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移动灯塔车的消声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822963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用于移动灯塔车的消声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机消声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移动灯塔车的消声器。
【背景技术】
[0002]灯塔车主要用于野外作用照明用,由于灯塔车体积较小,相应的发电机组外罩很小,因此容纳消声器的体积较小。现有消声器为圆形截面,因消声器的管道流通面积不够,不便于安装,因此安装的管道直径小,造成气流速度过快,不仅产生了次噪音,降噪效果差,而且增大了排气压力,即增加了发动机功率损失。现有消声器通常采用四个或四个以上单一的消声处理腔室进行降噪处理,结构复杂,且降噪效果差。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移动灯塔车的消声器,该结构简单,降噪效果好,减少了发动机功率损失。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用于移动灯塔车的消声器,包括消声器壳体,进气管和出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器壳体的横截面呈椭圆形,所述消声器壳体内腔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消声器壳体内腔依次分割成第二膨胀消声腔、第一共振消声腔和第三膨胀消声腔,一 U型管水平设置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U型管的两直管段位于第一共振消声腔,U型管的弯管段位于第三膨胀消声腔,U型管的两直管段内分别设有第一微孔共振管,所述U型管将第一共振消声腔和第二膨胀消声腔连通;一无孔直管设置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该无孔直管将第二膨胀消声腔和第三膨胀消声器连通,无孔直管内设有第二微孔共振管,所述进气管穿过第二膨胀消声腔与U型管的两直管段相连,所述出气管穿过消声器壳体伸入第三膨胀消声腔。
[0006]所述消声器壳体由内壳和外壳构成,内壳和外壳之间设有岩棉层。
[0007]所述进气管上连接有第一弯管,所述进气管通过第一弯管与U型管的一直管段相连。
[0008]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填充有消声玻璃棉。
[0009]所述出气管上连接有第二弯管,所述出气管的第二弯管伸入第三膨胀消声腔。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消声器壳体通过隔板,将消声器壳体内腔依次分割成第二膨胀消声腔、第一共振消声腔和第三膨胀消声腔,U型管将第一共振消声腔和第二膨胀消声腔连通,U型管的两直管段内分别设有第一微孔共振管,无孔直管将第二膨胀消声腔和第三膨胀消声器连通,无孔直管内设有第二微孔共振管,本实用新型采用共振和膨胀式消声相结合,气流通过多次往返共振腔,有效的保证了消声量,能够达到25分贝降噪要求,有效地减少了腔室数量。消声器壳体的横截面呈椭圆形,采用椭圆形截面代替圆形截面,使有效容积保持不变,便于消声器的安装,也降低了排气压力损失,即减少了发动机功率损失。
[0011]消声器壳体由内壳、岩棉层和外壳构成,进一步提高了降噪处理效果。
[0012]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填充的消声玻璃棉,进一步提高了降噪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
[0015]图3为图2中B-B的剖视图。
[0016]附图中,I为消声器壳体,1-1为内壳,1-2为外壳,1-3为第二膨胀消声腔,1_4为第一共振消声腔,1-5为第三膨胀消声腔,2为进气管,3为出气管,4为岩棉层,5为第一隔板,6为第二隔板,7为U型管,7-1为直管段,7-2为弯管段,8为第一微孔共振管,9为无孔直管,10为第二微孔共振管,11为消声玻璃棉,12为第一弯管,13为第二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0018]参见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用于移动灯塔车的消声器,包括消声器壳体1,进气管2和出气管3,所述消声器壳体I的横截面呈椭圆形,所述消声器壳I由内壳1-1和外壳1-2构成,内壳1-1和外壳1-2之间设有岩棉层4,所述消声器壳体I内腔设有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将消声器壳体I内腔从左往右依次分割成第二膨胀消声腔1-3、第一共振消声腔1-4和第三膨胀消声腔1-5,一 U型管7水平设置在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上,U型管7的两直管段7-1位于第一共振消声腔1-4,U型管7的弯管段7-2位于第三膨胀消声腔1-5,U型管7的两直管段7-1内分别设有第一微孔共振管8,所述U型管7将第一共振消声腔1-5和第二膨胀消声腔1-3连通;无孔直管9设置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上,该无孔直管9将第二膨胀消声腔1-3和第三膨胀消声器1-5连通,无孔直管9内设有第二微孔共振管10,所述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之间填充有消声玻璃棉11 ;所述进气管2上连接有第一弯管12,进气管2倾斜设置在消声器壳体I上,所述进气管2的第一弯管12从消声器壳体I的侧边穿过消声器壳体I经第二膨胀消声腔1-3与U型管7的一直管段7-1相连,进气管2位于消声器壳体I的右侧,所述出气管3位于消声器壳体I的左侧,出气管3上连接有第二弯管13,所述出气管3通过第二弯管13从上往下穿过消声器壳体I伸入第三膨胀消声腔1-5。
[001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0020]噪音通过进气管2经第一弯管12进入U型管7的其中一直管段7-1,通过直管段7-1内的第一微孔共振管8进行第一次共振降噪处理,然后通过U型管7的弯管段7-2进入U型管7的另一直管段7-1内的第一微孔共振管8进行第二次共振降噪处理,共振处理后进入第二膨胀消声腔1-3进行扩张放大处理,再经过无孔直管9,通过无孔直管9内的第二微孔共振管10进行第三次共振降噪处理,最后进入第三膨胀消声器1-5进行扩张放大处理,经过多次共振和膨胀处理后,经出气管3排出,本实用新型结合共振和膨胀两种处理方式,降噪效果更高。
【主权项】
1.一种用于移动灯塔车的消声器,包括消声器壳体,进气管和出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器壳体的横截面呈椭圆形,所述消声器壳体内腔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消声器壳体内腔依次分割成第二膨胀消声腔、第一共振消声腔和第三膨胀消声腔,一 U型管水平设置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U型管的两直管段位于第一共振消声腔,U型管的弯管段位于第三膨胀消声腔,U型管的两直管段内分别设有第一微孔共振管,所述U型管将第一共振消声腔和第二膨胀消声腔连通;一无孔直管设置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该无孔直管将第二膨胀消声腔和第三膨胀消声器连通,无孔直管内设有第二微孔共振管,所述进气管穿过第二膨胀消声腔与U型管的两直管段相连,所述出气管穿过消声器壳体伸入第三膨胀消声腔。
2.权利要求书I所述的用于移动灯塔车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器壳体由内壳和外壳构成,内壳和外壳之间设有岩棉层。
3.权利要求书I所述的用于移动灯塔车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上连接有第一弯管,所述进气管通过第一弯管与U型管的一直管段相连。
4.权利要求书I所述的用于移动灯塔车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填充有消声玻璃棉。
5.权利要求书I所述的用于移动灯塔车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上连接第二弯管,所述出气管的第二弯管伸入第三膨胀消声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移动灯塔车的消声器,消声器壳体内腔依次分割成第二膨胀消声腔、第一共振消声腔和第三膨胀消声腔,U型管水平设置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U型管的两直管段位于第一共振消声腔,U型管的弯管段位于第三膨胀消声腔,U型管的两直管段内分别设有第一微孔共振管,U型管将第一共振消声腔和第二膨胀消声腔连通;无孔直管设置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该无孔直管将第二膨胀消声腔和第三膨胀消声器连通,无孔直管内设有第二微孔共振管,所述进气管穿过第二膨胀消声腔与U型管的两直管段相连,所述出气管穿过消声器壳体伸入第三膨胀消声腔。本实用新型降噪效果好,便于消声器的安装,减少了发动机功率损失。
【IPC分类】F01N1-02, F01N1-08
【公开号】CN204532471
【申请号】CN201420840499
【发明人】孙克坚
【申请人】重庆博沃发动机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