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空气压缩机的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1743阅读:5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空气压缩机的过滤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然气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空气压缩机的过滤器。



背景技术:

目前,压气站站场设备以及压缩机组运行所需的清洁空气动力源一般由空气压缩机来提供(清洁空气动力源指的是压力较高,且不含水分的空气)。该类空气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本体、同时与压缩机本体的入口通过管线相连的中冷却器、后冷却器,中冷却器后端连接带有前排污电磁阀的前排水管线,后冷却器后端连接带有后排污电磁阀的后排水管线。应用时,含有水分和杂质的空气进入压缩机本体的入口,以对空气进行一次压缩,一次压缩后的空气通过管线进入中冷却器冷却后再次排至压缩机本体的入口进行二次压缩,二次压缩后的空气通过管线进入后冷却器冷却后供给压气站站场设备或压缩机组使用。在空气流经中冷却器后,空气中所含的水分以及很少一部分空气流经前排污电磁阀后由前排水管线排出;在空气流经后冷却器后,空气中所含的水分以及很少一部分空气流经后排污电磁阀由后排水管线排出。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排污电磁阀包括:入口阀芯6、出口阀芯7、设置在入口阀芯6与出口阀芯7之间,且用于封堵或打开入口阀芯6的阀杆8。参见图2,当排污电磁阀打开时,阀杆8与入口阀芯进6分离,气体自入口阀芯6流出,绕过阀杆8后经出口阀芯7流出,在排污电磁阀内形成弯曲气路。参见图3,当排污电磁阀关闭时,阀杆8对入口阀芯6进行封堵。由于进入后排污电磁阀内的空气经历过两次压缩,因此,后排污电磁阀内的空气压力较大,为了避免后排污电磁阀承受的空气压力大于该后排污电磁阀启动所需的电磁驱动力,造成后排污电磁阀无法使用,有必要减小后排污电磁阀承受的空气压力。

现有技术通过减小后排污电磁阀阀芯的孔径,使其孔径小于前排污电磁阀阀芯的孔径来解决上述问题。由于阀芯孔径减小,空气排入量也随之减小,以降低后排污电磁阀承受的空气压力,保证后排污电磁阀的正常使用。

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后排污电磁阀阀芯的孔径较小,且含有粉尘等杂质和水分的空气在该后排污电磁阀内形成弯曲气路,延长了空气在其内流动的距离,极易使杂质堵塞后排污电磁阀的阀芯,从而造成空气压缩机非正常停机,影响管线运输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能够保证空气在后排污电磁阀的阀芯中流通顺畅的用于空气压缩机的过滤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空气压缩机的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包括:上端开口的壳体,侧壁上设置有进口,底壁上设置有出口;

上盖,与所述壳体的上端连接;

滤芯,位于所述壳体内,上端与所述上盖相抵,下端与所述出口连通,并且所述滤芯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间隙;

下盖,与所述壳体的下端连接,且所述下盖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下盖的底壁上设置有排出通孔。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上盖包括管体,与所述上盖的顶壁垂直连接;

所述管体内设置有弹簧;

所述弹簧的上端与所述上盖的顶壁相抵,下端与所述滤芯相抵。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滤芯包括同心连接的上本体和下连接体;

所述上本体的上端与所述弹簧的下端相抵;

所述下连接体插入并固定于所述出口内。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上本体为管壁呈网格状的管体结构。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上本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过滤棉层。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下连接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圈。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上盖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上盖的顶壁与所述壳体的上端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下盖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气压缩机的过滤器,通过在后冷却器与后排污电磁阀之间设置过滤器,使过滤器中的滤芯对进入壳体内的空气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将杂质留在壳体内,而使过滤后的水分在流经后排污电磁阀后经后排水管线排出。如此,避免了后排污电磁阀的阀芯发生堵塞,减小了空气压缩机的停机风险,保证了管线运输作业的有效进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气压缩机的过滤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污电磁阀打开时的内部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污电磁阀关闭时的内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 壳体,

101 进口,

102 出口,

2 上盖,

201 管体,

3 滤芯,

301 上本体,

302 下连接体,

4 下盖,

401 排出通孔,

5 弹簧,

6 入口阀芯,

7 出口阀芯,

8 阀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空气压缩机的过滤器,如附图1所示,该过滤器包括:壳体1、上盖2、滤芯3、下盖4,其中,壳体1上端开口,侧壁上设置有进口101,底壁上设置有出口102;上盖2与壳体1的上端连接;滤芯3位于壳体1内,上端与上盖2相抵,下端与出口102连通,并且滤芯3与壳体1之间具有间隙;下盖4与壳体1的下端连接,且下盖4与壳体1之间具有间隙;下盖4的底壁上设置有排出通孔40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滤器适用于对前排污电磁阀和后排污电磁阀进行过滤,为了解决后排污电磁阀易堵塞的技术问题,特别地将其用于后排污电磁阀中,在应用时,使壳体1的进口101与后冷却器连通,使下盖4的排出通孔401与后排污电磁阀连通。

待后冷却器对二次压缩后的空气进行冷却后,将其排至压气站站场设备或压缩机组进行使用,而空气中残留的水分和粉尘等杂质则通过进口101流入壳体1内由滤芯3进行过滤。粉尘等杂质被滤芯3过滤后滞留在壳体1内(具体可以是滞留在滤芯3的外壁上,或者壳体1和滤芯3的间隙中),水分通过滤芯3后经出口102进入下盖4与壳体1之间的间隙中,随后经排出通孔401排至后排污电磁阀中。其中,在滤芯3与壳体1之间设置间隙,以储存杂质和部分水分,提高该过滤器的过滤时效;在下盖4与壳体1之间设置间隙,使水分能够快速流入该间隙内,以避免留在壳体1内的水分过多影响滤芯3的过滤效果。可见,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滤器,避免了后排污电磁阀的阀芯发生堵塞,减小了空气压缩机的停机风险,保证了管线运输作业的有效进行。

其中,滤芯3可以为压缩机组中干气密封过滤器换下来的废旧滤芯,只需要对其进行简单的去外壳改造即可应用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滤器中,在保证滤芯3通水性的同时,节约了成本。

排出通孔401优选设置在下盖4底壁的边缘位置,使水分在从排出通孔401流出之前在下盖4与壳体1之间的空腔中得到缓冲。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附图1所示,上盖包括管体201,与该上盖2的顶壁垂直连接;管体201内设置有弹簧5;该弹簧5的上端与上盖2的顶壁相抵,下端与滤芯3相抵。

应用时,将滤芯3放置在壳体1内,并将上盖2与壳体1相连,使管体201的下端以及弹簧5的下端同时与滤芯3的上端相抵,并使弹簧5处于压缩状态。如此,较好地实现了滤芯3在壳体1内的固定。通过在管体201内设置弹簧5,即使滤芯3经长时间使用后发生变形,弹簧5也能始终压紧滤芯3,防止其在壳体1内发生晃动,保证了滤芯3在壳体1中的稳固性。

进一步地,滤芯3包括同心连接的上本体301和下连接体302(参见附图1);其中,上本体301的上端与弹簧5的下端相抵,下连接体302插入并固定于出口102内。通过设置上本体301,以实现滤芯3的过滤功能,通过设置下连接体302,并将下连接体302固定于出口102内,保证了滤芯3与壳体1连接的稳定性。其中,下连接体302的高度与出口102的深度相等,在应用时,下连接体302可以全部或部分插入到出口102内。

进一步地,上本体301为管壁呈网格状的管体结构。通过如此设置,保证了滤芯3对空气中杂质的过滤效果。其中,上本体301管壁上网孔的大小可以根据粉尘颗粒的大小进行设置。此外,下连接体302也可以采用外壁呈网格状的管体结构,在保证与壳体1连接紧固的同时,能够实现对杂质的过滤。

基于以上所述,过滤器整体采用不锈钢材料,强度及耐腐蚀性良好,且外壳1的壁厚为8mm,腐蚀裕量不小于1mm,容积小于1L,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小于2.5MPa·L。

进一步地,上本体301的内壁上设置有过滤棉层(过滤棉层指的是与上本体301的内壁紧密贴合的一层过滤棉,一般可对直径大于5μm的粉尘粒子进行过滤)。通过如此设置,便于对进入到壳体1中的粉尘粒子进行过滤,保证了滤芯3对空气中粉尘等杂质的过滤效果。其中,过滤棉为本领域所常见的,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市购即可获得,例如,可以为深圳市漓江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的材质为金属纤维的过滤棉。

作为优选,下连接体302的外壁上设置有密封槽,该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圈。应用时,将密封圈套装在密封槽内,随后将下连接体302插入出口102内,如此,增强了下连接体302与出口102之间的密封效果,避免杂质排入到后排污电磁阀中。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盖2与壳体1螺纹连接。通过如此设置,在保证上盖2与壳体1连接紧固的同时,便于拆卸,在需要打开上盖2清理壳体1内的杂质时十分方便。其中,壳体1上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上盖2下端的内壁上设置有与该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上盖2的顶壁与壳体1的上端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应用时,将密封垫放置在壳体1的上端面上,随后将上盖2套装在壳体1的上端,并与壳体1螺纹连接,使密封垫的上、下端面分别与上盖2的顶壁、壳体1的上端面紧密贴合。如此,有效地保证了上盖2与壳体1之间的密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盖4与壳体1螺纹连接。通过如此设置,在保证下盖4与壳体1连接紧固的同时,便于拆卸,在需要更换下盖4或壳体1时十分方便。其中,壳体1下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下盖4上端的内壁上设置有与该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