性,保证机油能及时送到各个机油润滑腔120内,在机油流动腔130内设置有若干机油流动槽e。

为了提高机油的回流速度,降低了每个电控单体泵安装腔内的机油润滑腔120机油液面高度,进一步防止机油上串至柴油腔110内,在高压油泵泵体100邻近轴承盖部件400这一端设置有机油泄油孔f,每一机油泄油孔f与所述轴承盖部件上的两个机油回油孔h连通,从而有效的防止了喷油泵机油润滑腔120中的机油过多,防止机油上串到柴油腔110内。

为了防止电控单体泵200中的柱塞260上行过程中,将机油润滑腔120内的机油上串至柴油腔110内,同时还能有效的起到润滑柱塞260的作用,从而防止柴油变黑,本实用新型取消了在柱塞260上的润滑储油腔,在每一电控单体泵200中的柱塞腔270的腔壁上设置有一柱塞润滑油储油腔g并在每一电控单体泵200泵体280内设置有一回油孔c,柱塞润滑机油储油腔g通过回油孔c与低压腔281连通,使得柱塞260与柱塞腔270为精密配合,从而有效的阻止柱塞260在凸轮与滚轮(图中未给出)驱动上行过程中将机油通过回油孔c进入至柴油腔110内。

本实用新型每缸单体泵均有机油与柴油隔离密封圈i,能够有效隔离机油润滑腔120中的机油与柴油腔110的柴油。柱塞为直杆柱塞,柱塞腔270上设有柱塞润滑储油腔g及回油孔c,在阻止将机油通过回油孔c进入至柴油腔110过程中还能有效的起到润滑柱塞的作用,防止机油上串单体组合泵柴油腔。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有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