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52657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应用于对例如汽车等的振动进行缓冲的缓冲器。
背景技术
通常,两轮或者四轮汽车等车辆在车轮侧和车体侧之间设置液压缓冲器,构成对行驶时产生的上下方向的振动等进行缓冲的结构(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1-2149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现有技术的缓冲器中,当内部压力变动时,有时缓冲器的杆发生振动而产生所谓梆梆声(二卜二卜音)的异常声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梆梆声产生的缓冲器。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缓冲器,其包括封入有工作液的气缸、被设置与该气缸内部连通的贮存室、能够滑动地插嵌于所述气缸内且在所述气缸内划分杆侧室和底侧室的活塞、一端侧在所述气缸内固定于该活塞且另一端侧经由导杆突出到所述气缸外的活塞杆、通过所述活塞的移动产生衰减力的衰减力产生机构,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止回阀,在所述活塞杆的缩小行程时开阀;筒状的通路部件,设置于所述气缸内的所述底侧室和所述贮存室之间;隔壁,能够位移地设置于该通路部件内,在该通路部件内划分与所述底侧室连通而使体积增减的可变室;施力部件,对该隔壁朝向所述贮存室侧施加力;限制部,将所述隔壁朝向所述底侧室侧的移动限制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减少梆梆声的异常声音的产生。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器的纵剖面图;图2是将图1中的底阀、杆加速度降低机构等放大而表示自由活塞在左侧部分向上位移、在右侧部分向下位移的状态的剖面图;图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杆加速度降低机构在与表示自由活塞在左侧部分向上位移、在右侧部分向下位移的状态的图2相同位置的剖面图;图4是表示设置有第三实施方式的杆加速度降低机构的液压缓冲器的局部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以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缓冲器适用于车辆用的液压缓冲器的情况为例,根据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在此,图1及图2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图中,1是形成液压缓冲器的外壳的有底筒状的外筒,该外筒1具有成为一端侧的下端侧和成为另一端侧的上端侧。成为一端侧的下端侧利用作为底部盖的底盖2通过焊接等手段进行闭塞。成为另一端侧的上端侧开口。另外,外筒1的上端部成为螺合并固定后述的盖体3的筒状固定部1A。3是设置于外筒1的上端侧的盖体。该盖体3将成为外筒1的开口端的上端侧闭塞。盖体3的外周侧以将后述的导杆9保持于止脱状态的方式固定在外筒1的筒状固定部 IA上。在盖体3的内周侧设置有后述的导杆9和密封部件10。4是在外筒1内同轴地设置的作为气缸的内筒。该内筒4的下端侧嵌合安装于后述的底阀14上,上端侧嵌合安装于后述的导杆9上。在内筒4的内部封入有作为工作液的油液。作为工作液不限于油液、油,也可以是例如掺杂了添加剂的水等。在内筒4和外筒1之间形成有环状的贮存室A。在该贮存室A内封入有所述油液, 同时还封入有气体。该气体可以是大气压状态的空气,或者也可以使用被压缩的氮气等气体。另外,在内筒4的长度方向(轴向)的中途位置,在径向上穿设有使后述的杆侧油室B 与环状油室D总是连通的油孔4A。5是可滑动地插嵌于内筒4内的活塞。该活塞5将内筒4的内部划分成作为杆侧室的杆侧油室B和作为底侧室的底侧油室C。在活塞5上沿着周方向分开形成有多个可连通杆侧油室B和底侧油室C的油路5A、5B。在此,在成为活塞5的一侧的下端面上设有伸长侧的盘阀6。该伸长侧的盘阀6在后述的活塞杆8的伸长行程中,当活塞5向上滑动位移时,如果杆侧油室B内的压力超过释放设定压,则开阀,将这时的压力经由各油路5A向底侧油室C侧释放。该释放设定压被设定为高于后述的衰减力调整阀13被设定在运动侧(Hard)时的开阀压。另外,在成为活塞5的另一侧的上端面上设有收缩侧止回阀7,该收缩侧止回阀7 在活塞杆8的缩小行程中,当活塞5向下滑动位移时开阀,除此之外时闭阀。该止回阀7允许底侧油室C内的油液朝向杆侧油室B在各油路5B内流通,并阻止油液朝向与此相反方向流动。该止回阀7的开阀压被设定为低于后述的衰减力调整阀13被设定在舒适侧(Soft) 时的开阀压,实质上不产生衰减力。该实质上不产生衰减力是指所产生的衰减力在活塞5 或密封部件10的摩擦力以下,是对车的运动不产生影响的力。8是在内筒4内沿轴向延伸的活塞杆。在该活塞杆8中,作为一端侧的下端侧插入内筒4内,通过螺母8A等固定设置于活塞5上。另外,作为活塞杆8的另一端侧的上端侧经由后述的导杆9及盖体3等向外筒1及内筒4的外部突出。另外,使活塞杆8的下端进一步延伸并从底部(例如底盖2)侧向外突出而作为所谓的两杆。9是设置于内筒4的上端侧的带台阶圆筒状的导杆。该导杆9将内筒4的上侧部分定位于外筒1的中央,并且,在其内周侧沿轴向可滑动地引导活塞杆8。另外,在导杆9和盖体3之间设有环状的密封部件10。密封部件10在中心设有插通活塞杆8的孔的金属性的圆盘上烧附有橡胶等弹性材料,通过使其内周滑接于活塞杆8的外周侧,密封其与活塞杆8之间,并且使其外周与盖体3接触而进行密封。在此,密封部件10在下面侧形成有以与上述导杆9接触的方式延伸的橡胶制的唇部,作为止回阀发挥作用。即,密封部件10通过被配置于后述的贮油室11和贮存室A之间, 允许贮油室11内的油液等向贮存室A侧流通,阻止逆向的流通。11是设置于导杆9和密封部件10之间的贮油室。该贮油室11位于活塞杆8的外周侧,作为由导杆9和密封部件10围成的环状空间部而形成。而且,贮油室11具有当杆侧油室B内的油液(或混入油液中的气体)经由活塞杆8和导杆9之间的间隙等漏出时贮存该漏出物的功能。12是配置于外筒1和内筒4之间的中间筒。该中间筒12经由上方的筒状密封件 12A及下方的筒状密封件12B安装于内筒4的外周侧。中间筒12在内部形成有环状油室 D,该环状油室D以完全包围内筒4的外周侧的方式延伸,环状油室D成为与贮存室A相独立的油室。环状油室D通过形成于内筒4的径向的油孔4A与杆侧油室B总是连通。13是本实施方式所采用的作为衰减力产生机构的衰减力调整阀。如图1所示,该衰减力调整阀13被设置为其基端侧介于贮存室A和环状油室D之间,前端侧从外筒1的下部侧向径向外方突出。而且,衰减力调整阀13利用衰减阀控制油液从环状油室D向贮存室 A的流通,从而产生衰减力。另外,通过利用促动器调整衰减阀的开阀压,可变地调整产生的衰减力。即,衰减力调整阀13根据对比例螺线管13A(促动器)施加的通电量,使将阀体 13B朝轴向施加的力产生变化,由此,能够可变地调整产生的衰减力。在本实施例中,该衰减力调整阀13可以使用各种形式的阀,可以是控制压力的阀或者控制流量的阀,另外,不是直接控制阀的阀,而是控制导杆控制阀的先导压的阀。另外, 通过在底侧油室C和贮存室A之间也设置收缩侧的衰减力调整阀,也可以独立地控制伸出侧和收缩侧的衰减力。14是位于内筒4的下端侧并设置于底盖2和内筒4之间的作为底部阀的底阀。如图1和图2所示,该底阀14包含嵌合固定于底盖2的上面侧和内筒4的下端侧之间的作为底部部件的阀体15、被设置成沿轴向贯通该阀体15的中心侧的作为固定轴的紧固螺栓 16、后述的吸入阀17及盘阀18。在此,如图2所示,底阀14的阀体15作为短的有盖筒状体形成,而且在其上面侧和下面侧分别设有环状的阀座15A、15B。另外,在阀体15上,沿周向隔开间隔而设有由轴向的贯通孔形成的多个油路15C、15D。其中,各油路15C配置于各油路15D的径向外侧,当后述的吸入阀17开阀时,使贮存室A与底侧油室C连通。在固定于底盖2的上面侧的阀体15的下端侧,形成有由多个凹槽构成的油通路 15E。这些油通路15E使形成于底盖2的上面和阀体15的下面之间的底侧的空间部E与贮存室A总是连通。紧固螺栓16具有设置于轴向的一端侧的头部16A、在轴向上位于与该头部16A相反侧且在外周侧形成有阳螺纹的螺丝部16B。在紧固螺栓16的螺丝部16B上螺合后述的收纳箱沈。由此,后述的吸入阀17、盘阀18及杆加速度降低机构M等以紧固状态被安装于底阀14上。在紧固螺栓16上,沿轴向贯通其中心侧而设有油孔16C。该油孔16C的下端侧经由阀体15内的空间部E与贮存室A连通。另外,油孔16C的上端侧向后述的杆加速度降低机构M的可变室F直接开口,与该可变室F总是连通。17是设置于阀体15的上面侧的作为伸出侧止回阀的吸入阀。该吸入阀17使用由如图2所示的弹性金属板构成的盘而形成。吸入阀17通过后述的弹簧22向闭阀方向被施力,通常以将多个油路15C闭塞的方式落座于阀体15的阀座15A上。但是,在活塞杆8的伸长行程中,由于贮存室A和底侧油室C之间产生压力差,从而吸入阀17抵抗弹簧2发生弹性变形而开阀,并从阀座15A离座。因此,贮存室A及空间部E侧的油液经由各油路15C朝向底侧油室C流通。另一方面,在吸入阀17上形成有图2 所示的多个贯通孔17A。这些贯通孔17A与阀体15的各油路15D总是连通,允许底侧油室 C内的油液经由后述的盘阀18朝向底侧的空间部E、贮存室A侧流通。该吸入阀17的特性与止回阀7相同,实质上不产生衰减力。18是设置于阀体15的下面侧的缩小侧的盘阀。如图2所示,该盘阀18将由多枚弹性金属板构成的盘重合而构成,经由垫圈19、护圈20以固定状态安装于阀体15的阀座 15B侧和紧固螺栓16的头部16A之间。而且,在盘阀18中与阀体15的阀座15B抵接的最上侧的盘上,形成有构成缩径通路的切口 18A。该切口 18A使阀体15的各油路15D与底侧的空间部E、贮存室A总是连通。在此,底阀14的盘阀18在活塞杆8的缩小行程中,当底侧油室C内的油液经由吸入阀17的各贯通孔17A、阀体15的各油路15D、切口 18A向空间部E、贮存室A侧流通时,对切口 18A中流通的油液施加节流阻力,产生缩小侧的衰减力。如果活塞杆8的缩小速度比规定的速度快,则底侧油室C内的压力进一步上升,盘阀18发生弹性变形而开阀。该情况下,产生与活塞杆8的缩小速度对应的衰减力。这时,护圈20限制盘阀18的最大开度21是限制吸入阀17的开度的环状的护圈。该护圈21经由由弱弹簧构成的弹簧 22等配置于后述的外壳25和吸入阀17之间。另外,在护圈21上穿设有多个透孔21A,这些透孔21A使底侧油室C(参照图2)内的油液在护圈21的上下流通。弹簧22作为从其中心侧放射状延伸的例如星形状的板簧部件而形成。在其周向上设有连通护圈21的各透孔21A和吸入阀17的各贯通孔17A的通路(未图示)。弹簧22 对吸入阀17朝向闭阀方向总是施加较弱的力。阀体15的外周侧经由带台阶筒状的衬套23与内筒4的下端侧嵌合。该衬套23 在阀体15的外周侧稳定地支持内筒4的下端侧,进行内筒4相对于底盖2、外筒1的对位、 定心等。另外,带台阶筒状的衬套23具有提高内筒4的下端侧和阀体15之间的密封性以防止从两者之间油液漏泄的功能。24是本实施方式所采用的杆加速度降低机构。该杆加速度降低机构M以位于内筒4内的底侧油室C侧并固定于底阀14的上侧的状态进行安装。而且,杆加速度降低机构 24包含后述的外壳25、作为可动隔壁的自由活塞观及弹性盘30、31等。杆加速度降低机构M根据贮存室A和底侧油室C的压力变化使设置于后述的外壳25内的自由活塞28向轴向滑动位移,从而在自由活塞28的移动开始时和移动停止时使活塞杆8产生激振(即杆振动)。而且,如后面所述,由杆加速度降低机构M产生的杆振动,使伴随设置于活塞5的收缩侧止回阀7的开阀而产生的活塞杆8的振动(杆振动)和伴随设置于底阀14的吸入阀17的开阀而产生的杆振动相抵消,从而降低车辆行驶时因活塞杆8的振动而产生的异常声音(例如,被称为梆梆声的声音)。25是构成杆加速度降低机构M的外壳的筒状外壳。该外壳25作为在后述的自由活塞观的上下方向的两侧形成可变室F、G的通路部件来使用。可变室F、G的容积(体积)根据自由活塞观的位移而相辅相成地增减。即,下侧的可变室F构成经由紧固螺栓16 的油孔16C与贮存室A总是连通的通路,上侧的可变室G构成与内筒4内的底侧油室C连通的通路。筒状的外壳25由筒状的收纳箱沈和后述的盖27构成。收纳箱沈还兼做将其下部侧螺固于紧固螺栓16的螺丝部16B的螺母。另外,在收纳箱沈的上部侧一体地形成有有底的筒状部26A。该筒状部26A的内周面成为后述的自由活塞观在上下方向上可滑动地插嵌的活塞滑动孔26B。在收纳箱沈上,在成为筒状部2认的底部侧的位置形成有环状台阶部^C。在该环状台阶部26C上配置有后述的弹性盘31。在收纳箱沈的环状台阶部26C侧,在收纳箱 26与自由活塞观的下部之间形成有体积可变室F。该可变室F根据自由活塞观的位移增减其体积。27是从上侧螺固设置于收纳箱沈的筒状部26A的盖。该盖27在将后述的自由活塞洲与弹性盘30、31 —同装入收纳箱沈的筒状部2队内的状态下,螺合于筒状部2队的外周侧。由此,盖27通过其与自由活塞28之间夹持上侧的弹性盘30,进行自由活塞28的止脱,并且,从上方经由弹性盘30将下侧的弹性盘31向收纳箱沈的环状台阶部26C按压。另外,在盖27上设有连通孔27A和环状突起27B。连通孔27A使盖27和自由活塞 28之间的可变室G的内部与底侧油室C连通。环状突起27B相对收纳箱沈的筒状部26A 位于稍靠近径向内侧并形成于盖27的下面侧。该环状突起27B从上侧与后述的弹性盘30 的外周部抵接,在其与后述的自由活塞观的突出部28A之间定位弹性盘30,并且将弹性盘 30保持在预置状态。28是作为可动隔壁的自由活塞。自由活塞观被设置成在收纳箱沈的筒状部26A 内能够位移。如图2所示,该自由活塞观设有向上的突出部^A,由该突出部28A整体上形成为凸形状的部件。在自由活塞观和外壳25之间,在突出部28k的周围上形成作为环状空间的体积可变室G。在自由活塞观的突出部28A上,在其上端侧设有由环状突起构成的作为阀部的阀座部^B。另外,突出部^A的上端侧具有位于阀座部^B的径向内侧的部分。该部分作为由平坦面构成的受压部28C而形成。该受压部28C经由盖27的连通孔27A承受底侧油室 C内的压力。环状的阀座部28B与自由活塞28中如图2的左侧部分所示的盖27的下面抵接,构成限制自由活塞观进一步向上位移的限制部。另外,这时阀座部^B也作为使外壳 25内的可变室G相对于连通孔27A(底侧油室C)侧遮断的阀部发挥作用。在自由活塞观的下面侧形成有圆形的凸部28D和位于该凸部^D的周围的平坦的环状面^E。凸部^D与自由活塞观中如图2的右侧部分所示的后述的弹性盘31的上面抵接。当自由活塞观在外壳25 (收纳箱沈的活塞滑动孔^B)内向下位移时,以凸部 28D使弹性盘31发生挠曲变形的状态,环状面28E经由弹性盘31支承在收纳箱沈的环状台阶部26C上。由此,限制自由活塞观向下的位移。这样,环状面28E构成位移限制部。另外,在自由活塞观上,作为沿轴向延伸的小径油路形成有使上方的可变室G和下方的可变室F之间连通的节流孔^F。在活塞杆8的伸长行程和缩小行程中,该节流孔 28F使可变室F、G之间产生压力差。另外,在活塞杆8的位移(移动)停止的状态下,节流孔28F允许油液的流通以使可变室F、G间的压力差消失。自由活塞观在外壳25 (收纳箱 26的活塞滑动孔^B)内滑动位移时的速度也可通过节流孔^F的孔径和流路面积进行调離
iF. ο在自由活塞28的外周侧设有作为密封部件的0型环四。该0型环四将收纳箱 26的筒状部26A和自由活塞观之间密封,并遮断上方的可变室G和下方的可变室F之间通过节流孔^F以外的部分进行连通。在自由活塞观的上侧和外壳25之间设有由板簧构成的作为弹性部件的弹性盘 30。在自由活塞观的下端侧和外壳25之间设有由板簧构成的作为弹性部件的弹性盘31。 弹性盘30、31对自由活塞观施加相互反向的力。当活塞5的位移在内筒4内停止的位移停止时,自由活塞28通过弹性盘30、31保持为在外壳25内可位移的状态。弹性盘30、31具有如下功能对于自由活塞28在收纳箱沈的活塞滑动孔^B内沿轴向即沿上下方向滑动位移时的移动,利用贮存室A和底侧油室C(即,可变室F、G间) 的压力差施加弹性阻力,根据其变形量调整自由活塞观的移动时机。在此,上侧的弹性盘30设于自由活塞28的突出部28A和盖27的环状突起27B之间。自由活塞28在上侧的弹性盘30和下侧的弹性盘31之间被配置成,从上下两侧被上侧的弹性盘30和下侧的弹性盘31夹持。弹性盘30、31对自由活塞28施加相互反向的力以使自由活塞观总是返回图2中的右侧部分所示的初始位置。例如,在活塞杆8的伸长行程中,如果底侧油室C内的压力比贮存室A低,则自由活塞28利用可变室F、G间的压力差抵抗弹性盘30而向上位移。这时,在自由活塞28中, 如图2的左侧部分所示,在突出部28A的外周侧和盖27的环状突起27B之间,弹性盘30弹性地发生挠曲变形。而且,通过使自由活塞观的阀座部28B与盖27的下面抵接,限制自由活塞28进一步位移。下侧的弹性盘31配置于收纳箱沈的环状台阶部26C和自由活塞28的凸部28D 之间,由相互层叠且内周侧被夹住的多枚盘构成。例如,在活塞杆8的缩小行程中,如果底侧油室C内的压力成为比贮存室A高的压力,则自由活塞观利用可变室F、G间的压力差抵抗弹性盘31而向下位移。这时,弹性盘31在自由活塞观的凸部28D和收纳箱沈的环状台阶部26C之间弹性地发生挠曲变形。而且,通过使自由活塞28的环状面28E与弹性盘31 的上面外周侧抵接,限制自由活塞观进一步位移。如图1所示,在底盖2的下面侧使用焊接手段等固定有安装部件32。该安装部件 32构成例如安装于车辆的车轮侧的安装托座。第一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器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接着,对设置于内筒4的下端侧的底阀14和杆加速度降低机构M的组装步骤进行说明。首先,在组装底阀14时,在阀体15的中心侧插通紧固螺栓16的螺丝部16B侧。然后,在阀体15的阀座15B侧和紧固螺栓16的头部16A之间,从轴向两侧挟持盘阀18、垫圈 19及护圈20。另外,在贯通阀体15向上突出的紧固螺栓16的螺丝部16B侧,依次向下侧插通吸入阀17、弹簧22、护圈21等。接着,在该状态下,在紧固螺栓16的螺丝部16B侧螺合收纳箱沈的下部侧,进行该收纳箱26的紧固作业。由此,在阀体15的阀座15A侧和护圈21之间,经由弹簧22等夹持吸入阀17。然后,将自由活塞观和弹性盘30、31 —同装入紧固于紧固螺栓16的螺丝部 16B侧并向上突出的收纳箱沈的筒状部2队内。接着,在该状态下,将盖27螺固于筒状部^A的外周侧。由此,对于盖27而言,环状突起^B的下端侧与上侧的弹性盘30的外周侧抵接,下侧的弹性盘31与自由活塞观一起从上方向收纳箱26的环状台阶部26C被按压。另外,上侧的弹性盘30被挟持在盖27和自由活塞28之间,进行自由活塞28的止脱。
这样,在使底阀14和杆加速度降低机构M作为一体进行组装的状态下,在内筒4 的下端侧内周上,经由带台阶筒状的衬套23如图2所示嵌合固定阀体15的外周侧。由此, 杆加速度降低机构M以装入内筒4内的状态被配置。接着,如图2所示,将底阀14的阀体 15嵌合于底盖2内,并将内筒4固定于外筒1内,从而在外筒1和内筒4之间形成环状的贮存室A。另外,如图1所示,在内筒4内通过活塞5划分成杆侧油室B和底侧油室C。接着,在如上述被组装的液压缓冲器中,活塞杆8的上端侧安装于车辆的车体侧, 底盖2侧的安装部件32 (参照图1)安装于车轮侧。在车辆行驶时,如果因路面的凹凸等而产生上下方向的振动,则此时活塞杆8从外筒1伸长或缩小而发生位移,并通过外筒1侧的衰减力调整阀13以及底阀14的盘阀18等产生衰减力,能够缓冲车辆的振动。 即,在活塞杆8处于伸长行程的情况下,杆侧油室B内的油液经由内筒4的油孔4A 从环状油室D朝向衰减力调整阀13流动。衰减力调整阀13在贮存室A和环状油室D之间控制油液的流通或遮断,并且,可变地控制其流路面积,由此,能够在活塞杆8的伸长行程中可变地调整衰减力。这时,由于活塞杆8以从内筒4朝向外侧进出的方式进行位移,因此,内筒4内的底侧油室C与下侧的空间部E及贮存室A相比压力降低。因此,贮存室A内的油液从空间部E侧经由底阀14的吸入阀17向底侧油室C内流入以补偿活塞杆8的进出体积量。另一方面,在活塞杆8的缩小行程中,由于活塞杆8进入内筒4内,底侧油室C内与杆侧油室B相比成为高压,因此,设于活塞5的收缩侧止回阀7开阀,底侧油室C内的油液经由各油路5B向杆侧油室B内流通。即使在贮存室A和环状油室D之间,油液也经由衰减力调整阀13流动,通过该衰减力调整阀13,即使在活塞杆8的缩小行程中,也能够可变地调整衰减力。这时,相当于活塞杆8的进入体积量的分量的油液从底侧油室C经由底阀14的盘阀18流入贮存室A内。由此,贮存室A的油液量仅增加活塞杆8的进入体积量,对内部气体进行压缩以进行加压,从而进行杆进入体积量的补偿。另外,当底侧油室C内的压力油朝向底侧的空间部E、贮存室A流通时,底阀14的盘阀18可产生缩小侧的衰减力。但是,在具备底阀14的液压缓冲器中,当活塞杆8从缩小行程向伸长行程反转时, 底阀14的吸入阀17打开。伴随吸入阀17的开阀,贮存室A内的油液从底侧的空间部E朝向底侧油室C侧流入。由此,在内筒4内的底侧油室C中内部压力急剧变动,伴随此变动的振动易在活塞杆8上产生,成为被称为梆梆声的异常声音产生的原因。另外,当活塞杆8从伸长行程向缩小行程反转时,设置于活塞5的收缩侧止回阀7 打开。伴随收缩侧止回阀7的开阀,底侧油室C内的油液经由活塞5的各油路5B朝向杆侧油室B侧流入。由此,内筒4内的杆侧油室B和底侧油室C中内部压力急剧变动,伴随此变动的振动易在活塞杆8上产生,成为被称为梆梆声的异常声音产生的原因。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内筒4的底侧油室C内设置了杆加速度降低机构M, 使在该杆加速度降低机构M的收纳箱26内设置的自由活塞观随着贮存室A和底侧油室C 的压力变化在轴向上滑动位移,由此,在自由活塞观的移动开始(位移开始点)和移动停止(位移停止点)时,在活塞杆8上产生激振即杆振动。由杆加速度降低机构M产生的杆振动,如下所述地能够使伴随设置于活塞5的收缩侧止回阀7的开阀产生的活塞杆8的振动(杆振动)和伴随设置于底阀14的吸入阀17的开阀产生的杆振动相抵消,能够减少被称为梆梆声的异常声音的产生。〔伸长行程一缩小行程〕当活塞杆8从伸长行程向缩小行程反转时,底侧油室C内的压力从比贮存室A稍低的状态开始上升。即,在受压部28C承受的底侧油室C的压力所产生的力和弹性盘30所产生的向下的作用力的合力小于在可变室F侧自由活塞观承受的贮存室A的压力所产生的力的阶段, 自由活塞观以自由活塞观的阀座部28B与图2中的左侧部分所示的盖27的下面抵接的状态停止,弹性盘30处于弹性地发生挠曲变形的状态。但是,伴随活塞杆8的缩小,底侧油室C内的压力上升,如果自由活塞观的受压部 28C承受的底侧油室C的压力所产生的力和弹性盘30的作用力的合力大于在可变室F侧自由活塞观承受的贮存室A侧的压力所产生的力,则自由活塞观在收纳箱沈的活塞滑动孔^B内以向下位移的方式开始移动。该自由活塞观的移动开始成为位移开始点,阀座部 28B从盖27的下面离开。如果自由活塞28的向下移动开始,则在杆加速度降低机构M的外壳25内,位于自由活塞28的上侧的可变室G的体积增大。因此,经由盖27的连通孔27A与可变室G连通的底侧油室C被施加将压力上升抑制在可变室G的体积增大量的方向上的压力变动。由此,杆加速度降低机构M能够产生使活塞杆8向下方向(缩小方向)激振的杆振动。之后,如果底侧油室C内的压力随着活塞杆8的缩小而进一步上升,则自由活塞观在收纳箱26的活塞滑动孔^B内向下位移至冲程终端,自由活塞观的凸部28D使弹性盘 31向下发生挠曲变形。然后,自由活塞观的环状面28E经由弹性盘31支承于收纳箱沈的环状台阶部26C侧,由此,限制并停止自由活塞观进一步向下位移。这样,自由活塞观在收纳箱沈的活塞滑动孔^B内停止向下的移动。该自由活塞观的移动停止成为位移停止点,杆加速度降低机构M停止可变室G的体积进一步增大。 因此,经由盖27的连通孔27A与可变室G连通底侧油室C被施加促进压力上升的方向上的压力变动。由此,杆加速度降低机构M能够产生使活塞杆8向上方向(伸长方向)激振的杆振动。另一方面,在活塞杆8的缩小行程中,伴随活塞5的滑动位移,杆侧油室B和底侧油室C之间产生压力差,设置于活塞5的收缩侧止回阀7开阀。当收缩侧止回阀7的开阀时,在暂时抑制底侧油室C内的压力上升的方向上产生压力变动,产生使活塞杆8向下方向 (缩小方向)激振的杆振动。因此,通过以使收缩侧止回阀7的开阀所引起的使活塞杆8向下方向(缩小方向) 激振的杆振动和杆加速度降低机构M所引起的使活塞杆8向上方向(伸长方向)激振的杆振动一致的方式调整两者的杆振动的时机,能够抵消相互反向的杆振动,其结果是,能够减少液压缓冲器中的被称作梆梆声的异常声音的产生。另外,即便在以使杆加速度降低机构M在前述位移开始点使活塞杆8向下方向 (缩小方向)激振的杆振动的半周期后与收缩侧止回阀7的开阀所引起的杆振动一致的方式调整两者的时机的情况下,也能够抵消杆振动,能够减少被称为梆梆声的异常声音的产生。〔缩小行程一伸长行程〕当活塞杆8从缩小行程向伸长行程反转时,底侧油室C内的压力从比贮存室A的压力稍高的状态开始下降。
在自由活塞观的下面侧(凸部28D和环状面^E)在可变室F侧承受的贮存室A 的压力所产生的力和弹性盘31所产生的向上的作用力的合力小于自由活塞观的受压部 28C侧承受的底侧油室C的压力所产生的力的阶段,自由活塞观停止。这时,在通过自由活塞28的凸部28D使弹性盘31弹性地发生挠曲变形,并且环状面28E经由弹性盘31支持于收纳箱26的环状台阶部26C上的状态(限制向下的位移的状态)下,自由活塞观停止。但是,如果自由活塞28的凸部28D和环状面28E在可变室F侧承受的贮存室A的压力所产生的力和弹性盘31所产生的向上的弹力的合力大于自由活塞观的受压部观(侧承受的底侧油室C的压力所产生的力,则自由活塞观在收纳箱沈的活塞滑动孔^B内以向上位移的方式开始移动。该自由活塞观的移动开始成为位移开始点,例如环状面28E经由弹性盘31从收纳箱沈的环状台阶部^C开始向上方离开。如果自由活塞观的向上移动开始,则在杆加速度降低机构M的外壳25内,位于自由活塞28的上侧的可变室G的体积减少。因此,经由盖27的连通孔27A与可变室G连通的底侧油室C被施加压力下降被抑制在可变室G的体积减少量的方向上的压力变动。由此,杆加速度降低机构M能够产生使活塞杆8向上方向(伸长方向)激振的杆振动。之后,如果底侧油室C内的压力随着活塞杆8的伸长而进一步下降,则自由活塞观在收纳箱26的活塞滑动孔^B内向上位移至冲程终端,如图2中的左侧部分所示,自由活塞观的阀座部^B与盖27的下面抵接。由此,限制自由活塞观进一步向上位移,自由活塞洲停止其移动。这样,自由活塞28在收纳箱沈的活塞滑动孔^B内停止向上的移动。该自由活塞洲的移动停止成为位移停止点,杆加速度降低机构24抑制可变室G的体积进一步减少。 因此,经由盖27的连通孔27A与可变室G连通底侧油室C被施加促进压力下降的方向上的压力变动。由此,杆加速度降低机构M能够产生使活塞杆8向下方向(缩小方向)激振的杆振动。另一方面,在活塞杆8的伸长行程中,伴随活塞5的滑动位移,在内筒4内的底侧油室C和外侧的贮存室A之间产生压力差,设置于底阀14的吸入阀17 (伸出侧止回阀)开阀。当吸入阀17开阀时,在暂时抑制底侧油室C内的压力下降的方向上产生压力变动,产生使活塞杆8向上方向(伸长方向)激振的杆振动。因此,通过以使吸入阀17的开阀引起的使活塞杆8向上方向(伸长方向)激振的杆振动和杆加速度降低机构M引起的使活塞杆8向下方向(缩小方向)激振的杆振动一致的方式调整两者的杆振动的时机,能够抵消相互反向的杆振动,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液压缓冲器中的被称作梆梆声的异常声音的产生。另外,即便在以使杆加速度降低机构M在前述的位移开始点使活塞杆8向上方向 (伸长方向)激振的杆振动的半周期后与吸入阀17的开阀所引起的杆振动一致的方式调整两者的时机的情况下,也能够抵消杆振动,能够减少被称为梆梆声的异常声音的产生。〔关于调整时机的参数〕在例如活塞杆8从伸长行程向缩小行程反转时,如前所述, 在底侧油室C内的压力比贮存室A稍低的负压状态下,阀座部28B与盖27的下面抵接,从而自由活塞观停止(静止)。因此,与向缩小行程反转的时机大致同时,以比活塞5侧的收缩侧止回阀7的开阀早的时机,自由活塞观达到位移开始点并开始移动。因此,使自由活塞观的阀座部28C的直径(S卩,受压部28C的受压面积)比自由活塞观的下面侧(即,可变室F侧的受压面积)小。由此,自由活塞观能够延迟阀座部28B 从盖27的下面开始离开的位移开始点,相对于收缩侧止回阀7的开阀时机,能够调整杆加速度降低机构M引起的杆振动的发生时机。进而,利用活塞滑动孔26B等也能够调整时机。另外,在自由活塞观开始位移后,在可变室G侧,自由活塞观以大的受压面积承受底侧油室C内的压力。因此,从活塞杆8的缩小行程到伸长行程,都不会妨碍杆加速度降低机构M的功能。因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在内筒4的底侧油室C内设置杆加速度降低机构M,该杆加速度降低机构M包含由在底阀14的紧固螺栓16上螺固设置的筒状的收纳箱沈及盖27构成的外壳25、可位移地插嵌于该外壳25内且划分成上侧可变室G及下侧可变室F 的自由活塞28、对自由活塞28的位移施加弹性阻力的弹性盘30、31。而且,形成于外壳25内部的可变室G、F的体积根据底侧油室C、贮存室A内的压力变化而增减,使设置在外壳25内的自由活塞观相对于底侧油室C的受压面积在自由活塞观的移动开始(位移开始点)和移动停止(位移停止点)产生变化,由此,能够在自由活塞观的位移开始点和位移停止点使活塞杆8激振,从而产生杆振动。其结果是,能够通过由杆加速度降低机构M产生的杆振动,将当活塞杆8从缩小行程向伸长行程反转时伴随底阀14侧的吸入阀17的开阀而产生的杆振动和当活塞杆8从伸长行程向缩小行程反转时伴随活塞5侧的收缩侧止回阀7的开阀而产生的活塞杆8的振动(杆振动)抵消,从而减少被称为梆梆声的异常声音的产生。另外,在收缩侧止回阀7的即将开阀之前,杆加速度降低机构M向补偿止回阀7 的流量的方向进行动作,进而在吸入阀17即将开阀之前,杆加速度降低机构M向补偿吸入阀17的流量的方向进行动作,由此,能够抑制急剧的压力变动所产生的杆振动。接着,图3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通过限制部限制移动之前和之后,将隔壁相对于底侧油室的受压面积保持为一定。在第二实施方式中, 对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图中,41是第二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杆加速度降低机构。该杆加速度降低机构41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杆加速度降低机构M相同,其包含由在底阀14的紧固螺栓16上螺固设置的筒状的收纳箱26及后述的盖43构成的外壳42、可位移地设置于该外壳42内的作为隔壁的自由活塞44和弹性盘30、31。42是第二实施方式中采用的筒状的外壳。该外壳42与第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外壳25相同,由筒状的收纳箱沈和盖43构成。但是,在外壳42的盖43上如下述地形成有滑阀导孔43C,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盖43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盖27相同,设有连通孔43A和环状突起43B。但是,在该情况下的盖43上,在成为环状突起43B的径向内侧的位置形成有有盖筒状的滑阀导孔43C。而且,在成为滑阀导孔43C的盖部侧中央的位置穿设有总和底侧油室G连通的连通孔43A。44是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作为可动隔壁的自由活塞。该自由活塞44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自由活塞观相同,设置有突出部44A、环状的阀座部44B、受压部44C、圆形的凸部44D、环状面44E及节流孔44F。但是,该情况下的自由活塞44具有形成凸形状的滑阀部44G,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12
自由活塞44的滑阀部44G可滑动地插嵌于盖43的滑阀导孔43C内,被设置成从突出部44A向上突出。在自由活塞44和外壳42之间,作为带有台阶的环状空间形成有可变室G。可变室G位于突出部44A和滑阀部44G的周围。而且,自由活塞44的阀座部44B作为设置于滑阀部44G的上端侧的环状突起而形成。位于阀座部44B的径向内侧的部分作为由平坦面构成的受压部44C而形成。如果自由活塞44经由盖43的连通孔43A由受压部44C承受底侧油室C内的压力,则抵抗例如弹性盘31的作用力而向可变室F侧(向下)滑动位移,但这时滑阀部44G保持被插嵌于盖43 的滑阀导孔43C内的状态。因此,这样构成的第二实施方式能够得到大致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尤其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从自由活塞44的突出部44A向上突出的滑阀部 44G,将该滑阀部44G可滑动地插嵌于盖43的滑阀导孔43C内,因此,即便在自由活塞44向可变室F侧(向下)滑动位移时,也能够保持被插嵌于盖43的滑阀导孔43C内的状态。由此,能够使自由活塞44的受压部44C承受的相对于底侧油室C的受压面积从活塞杆8的伸长行程到缩小行程不变化而保持一定。另外,能够使从可变室G侧朝向可变室 F按压自由活塞44的底侧油室C的压力所产生的力大致保持一定,从而能够减缓自由活塞 44的位移速度。因此,自由活塞44的环状部44E经由弹性盘31被置于收纳箱沈的环状台阶部 26C上。能够使位移受限制而停止时的时机比第一实施方式更延迟。另外,以相同理由,能够减小朝向贮存室A侧的自由活塞44的位移受限制而停止时的杆振动的大小。接着,图4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该第三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通过蛇腹状的波纹管形成可位移地设置于杆加速度降低机构的通路部件内的隔壁。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图中,51是第三实施方式中采用的作为底部阀的底阀。该底阀51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底阀14相同,其包含阀体15、实心的紧固螺栓16、吸入阀17及盘阀18。但是, 该情况下的底阀14构成为通过将螺母52螺固于紧固螺栓16,将吸入阀17、盘阀18及护圈 21等以紧固状态安装于阀体15。53是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杆加速度降低机构。该杆加速度降低机构53包含在内筒4的下部内周上固定设置的构成筒状的通路部件的外壳M、可位移地设置于该外壳M 内的作为可动隔壁的波纹管阳、对该波纹管阳施加相互反向的力的作为施力部件的弹簧 56,57ο作为可动隔壁的波纹管55使用例如蛇腹状的金属波纹管形成,在其中心侧设置有以规定的板厚形成为圆板状的阀部阳々。在外壳M内,通过波纹管55划分成与贮存室A 连通的体积可变室F和与底侧油室C连通的体积可变室G。当波纹管55的阀部55Α抵抗弹簧56而向可变室G (底侧油室C)侧位移时,在其冲程终端被限制移动而遮断可变室G和底侧油室C的连通。另外,当波纹管55的阀部55 抵抗弹簧57而向可变室F (贮存室Α)侧位移时,在其冲程终端被限制移动而遮断可变室F 和贮存室A的连通。因此,这样构成的第三实施方式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当贮存室A和底侧油室C之间产生压力差时,通过使杆加速度降低机构53进行动作,也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作为可动隔壁的波纹管阳, 能够简化杆加速度降低机构53的结构,实现小型化。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以通过0型环四构成设置于自由活塞观的外周侧的密封部件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由氟系树脂(聚四氟乙烯)等树脂材料构成的带状环构成密封部件。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设置于汽车等车辆的作为缓冲器的液压缓冲器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适用于成为振动源的各种机械、建筑物等中使用的缓冲器。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贮存室设置于内筒的外周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计成分体,也可以设置于底阀的下方。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可通过促动器控制的缓冲器为例对衰减力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衰减力也可利用于固定型缓冲器。如上所述,根据上述实施方式,通路部件由可位移地收容隔壁的筒状的外壳构成, 上述隔壁构成为具有在通过限制部限制移动的状态下遮断底侧室和上述外壳内的连通的阀部。由此,当隔壁在筒状的外壳内移动时,能够通过限制部限制移动,在该状态下,可通过阀部遮断底侧室和外壳内的连通。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上述外壳上设置有使上述底侧室和上述可变室之间连通的连通孔,上述隔壁由在上述外壳内滑动位移的自由活塞构成,该自由活塞构成为通过上述阀部遮断经由上述连通孔的底侧室和可变室之间的连通。由此,当自由活塞在外壳内移动时,能够通过限制部限制移动,在该状态下,可通过阀部遮断底侧室和外壳内的可变室的连通。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就上述隔壁承受上述底侧室侧的压力的受压面积而言, 通过上述限制部限制移动前的面积比限制移动时的面积大。由此,当隔壁通过限制部限制移动时,减小隔壁承受底侧室侧的压力的受压面积,且直到通过限制部限制移动,增大承受底侧室侧的压力的受压面积。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具备对上述隔壁朝向上述底侧室施加力的其他施力部件,当活塞在上述气缸内停止位移时,通过上述两个施力部件,以可位移的状态对上述隔壁施加相互反向的力。而且,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上述两个施力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施力部件由板簧构成。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上述通路部件固定设置于配置在上述贮存室和底侧室之间的底阀上。由此,能够将由通路部件、隔壁及施力部件等构成的杆加速度降低机构安装于底阀上。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上述衰减力产生机构可变地调整因上述活塞的移动而产生的衰减力。由此,可有效地降低在衰减力调整式的缓冲器中容易产生的梆梆声等异常声音,并且能够抑制其产生。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上述隔壁上设有使上述贮存室和底侧室之间经由上述通路部件连通的节流孔。由此,可通过节流孔的孔径、流路面积来调整隔壁在通路部件内位移时的速度,并且稳定地进行隔壁的移动、停止。另一方面,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具备在活塞杆的缩小行程时开阀的止回阀、设置于气缸内的底侧室和贮存室之间的筒状的通路部件、在可位移地设置于该通路部件内且在上述活塞杆的伸长行程中通过上述贮存室和底侧室之间产生的差压而在上述通路部件内朝向上述底侧室移动的隔壁、当上述贮存室和底侧室之间的上述差压减小时将该隔壁以与上述底侧室相反地朝向上述贮存室侧返回的方式施力的施力部件。由此,能够利用隔壁在通路部件内位移时的压力变动而产生的杆振动,将活塞杆从伸长行程向缩小行程反转时伴随收缩侧的止回阀的开阀而产生的活塞杆的振动(杆振动)抵消,从而减少被称为梆梆声的异常声音的产生。另外,根据上述实施形方式,隔壁构成为在活塞杆的缩小行程中,通过贮存室和底侧室之间产生的差压,在通路部件内朝向上述贮存室侧移动。由此,也可以减少并抑制梆梆
声的产生。进而,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具备设置于活塞且在活塞杆的缩小行程中开阀的收缩侧止回阀、设置于气缸的底侧且在上述活塞杆的伸长行程中开阀的伸出侧止回阀、在上述活塞杆的伸长、缩小行程中通过上述活塞的移动而从杆侧室流出或流入的工作液产生衰减力的衰减力产生机构、设置于上述气缸内的底侧室和贮存室之间的筒状的通路部件、可位移地设置于该通路部件内且在该通路部件内划分与上述底侧室连通而使体积可增减的可变室的隔壁、对该隔壁朝向上述贮存室侧施加力的施力部件、将上述隔壁朝向上述底侧室侧的移动限制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的限制部。由此,能够利用隔壁在通路部件内位移时的压力变动所产生的杆振动,将活塞杆从缩小行程向伸长行程反转时伴随伸出侧止回阀的开阀而产生的杆振动和活塞杆从伸长行程向缩小行程反转时伴随收缩侧止回阀的开阀而产生的活塞杆的振动(杆振动)抵消,从而减少被称为梆梆声的异常声音的产生。根据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能够抑制密封部件的热膨胀导致的活塞向气缸缸膛底部侧的移动。本发明在上文中只对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实质上不脱离本发明的创新性的主旨和优势的范围内,可对这些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更。并且,所有的变更方案都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本申请基于35U.S.C.第119节主张2011年3月31日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 No. 2010-081741 的优先权。2011年5月观日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No. 2010-122427的全部内容即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及摘要的全部以参考文本的方式引入本申请发明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缓冲器,其包括封入有工作液的气缸、被设置成与该气缸内部连通的贮存室、 能够滑动地插嵌于所述气缸内且在所述气缸内划分杆侧室和底侧室的活塞、一端侧在所述气缸内固定于该活塞且另一端侧经由导杆突出到所述气缸外的活塞杆、通过所述活塞的移动产生衰减力的衰减力产生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止回阀,在所述活塞杆的缩小行程时开阀;筒状的通路部件,设置于所述气缸内的所述底侧室和所述贮存室之间;隔壁,能够位移地设置于该通路部件内,在该通路部件内划分与所述底侧室连通而使体积增减的可变室;施力部件,对该隔壁朝向所述贮存室侧施加力;限制部,将所述隔壁朝向所述底侧室侧的移动限制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路部件由能够位移地收容所述隔壁的筒状的外壳构成,所述隔壁具有在被所述限制部限制移动的状态下遮断所述底侧室和所述外壳内部的连通的阀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上设有使所述底侧室和所述可变室之间连通的连通孔,所述隔壁由在所述外壳内滑动位移的自由活塞构成,该自由活塞通过所述阀部遮断所述底侧室和所述可变室之间经由所述连通孔的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隔壁承受所述底侧室侧的压力的受压面积而言,被所述限制部限制移动前的面积比被限制移动时的面积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对所述隔壁朝向所述底侧室施加力的其他施力部件,在所述气缸内所述活塞停止位移时,通过所述两个施力部件以能够位移的状态对所述隔壁施加相互反向的力。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施力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施力部件由板簧构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收容所述隔壁的所述通路部件固定设置在配置于所述贮存室和所述底侧室之间的底阀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衰减力产生机构可变地调整因所述活塞的移动而产生的衰减力。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壁上设有经由所述通路部件使所述贮存室和所述底侧室之间连通的节流孔。
全文摘要
一种缓冲器,在内筒(4)的底侧油室(C)内设置杆加速度降低机构(24)。杆加速度降低机构(24)包括由螺固设置在底阀(14)的紧固螺栓(16)的筒状的收纳箱(26)及盖(27)构成的外壳(25)、可位移地插嵌于外壳(25)内且在上下两侧划分可变室(F、G)的自由活塞(28)、对自由活塞(28)的位移施加弹性阻力的弹性盘(30、31)。形成于外壳(25)内部的可变室(G、F)的体积与底侧油室(C)、贮存室(A)内的压力变化对应而增减。由此,能够在杆加速度降低机构(24)产生杆振动,减少车辆行驶时梆梆声的产生。
文档编号F16F9/34GK102261419SQ20111014184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8日
发明者矢部博行 申请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