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杆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2783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分离杆总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分离杆总成。



背景技术:

分离杆是汽车离合器中重要的构件。传统的分离杆总成包括分离杆和连接组件,分离杆的一端延伸出一对抓状部,该抓状部的内侧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轴承,连接组件包括上支架、第一衬套、第一油封组件、关节轴承、第二油封组件、钢丝挡圈、第二衬套、下支座和连接轴,分离杆上设置有供第一衬套、油封组件、关节轴承、第二油封组件、钢丝挡圈、第二衬套和连接轴放入的连接通孔;在使用过程中,该第一油封组件在第一衬套和关节轴承之间容易出现松动,以及该第二油封组件在第二衬套和关节轴承之间容易出现松动,由于第一油封组件和第二油封组件均出现松动,会造成润滑油从连接通孔中溢出,使得关节轴承丧失了润滑和冷却,导致关节轴承极易磨损,影响了分离杆总成的性能,要维修更换,从而缩短了分离杆总成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延长使用寿命的分离杆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分离杆总成,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分离杆和连接组件,所述分离杆的一端延伸出一对抓状部,该抓状部的内侧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轴承,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上支架、第一衬套、第一油封组件、关节轴承、第二油封组件、钢丝挡圈、第二衬套、下支座和连接轴,所述分离杆上设置有供第一衬套、第一油封组件、关节轴承、第二油封组件、钢丝挡圈、第二衬套和连接轴放入的连接通孔,所述上支架、第一衬套、第一油封组件、关节轴承、、第二油封组件、钢丝挡圈、第二衬套和下支座分别套设于连接轴的外壁,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分别位于第一油封组件和第二油封组件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分别位于关节轴承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一衬套和关节轴承之间设置有供第一油封组件放置的第一放置空间,所述第一衬套朝向第一油封组件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所述第一油封组件朝向第一衬套的端面设置有与定位凸起适配的第一定位凹槽,所述第二衬套和关节轴承之间设置有供第二油封组件放置的第二放置空间,所述第二衬套朝向第二油封组件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定位凸起,所述第二油封组件朝向第二衬套的端面设置有与第二定位凸起适配的第二定位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衬套朝向第一油封组件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和在第一油封组件朝向第一衬套的端面设置有与定位凸起适配的第一定位凹槽,通过第一定位凸起和第一定位凹槽卡接,保证了在使用过程中第一油封组件在第一衬套和关节轴承之间不会出现松动现象发生,避免润滑油从连接通孔中溢出,保证了关节轴承长期得到了润滑和冷却,避免关节轴承极易受到磨损,从而延长了分离杆总成的使用寿命。在第二衬套朝向第二油封组件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定位凸起和在第一油封组件朝向第一衬套的端面设置有与定位凸起适配的第二定位凹槽,通过第二定位凸起和第二定位凹槽卡接,保证了在使用过程中第二油封组件在第二衬套和关节轴承之间不会出现松动现象发生,避免润滑油从连接通孔中溢出,保证了关节轴承长期得到了润滑和冷却,避免关节轴承极易受到磨损,从而延长了分离杆总成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定位凹槽的槽宽由槽底往槽口处逐渐变宽;所述第一定位凹槽的槽底呈锯齿状结构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定位凹槽的槽宽由槽底往槽口处逐渐变宽,第一定位凸起卡入第一定位凹槽中起到了导向的作用,方便连接;第一定位凹槽的槽底呈锯齿状结构设置,提高了第一定位凸起与第一定位凹槽的连接稳定性及可靠性,从而进一步的保证了第一油封组件在第一衬套和关节轴承之间不会出现松动现象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定位凹槽的槽宽由槽底往槽口处逐渐变宽;所述第二定位凹槽的槽底呈锯齿状结构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定位凹槽的槽宽由槽底往槽口处逐渐变宽,第二定位凸起卡入第二定位凹槽中起到了导向的作用,方便连接;第二定位凹槽的槽底呈锯齿状结构设置,提高了第二定位凸起与第二定位凹槽的连接稳定性及可靠性,从而进一步的保证了第二油封组件在第二衬套和关节轴承之间不会出现松动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的B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离杆总成,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分离杆1和连接组件,所述分离杆1的一端延伸出一对抓状部100,该抓状部100的内侧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轴承2,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上支架3、第一衬套4、第一油封组件5、关节轴承6、第二油封组件7、钢丝挡圈8、第二衬套9、下支座10和连接轴11,所述分离杆上设置有供第一衬套4、第一油封组件5、关节轴承6、第二油封组件7、钢丝挡圈8、第二衬套9和连接轴11放入的连接通孔(图中未标出),所述上支架3、第一衬套4、第一油封组件5、关节轴承6、第二油封组件7、钢丝挡圈8、第二衬套9和下支座10分别套设于连接轴11的外壁,所述上支架3和下支架10分别位于第一油封组件5和第二油封组件7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一衬套4和第二衬套9分别位于关节轴承6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一衬套4和关节轴承6之间设置有供第一油封组件5放置的第一放置空间(图中未标出),所述第一衬套4朝向第一油封组5件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40,所述第一油封组件5朝向第一衬套4的端面设置有与定位凸起40适配的第一定位凹槽50,所述第二衬套9和关节轴承6之间设置有供第二油封组件7放置的第二放置空间(图中未标出),所述第二衬套9朝向第二油封组件7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定位凸起90,所述第二油封组件7朝向第二衬套9的端面设置有与第二定位凸起90适配的第二定位凹槽7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衬套朝向第一油封组件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和在第一油封组件朝向第一衬套的端面设置有与定位凸起适配的第一定位凹槽,通过第一定位凸起和第一定位凹槽卡接,保证了在使用过程中第一油封组件在第一衬套和关节轴承之间不会出现松动现象发生,避免润滑油从连接通孔中溢出,保证了关节轴承长期得到了润滑和冷却,避免关节轴承极易受到磨损,从而延长了分离杆总成的使用寿命。在第二衬套朝向第二油封组件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定位凸起和在第一油封组件朝向第一衬套的端面设置有与定位凸起适配的第二定位凹槽,通过第二定位凸起和第二定位凹槽卡接,保证了在使用过程中第二油封组件在第二衬套和关节轴承之间不会出现松动现象发生,避免润滑油从连接通孔中溢出,保证了关节轴承长期得到了润滑和冷却,避免关节轴承极易受到磨损,从而延长了分离杆总成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凹槽50的槽宽由槽底往槽口处逐渐变宽;所述第一定位凹槽50的槽底呈锯齿状结构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定位凹槽的槽宽由槽底往槽口处逐渐变宽,第一定位凸起卡入第一定位凹槽中起到了导向的作用,方便连接;第一定位凹槽的槽底呈锯齿状结构设置,提高了第一定位凸起与第一定位凹槽的连接稳定性及可靠性,从而进一步的保证了第一油封组件在第一衬套和关节轴承之间不会出现松动现象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凹槽70的槽宽由槽底往槽口处逐渐变宽;所述第二定位凹槽70的槽底呈锯齿状结构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定位凹槽的槽宽由槽底往槽口处逐渐变宽,第二定位凸起卡入第二定位凹槽中起到了导向的作用,方便连接;第二定位凹槽的槽底呈锯齿状结构设置,提高了第二定位凸起与第二定位凹槽的连接稳定性及可靠性,从而进一步的保证了第二油封组件在第二衬套和关节轴承之间不会出现松动现象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