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离合器装置的自动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01560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包括离合器装置的自动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包括离合器装置的自动变速器,更具体而言, 涉及具有紧凑布置的离合器装置和减小的轴向尺寸的自动变速器。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类型的自动变速器,其包括多个摩擦接合装置,所述摩擦接 合装置包括多个离合器,所述多个离合器具有用于操作离合器的相应的离 合器鼓。为了减小自动变速器需要的轴向尺寸,离合器鼓之一配置在另一
个离合器鼓内。JP-5-33833A公开了这种类型自动变速器的一个示例,其 包括可工作以将一个旋转构件连接到相应的另外两个旋转构件上的两个离 合器,并且其中这两个离合器中的一个的离合器鼓配合在另一个离合器的 离合器鼓中,由此能够减小自动变速器需要的轴向尺寸。
在上述文献所公开的自动变速器中,在大致相同的径向位置处在自动 变速器的轴向上形成两个流体通路,经这两个流体通路供应工作流体,以 使两个离合器的活塞前进从而迫使摩擦片彼此抵靠。尽管由于两个离合器 鼓中的一个径向向内配置在另 一个离合器鼓内的布置而能够减小自动变速 器需要的轴向尺寸,但上述两个流体通路的布置不必要地导致自动变速器 需要的轴向尺寸增加,使得自动变速器的轴向整体长度较大。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背景技术而实现了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 自动变速器,其包括多个摩擦接合装置并具有减小的轴向尺寸。
上述目的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来实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自动变速器,包括(a)第一鼓,所述第一离合器 的第一活塞可轴向滑动地容纳于所述第一鼓中,并且所述第一鼓与所述第 一活塞共同工作以在它们之间限定第一油室;(b)第二鼓,所述第二鼓与 所述第一鼓共轴配置,以容納所述第一鼓,所述第二离合器的第二活塞可 轴向滑动地容纳于所述第二鼓中,所述第二鼓与所述第二活塞共同工作以 在它们之间限定第二油室;(c)第一流体供应部分,其用于经所述第一鼓 和所述第二鼓将工作流体供给到所述第一油室内,以^使所述第一活塞工作; 和(d)第二流体供应部分,其用于经所述第二鼓将所述工作流体供给到所 述第二油室内,以使所述第二活塞工作,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流体供应部 分位于所述第一流体供应部分的径向外侧。
在根据上述发明构造的自动变速器中,第二流体供应部分位于第一流 体供应部分的径向外侧,使得第一和第二流体供应部分不会在自动变速器 的轴向上彼此干涉。从而,第一和第二流体供应部分82、 92可以在自动变 速器的轴向上靠近彼此布置,由此可以减小自动变速器需要的轴向尺寸。 特别地,在自动变速器安装于前轮驱动车辆上时(其中自动变速器的轴线 在车辆的横向或侧向上延伸),可以减小车辆的整体宽度。
在本发明的 一种优选形式中,所述第二鼓包括;波此共轴的第二内筒形 壁和第二外筒形壁,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内筒形壁和所迷第二外筒形壁的 相应轴向端部的第二底壁,以及第二环形突起,所述第二环形突起在其轴 向上从所述第二底壁的径向中间部分朝向所述第 一鼓延伸。在本发明的这 种形式中,所述第二鼓的所述第二内筒形壁和所述第二环形突起由所述自 动变速器的壳体可旋转地支承,并且所述第二活塞轴向地容纳于在所述笫 二环形突起和所述第二外筒形壁之间形成的第二环形凹部中。此外,所述 第二油室由所述第二活塞、所述第二外筒形壁、所述第二底壁和所述第二 环形突起来限定,并且所述第二流体供应部分经穿过所述第二环形突起形 成的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油室连通。从而,加压的工作流体经穿过第二环 形突起形成的第二通孔供给到第二油室内,使得可轴向滑动地容纳于第二 油室中的第二活塞通过引入第二油室的工作流体的压力而轴向移动。
在上述本发明的优选形式的一种有利布置中,所述第一鼓包括彼此共轴的第一内筒形壁和第一外筒形壁,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内筒形壁和所述 第一外筒形壁的相应轴向端部的第一底壁,以及第一环形突起,所述第一 环形突起在其轴向上从所述第一底壁的径向中间部分离开所述第二鼓延 伸。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活塞可轴向滑动地容纳于在所述第一环形突 起和所述第一外筒形壁之间形成的第一环形凹部中,并且所述第一油室由 所述第一活塞、所述第一内筒形壁、所述第一底壁和所述第一环形突起来 限定。此外,所述第一流体供应部分经穿过所述第一内筒形部分形成的第 一通孔和穿过所述第二内筒形壁形成的第三通孔与所迷第一油室连通。从 而,加压的工作流体经第一流体供应部分、穿过第一鼓的第一内筒形壁形 成的第一通孔和穿过第二鼓的第二内筒形壁形成的第三通孔供给到第一油 室内,使得可轴向滑动地容纳于第一油室中的第一活塞通过引入第一油室 中的工作流体的压力而轴向移动。
所述第一鼓的所述第一内筒形壁和所述第二鼓的所述第二内筒形壁可 以彼此固定,以禁止所述第一内筒形壁和所述第二内筒形壁的相对转动。 使得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可以穿过各自的第一内筒形壁和第二内筒形 壁而形成。
所述第 一 离合器可以^f皮设置成选择性地连接第 一旋转构件和与所述第 一旋转构件共轴配置的第二旋转构件,而所述第二离合器可以被设置成选 择性地连接所述第 一旋转构件和与所述第 一旋转构件共轴配置的第三旋转 构件。在这种情况下,当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分别被选择性地接合时, 第一旋转构件可以以不同的速度旋转,允许自动变速器具有较大数量的工 作位置,这些工作位置具有各自不同的速比。


图1是可应用的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构造的自动变速器的示意图; 图2的视图示出置于其接合状态以建立图l所示自动变速器的各个工 作位置(档位)的摩擦接合离合器的组合;
图3是包含在图1所示自动变速器中的离合器装置的局部截面正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首先参考图1的示意图,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构造的车辆
的自动变速器10。自动变速器10配置在发动机8和车辆的驱动轮(未示 出)之间,并构造成将发动机8的输出传递到驱动轮。车辆具有车体,壳 体16形式的固定构件固定到该车体上。在壳体16内,容纳有变矩器20、 连接至变矩器20的输入轴22、第一行星齿轮组24、第二行星齿轮组26 和第三4亍星齿轮组28,这些主要部件20、 22、 24、 26、 28以描述的顺序 布置在图1所示向左的方向上。变矩器20设置有锁止离合器18,该锁止 离合器18布置成经流体形式的动力传递介质来传递发动机8的曲轴12的 旋转运动。自动变速器10具有输出轴30,该输出轴30的旋转运动经中间 轴齿轮(未示出)传递到驱动轮。由于自动变速器10被构造成相对于其轴 线对称,所以图1的示意图中未示出自动变速器10的下半部。
第一行星齿轮组24是双小齿轮式的,其包括太阳齿轮S1、多对彼此 啮合的行星齿轮Pl、支承行星齿轮Pl的行星架CA1以及经行星齿轮Pl 与太阳齿轮Sl啮合的齿圏Rl。行星架CA1支承行星齿轮Pl,使得各行 星齿轮Pl可以绕其轴线旋转并使得行星齿轮Pl可以绕自动变速器10的 轴线旋转。
在第一行星齿轮组24的行星架CA1和变矩器20之间配置有第一离合 器Cl,在第一离合器Cl的径向外侧配置有第一制动器Bl。此外,在齿 圏Rl的径向外侧配置有第二离合器C2,在行星架CA1和笫二行星齿轮 组26之间配置有第三离合器C3。
第二行星齿轮组26和第三行星齿轮组28都是Ravingneaux式的,其 中行星架和齿圏彼此形成为一体。第二行星齿轮组24是单小齿轮式的,其 包括太阳齿轮S2、行星齿轮(小齿轮)P2、行星架CA2和经小齿轮P2与 太阳齿轮S2啮合的齿圏R2。行星架CA2支承小齿轮P2使得小齿轮P2 可以绕其轴线旋转并可以绕自动变速器10的轴线旋转。第三行星齿轮组 28是双小齿轮式的,其包括太阳齿轮S3、多对彼此啮合的小齿轮P3、行 星架CA3以及经小齿轮P3与太阳齿轮S3啮合的齿圏R3。行星架CA3 支承小齿轮P3,使得各小齿轮P3可以绕其轴线旋转并使得小齿轮P3可以绕自动变速器10的轴线旋转。
在第二行星齿轮组26的齿圏R2的径向外侧配置有第二制动器B2和 单向离合器F1,在第三行星齿轮组28的径向外侧配置有第四离合器C4。
在第一行星齿轮组24中,太阳齿轮S1固定到壳体16上,并保持静止, 行星架CA1直接固定到输入轴22上。由于行星架CA1固定到第二4t转构 件14以及输入轴22上,所以行星架CA1祐_认为起第二旋转构件14的作 用。齿圏Rl —直以固定速比被驱动旋转。由于齿圏Rl固定到第三4t转构 件15上,所以齿圏Rl被认为起第三旋转构件15的作用。第二旋转构件 14 (CA1)可经第一离合器Cl连接至第一旋转构件13,该第一旋转构件 13固定到第二行星齿轮组26的第二太阳齿轮Sl上,使得在第一离合器 Cl被置于其接合状态时输入轴22的旋转运动在没有减速的情况下传递到 第二太阳齿轮S2。第三旋转构件15 (齿圏Rl)可以经第二离合器C2连 接至第一旋转构件13,并可以经第三离合器C3连接至第三行星齿轮组28 的太阳齿轮S3,使得以固定速比被驱动旋转的齿圏Rl的旋转运动在第二 离合器C2被置于其接合状态时传递到太阳齿轮S2,并在第三离合器C3 被置于其接合状态时传递到太阳齿轮S3。第一旋转构件13可以固定到壳 体16上,并在第一制动器B1被置于其接合状态时保持静止。
在第二行星齿轮组26中,如上所述,太阳齿轮S2固定到第一行星齿 轮组24,并且行星架CA2与第三行星齿轮组28的行星架CA3 —体地形 成。太阳齿轮S2可以经第四离合器C4连接至输入轴22,并可以经第二制 动器B2或单向离合器Fl固定到壳体16上。齿圏R2与第三行星齿轮组 28的齿圏R2—体地形成,并固定到输出轴30上。输出轴30的旋转运动 经上述的中间轴齿轮传递到驱动轮。
在第三行星齿轮组28中,如上所述,太阳齿轮S3可以经第三离合器 C3连接至第一行星齿轮组24的齿圏Rl。行星架CA3与行星架CA2具有 相同的功能,并且齿圏R3以与齿圏R2相同的方式工作。
如图2所示,当选自离合器C1-C4、制动器B1和B2以及单向离合 器Fl中的两个摩擦接合装置的十一种组合中相应的一种被置于接合状态 时,如上所述构造的自动变速器IO被置于其工作位置"Revl" 、 "Rev2"、"N,, 、 "1st" 、 "2nd" 、 "3rd" 、 "4th" 、 "5th" 、 "6th,, "7th" 和"8th"中选择的一个下。在该图中,"O"表示各个摩擦接合装置的接 合状态。
在图3的局部截面正视图中也示出了自动变速器10,其中"C,,表示 自动变速器10的轴线,自动变速器10的下半部没有示出。
在图3中,离合器Cl被示作第一摩擦接合装置36,离合器C2被示 作第二摩擦接合装置38,而制动器Bl被示作第三摩擦接合装置40。
在图3详细示出的第一行星齿轮组24中,行星架CA1固定到输入轴 22的凸缘部分22a上,输入轴22由包括推力轴承在内的轴承可旋转地支 承。凸缘部分22a从输入轴22径向向外延伸,也就是垂直于轴线C延伸。 太阳齿轮Sl固定到壳体16上,并且与行星齿轮Pl啮合的环状构件形式 的齿圏Rl具有带花键的外周表面,第二摩擦接合装置38的多个摩擦片64 键合到该外周表面上。齿圏Rl固定到第二离合器毂60上,使得齿圏R1 的旋转运动传递到第二离合器毂60。
笫一离合器Cl形式的第一摩擦接合装置36包括作为其主要部件的笫 一离合器毂42、第一鼓44、轴向可滑动地接纳于第一鼓44内的第一活塞 46、复位弹簧48、和复位弹簧48安置于其上的弹簧座50。第一离合器毂 42经第一行星齿轮组24的行星架CA1接收输入轴22的旋转运动。复位 弹簧48在轴向上朝向第一活塞46的初始轴向位置偏压第一活塞46,使其 远离第一摩擦接合装置36的摩擦片62、 64。
笫二离合器C2形式的第二摩擦接合装置38包括作为其主要部件的第 二离合器毂60 (其与第一行星齿轮组24的齿圏Rl形成一体并可一起旋 转)、第二鼓52、轴向可滑动地接纳于第二鼓52内的第二活塞54、复位 弹簧56、和复位弹簧56安置于其上的弹簧座58。复位弹簧56在轴向上朝 向第二活塞54的初始轴向位置偏压第二活塞54,使其远离第二摩擦接合 装置38的摩擦片62、 64。
第一制动器B1形式的第三摩擦接合装置40包括作为其主要部件的上 述第二鼓52、第三活塞61、复位弹簧65、复位弹簧65安置于其上的弹簧 座68和壳体16。第二鼓52具有带花键的外周表面,第三摩擦接合装置40的摩擦片64键合到该外周表面上。
笫一鼓44是双套筒结构,在其相对轴向端之一处是开放的,而在另一 个轴向端处是封闭的。具体而言,第一鼓44包括具有与轴线C对齐的 共同轴线的第一内筒形壁44a和第一外筒形壁44c;圆盘形式的第一底壁 44b,其在第一内和外筒形壁44a、 44c的相应轴向端处连接第一内和外筒 形壁44a、 44c;和第一环形突起44d,其在轴向上从第一底壁44b的径向 中间部分朝向第 一鼓44的开口端突出,也就是在远离第二鼓52的轴向上 突出。
第一内筒形壁44a具有内周表面,该内周表面的直径基本上等于第二 鼓52的第二内筒形壁70a (下述)的外周表面的直径,使得第一内筒形壁 44a配合在第二内筒形壁70a上。第一外筒形壁44a具有带花键的外周表 面,第一摩擦接合装置36的摩擦片62在它们的径向外侧端部处键合到该 外周表面上。摩擦片62和摩擦片64在第一摩擦接合装置36的轴向上交替 布置,使得各摩擦片64夹在相邻的两个摩擦片62之间。摩擦片64在它们 的径向内侧端部处键合到第一离合器毂42的带花键的外周表面上。第一离 合器毂42固定到第一行星齿轮组24的行星架CA1上,并与行星架CA1 一起旋转。如图1所示,第一离合器毂42以及行星架CA1用作第二旋转 构件14。
第一活塞46可轴向滑动地配合在形成于第一鼓44的环形突起44d和 第一 内筒形壁44a之间的第一环形凹部45中。
第一活塞46包括第一内套筒部分46a,其经O形环可轴向滑动地配 合在第一鼓44的第一内筒形壁44a的外周表面上;第一外套筒部分46c, 其经O形环可轴向滑动地配合在第一鼓44的第一环形突起44d的外周表 面上;圆盘形式的基体部分46b,其连接第一内套筒部分46a和第一外套 筒部分46c;和挤压部分46d,其从第一外套筒部分46c的与笫一鼓44的 第一环形突起44d相靠近的一个轴向端径向向外延伸。挤压部分46d具有 远端部分,用于与第一摩擦接合装置36的最近的摩擦片62挤压接触以迫 ^#擦片62、 64彼此抵靠。由第一活塞46、第一内筒形壁44、第一底壁 44b和第 一环形突起44d限定出作为压密空间的第 一油室49 。第二鼓52由壳体16形式的静止构件可旋转地支承,并由焊接在一起 的内鼓70和外鼓72形式的两个构件组成。
内鼓70包括由壳体16可旋转地支承的第二内筒形壁70a;和从第 二内筒形壁70a的相对轴向端部中远离第一行星齿轮组24的一个延伸的第 二环形突起70b。第二环形突起70b具有筒形部分67和形成于筒形部分 67的相对轴向端部中的一个处的抵靠部分66,该抵靠部分66用于与第一 鼓44的第一底壁44b抵靠接触。
外鼓72是筒形构件,在其相对轴向端中的一个处开放,并且由第二底 壁72a和第二外筒形壁72b组成。第二底壁72a焊接到内鼓70的第二环形 突起70b的筒形部分67的相对轴向端部中的一个上,该轴向端部是远离抵 靠部分66的一个轴向端部。第二底壁72a从第二环形突起70b的筒形部分 67径向向外延伸。第二外筒形壁72b在自动变速器10的轴向上从第二底 壁72a的径向外侧端部延伸。第二鼓52被认为包括第二内和外筒形部分 70a、 72b、连接第二内和外筒形部分70a、 72b的第二底壁72a、以及在轴 向上从第二底壁72a的径向中间部分朝向第一鼓44延伸的第二环形突起 70b。
第二外筒形壁72b的轴向开放端部具有带花键的内周表面,第二摩擦 接合装置38的摩擦片62在它们的径向外侧端部处键合到该内周表面上, 使得另一组摩擦片64中的各个夹在相邻的两个摩擦片62之间。第二摩擦 接合装置38的摩擦片64在它们的径向内侧端部处键合到第一行星齿轮组 24的齿圏Rl的带花键的外周表面上。
第二外筒形壁72b具有带花键的外周表面,第三摩擦接合装置40的摩 擦片62在它们的径向内侧端部处键合到该外周表面上,使得另 一组摩擦片 62中的各个夹在相邻的两个摩擦片64之间。第三摩擦接合装置40的摩擦 片62在它们的径向外侧端部处键合到壳体16的第三外筒形壁16a的带花 键的内周表面上。
第二活塞54可轴向滑动地接纳于第二环形凹部71中,该第二环形凹 部71形成于第二环形突起70b和第二外筒形壁72b之间。
第二活塞54由基体部分54a、套筒部分54b和挤压部分54c组成。基体部分54a穿过O形环可轴向滑动地配合在位于第二环形突起70b和第二 外筒形壁72b之间的笫二环形凹部71中。套筒部分54b在自动变速器10 的轴向上从基体部分54a的径向外侧端部朝向第二摩擦接合装置38的摩擦 片62、 64延伸,其经过形成于第一鼓44的第一外筒形壁44c和第二鼓52 的外鼓72的第二外筒形壁72b之间的环形空间,并超出第一外筒形壁44c 的轴向开放端。挤压部分54c形成于套筒部分54b的远离基体部分54a的 轴向端处,用于与第二摩擦接合装置38的最近的摩擦片72挤压接触,以 迫使摩擦片62、 64彼此抵靠。由第二活塞54的基体部分54a、第二鼓72 的第二底壁72a和第二外筒形壁72b、以及第二环形突起70b限定出作为 压密空间的第二油室55。
第三活塞61穿过0形环可轴向滑动地接纳于在壳体16的第三外筒形 壁16a和第三环形突起16b之间形成的空间中。第三活塞61包括挤压部分 61a,该挤压部分61a用于与第三摩擦接合装置40的最近的摩擦片72挤压 接触,以迫使摩擦片62、 64彼此抵靠。挤压部分61a延伸穿过固定到第三 外筒形壁16a上的弹簧座68,复位弹簧65设置在弹簧座68和第三活塞61 之间,以在轴向上朝向第三活塞61的初始轴向位置偏压第三活塞61,使 其远离第三摩擦接合装置40的摩擦片62、 64。由第三活塞61、笫三外筒 形壁16a和第三环形突起16b限定出作为压密空间的第三油室63。
弹簧座50是配合在内鼓70的第二内筒形壁70a的外周表面和第一活 塞46的笫一外套筒部分46c的内周表面之间的盘状构件。用于在轴向上偏 压第一活塞48使其远离第一摩擦接合装置36的摩擦片62、 64的上述复位 弹簧48设置在弹簧座50和第一活塞46之间。弹簧座50在其位于笫二摩 擦接合装置38侧的表面上保持与挡圏78抵靠接触,该挡圈78固定到内鼓 70的第二内筒形壁70a的外周表面上。挡圏78防止了弹簧座50在轴向上 远离第一活塞46的轴向运动。由弹簧座50、第一活塞46、第一内筒形壁 44a和第二筒形壁70a限定出的压密空间用作所谓的"离心压力消除室,,。
弹簧座58是配合在内鼓70的第二环形突起70b的外周表面和第二活 塞54的套筒部分54b的内周表面之间的盘状构件。用于在轴向上偏压第二 活塞54使其远离第二摩擦接合装置38的摩擦片62、 64的上述复位弹簧56设置在弹簧座58和第二活塞54的基体部分54a之间。弹簧座58在其 位于第一鼓44侧的表面上保持与挡圏79抵靠接触,该挡圏79固定到内鼓 70的第二环形突起70b的外周表面上。挡圏79防止了弹簧座58在轴向上 远离第二活塞64的轴向运动。由弹簧座58、第二活塞64、内鼓70的笫二 环形突起70b限定出的压密空间用作另一个"离心压力消除室"。
壳体16具有第一流体供应部分82,其用于经第一通孔84和第三通孔 86将加压的工作流体供给到第一油室49内,第一通孔84是穿过第一鼓44 的第一内筒形壁44a形成的,第三通孔86是穿过第二鼓52的内鼓70的第 二内筒形壁70a形成的。壳体16设置有环87形式的两个第一密封构件, 在自动变速器10的轴向上观察时,这两个第一密封构件位于第一流体供应 部分82的相对两侧。这些第一密封环87防止工作流体从第一流体供应部 分82泄漏。
壳体16还具有第二流体供应部分92,其用于经第二通孔94将加压的 工作流体供给到第二油室55内,第二通孔94是穿过第二鼓52的内鼓70 的第二环形突起70b的筒形部分67形成的。壳体16设置有环95形式的两 个第二密封构件,在自动变速器10的轴向上观察时,这两个第二密封构件 位于第二流体供应部分92的相对两侧。这些第二密封环95防止工作流体 从第二流体供应部分92泄漏。
内鼓70的第二环形突起70b的筒形部分67的直径大于内鼓70的第二 内筒形部分70a的直径,第二通孔94穿过该筒形部分67形成为与第二流 体供应部分92流体连通。因此,第二流体供应部分92位于第一流体供应 部分82的径向外侧。从而,两个第一密封环87之中位于第一流体供应部 分82的更靠近第二流体供应部分92 —侧的一个和两个第二密封环95之中 位于第二流体供应部分92的更靠近第一流体供应部分82 —侧的一个能够 在自动变速器10的轴向上布置成彼此相对靠近,而这两个相邻的密封环 87、 95之间没有干涉。因此,即使在上述两个相邻的密封环87、 95定位 在自动变速器10的基本相同轴向位置处的情况下,第一流体供应部分82 和第二流体供应部分92也能布置得彼此靠近。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鼓44和第二鼓52彼此相连,使得第一鼓44和第二鼓52能够相对于彼此轴向移动但是不能相对于彼此旋转,就是说它们一 起旋转。为此,第一鼓44的第一内筒形壁44a的轴向开方文端部具有带花键 的内周表面,而第二鼓52的内鼓70的笫二内筒形壁70a的相应的轴向开 放端部具有带花键的外周表面。这样,第一内筒形壁44a和第二内筒形壁 70a彼此协作以具有花键配合部分70,其用于允许第一鼓44和第二鼓52 的轴向相对运动而抑制这两个鼓44、 52的相对转动。还应当注意,内鼓 70的第二环形突起70b的抵靠部分66起止动件的作用,其用于通过抵靠 部分66与第一底壁44的抵靠接触来限制第一鼓44和第二鼓52相对轴向 运动的距离。此外,安置于弹簧座50上并朝向第二鼓52偏压笫一活塞46 和第一鼓44的复位弹簧48起限制第一鼓44和第二鼓52朝向弹簧座50 轴向运动的距离的作用。
在弹簧座50和第一行星齿轮组24的行星架CA1之间设置有润滑剂接 收板98。该润滑剂接收板98还起止动件的作用,其用于限制作为一个单 元的第一鼓44和第二鼓52的轴向运动。润滑剂接)jt^ 98用于聚集润滑剂 并将聚集的润滑剂引向穿过第一行星齿轮组24的行星架CA1形成的油路 100,用于润滑第一行星齿轮组24的行星齿轮P。
将描述根据本发明构造的自动变速器10的工作。
当加压的工作流体经壳体16的第一流体供应部分82、第一内筒形壁 44a的第一通孔84和第二内筒形壁70a的第三通孔86供给到第一油室49 内时,第一活塞46轴向移动,使得基体部分46b在轴向上远离第一鼓44 的第一底壁44b移动,从而使挤压部分46d与第一摩擦接合装置36的最 近的摩擦片62抵靠接触。由于第一摩擦接合装置36的摩擦片62、 64朝向 第一鼓44的轴向开放端的轴向运动被挡圏78所阻止,其中挡圈78位于第 一摩擦接合装置36的远离挤压部分46d的一侧并固定到第一鼓44的第一 外筒形壁44c的内周表面上。所以,通过挤压部分46d朝向挡圏78的轴向 运动,第一摩擦接合装置36的摩擦片62、 64被迫彼此抵靠。从而,第一 离合器Cl形式的第一摩擦接合装置36进入其接合状态。
如上所述,当第一摩擦接合装置36通过第一活塞46的轴向运动而接 合时,第一行星齿轮组24的行星架CA1的旋转传递到笫一鼓44,从而使第二鼓52与第一鼓44一起旋转。应当注意,第一鼓44和第二鼓52彼此 协作,以如图1所示用作包括第一离合器Cl形式的第一摩擦接合装置36 在内的第一行星齿轮组24的第一旋转构件13。第一旋转构件13的旋转运 动传递到第二行星齿轮组26的太阳齿轮S2。
当加压的工作流体经壳体16的第二流体供应部分92和内鼓70的第二 环形突起70b的第二通孔94供给到第二油室55内时,第二活塞54轴向运 动,使得基体部分54a在轴向上远离外鼓72的第二底壁72a运动,从而使 挤压部分54c与第二摩擦接合装置38的最近的摩擦片62抵靠接触。由于 第二摩擦接合装置38的摩擦片62、 64朝向外鼓72的轴向开方文端的轴向运 动被挡圏96所阻止,其中挡圏96位于第二摩擦接合装置38的远离挤压部 分54c的一侧并固定到外鼓72的第二外筒形壁72b的内周表面上。所以, 通过挤压部分54c朝向挡圏96的轴向运动,第二摩擦接合装置38的摩擦 片62、 64被迫彼此抵靠。从而,第二离合器C2形式的第二摩擦接合装置 38进入其接合状态。
如上所述,当第二摩擦接合装置38通过第二活塞54的轴向运动而接 合时,第一行星齿轮组24的齿圏Rl的旋转运动传递到第二鼓52。应当注 意,如图1所示,齿圏Rl用作包括第二离合器C2形式的第二摩擦接合装 置38在内的第一行星齿轮组24的第三旋转构件15。第三旋转构件15的 旋转运动传递到第二行星齿轮组26的太阳齿轮S2。
当加压的工作流体经未示出的流体通路供给到第三油室63内时,第三 活塞61朝向第三摩擦接合装置40轴向运动,从而使挤压部分61a与第三 摩擦接合装置40的最近的摩擦片62抵靠接触。由于第三摩擦接合装置40 的摩擦片62、 64朝向壳体16的第三外筒形壁16a的轴向开放端的轴向运 动被挡圏104所阻止,其中挡圏104位于第三摩擦接合装置40的远离挤压 部分61a的一侧并固定到第三外筒形壁16b的内周表面上。所以,通过挤 压部分61a朝向挡圏104的轴向运动,第三摩擦接合装置40的摩擦片62、 64被迫彼此抵靠。从而,第一制动器B1形式的第三摩擦接合装置40进入 其接合状态。
如上所述,当第三摩擦接合装置40通过第三活塞61的轴向运动而接合时,第二鼓52和第一鼓44的旋转运动被停止并被禁止。应当注意,如 图1所示,第一鼓44和第二鼓52用作包括第二离合器C2形式的第三摩 擦接合装置40在内的第一行星齿轮组24的第一旋转构件13。第二行星齿 轮组26的太阳齿轮S2的旋转运动被停止并被禁制。
在根据本发明的图示实施例构造的自动变速器10中,第一流体供应部 分82和第二流体供应部分92位于自动变速器10的各自不同的径向位置 处,使得被设置用于第一流体供应部分82的第一密封环87和被设置用于 第二流体供应部分92的第二密封环95不会彼此干涉。从而,在自动变速 器10的轴向上,第一流体供应部分82和第二流体供应部分92能够布置为 彼此靠近,由此可以减小自动变速器10需要的轴向尺寸。
图示的实施例进一步布置为使得加压的工作流体经第二流体供应部分 92和穿过第二鼓52的内鼓70的第二环形突起70b的筒形部分67形成的 第二通孔94供给到第二油室55内,从而使第二活塞54通过引入到第二油 室55内的工作流体的压力而前进。
图示的实施例还布置为使得加压的工作流体经第一流体供应部分82、 穿过第一鼓44的第一内筒形壁44a形成的第一通孔84和穿过第二鼓52 的第二内筒形壁70a形成的第三通孔86供给到第一油室49内,从而使第 一活塞46通过引入到第一油室49内的工作流体的压力而前进。
图示的实施例进一步布置为使得第一鼓44的第一内筒形壁44a和第二 鼓52的第二内筒形壁70a彼此键合,以禁止第一内筒形壁44a和第二内筒 形壁70a的相对转动,从而使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可以分别穿过第一内筒 形壁44a和第二内筒形壁70a而形成。
图示的实施例进一步布置为使得第一离合器Cl被设置成使第一旋转 元件13和第二旋转元件14选择性地彼此连接,而第二离合器C2被设置 成使第一旋转元件13和第三旋转元件15选择性地彼此连接,从而当第一 离合器Cl和第二离合器C2分别选择性地接合时,第一旋转元件13可以 以不同的速度旋转,允许自动变速器10具有较大数量的工作位置,这些工 作位置具有各自不同的速比。
尽管已经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图示实施例的细节,而是可以以其他方式来实现。
根据图示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10适用于配备有横向安装的发动机的 车辆,例如FF(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车辆,其中自动变速器安装成使 得自动变速器的轴线平行于车辆的侧向或横向。但是,根据本发明的自动 变速器可以用于配置有纵向安装的发动机的车辆,例如FR车辆,其中自 动变速器安装成使得自动变速器的轴线平行于车辆的纵向。
应当理解,本发明可以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各种其他的变化 和变型来实现。
权利要求
1.一种包括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的自动变速器,所述自动变速器包括第一鼓(44),所述第一离合器(C1)的第一活塞(46)可轴向滑动地容纳于所述第一鼓中,并且所述第一鼓与所述第一活塞共同工作以在它们之间限定第一油室(49);第二鼓(52),所述第二鼓与所述第一鼓共轴配置,以容纳所述第一鼓,所述第二离合器(C2)的第二活塞(54)可轴向滑动地容纳于所述第二鼓中,所述第二鼓与所述第二活塞共同工作以在它们之间限定第二油室(55);第一流体供应部分(82),所述第一流体供应部分用于经所述第一鼓(44)和所述第二鼓(52)将工作流体供给到所述第一油室(49)内,以使所述第一活塞(46)工作;和第二流体供应部分(92),所述第二流体供应部分用于经所述第二鼓(52)将所述工作流体供给到所述第二油室(55)内,以使所述第二活塞(54)工作,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流体供应部分(92)位于所述第一流体供应部分(82)的径向外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中所述第二鼓(52 )包括彼 此共轴的第二内筒形壁(70a)和第二外筒形壁(72b),还包括连接所述 第二内筒形壁(70a)和所述第二外筒形壁(72b)的相应轴向端部的第二 底壁(72a ),所述第二鼓还包括第二环形突起(70b),所述第二环形突起在轴向上 从所述第二底壁(72a)的径向中间部分朝向所述第一鼓(44)延伸,所述第二鼓(52 )的所述第二内筒形壁(70a )和所述第二环形突起(70b ) 由所述自动变速器(10)的壳体(16)可旋转地支承,所述第二活塞(54)可轴向滑动地容纳于在所述第二环形突起(70b) 和所述第二外筒形壁(72b)之间形成的第二环形凹部(71)中,所述第二油室(55 )由所述第二活塞(54)、所述第二外筒形壁(72b )、 所述第二底壁(72a)和所述第二环形突起(70b)来限定,所述第二流体供应部分(92 )经穿过所述第二环形突起(70b )形成的 第二通孔(94)与所述第二油室连通。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中所述第一鼓(44)包括彼 此共轴的第一内筒形壁(44a)和第一外筒形壁(44c),还包括连接所述 第一内筒形壁(44a)和所述第一外筒形壁(44c)的相应轴向端部的第一 底壁(44b),所述第一鼓还包括第一环形突起(44d),所述第一环形突起在轴向上 从所述第一底壁(44b)的径向中间部分离开所述第二鼓(52)延伸,所述第一活塞(44)可轴向滑动地容纳于在所述第一环形突起(44d) 和所述第一外筒形壁(44c)之间形成的第一环形凹部(45)中,所述第 一油室(49 )由所述第 一活塞(44 )、所述第 一 内筒形壁(44a )、 所述第一底壁(44b)和所述第一环形突起(44d)来限定,所述第一流体供应部分(82)经穿过所述第一内筒形壁(44a)形成的 第一通孔(84)和穿过所述第二内筒形壁(70a)形成的第三通孔(86)与 所述第一油室连通。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中所述第一鼓(44)的所述 第一内筒形壁(44a)和所述第二鼓(52)的所述第二内筒形壁(70a)彼 此固定,以禁止所述第一内筒形壁和所述第二内筒形壁的相对转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中所述第一离合器(CI)被 设置成选择性地连接第一旋转构件(13)和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共轴配置 的第二旋转构件(14),而所述第二离合器(C2)被设置成选择性地连接 所述第一旋转构件(13)和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共轴配置的笫三旋转构件(15)。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变速器,还包括壳体(16),所述壳体 具有形成为与所述第一通孔(84)和所述第三通孔(86)连通的所述第一 流体供应部分(82),和形成为与所述第二通孔(94)连通的所述第二流 体供应部分(92)。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中所述壳体(16 )设置有两 个第一密封构件和两个第二密封构件,在所述自动变速器的轴向上观察时 所述两个第一密封构件配置在所述第一流体供应部分(82)的相对侧上, 在所述自动变速器的所述轴向上观察时所述两个第二密封构件配置在所述 第二流体供应部分(92)的相对侧上。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变速器,还包括抵靠部分 (66)和配合部分(74),所述抵靠部分用于使所述第一鼓(44)和所述第二鼓(52)在所述第一鼓和所述第二鼓的轴向上彼此抵靠接触,所述第 一鼓(44)在所述配合部分处配合在所述第二鼓(52)中,并且所述配合 部分禁止所迷第一鼓(44)和所述第二鼓(52)绕所述第一鼓和所述第二 鼓的共同轴线的相对转动。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中所述第一鼓(44)包括彼 此共轴的第一内筒形壁(44a)和第一外筒形壁(44c),以及连接所述第 一和笫二筒形壁(44a、 44c)的相应轴向端部的第一底壁(44b),所述第二鼓(52)包括彼此共轴的第二内筒形壁(70a)和第二外筒形 壁(72b ),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内筒形壁(70a )和所述第二外筒形壁(72b ) 的相应轴向端部的第二底壁(72a),所述配合部分是由形成于所述第一内筒形壁(44a)的内周表面上的第 一花键齿和形成于所述第二筒形壁(70a)的外周表面上的第二花键齿构成 的花键配合部分(74)。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中所述第二鼓还包括第二 环形突起(70b),所述第二环形突起在轴向上从所述第二底壁(72a)的 径向中间部分朝向所述笫一底壁(44b)延伸,用于与所述第一底壁抵靠接 触,并且所述抵靠部分(66)由所述第二环形突起(70b)构成。
全文摘要
一种设有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的自动变速器,包括(a)第一鼓(44),第一离合器(C1)的第一活塞(46)可轴向滑动地容纳于其中,且其与第一活塞共同限定第一油室(49);(b)第二鼓(52),其与第一鼓共轴配置以容纳第一鼓,且第二离合器(C2)的第二活塞(54)可轴向滑动地容纳于其中,第二鼓与第二活塞共同限定第二油室(55);(c)第一流体供应部分(82),其用于经第一鼓(44)和第二鼓(52)将工作流体供给到第一油室(49)内以使第一活塞(46)工作;和(d)第二流体供应部分(92),其用于经第二鼓(52)将工作流体供给到第二油室(55)内以使第二活塞(54)工作,第二流体供应部分(92)位于第一流体供应部分(82)的径向外侧。
文档编号F16H57/02GK101287935SQ20068002022
公开日2008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7日
发明者加藤直纪, 宫崎光史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