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以及、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车体侧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7772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以及、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车体侧托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以及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车体侧托架,特别地,涉及可以抑制止动作用时的冲撞反力,达到小型轻量化与空腔共鸣声的降低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以及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车体侧托架。
背景技术
作为将汽车的发动机和传动装置等振动产生体支承固定,并使其振动不会向车架传递的防振装置,公知的是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其液体封入室由分隔机构分隔为第1以及第2液室共2室,并且通过节流口将这第1以及第2液室相互连通,利用因该节流口而产生的第1以及第2液室间的流体流动效果和防振基体的制振效果,来实现振动衰减功能和隔振功能。
在此,有下述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其分隔机构备有由橡胶状弹性材料构成的弹性分隔膜、与对该弹性分隔膜的位移量从其两侧进行限制的一对位移限制部件。
根据该种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在输入振幅比较小的振动的情况下,弹性分隔膜往复动作位移,由此可以吸收两液室间的液压变动,从而得到低动弹簧特性。另一方面,例如,在因行走路面的凹凸等而输入振幅较大的振动的情况下,通过以位移限制部件从两侧对弹性分隔膜的位移量进行限制,提高膜刚性,流体就可以容易通过节流口而在两液室间流动,从而得到高衰减特性。
但是,在该种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中,因为是使弹性分隔膜冲撞(抵接)到位移限制部件上的结构,所以具有下述的问题在该冲撞之际,位移限制部件振动,且其振动传递到车架上,以此,会产生噪音。
作为抑制这样的噪音的技术,例如,在WO 02/095259A1中,公开了下述技术,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构成为,以由橡胶状弹性材料构成的防振基体将凸台部件与筒状的主体部件之间连结起来、且在安装于主体部件上的隔膜与防振基体之间形成液体封入室,其中,将凸台部件连结于车架侧,另一方面,将主体部件连结于发动机侧(专利文献1)。
根据该技术,可以通过防振基体来构成从分隔机构(弹性分隔膜以及位移限制部件)至车架的振动传递路径的一部分,所以即使弹性分隔膜冲撞到位移限制部件上,位移限制部件振动,也可以通过构成振动传递路径的一部分的防振基体的隔振效果,来抑制该振动向车架上传递,从而可以降低噪音的产生。
专利文献1WO 02/095259A1(图1,2等)但是,在上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中,如专利文献1的图1所示那样,车体侧托架构成为框状,其内侧面作为止动面而构成。即,在主体部件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橡胶止动部件,通过该橡胶止动部件抵接于车体侧托架的内侧面上,来限制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过度位移。
但是,在上述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中,橡胶止动部件沿着主体部件的高度方向而纵长地形成,例如为相对于滚动方向位移使得该橡胶止动部件的整体一下子向车体侧托架的内侧面面接触的构成。因此,有如下的问题在相对于滚动方向的止动作用时,冲撞反力较大,向主体部件以及车体侧托架的输入载荷变大。
其结果是,存在下述问题即必须将各部件厚壁化来确保其刚性强度、从而导致重量增加的问题,以及前述冲撞引起的振动向车架上传递、从而产生空腔共鸣声的问题。又,也有如下的问题为了确保向滚动方向的行程量,必须使车体侧托架的内侧面的对置间隔扩大,从而导致了作为装置整体的大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以及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车体侧托架,其可以抑制止动作用时的输入载荷,实现各部件的小型轻量化与空腔共鸣声的降低。
为了达到该目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备有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发动机侧托架、与车体侧托架;所述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具有筒状的主体部件;位于该主体部件的下端面侧的凸台部件;连结该凸台部件与前述主体部件、并由橡胶状弹性材料构成的防振基体;安装于前述主体部件上、在与前述防振基体之间形成液体封入室的隔膜;将前述液体封入室分隔为前述防振基体侧的第1液室与前述隔膜侧的第2液室的分隔机构;使前述第1液室与第2液室连通的节流口;设置于前述主体部件的外侧面上、并由橡胶状弹性材料构成的橡胶止动部件;所述发动机侧托架一体地形成于该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主体部件上,并且连结于发动机侧;所述车体侧托架连结于车架侧,并具有连接固定前述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凸台部件的底面部;从该底面部立设并隔着前述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对置的一对侧壁部;将这一对侧壁部相互连结,并且隔着前述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与前述底面部对置的顶面部;通过悬吊式地支承前述发动机,并且使设置于前述主体部件的外侧面上的前述橡胶止动部件抵接于前述车体侧托架的侧壁部的内侧面上,至少可以限制加速时前述发动机朝向滚动方向的位移;其中,前述橡胶止动部件备有从前述主体部件的外侧面朝向前述车体侧托架的侧壁部突设的剖面前部细的突设橡胶部,并且该突设橡胶部,至少位于前述主体部件的上下方向中间位置的上端侧,并且以一定间隔与前述车体侧托架的侧壁部对置,且形成为向前述侧壁部的宽度方向直线状延伸的横长状体,前述车体侧托架的侧壁部备有抵接侧壁部和厚壁侧壁部,所述抵接侧壁部具有抵接前述橡胶止动部件的突设橡胶部的抵接面,所述厚壁侧壁部形成为比该抵接侧壁部更厚,并且前述抵接侧壁部的抵接面从前述厚壁侧壁部的内侧面向远离前述主体部件外侧面的方向凹设。
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中,前述主体部件备有从其外侧面朝向前述车体侧托架的侧壁部突设的主体突设部,该主体突设部,至少位于前述主体部件的上下方向中间位置的上端侧,并且以一定间隔与前述车体侧托架的侧壁部对置,且形成为向前述侧壁部的宽度方向直线状延伸的横长状体,内包于前述橡胶止动部件的突设橡胶部中。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在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中,前述主体部件,在形成有前述发动机侧托架的一侧的相反侧,备有通过将成为前述凸台部件侧的下端侧的一部分切口而形成的切口部。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在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中,前述主体部件备有薄壁部,其通过将形成有前述发动机侧托架的一侧的相反侧的外侧面凹设而形成为薄壁。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在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中,备有从前述车体侧托架的底面部或者前述凸台部件这二者中的一个突设的突设销、与为了形成该突设销的导引路径而延伸设置于前述车体侧托架的底面部或者前述凸台部件这二者中的另外一个上的狭缝部,并且前述狭缝部备有设置于其延设方向终端部的抵接部,前述车体侧托架的底面部备有螺栓通过孔,并且前述凸台部件备有螺栓连接孔,在使前述突设销抵接于前述狭缝部的抵接部上的情况下,前述螺栓通过孔与前述螺栓连接孔连通。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在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中,在前述车体侧托架的底面部或者前述凸台部件这二者中的一个上突设有2根前述突设销,并且在前述车体侧托架的底面部或者前述凸台部件这二者中的另外一个上延伸设置有2条前述狭缝部,在使前述2条突设销分别抵接于前述2条狭缝部的各抵接部上的情况下,前述螺栓通过孔与前述螺栓连接孔连通。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在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中,前述橡胶止动部件备有分别设置于前述主体部件的上端面与下端面上的回弹侧橡胶部与弹起侧橡胶部,通过使回弹侧橡胶部与弹起侧橡胶部分别抵接于前述车体侧托架的顶面部与底面部上,可以对前述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朝向回弹方向以及弹起方向的位移进行限制。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在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中,从前述主体部件的外侧面突设的主体突设部位于前述主体部件的最上端侧,该主体突设部与前述主体部件的上端面成为同一平面状。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为使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体侧托架为使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的车体侧托架。
发明效果根据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因为在主体部件的上下方向中间位置的上端侧设置有突设橡胶部,所以在使该突设橡胶部抵接于车体侧托架的侧壁部上来对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位移进行限制的情况下,有可以减小向主体部件以及车体侧托架上输入的载荷的效果。
即,在发动机向滚动方向位移的情况下,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以凸台部件为固定点、主体部件的上端侧朝向车体侧托架的侧壁部如振子那样摆动时,因为突设橡胶部位于主体部件的上下方向中间位置的上端侧,所以,可以相应地使从发动机的滚动中心至突设橡胶部之间的间隔距离较长。而且,如果可以使间隔距离较长,则由于由距离与力的积决定的力矩的关系,就可以使冲撞反力较小,所以,可以相应地使向主体部件以及车体侧托架输入的载荷变小。
其结果是,不仅仅可以实现耐久性的提高,也可以降低各部件所要求的刚性强度,所以,有可以将各部件薄壁化,从而实现作为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整体的轻量化的效果。又,如上述那样,如果可以使止动作用时的冲撞反力较小,则可以抑制通过车体侧托架而向车架输入的振动,所以,有可以降低空腔共鸣声的产生的效果。
又,因为突设橡胶部以一定间隔与车体侧托架的侧壁部对置,并形成为向侧壁部的宽度方向直线状地延伸的横长状体,所以具有可以同时实现受压面积的确保与距滚动中心的间隔距离的确保这一效果。
其结果是,通过使受压面积较广,就可以得到输入载荷的分散效果,所以可以实现耐久性的提高,另一方面,在该情况下,如果突设橡胶部形成为横长状体,则也可以确保距滚动中心的间隔距离,所以如上述那样,也可以使向主体部件以及车体侧托架输入的载荷较小,同时实现轻量化和空腔共鸣声的降低。
车体侧托架的侧壁部备有具有抵接橡胶止动部件的突设橡胶部的抵接面的抵接侧壁部、与形成为比该抵接侧壁部更为厚壁的厚壁侧壁部,抵接侧壁部的抵接面从厚壁侧壁部的内侧面向远离主体部件外侧面的方向凹设。
因此,通过前述凹设,就可以使抵接侧壁部的抵接面与橡胶止动部件的突设橡胶部隔开,所以不必如现有技术那样使车体侧托架自身大型化便可以具有确保向滚动方向的行程量这一效果。又,有下述效果可以通过前述凹设,来相应地实现作为车体侧托架整体的轻量化,通过厚壁侧壁部的厚壁化,来确保刚性强度,实现作为车体侧托架整体的耐久性的提高。
另外,因为这样的抵接面的凹设(即,抵接侧壁部的薄壁化)是在接受来自于突设橡胶部的输入载荷的部位,所以通常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本发明那样,将车体侧托架由底面部、侧壁部以及顶面部构成为框状,并且设置比抵接侧壁部更为厚壁的厚壁侧壁部,且在由这些厚壁侧壁部与顶面部夹着的位置上配置抵接侧壁部,以此,就首次可以进行抵接面的凹设,以此,可以同时实现轻量化与强度确保。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除了可以起到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的效果之外,因为将主体突设部设置于由突设橡胶部所内包的位置上,即,比主体部件的上下方向中间位置更靠上端侧,所以具有可以抑制主体部件的重量增加,提高主体部件的刚性强度,从而实现其耐久性的提高这一效果。
即,在本发明中,因为使突设橡胶部(载荷的输入位置)偏心于主体部件的上端侧,所以不必如现有技术那样对主体部件的上下方向整体进行加强,通过主体突设部只对上端侧进行加强即可,换言之,可以使主体部件的下端侧更薄壁化,所以,可以实现作为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整体的轻量化。
又,因为主体突设部以一定间隔与车体侧托架的侧壁部对置,并形成为向侧壁部的宽度方向直线状延伸的横长状体,所以具有可以同时实现受压面积的确保与距滚动中心的间隔距离的确保这一效果。
其结果是,通过使受压面积较广,就可以得到输入载荷的分散效果,所以可以实现耐久性的提高,另一方面,在该情况下,如果主体突设部形成为横长状体,则可以确保距滚动中心的间隔距离,所以如上述那样,也可以使向主体部件以及车体侧托架输入的载荷较小,同时实现轻量化和空腔共鸣声的降低。
根据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除了可以起到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的效果之外,因为主体部件备有将其一部分切口而形成的切口部,所以使主体部件轻量化,有可以实现作为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整体的轻量化这一效果。
在此,在本发明中,因为主体部件为以凸台部件为固定点而悬臂式地支承发动机的构成,所以如果主体部件的前端侧(即,发动机连结侧的相反侧)变重,则有如下的问题该主体部件的共振点向低频率领域(例如,500~600Hz附近)转移,从而产生所谓的高速空腔共鸣声。相对于此,因为切口部的形成位置隔着凸台部件而位于发动机(发动机侧托架)的相反侧,所以可以使主体部件的前端侧轻量化。其结果是,有如下的效果可以有效地进行主体部件的共振点的高频率化,从而可靠地抑制对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动态特性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
又,在本发明中,在构成为在主体部件的上端侧设置有凹槽,并且通过将该凹槽的侧壁部向主体部件的内周侧弯折来将隔膜等铆接固定的情况下,因为切口部的形成位置位于主体部件的下端侧,所以具有可以避免由于切口部而使凹槽的形成空间减少这一效果。其结果是,可以牢固地固定隔膜等。
又,因为切口部的形成位置如上述那样,位于主体部件的前端侧,而不是抵接于车体侧托架的底面部上的部位。因此,即使在构成为在主体部件的下端侧设置有弹起侧橡胶部、从而可以发挥弹起侧的止动作用的情况下,也有如下的效果可以利用切口部来将主体部件的耐久性降低抑制为最小限度,并实现轻量化。
根据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除了可以起到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的效果之外,因为主体部件备有将通过其外侧面的一部分凹设而形成为薄壁的薄壁部,所以使主体部件轻量化,有可以实现作为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整体的轻量化这一效果。
在此,因为薄壁部的形成位置隔着凸台部件位于发动机(发动机侧托架)的相反侧,所以可以使主体部件的前端侧轻量化。其结果是,如上述那样,有如下的效果可以有效地进行主体部件的共振点的高频率化,从而可靠地抑制对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动态特性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
又,在本发明中,在主体部件的内周侧形成有橡胶膜、并且分隔机构和隔膜等与橡胶膜紧贴地插入的情况下,因为薄壁部的形成位置位于主体部件的外侧面上,所以具有下述效果可以通过局部地形成薄壁部来避免橡胶膜的膜厚在圆周方向上不均匀的问题。其结果是,可以遍及全周地使分隔机构和隔膜等的外周部与橡胶膜均匀地紧贴,所以可以防止液体的泄漏(漏出),从而抑制动态特性的降低。
根据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除了可以起到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的效果之外,还备有从车体侧托架的底面部或者凸台部件这二者中的一个突设的突设销、与为了形成该突设销的导引路径而延伸设置于车体侧托架的底面部或者凸台部件这二者中的另外一个上的狭缝部。
因此,即使在车体侧托架构成为框状,其底面部与顶面部的对置面间距离相对于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高度尺寸来说较窄的情况下,通过使突设销收入狭缝部,也可以得到使前述对置面间距离相对于前述高度尺寸来说变大的效果。其结果是,有如下的效果可以容易地进行将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向车体侧托架的框内插入的插入作业,从而可以实现作业效率的提高。又,因为也可以将前述对置面间距离更窄地构成,所以,也有可以实现作为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整体的小型化这一效果。
而且,在将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插入到车体侧托架的框内的作业中,因为狭缝部形成为突设销的导引路径,所以具有可以实现这样的插入作业的作业效率的提高这一效果。进而,通过将使该突设销移动到导引路径的终端并抵接于抵接部上,就可以容易地使底面部的螺栓通过孔与凸台部件的螺栓连接孔连通。因此,可以通过螺栓通过孔来将螺栓容易地连接到螺栓连接孔中,所以具有可以实现这样的连接作业的作业效率的提高这一效果。
又,因为狭缝部具有与突设销同等程度的宽度即可,所以可以将对车体侧托架的底面部的加工量抑制为最小限度,又,该加工也容易进行。即,不必如现有技术那样在车体侧托架的底面部上较广范围地进行复杂的加工,所以具有下述效果,即可以同时抑制因设置狭缝而导致的加工成本的增加与强度的降低。
根据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除了可以起到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的效果之外,因为构成为突设销以及狭缝部分别形成有2条,并且在使这各突设销分别抵接于狭缝部的各抵接部上的情况下,螺栓通过孔与螺栓连接孔连通,所以具有不必相对于车体侧托架(底面部)使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凸台部件)旋转即可进行定位这一效果。其结果是,在这两部件的连接作业中,可以容易且可靠地使螺栓通过孔与螺栓连接孔连通,所以具有可以大幅地提高该连接作业的作业效率这一效果。
根据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除了可以起到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的效果之外,因为橡胶止动部件备有回弹侧橡胶部与弹起侧橡胶部,并且各橡胶部分别设置于主体部件的上端面与下端面上,所以具有可以可靠地对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朝向回弹方向以及弹起方向的位移进行限制这一效果。
即,在现有技术中,因为回弹侧以及弹起侧橡胶部设置于主体部件的外侧面上,所以在大位移的输入时,有各橡胶部的变形过大从而产生龟裂、损耗的问题,以及主体部件冲撞到车体侧托架的顶面部或者底面部上从而产生噪音的问题,不过,如本发明那样,通过在主体部件的上下端面上设置以上部件,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根据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除了可以起到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的效果之外,从主体部件的外侧面突设的主体突设部位于主体部件的最上端侧,且该主体突设部与主体部件的上端面成为同一平面状。因此,有下述效果即使在主体部件的上端面上设置有铆接固定用的凹槽的情况下,也可以充分地确保回弹侧橡胶的配置空间。即,可以同时实现对因突设橡胶部而产生的滚动方向的止动作用的加强效果、以及前述配置空间的确保与对朝向回弹方向的止动作用的加强效果。
根据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可以起到与使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中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同样的效果。
根据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体侧托架,可以起到与使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中的车体侧托架同样的效果。


图1(a)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的俯视图,图1(b)是从图1(a)的箭头Ib方向观察所得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的侧视图。
图2是图1(a)的II-II线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的剖视图。
图3(a)是车体侧托架的俯视图,图3(b)是车体侧托架的主视图,图3(c)是车体侧托架的仰视图。
图4是主体部件的俯视图。
图5(a)是从图4的箭头Va方向观察所得的主体部件的主视图,图5(b)是从图4的箭头Vb方向观察所得的主体部件的侧视图。
图6(a)是沿图4的VIa-VIa线的、主体部件的剖视图,图6(b)是图4的VIb-VIb线的主体部件的剖视图。
图7是第2实施方式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的剖视图。
图8(a)是凸台部件的立体图,图8(b)是底面部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200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110,210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 凸台部件11 螺栓连接孔12,212 突设销2 主体部件2a 主体突设部2d 切口部2e 薄壁部3 防振基体33 橡胶止动部件34 回弹侧橡胶部35 突设橡胶部
36 弹起侧橡胶部5 隔膜6 液体封入室6A 第1液室6B 第2液室7 分隔机构71 节流口120、220车体侧托架122 底面部122a螺栓通过孔122b、222b 狭缝部122b1、222b1抵接部123 侧壁部123a抵接侧壁部123a1 抵接面123b厚壁侧壁部124 顶面部130 发动机侧托架EG 发动机BF 车架a 加速侧的滚动方向0 轴芯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a)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100的俯视图,图1(b)是从图1(a)的箭头Ib方向观察所得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100的侧视图。
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100为用于以悬臂的悬吊式支承汽车的发动机EG、并防止该发动机EG的振动向车架BF传递的液体封入式的防振装置,如图1所示那样,主要备有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10、将该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10连结于车架BF侧的车体侧托架120、与将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10连结于发动机EG侧的发动机侧托架130。
车体侧托架120通过插通于各安装孔121中的3条螺栓(未图示出)而连接固定于车架BF上,并且发动机侧托架130通过插通于各安装孔131中的3条螺栓(未图示出)而连接固定于连结部件EG1(发动机EG)上。
又,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10,其凸台部件1连接固定于车体侧托架120上,并且主体部件2与发动机侧托架130一体形成(参照图2)。因而,在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10上,发动机EG的分担载荷朝向图1(b)的下方向作用。
图2是沿图1(a)的II-II线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100的剖视图。另外,在图2中以单点划线表示的中心线表示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10的轴芯0。又,图2图示了对凹槽2c的侧壁部进行弯折加工之前的状态。
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10,如图2所示那样,主要备有凸台部件1,通过车架侧托架120而安装于车架BF(参照图1(b))侧;筒状的主体部件2,一体地形成有发动机侧托架130,并且通过该发动机侧托架130而安装于发动机EG(参照图1(b))侧;防振基体3,将这两部件1、2相互连结,并且由橡胶状弹性材料构成。
凸台部件1,如图2所示那样,由铝合金等形成为绕轴芯0对称且上部较窄的剖面大致圆锥台形状,用于与车体侧托架120连接固定的螺栓连接孔11朝向上方(图2上侧)凹设于其下端面上。又,嵌合于车体侧托架120(后述底面部122的狭缝部122b)上的2条突设销12朝向下方(图2下侧)突设于螺栓连接孔11的两侧。
主体部件2,如图2所示那样,由铝合金等构成为上下端(图2上侧以及下侧)开口的筒状。另外,在主体部件2的外侧面(图2纸面里侧)上,一体地形成有发动机侧托架130。
又,主体部件2备有从其外侧面朝向车体侧托架120的侧壁部123突设的剖面大致矩形形状的主体突设部2a、与从内周面朝向轴芯0侧突设的剖面大致三角形状的承接面部2b。
主体突设部2a位于主体部件2的上下方向(图2上下方向)上端部上,并内包于后述突设橡胶部33中。又,承接面部2b位于主体部件2的上下方向中间位置的稍微下方,其上表面侧作为后述分隔机构7的承接面,另一方面,下表面侧作为防振基体3的承接面。
另外,主体突设部2a以一定间隔而与车体侧托架120的侧壁部123对置,并形成为向该侧壁部123的宽度方向(图2纸面垂直方向)直线状地延伸的横长状体(参照图4或者图5)。
防振基体3,如图2所示那样,由橡胶弹性材料形成为绕轴芯0对称且下部较窄的剖面大致圆锥台形状,并硫化粘接于凸台部件1的倾斜面与主体部件2的承接面部2b倾斜面(下表面)之间。另外,因为承接面部2b的下表面侧作成为与凸台部件1的倾斜面大致平行的倾斜面,所以与将防振基体3硫化粘接于主体部件2的平行于轴芯0的内周面上的情况相比,可以防止防振基体3的瘫软变形。
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10,作成为下述结构,即将凸台部件1连结于车架BF侧,并且将主体部件2连结于发动机EG(振动产生体)侧,所以从后述分隔机构7至车架BF之间的振动传递路径的一部分由防振基体3构成。
其结果是,例如,在分隔机构7中,即使弹性分隔膜8冲撞到上侧或者下侧夹持部件9、10上,这些上侧或者下侧夹持部件9、10振动,也可以通过构成振动传递路径的一部分的防振基体3的隔振效果来可靠地抑制该振动向车架BF上传递,从而大幅地降低噪音的产生。
在防振基体3上,如图2所示那样,连续地设置有覆盖主体部件2的内周面的第1以及第2橡胶膜31、32。后述上侧以及下侧夹持部件9、10以及隔膜5的周缘部紧贴于第1橡胶膜31上。
在此,在主体部件2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的止动橡胶部33,该止动橡胶部33通过第2橡胶部32而连接于防振基体3上。
止动橡胶部33,通过抵接于车体侧托架120(底面部122、侧壁部123以及顶面部124)的内侧面上而具有作为对发动机EG(参照图1)的位移进行限制的止动部件的作用,主要备有回弹侧橡胶部34、突设橡胶部35、弹起侧橡胶部36、与连结橡胶部37,且这些橡胶部一体地形成。
回弹侧橡胶部34以及弹起侧橡胶部36,分别设置于主体部件2的上端面以及下端面(图2上侧面以及下侧面)上,通过抵接于车体侧托架120的顶面部124或者底面部122的内侧面上,对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10(发动机EG)的朝向回弹方向(图2上方向)或者弹起方向(图2下方向)的位移进行限制。
另一方面,突设橡胶部35,从主体部件2的外侧面朝向车体侧托架120的侧壁部123突设,通过抵接于车体侧托架120的侧壁部123上,来对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10(发动机EG)的朝向滚动方向(图2的箭头a方向或者箭头d方向)的位移进行限制。
又,在快速加减速时(例如,1速全开加速时)或者意外负载时,连结橡胶部37抵接于侧壁部123(厚壁侧壁部123b)上,由此对朝向前后方向(图2的左右方向)的位移进行限制。
另外,因为朝向发动机EG的左右方向(图2纸面垂直方向)的位移由支承该发动机EG的其它防振装置限制,所以在本发明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100中,可以省略用于对向其左右方向的位移进行限制的止动机构。
突设橡胶部35,如图2所示那样,构成为随着朝向车体侧托架120而宽度变细的剖面前部细的形状。因此,可以缓和对侧壁部123的冲撞,所以可以抑制空腔共鸣声的产生,并且可以抑制冲撞反力,从而实现耐久性的提高。
又,突设橡胶部35配置于内包主体部件2的主体突设部2a的位置上,与该主体突设部2a同样地,以一定间隔与车体侧托架120的侧壁部123对置,并形成为向该侧壁部123的宽度方向(图2纸面垂直方向)直线状延伸的横长状体。
另外,图2所示的箭头a方向表示加速时的滚动方向,并且箭头d方向表示减速时的滚动方向。发动机EG(参照图1)的滚动中心位于图2的下方(未图示出)。在发动机EG向滚动方向位移的情况下,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10以凸台部件1作为固定点,主体部件2的上端侧朝向车体侧托架120的侧壁部123,即箭头a方向或者箭头d方向如振子那样摆动。
在本发明中,如上述那样,突设橡胶部35位于主体部件2的上端侧(图2上侧),所以,可以使从发动机EG的滚动中心至突设橡胶部35之间的间隔距离较长。如果可以使这一间隔距离较长,则由于由距离与力的积决定的力矩的关系,可使得冲撞反力较小,所以,可以减小向主体部件2以及车体侧托架120的输入载荷。
其结果是,不仅仅可以实现耐久性的提高,还可以降低各部件2、120所要求的刚性强度,所以,可以使各部件2、120薄壁化,从而实现作为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100整体的轻量化。
又,如上述那样,如果可以减小止动作用时的冲撞反力,则可以抑制通过车体侧托架120向车架BF输入的振动,所以,可以相应地降低空腔共鸣声的产生。
又,这样,通过使突设橡胶部35(即,载荷的输入位置)偏心于主体部件2的上端侧,就不必如现有技术那样对主体部件2的上下方向整体进行加强,通过主体突设部2a只对上端侧进行加强即可,换言之,可以使主体部件2的下端侧更薄壁化,所以,可以进一步实现作为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100整体的轻量化。
在此,对滚动方向位移进行限制的情况下的输入载荷在加速侧比减速侧大,所以突设橡胶部35以及主体突设部2a的上下方向(图2上下方向)尺寸作成为,对加速时滚动方向位移进行限制的一侧(图2左侧)比对减速时滚动方向位移进行限制的一侧(图2右侧)大。以此,可以同时实现耐久性的提高与轻量化。另外,突设尺寸(图2左右尺寸)设为在加速侧与减速侧大致相等。
隔膜5,如图2所示那样,为由橡胶弹性材料构成为具有部分球状的橡胶膜状的部件,安装于主体部件2的上端部(图2上侧)上。其结果是,在该隔膜5的下面侧与防振基体3的上面侧之间形成了液体封入室6。
在该液体封入室6中封入有乙二醇等不冻性的液体(未图示出)。又,液体封入室6,如图2所示那样,由分隔机构7(弹性分隔膜8以及上侧和下侧夹持部9、10)分隔为防振基体3侧(图2下侧)的第1液室6A、与隔膜5侧(图2上侧)的第2液室6B这2个室。
另外,隔膜5,硫化粘接于压力成形为俯视呈圆环状的安装配件51上,如图2所示那样,通过该安装配件51而安装于主体部件2的上端部(图2上侧)上。
分隔机构7,如上述那样,是将液体封入室6分隔为第1液室6A与第2液室6B的部件,主要备有由橡胶弹性材料构成为大致圆板状的弹性分隔膜8、与在其轴芯方向上对该弹性分隔膜8进行夹持固定的上侧及下侧夹持部件9、10。
在分隔机构7(上侧以及下侧夹持部件9、10)的外周侧,如图2所示那样,在与主体部件2的内周侧(橡胶膜31)之间形成有剖面大致矩形形状的节流口71。该节流口71是使第1液室6A与第2液室6B相互连通的节流流路。
另外,节流口71,通过切口形成于上侧夹持部件9上的切口部(未图示出)而与第2液室6B连通,另一方面,通过切口形成于下侧夹持部件10上的切口部而与第1液室6A连通。
多个开口部开口形成于上侧以及下侧夹持部件9、10上,构成为可以将液体封入室6(第1以及第2液室6A、6B)间的液压变动传递到弹性分隔膜8上。因此,在输入振幅较小的振动的情况下,弹性分隔膜8往复移动位移,由此可以吸收两液室6A、6B间的液压变动,从而得到低动弹簧特性。
另一方面,例如,在因行走路面的凹凸等而输入振幅较大的振动的情况下,由上侧以及下侧夹持部件9、10从两侧对弹性分隔膜8的位移量进行限制、从而提高了膜刚性,流体容易通过节流口71在两液室6A、6B间流动,从而可以得到高衰减特性。
在此,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10的组装通过下述步骤来进行首先,从主体部件2的上端侧(图2上侧)开口部依次嵌入分隔机构7与隔膜5,接着,对在主体部件2的上端面全周范围内凹设的凹槽2c的一个侧壁部(主体部件2的内周侧)向轴芯0侧进行弯折加工。
其结果是,分隔机构7(上侧以及下侧夹持部件9、10),如图2所示那样,在承接面部2b的上表面与隔膜5之间,沿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10的轴芯方向(图2上下方向)被夹持固定。
车体侧托架120,如上述那样,将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10向车架BF上连结,并且在止动作用时起到对橡胶止动部件33进行阻挡的承接面部的作用,如图2所示那样,由底面部122、一对侧壁部123、与顶面部124构成为框状。
底面部122为连接固定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10的凸台部件1的部位,备有螺栓通过孔122a、与狭缝部122b。螺栓通过孔122a构成为可以与凸台部件1的螺栓连接孔11连通,狭缝部122b构成为可以收入凸台部件1的突设销12。
一对侧壁部123隔着规定间隔相互对置,并从底面部122立设,在该一对侧壁部123的对置面间配置有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10。又,顶面部124,将一对侧壁部123的上端部(图2上侧)相互连结,并与底面部122对置。
另外,侧壁部123备有位于顶面部124侧的抵接侧壁部123a、与位于底面部122侧且其厚度尺寸(图2左右方向尺寸)形成得比抵接侧壁部123a厚的厚壁侧壁部123b。
抵接侧壁部123a具有抵接突设橡胶部35的抵接面123a1,该抵接面123a1,如图2所示那样,朝向从主体部件2的外侧面(突设橡胶部35的前端部)离开的方向比厚壁侧壁部123b的内侧面更为凹陷。
通过该凹设,可以使抵接侧壁部123a的抵接面123a1从橡胶止动部件33的突设橡胶部35进一步离开,所以不必如现有技术那样使车体侧托架自身大型化,可确保向滚动方向(箭头a或者箭头d方向)的行程量。又,可以通过前述凹设,来相应地实现作为车体侧托架120整体的轻量化,并通过厚壁侧壁部123b的厚壁化,来确保刚性强度,从而实现作为车体侧托架120整体的耐久性的提高。
在此,抵接侧壁部123a的抵接面123a1与主体突设部2a的外侧面这二者所形成的对置面间距离(图2左右方向距离),在加速侧(图2左侧)以及减速侧(图2右侧)上,都作成为比厚壁侧壁部123b的内侧面与主体部件2的外侧面这二者形成的对置面间距离(图2左右方向距离)大(优选为大1.5倍以上,更优选为大2倍以上)。
以此,可以使突设橡胶部35的突设高度较高,从而可以容易发挥其缓冲作用,所以在通常的滚动负载时,可以使向抵接面123a1的抵接较为缓和,从而避免空腔共鸣声的产生。
另一方面,在快速加减速时或者意外负载时,可以使连结橡胶部37可靠地抵接于厚壁侧壁部123b上,从而对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10的过度位移进行限制。以此,可以防止防振基体3破损。即使在该种情况下,因为厚壁侧壁部123b作成为比抵接侧壁部123a厚,所以也可以预防侧壁部123的破损等。
另外,因为抵接面123a 1是接受来自于突设橡胶部35的输入载荷的部位,所以这样的抵接面123a1凹设(即,抵接侧壁部123a的薄壁化)通常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本发明那样,将车体侧托架120由底面部122、侧壁部123以及顶面部124构成为框状,并且设置比抵接侧壁部123a更为厚壁的厚壁侧壁部123b,且在由厚壁侧壁部123b与顶面部124夹着的位置上配置抵接侧壁部123a,以此,首次可以进行凹陷设置,以此,可以同时实现轻量化与强度的确保。
又,底面部122的两端(图2左右端),如图2所示那样,延伸设置到超过侧壁部123的位置,在该底面部122的延伸设置部上表面与侧壁部123的外侧面之间,设置有加强肋部125,从而确保作为车体侧托架120整体的刚性强度。
接着,参照图3说明车体侧托架120的详细构成。图3(a)是车体侧托架120的俯视图,图3(b)是车体侧托架120的主视图,图3(c)是车体侧托架120的仰视图。
车体侧托架120,如上述那样,备有底面部122、一对侧壁部123、与顶面部124,如图3(b)所示那样,由这各个部件构成为正视呈框状。另外,在顶面部124的上表面侧,如图3(a)所示那样,设置有3条在长度方向(图3(a)左右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加强肋124a。
底面部122,如图3(c)所示那样,备有螺栓通过孔122a,狭缝部122b、与导引倾斜面122c。螺栓通过孔122a,如上述那样,是用于使螺栓(未图示出)通过的孔,并形成为比螺栓连接孔11大若干的直径尺寸(参照图2),所述螺栓用于连接固定凸台部件1(螺栓连接孔11)。
狭缝部122b,如上述那样,是用于将凸台部件1的突设销12(参照图2)收入的狭缝状的槽,具有比突设销12的外径大若干的槽宽,如图3(c)所示那样,2条狭缝部122b大致平行地延伸设置于夹着螺栓通过孔122a的位置上。
又,在各狭缝部122b的延设方向终端部上,分别形成有半圆状的抵接部122b1,在将凸台部件1的2条突设销12分别抵接于这两个抵接部122b1上的情况下,底面部122的螺栓通过孔122a与凸台部件1的螺栓连接孔11连通。
导引倾斜面122c是用于将凸台部件1的突设销12向狭缝部122b导引的一对倾斜面,如图3(c)所示那样,分别连接于狭缝部122b的始端部上。这一对导引倾斜面122c的对置面间隔(图3(c)左右方向宽度)形成为在底面部122的缘端部侧(图3(c)下侧)较大,从而实现了导引作业性的提高。
在此,在本发明中,通过将车体侧托架120构成为框状,来确保止动作用时的刚性强度。但是,如果将车体侧托架120构成为框状,则将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10插入到车体侧托架120的框内(底面部122与顶面部124的对置面间)的插入作业或者向凸台部件1的螺栓连接孔11的螺栓连接作业就变得困难,另一方面,因为将底面部122与顶面部124的对置面间距离作得较大,所以具有导致作为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100整体的大型化与重量增加的问题。
相对于此,在本发明中,作成为在底面部122上设置狭缝部122b、在该狭缝部122b中收入突设销12的构成,所以,可以得到使前述对置面间距离相对于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10来说较大的效果。
其结果是,可以容易地进行将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10向车体侧托架120的框内插入的插入作业,从而可以实现作业效率的提高。又,因为可以将前述对置面间距离更狭窄地构成,所以,也可以实现作为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100整体的小型化。
进而,通过狭缝部122b对突设销12进行导引,并使该突设销12移动到狭缝部122b终端的抵接部122b1并抵接于其上,以此,可以使底面部122的螺栓通过孔122a与凸台部件1的螺栓连接孔11容易地连通。因此,可以经由螺栓通过孔122a来将连接用的螺栓容易地连接于螺栓连接孔11中,所以可以实现这样的连接作业的作业效率的提高。
又,因为作成为分别形成有2条突设销12以及2条狭缝部122b、使底面部122与凸台部件1在2个部位抵接的构成,所以不使凸台部件1相对于底面部122相对旋转即能可靠地定位。因此,通过将2条突设销12分别抵接于2个部位的抵接部122b1上,可以使螺栓通过孔122a与螺栓连接孔11容易且可靠地连通。
进而,2条狭缝部122b,如图3(c)所示那样,朝向与底面部122的长度方向(图3左右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即,将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10向车体侧托架120的框内插入的方向)延伸设置为直线状,且,至这两个狭缝部122b的终端部为止的延设长度(即,从底面部122的缘端部至抵接部122b1之间沿着图3(c)上下方向的距离)作成为彼此相同。
因此,在将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10向车体侧框架120的框内插入、使凸台部件1的螺栓连接孔11与底面部122的螺栓通过孔122b连通的情况下,只进行将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10向一个方向直线状地插入这一次操作即可,不必另外进行旋转方向位置和横向位置的定位,所以可以实现该作业效率的大幅提高。
在此,在底面部122上,如图3(c)所示那样,作为狭缝部122b以及导引倾斜面122c的残余部分,形成有舌片状的舌片部122d。该舌片部122d为具有作为凸台部件1的座面(承接面)的作用的部位。这样,通过设置舌片部122d,就可以确保与凸台部件1的抵接面积,从而牢固地固定。
另外,舌片部122d,如图3(c)所示那样,其前端侧(图3(c)下侧)被切断,使其延设方向(图3(c)上下方向)长度较短。以此,可以将舌片部122d夹持于凸台部件1与车架BF之间,抑制凸台部件1并未抵接的舌片部122d的前端部,即,从凸台部件1的周缘部伸出的部位产生振动,从而预防噪音的产生。
接着,参照图4至图6说明主体部件2的详细构成。图4是主体部件2的俯视图。图5(a)是从图4的箭头Va方向观察所得的主体部件2的主视图,图5(b)是从图4的箭头Vb方向观察所得的主体部件2的侧视图。又,图6(a)是沿图4的VIa-VIa线的、主体部件2的剖视图,图6(b)是沿图4的VIb-VIb线的、主体部件2的剖视图。
主体部件2,如图4或者6所示那样,形成为具有轴芯0的大致筒状,剖面大致三角形状的承接面部2b朝向轴芯0方向伸出地形成在其内周面上。另外,承接面部2b在其圆周方向的一部分上切口形成有切口部2b1。下侧夹持部件10的切口部重合于该切口部2b1上,使第1液室6A与节流口71连通(参照图2)。
如图6所示那样,主体部件2从承接面部2b的下端部(图6下侧)朝向下方进一步延伸地设置,在该主体部件2的下端面上配置有橡胶止动部件33的弹起侧橡胶部36(参照图2)。
如图4或者图6所示那样,凹设为剖面大致コ字状的凹槽2c遍及全周地延伸设置于主体部件2的上端面(图4纸面面前侧)上。如上述那样,通过将该凹槽2c的轴芯0侧的侧壁弯折、对隔膜5的安装配件51进行按压,隔膜5以及分隔机构7就保持于主体部件2内(参照图2)。
在主体部件2的外侧面上,如图4至图6所示那样,一体地形成有发动机托架130,并且突设有主体突设部2a。发动机侧托架130,如上述那样,为连结于发动机EG侧的部位(参照图1),一体地形成于主体部件2的圆周方向大致90°范围的外侧面上。
主体突设部2a,如上述那样,为内包于橡胶止动部件33的突设橡胶部35内的部位(参照图2),在主体部件2的外侧面上形成有一对。这一对主体突设部2a配置于在主体部件2(轴芯0)的外侧面上相互间隔大致180°的位置上。
又,这一对主体突设部2a,如图5或者图6所示那样,在轴芯0的直角方向视图中,位于主体部件2的上下方向(图5或者图6上下方向)上端。以此,主体部件2,如图4或者图6(b)所示那样构成为,其上端面与主体突设部2a的上端面成为同一平面。因此,即使在将铆接固定用的凹槽2c设置于主体部件2的上端面上的情况下,也可以充分地确保回弹侧橡胶34的配置空间。
又,一对主体突设部2a,在轴芯0方向视图中,如图4所示那样,延伸设置为相互大致平行的直线状。以此,一对主体突设部2a,如图4或者图5所示那样,以一定的间隔与车体侧托架120的侧壁部123(参照图2)对置,并形成为向该侧壁部123的宽度方向(图4上下方向、图5(b)左右方向)直线状地延伸的横长状体。
以此,可以同时实现受压面积的确保与从滚动中心的间隔距离的确保。即,通过作成为横长状,可以扩大受压面积,从而得到输入载荷的分散效果,所以可以实现耐久性的提高和轻量化,另一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主体突设部2a(以及,突设橡胶部35)形成为横长状体,则可以确保距发动机EG的滚动中心的间隔距离(参照图2),所以如上述那样,也可以使向主体部件2以及车体侧托架120输入的载荷较小,从而同时实现轻量化和空腔共鸣声的降低。
另外,主体部件2a的延设长度(图4上下方向长度)设为与车体侧托架120的侧壁部123的宽度(例如,图3(a)上下方向宽度)大致相同。
在此,主体部件2,如图5或者图6所示那样,在形成发动机侧托架130的一侧的相反侧(图5(b)以及图6(a)左侧),备有将凸台部件1(参照图2)侧即下端侧的一部分切口而形成的切口部2d。以此,使主体部件2轻量化,可以相应地实现作为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100整体的轻量化。
在此,在本发明中,因为主体部件2为以凸台部件1为固定点而悬臂式支承发动机EG的构成(参照图1以及图2),所以如果发动机EG连结部(安装孔131侧)的相反侧即主体部件2的前端侧(图5(b)或者图6(a)左侧)变重,则有如下的问题主体部件2的共振点向低频率领域(例如,500~600Hz附近)转移,产生所谓的高速空腔共鸣声。
相对于此,因为切口部2d的形成位置设置在隔着凸台部件1而位于发动机EG连结侧的相反侧,即,距发动机EG连结侧最远的位置上,所以可以有效地使主体部件2的前端侧轻量化。其结果是,可以有效地使主体部件2的共振点转移到高频率侧,从而能可靠地抑制对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10的动态特性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
又,在本发明中,在以通过在主体部件2的上端侧设置凹槽2c、并且将该凹槽2c的侧壁部向主体部件2的内周侧弯折来将隔膜5等铆接固定的方式构成的情况下,因为切口部2d的形成位置位于主体部件2的下端侧,所以可以避免由于切口部2d造成的凹槽2c的形成空间减少,其结果是,可以将隔膜5等牢固地固定。
另外,切口部2d的形成范围限定于从主体部件2的前端部(图4下端、图5(b)或者图6(a)左端)至规定位置,即,至不抵接于车体侧托架120的底面部122(参照图3等)上的范围。因此,即使在以在主体部件2的下端侧设置弹起侧橡胶部36、从而可以发挥弹起侧的止动作用的方式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确保对该止动作用时的冲撞反力进行阻挡的面积,从而将主体部件2的耐久性的降低抑制到最小限度,并且达到轻量化。
又,主体部件2,如图6(a)所示那样,备有通过将形成有发动机侧托架130的一侧的相反侧(图5(b)以及图6(a)左侧)的外侧面凹设而形成为薄壁的薄壁部2e。以此,使主体部件2轻量化,相应地可以实现作为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100整体的轻量化。另外,薄壁部2e的形成范围为从主体部件2的前端部(图4下端、图5(b)或者图6(a)左端)至主体突设部2a的形成位置这一范围。
在此,薄壁部2e的形成位置,与上述切口部2d的情况同样地,隔着凸台部件1而位于发动机EG连结侧的相反侧,即,距发动机EG连结侧最为远离的位置上,所以可以有效地使主体部件2的前端侧轻量化,其结果是,可以有效地使主体部件2的共振点转移到高频率侧,从而可靠地抑制对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10的动态特性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
又,在本发明中,在主体部件2的内周侧形成有橡胶膜31、并且分隔机构7和隔膜5等紧贴橡胶膜31地插入的情况下,因为薄壁部2e的形成位置位于主体部件2的外侧面上,所以可以通过将薄壁部2e形成在内周部的一部分上来避免橡胶膜31的膜厚在圆周方向上不均一的情况。其结果是,可以使分隔机构7和隔膜5等的外周部遍及全周地均匀紧贴于橡胶膜上,所以可以防止液体的泄漏(漏出),从而抑制动态特性的降低。
接着,参照图7以及图8说明第2实施方式。另外,对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图7是第2实施方式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200的剖视图。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10的主体部件2以备有主体突设部2a的方式构成的情况(参照图2),不过第2实施方式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210,其主体部件2如图7所示那样,并不备有主体突设部2a,主体部件2的侧壁部在上下方向(图7上下方向)上构成为同一平面状。以此,可以实现主体部件2的轻量化。
另外,因为主体突设部2a是通过突设橡胶部35来接受输入载荷的部位,所以通常是不可能省略的,不过,如本发明那样,通过使突设橡胶部35偏心于主体部件2的上端侧(图7上侧),使止动作用时的冲撞反力减少,就首次可以省略主体突设部2a,以此,可以同时实现轻量化与强度的确保。
又,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车体侧托架120的底面部122切口来形成狭缝部122b(参照图3),不过第2实施方式的车体侧托架220通过将底面部122的一面侧(图7上侧面)凹设来形成狭缝部222b。即,在第2实施方式中,狭缝部222b作为凹槽而形成。
在此,参照图8来说明狭缝部222b以及突设销212的详细构成。图8(a)是凸台部件1的立体图,图8(b)是底面部122的立体图。
第2实施方式的突设销212,如图8(a)所示那样,从凸台部件1只突设有1条,其正视形状为在两侧面具有相互平行的直线部的长孔形状。
另一方面,狭缝部222b,如图8(b)所示那样,作为凹槽而形成,从底面部122的缘端部直线状地延伸设置。另外,狭缝部222b的槽宽形成为与突设销212的宽度尺寸相等或者比其大一些。又,狭缝部222b的槽深比突设销212的突设高度浅。不过也可以使前述槽深比前述突设高度深。
在狭缝部222b的延设方向终端部上,如图8(b)所示那样,形成有半圆状的抵接部222b1,在凸台部件1的突设销212的端部抵接于该抵接部222b 1上的情况下,底面部122的螺栓通过孔122a与凸台部件1的螺栓连接孔11连通。
其结果是,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可以实现车体侧框架220的小型化,并且通过狭缝部222b对突设销212进行导引,并使该突设销212的端部抵接于抵接部122b1上,以此,可以通过螺栓通过孔122a来将连接用的螺栓容易地连接于螺栓连接孔11中,从而可以实现所述连接作业的作业效率的提高。
又,将突设销212形成为正视呈长孔形状,并且使狭缝部222b直线状地延伸设置,所以即使不如第1实施方式那样分别形成2条突设销12以及两条狭缝部122b,也不必使凸台部件1相对于底面部122相对旋转即能可靠地进行定位。进而,因为将狭缝部222b作为凹槽而形成,所以与将底面部122切口的第1实施方式相比较,可以防止所述底面部122的强度减低。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不过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容易地推知,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种种改良变形。
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在车体侧托架120、220的底面部122上设置狭缝部122b、222b,并且在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10、210的凸台部件1上设置突设销12、21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不过并不一定限定于此,当然也可以在底面部122上设置突设销,另一方面,在凸台部件1上设置将该突设销收入的狭缝部(凹槽)。
又,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狭缝部122b、222b以及突设销12、212分别设置有1条或者2条的情况,不过并不一定限定于这样的条数,当然也可以设置为其它的条数。即,也可以是3条以上。
又,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对主体突设部2a以一定间隔与车体侧托架120的侧壁部123对置、并形成为向前述侧壁部123的宽度方向(例如,图5(b)左右方向)直线状延伸的横长状体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该情况下,主体突设部2a的横向宽度尺寸(图5(b)左右方向尺寸)优选设为与车体侧托架120的侧壁部123(抵接面123a 1)的宽度尺寸(例如,图3(b)纸面垂直方向尺寸)相等。这是因为,在所述横向宽度较小的情况下,不能确保相对于冲撞反力的受压面积,从而会导致耐久性的降低,而在横向宽度较大的情况下,则会导致重量增加。
权利要求
1.一种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备有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发动机侧托架、与车体侧托架;所述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具有筒状的主体部件;位于该主体部件的下端面侧的凸台部件;连结该凸台部件与前述主体部件、并由橡胶状弹性材料构成的防振基体;安装于前述主体部件上、在与前述防振基体之间形成液体封入室的隔膜;将前述液体封入室分隔为前述防振基体侧的第1液室与前述隔膜侧的第2液室的分隔机构;使前述第1液室与第2液室连通的节流口;设置于前述主体部件的外侧面上、并由橡胶状弹性材料构成的橡胶止动部件;所述发动机侧托架一体地形成于该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主体部件上,并且连结于发动机侧;所述车体侧托架连结于车架侧,并具有连接固定前述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凸台部件的底面部;从该底面部立设并隔着前述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对置的一对侧壁部;将这一对侧壁部相互连结,并且隔着前述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与前述底面部对置的顶面部;通过悬吊式地支承前述发动机,并且使设置于前述主体部件的外侧面上的前述橡胶止动部件抵接于前述车体侧托架的侧壁部的内侧面上,至少可以限制加速时前述发动机朝向滚动方向的位移;其特征在于,前述橡胶止动部件备有从前述主体部件的外侧面朝向前述车体侧托架的侧壁部突设的剖面前部细的突设橡胶部,并且该突设橡胶部,至少位于前述主体部件的上下方向中间位置的上端侧,并且以一定间隔与前述车体侧托架的侧壁部对置,且形成为向前述侧壁部的宽度方向直线状延伸的横长状体,前述车体侧托架的侧壁部备有抵接侧壁部和厚壁侧壁部,所述抵接侧壁部具有抵接前述橡胶止动部件的突设橡胶部的抵接面,所述厚壁侧壁部形成为比该抵接侧壁部更厚,并且前述抵接侧壁部的抵接面从前述厚壁侧壁部的内侧面向远离前述主体部件外侧面的方向凹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其特征在于,前述主体部件备有从其外侧面朝向前述车体侧托架的侧壁部突设的主体突设部,该主体突设部,至少位于前述主体部件的上下方向中间位置的上端侧,并且以一定间隔与前述车体侧托架的侧壁部对置,且形成为向前述侧壁部的宽度方向直线状延伸的横长状体,内包于前述橡胶止动部件的突设橡胶部中。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其特征在于,前述主体部件,在形成有前述发动机侧托架的一侧的相反侧,备有通过将成为前述凸台部件侧的下端侧的一部分切口而形成的切口部。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其特征在于,前述主体部件备有薄壁部,其通过将形成有前述发动机侧托架的一侧的相反侧的外侧面凹设而形成为薄壁。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其特征在于,备有从前述车体侧托架的底面部或者前述凸台部件这二者中的一个突设的突设销、与为了形成该突设销的导引路径而延伸设置于前述车体侧托架的底面部或者前述凸台部件这二者中的另外一个上的狭缝部,并且前述狭缝部备有设置于其延设方向终端部的抵接部,前述车体侧托架的底面部备有螺栓通过孔,并且前述凸台部件备有螺栓连接孔,在使前述突设销抵接于前述狭缝部的抵按部上的情况下,前述螺栓通过孔与前述螺栓连接孔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前述车体侧托架的底面部或者前述凸台部件这二者中的一个上突设有2根前述突设销,并且在前述车体侧托架的底面部或者前述凸台部件这二者中的另外一个上延伸设置有2条前述狭缝部,在使前述2条突设销分别抵接于前述2条狭缝部的各抵接部上的情况下,前述螺栓通过孔与前述螺栓连接孔连通。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其特征在于,前述橡胶止动部件备有分别设置于前述主体部件的上端面与下端面上的回弹侧橡胶部与弹起侧橡胶部,通过使回弹侧橡胶部与弹起侧橡胶部分别抵接于前述车体侧托架的顶面部与底面部上,可以对前述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朝向回弹方向以及弹起方向的位移进行限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其特征在于,从前述主体部件的外侧面突设的主体突设部位于前述主体部件的最上端侧,该主体突设部与前述主体部件的上端面成为同一平面状。
9.一种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使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中。
10.一种车体侧托架,使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可以抑制止动作用时的冲撞反力,实现小型轻量化与空腔共鸣声的降低。因为突设橡胶部(35)位于主体部件(2)的上端,所以,可以相应地使从滚动中心至突设橡胶部(35)之间的间隔距离较长,从而使冲撞反力变小,所以,可以相应地使向主体部件(2)等输入的载荷变小。其结果,不仅仅可以实现耐久性的提高,也可以降低各部件所要求的刚性强度,所以,可以将各部件薄壁化,从而实现作为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100)整体的轻量化。又,如果可以使止动作用时的冲撞反力较小,则可以抑制通过车体侧托架(120)而向车架输入的振动,所以,可以相应地降低空腔共鸣声的产生。
文档编号F16F7/00GK1754051SQ20048000504
公开日2006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4日
发明者山本彦文, 高岛幸夫 申请人: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