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组件及其框体结构和转角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0211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壳体组件及其框体结构和转角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壳体的组装结构,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其框体结构和转角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注塑成型的壳体通常包括面板和围合在面板周圈的侧壁,面板和侧壁一体注塑成型,会增加模具的尺寸,提升模具的加工难度,同时,当侧壁上带有孔、槽、卡扣等结构时,模具还需要专门制作滑块、顶块等结构来对这些结构成型,增加了成型的难度,在成型过程中,还会降低成型的良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壳体组件及其框体结构和转角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壳体的转角连接结构,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

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的夹角角落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可拆卸连接的转角连接件;

所述转角连接件包括弯曲设置的连接本体、以及由所述连接本体分别向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伸出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上分别设有供锁固件穿设的锁合部,以通过锁固件与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锁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由所述连接本体的内侧边缘延伸出。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的夹角内侧面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对应的避让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与所述转角连接件对应的边缘分别设有供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对应插接的插接槽。

优选地,所述锁合部为U形口,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锁合部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锁合部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侧板。

优选地,所述连接本体呈弧形。

优选地,所述连接本体与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对应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对应的边缘拼接。

本实用新型还构造一种框体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转角,所述转角位置包括所述的转角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构造一种壳体组件,包括壳体本体以及所述的框体结构,所述框体结构与所述壳体本体可拆卸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壳体本体为面板状,所述壳体本体的一侧设有供所述框体结构的边缘插接配合的插槽。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组件及其框体结构和转角连接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组件及其框体结构和转角连接结构由设置在转角的转角连接件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配合后由锁固件将三者固定连接,可提升连接的稳定性,增加连接强度,同时,相互之间的连接不易失效。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壳体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壳体组件的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转角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转角连接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壳体组件1包括壳体本体11和框体结构12,框体结构12与壳体本体11可拆卸连接,优选地,壳体本体11为面板状,壳体本体11的一侧设有供框体结构12的边缘插接配合的插槽111。框体结构12插接到壳体本体11上将两者组装后形成的壳体组件1,可用来在壳体组件1内部组装其他零部件。在其他实施例中,框体结构12也可与壳体本体11通过锁合的方式固定连接。

框体结构12为封闭的框形结构,包括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第三侧板123、第四侧板124四条边框以及位于四个转角角落位置的四个转角连接件125,每两相邻的边框之间呈夹角设置,对应转角角落的转角连接件125与相邻的两个边框可拆卸连接。需要先将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第三侧板123、第四侧板124及四个转角连接件125组装成框体结构12再与壳体本体11组装,得到壳体组件1。在其他实施例中,框体结构12也可为不封闭的框形结构。

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之间的转角连接件125包括弯曲设置的连接本体1251、以及由连接本体1251分别向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伸出的第一连接部1252、第二连接部1253,第一连接部1252、第二连接部1253上分别设有供锁固件穿设的锁合部1254,以通过锁固件与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锁合,优选地,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上设有与锁固件配合的锁孔。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与转角连接件125组装后得到转角连接结构,对应地,再通过转角连接件125与第三侧板123、第四侧板124组装形成框体结构12。在转角连接件125与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配合后由锁固件将三者固定连接,可提升连接的稳定性,增加连接强度,同时,相互之间的连接不易失效。

优选地,连接本体1251呈弧形,让角落的结合能顺滑的过渡。进一步地,连接本体1251与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对应的两端部分别与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对应的边缘拼接,让转角连接件125与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之间不产生较大的间隙,提升美观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252、第二连接部1253由连接本体1251 的内侧边缘延伸出,第一连接部1252、第二连接部1253位于连接本体1251的内侧,可从框体结构12内侧进行锁合固定,避免在框体结构12外部产生锁合的部件,让外观更加美观。

对应地,为了减少第一连接部1252、第二连接部1253占用的内侧空间,在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的夹角内侧面分别设有与第一连接部1252、第二连接部1253对应的避让槽126,优选地,让第一连接部1252、第二连接部1253与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的夹角内侧面平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合部1254为U形口,且第一连接部1252的锁合部1254的开口朝向第一侧板121,第二连接部1253的锁合部1254的开口朝向第二侧板122。转角连接件125直接向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方向插接即卡合到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的避让槽126内,再进行后续的锁合工作,也可方便组装后与第三侧板123、第四侧板124之间的插接组装。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与转角连接件125对应的边缘分别设有供连接部对应插接的插接槽,让转角连接件125的第一连接部1252、第二连接部1253沿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与转角连接件125对应的边缘方向插接到插接槽内,再进行后续的锁合工作。

为了提升通用性,四个转角连接件125的结构相同,对应地,第二侧板122和第三侧板123之间、第三侧板123和第四侧板124之间以及第四侧板124和第一侧板121之间分别设置与对应位置的转角连接件125对应配合的结构,即与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和对应位置的转角连接连接件配合的结构相同,当然,为了防止安装位置出错,也可不同。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根据具体的结构将对应位置的转角连接件125的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同时,对应的调整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第三侧板123、第四侧板124上的结构。

可以理解地,上述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使用而不受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