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变速器液压阀体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9429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变速器液压阀体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阀体总成,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变速器液压阀体总成。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动变速器液压阀体总成通常包括阀体、分隔板、先导电磁阀、滑阀、弹簧、线束和其他附件。液压阀体总成的工作方式为先导电磁阀根据变速器控制单元发出的信号,先导控制滑阀的位置,从而调节油路的压力,控制液压油的流向和流量,实现对离合器接合、挡位切换和冷却润滑油量的控制,这样的设计导致控制液压油泄漏较大;现有的自动变速器液压阀体总成的液压动力由发动机带动机械油泵提供,这样的设计导致机械油泵输出流量远大于阀体总成需求流量,造成了很大的泵油损失;另外现有的自动变速器液压阀体总成的控制油路与变速器轴齿冷却润滑为同一油源,清洁度较难控制,易造成滑阀的堵塞和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液压阀体总成,该液压阀体总成能够保证低泄漏、液压动力利用率高和容易清洁。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液压阀体总成,所述液压阀体总成安装在变速器壳体的阀体腔内,并与变速器轴齿部分相互独立,所述液压阀体总成包括通过连接件依次连接的上阀体、中间隔板和下阀体,所述中间隔板上设置有与所述上阀体和所述下阀体上的油路相通的油孔;所述上阀体上设置有蓄能器、电机、第一换挡控制模块、压力控制模块、流量控制模块和第二换挡控制模块,所述蓄能器和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上阀体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换挡控制模块和所述压力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上阀体的左侧位置,所述流量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换挡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上阀体的右侧位置;所述下阀体上设置有电动泵,所述电动泵随所述电机的转动而一起转动,用于将所述阀体腔的油吸入至所述蓄能器;所述第一换挡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换挡控制模块阀套和安装在所述第一换挡控制模块阀套中的第一换挡控制电磁阀,来自第一油源的油经换挡压力控制油路依次进入所述第一换挡控制模块阀套、所述第一换挡控制电磁阀和第一换挡控制油路,以执行相应的换挡操作;所述第二换挡控制模块包括第二换挡控制模块阀套和安装在所述第二换挡控制模块阀套中的第二换挡控制电磁阀,来自第一油源的油经换挡压力控制油路依次进入所述第二换挡控制模块阀套、所述第二换挡控制电磁阀和第二换挡控制油路,以执行相应的换挡操作;所述压力控制模块包括压力控制模块阀套和安装在所述压力控制模块阀套中的压力控制电磁阀,来自第一油源的油经形成在所述下阀体上的蓄能器出口油路依次进入所述压力控制模块阀套、所述压力控制电磁阀、离合器控制油路和换挡压力控制油路,以执行离合器的切换操作和换挡压力的调节;所述流量控制模块包括流量控制模块阀套和安装在所述流量控制模块阀套中的流量控制电磁阀,来自第二油源的油经形成在所述上阀体上的冷却器出口油路依次流入流量控制模块阀套、流量控制电磁阀和润滑控制流路,以执行润滑冷却离合器和轴齿。

可选地,所述第一换挡控制电磁阀、所述第二换挡控制电磁阀、所述压力控制电磁阀和所述流量控制电磁阀为直动式电磁阀。

可选地,所述第一换挡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换挡控制模块阀套、二五挡换挡控制电磁阀和驻车控制电磁阀,所述二五挡换挡控制电磁阀和驻车控制电磁阀插装在所述第一换挡控制模块阀套中,所述第一换挡控制油路包括二五挡油路和驻车油路;所述第一换挡控制模块阀套的共用P口的一端与所述二五挡换挡控制电磁阀和驻车控制电磁阀的P口同时相通,另一端与换挡压力控制油路相通,所述第一换挡控制模块阀套的独立A口、B口的一端与所述二五挡换挡控制电磁阀和驻车控制电磁阀的A口、B口分别相通,另一端与二五挡油路、驻车油路分别相通。

可选地,所述第二换挡控制模块包括第二换挡控制模块阀套、一三挡换挡控制电磁阀和四挡换挡控制电磁阀,两个换挡控制电磁阀插装在所述第二换挡控制模块阀套中,所述第二换挡控制油路包括一三挡油路和四挡油路;所述第二换挡控制模块阀套的共用P口的一端与两个换挡控制电磁阀的P口同时相通,另一端与换挡压力控制油路相通,所述第二换挡控制模块阀套的独立A口、B口的一端与两个换挡控制电磁阀的A口、B口分别相通,另一端与一三挡油路、四挡油路分别相通。

可选地,所述压力控制模块包括压力控制模块阀套、C0离合器控制比例压力电磁阀、C2离合器控制比例压力电磁阀、C1离合器控制比例压力电磁阀和换挡压力控制比例压力电磁阀,四个比例压力电磁阀插装在所述压力控制模块阀套中,所述离合器控制油路包括C0离合器控制油路、C1离合器控制油路和C2离合器控制油路;所述压力控制模块阀套的共用P口的一端与四个比例压力电磁阀的P口同时相通,另一端与蓄能器出口油路相通,所述压力控制模块阀套的独立A口的一端与四个比例压力电磁阀的A口分别相通,另一端与换挡压力控制油路、C0离合器控制油路、C1离合器控制油路和C2离合器控制油路分别相通。

可选地,所述流量控制模块包括流量控制模块阀套、C1离合器润滑比例流量电磁阀、C2离合器润滑比例流量电磁阀、轴齿润滑比例流量电磁阀和C0离合器润滑比例流量电磁阀,四个比例流量电磁阀插装在所述流量控制模块阀套中,所述润滑控制油路包括C0离合器润滑油路、C1离合器润滑油路、C2离合器润滑油路和轴齿润滑油路;所述流量控制模块阀套的共用P口的一端与四个比例流量电磁阀的P口同时相通,另一端与冷却器出口油路相通,所述流量控制模块阀套的独立A口的一端与四个比例流量电磁阀的A口分别相通,另一端与C0离合器润滑油路、C1离合器润滑油路、C2离合器润滑油路和轴齿润滑油路分别相通。

可选地,所述蓄能器为活塞式蓄能器;所述蓄能器的入口与形成在所述上阀体上的蓄能器入口油路相通,所述蓄能器的出口与形成在所述下阀体上的蓄能器出口油路相通。

可选地,所述电动泵的输入轴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轴线重合并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电动泵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与形成所述下阀体上的电动泵入口油路和形成在所述上阀体上的电动泵出口油路相通。

可选地,所述电动泵出口油路上并联卸荷阀。

可选地,所述上阀体上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滤清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充油口与压力传感器油路相通;所述滤清器通过密封圈与下阀体连接,穿过中间隔板的油孔而固定在所述上阀体上,所述滤清器的入口与电动泵出口油路相通,出口与滤清器出口油路相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变速器液压阀体总成,将阀体总成单独设计出来,分成上阀体、中间隔板和下阀体三部分,机加工更容易,装配更简单,能够提高油源的清洁度,减小了电磁阀损坏的风险,延长了阀体总成使用寿命。此外,由于设置了能够存储油的蓄能器,使得电动泵能间歇工作,按需提供液压动力,大大提高了液压动力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变速器液压阀体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阀体总成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电机与电动泵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阀体总成总体油道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阀体总成换挡控制油道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阀体总成离合器控制油道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阀体总成润滑油道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阀体总成与变速器壳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阀体;2、中间隔板;3、下阀体;4、蓄能器;5、电机;6、电动泵;7、第一换挡控制模块;8、压力控制模块;9、流量控制模块;10、第二换挡控制模块;11、流量控制模块阀套;12、第二换挡控制模块阀套;13、压力控制模块阀套;14、第一换挡控制模块阀套;15、C1离合器润滑比例流量电磁阀;16、C2离合器润滑比例流量电磁阀;17、轴齿润滑比例流量电磁阀;18、C0离合器润滑比例流量电磁阀;19、一三挡换挡控制电磁阀;20、四挡换挡控制电磁阀;21、C0离合器控制比例压力电磁阀;22、C2离合器控制比例压力电磁阀;23、C1离合器控制比例压力电磁阀;24、换挡压力控制比例压力电磁阀;25、二五挡换挡控制电磁阀;26、驻车控制电磁阀;27、压力传感器;28、联轴器;29、卸荷阀;30、单向阀;31、滤清器;32、电动泵入口油路;33、电动泵出口油路;34、滤清器出口油路;35、蓄能器入口油路;36、蓄能器入口;37、蓄能器出口;38、蓄能器出口油路;39、换挡压力控制油路;40、二五挡油路;41、驻车油路;42、一三挡油路;43、四挡油路;44、C0离合器控制油路;45、C1离合器控制油路;46、C2离合器控制油路;47、压力传感器油路;48、冷却器入口油路;49、冷却器出口油路;50、C0离合器润滑油路;51、C1离合器润滑油路;52、C2离合器润滑油路;53、轴齿润滑油路;54、变速器壳体;55、阀体侧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变速器液压阀体总成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阀体总成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电机与电动泵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阀体总成总体油道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阀体总成换挡控制油道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阀体总成离合器控制油道示意图;图7为图1所示阀体总成润滑油道示意图;图8为图1所示阀体总成与变速器壳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液压阀体总成,所述液压阀体总成安装在变速器壳体54的阀体腔内,并与变速器轴齿部分相互独立,阀体总成控制油路出口与变速器壳体油道入口间用密封圈密封,阀体侧盖55用螺栓与变速器壳体54连接。所述液压阀体总成包括通过连接件依次连接的上阀体1、中间隔板2和下阀体3,所述中间隔板2上设置有与所述上阀体1和所述下阀体3上的油路相通的油孔;所述上阀体1上设置有蓄能器4、电机5、第一换挡控制模块7、压力控制模块8、流量控制模块9和第二换挡控制模块10,所述蓄能器4和所述电机5设置在所述上阀体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换挡控制模块7和所述压力控制模块8设置在所述上阀体1的左侧位置,所述流量控制模块9和所述第二换挡控制模块10设置在所述上阀体的右侧位置;所述下阀体3上设置有电动泵6,所述电动泵6随所述电机5的转动而一起转动,用于将所述阀体腔的油吸入至所述蓄能器;所述第一换挡控制模块7包括第一换挡控制模块阀套14和安装在所述第一换挡控制模块阀套14中的第一换挡控制电磁阀,来自第一油源的油经换挡压力控制油路39依次进入所述第一换挡控制模块阀套14、所述第一换挡控制电磁阀和第一换挡控制油路,以执行相应的换挡操作;所述第二换挡控制模块10包括第二换挡控制模块阀套12和安装在所述第二换挡控制模块阀套12中的第二换挡控制电磁阀,来自第一油源的油经换挡压力控制油路39依次进入所述第二换挡控制模块阀12套、所述第二换挡控制电磁阀和第二换挡控制油路,以执行相应的换挡操作;所述压力控制模块8包括压力控制模块阀套13和安装在所述压力控制模块阀套13中的压力控制电磁阀,来自第一油源的油经形成在所述下阀体上的蓄能器出口油路38依次进入所述压力控制模块阀套13、所述压力控制电磁阀、离合器控制油路和换挡压力控制油路,以执行离合器的切换操作和换挡压力调节;所述流量控制模块9包括流量控制模块阀套11和安装在所述流量控制模块阀套11中的流量控制电磁阀,来自第二油源的油经形成在所述上阀体上的冷却器出口油路依次流入流量控制模块阀套11、流量控制电磁阀和润滑控制流路,以执行润滑冷却离合器和轴齿。这样,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变速器液压阀体总成的控制油路与变速器轴齿冷却润滑为不同的油源,如此,能够容易控制清洁度和不容易造成滑阀的堵塞和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上阀体1、中间隔板2和下阀体3之间通过螺栓依次连接。所述蓄能器4可为活塞式蓄能器,通过螺纹与上阀体1连接,如图4所示,所述蓄能器4的入口36与形成在所述上阀体上的蓄能器入口油路35相通,所述蓄能器的出口37与形成在所述下阀体上的蓄能器出口油路38相通。电机5通过螺栓与上阀体1上的法兰面连接,电动泵6通过螺栓与下阀体3上的法兰面连接,如图3和图4所示,电动泵6输入轴与电机5输出轴轴线重合并通过联轴器28连接,电动泵6入口出口分别与电动泵入口油路32、电动泵出口油路33相通,如图4所示,电动泵入口油路32形成在下阀体3上,电动泵出口油路33形成在上阀体1上。在所述电动泵出口油路33上并联卸荷阀29,以起到油压安全保护作用。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压泵6为高压泵,用于吸入高压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挡控制电磁阀、所述第二换挡控制电磁阀、所述压力控制电磁阀和所述流量控制电磁阀为直动式电磁阀,能够减小液压油泄漏,提高控制精度。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换挡控制模块7位于上阀体1上方左上角,通过螺栓与上阀体1左侧立板连接,包括第一换挡控制模块阀套14、二五挡换挡控制电磁阀25和驻车控制电磁阀26,所述二五挡换挡控制电磁阀25和驻车控制电磁阀26插装在所述第一换挡控制模块阀套14中,所述第一换挡控制油路包括二五挡油路40和驻车油路41;所述第一换挡控制模块阀套的共用P口的一端与所述二五挡换挡控制电磁阀25和驻车控制电磁阀26的P口同时相通,另一端与换挡压力控制油路39相通,所述第一换挡控制模块阀套14的独立A口、B口的一端与所述二五挡换挡控制电磁阀25和驻车控制电磁阀26的A口、B口分别相通,另一端与二五挡油路40、驻车油路41分别相通。如图5所示,二五挡油路40形成在上阀体1上,换挡压力控制油路39和驻车油路41与第一换挡控制模块阀套14相通的部分位于上阀体1上,其余部分位于下阀体3上。这样,通过第一换挡控制模块7执行的换挡操作包括二五挡换挡和驻车操作。

所述第二换挡控制模块10位于上阀体1上方右下角,通过螺栓与上阀体1右侧立板连接,包括第二换挡控制模块阀套12、一三挡换挡控制电磁阀19和四挡换挡控制电磁阀20,两个换挡控制电磁阀插装在所述第二换挡控制模块阀套12中,所述第二换挡控制油路包括一三挡油路42和四挡油路43;所述第二换挡控制模块阀套12的共用P口的一端与两个换挡控制电磁阀的P口同时相通,另一端与换挡压力控制油路39相通,所述第二换挡控制模块阀套12的独立A口、B口的一端与两个换挡控制电磁阀的A口、B口分别相通,另一端与一三挡油路42、四挡油路43分别相通。如图5所示,一三挡油路42和四挡油路43与第二换挡控制模块阀套12相通的部分位于上阀体1上,其余部分位于下阀体3上。这样,通过第二换挡控制模块10执行的换挡操作包括一三挡、四挡换挡操作。

所述压力控制模块8位于上阀体1上方左下角,通过螺栓与上阀体1左侧立板连接,包括压力控制模块阀套13、C0离合器控制比例压力电磁阀21、C2离合器控制比例压力电磁阀22、C1离合器控制比例压力电磁阀23和换挡压力控制比例压力电磁阀24,四个比例压力电磁阀插装在所述压力控制模块阀套中,所述离合器控制油路包括C0离合器控制油路44、C1离合器控制油路45和C2离合器控制油路46;所述压力控制模块阀套的共用P口的一端与四个比例压力电磁阀的P口同时相通,另一端与蓄能器出口油路38相通,所述压力控制模块阀套的独立A口的一端与四个比例压力电磁阀的A口分别相通,另一端与换挡压力控制油路39、C0离合器控制油路44、C1离合器控制油路45和C2离合器控制油路46分别相通,C0离合器控制油路44、C1离合器控制油路45和C2离合器控制油路46分别与C0离合器、C1离合器和C2离合器相连接。如图6所示,C0离合器控制油路44、C1离合器控制油路45和C2离合器控制油路46形成在上阀体1上。

所述流量控制模块9位于上阀体1上方右上角,通过螺栓与上阀体1右侧立板连接,包括流量控制模块阀套11、C1离合器润滑比例流量电磁阀15、C2离合器润滑比例流量电磁阀16、轴齿润滑比例流量电磁阀17和C0离合器润滑比例流量电磁阀18,四个比例流量电磁阀插装在所述流量控制模块阀套中,所述润滑控制油路包括C0离合器润滑油路50、C1离合器润滑油路51、C2离合器润滑油路52和轴齿润滑油路53;所述流量控制模块阀套11的共用P口的一端与四个比例流量电磁阀的P口同时相通,另一端与冷却器出口油路49相通,所述流量控制模块阀套11的独立A口的一端与四个比例流量电磁阀的A口分别相通,另一端与分别C0离合器润滑油路50、C1离合器润滑油路51、C2离合器润滑油路52和轴齿润滑油路53分别相通。如图7所示,C0离合器润滑油路50、C1离合器润滑油路51、C2离合器润滑油路52和轴齿润滑油路53与流量控制模块阀套11相通的部分位于上阀体1上,其余部分位于下阀体3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阀体1上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27和滤清器31。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压力传感器27位于上阀体1上方,通过螺纹与上阀体1连接,其充油口与压力传感器油路47相通,如图6所示,压力传感器油路47一部分形成在上阀体1上,一部分形成在下阀体3上;所述滤清器31位于下阀体上方,通过密封圈与下阀体连接,穿过中间隔板2的油孔通过上阀体1上的腔体固定,滤清器31的入口与电动泵出口油路33相通,出口与滤清器出口油路34相通,如图6所示,滤清器出口油路34的初始段位于下阀体3上,末段位于上阀体1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变速器液压阀体总成的功能是按照变速器控制单元的命令控制挡位的切换、三个离合器的接合和轴齿离合器的冷却润滑。以下结合附图5至图7对这些功能进行介绍。

首先,结合图5说明阀体总成如何实现挡位的切换。如图5所示,在接收到挡位切换的命令时,电机5带动电动泵6运转,电动泵6经电动泵入口油路32从阀体腔内吸油,高压油从电动泵6的出口通过电动泵出口油路33进入滤清器31,高压油经滤清器出口油路34通过单向阀30、蓄能器入口油路35进入蓄能器4,蓄能器4充满高压油后使主油路压力保持恒定并提供一定的油量作为应急动力源,可以实现电动泵间歇工作,降低能耗,高压油经蓄能器出口油路38进入压力控制模块阀套13共用P口与换挡压力控制比例压力电磁阀24的P口相通,换挡压力控制比例压力电磁阀24动作,高压油从比例压力电磁阀24的A口通过换挡压力控制油路39进入换挡控制模块A阀套14和换挡控制模块B阀套12的共用P口,从而与四个换挡控制电磁阀19、20、25、26的P口相通;当需要一挡或三挡时,一三挡换挡控制电磁阀19动作,其A口或B口开启,高压油通过一三挡油路42进入换挡,活塞完成一挡或三挡的切换;当需要二挡或五挡时,二五挡换挡控制电磁阀25动作,其A口或B口开启,高压油通过二五挡油路40进入换挡,活塞完成二挡或五挡的切换;当需要四挡时,四挡换挡控制电磁阀20动作,其A口或B口开启,高压油通过四挡油路43进入换挡活塞完成四挡的切换;当需要驻车时,驻车控制电磁阀26动作,其A口或B口开启,高压油通过驻车油路41进入换挡活塞完成驻车或驻车解锁。

接着,结合图6说明阀体总成如何实现离合器的切换。在接收到离合器切换命令时,电机5带动电动泵6运转,电动泵6经电动泵入口油路32从阀体腔内吸油,高压油从电动泵6的出口通过电动泵出口油路33进入滤清器31,高压油经滤清器出口油路34通过单向阀30、蓄能器入口油路35进入蓄能器4,蓄能器4充满高压油后使主油路压力保持恒定并提供一定的油量作为应急动力源,可以实现电动泵间歇工作,降低能耗,高压油经蓄能器出口油路38进入压力控制模块阀套13共用P口与C0离合器控制比例压力电磁阀21、C2离合器控制比例压力电磁阀22和C1离合器控制比例压力电磁阀23的P口相通,当C0离合器需要接合时,C0离合器控制比例压力电磁阀21动作,A口开启,高压油通过C0离合器控制油路44进入C0离合器腔完成接合,同时高压油通过压力传感器油路47与压力传感器27相通实现压力的监测;当C1离合器需要接合时,C1离合器控制比例压力电磁阀23动作,A口开启,高压油通过C1离合器控制油路45进入C1离合器腔完成接合,同时高压油通过压力传感器油路47与压力传感器27相通实现压力的监测;当C2离合器需要接合时,C2离合器控制比例压力电磁阀22动作,A口开启,高压油通过C2离合器控制油路46进入C2离合器腔完成接合,同时高压油通过压力传感器油路47与压力传感器27相通实现压力的监测。

最后,结合图7说明阀体总成如何实现对离合器和轴齿润滑。当接收到润滑命令时,低压油从变速器壳体安装的低压电动泵经形成在上阀体1上的冷却器入口油路48进入壳体安装的冷却器中,经过冷却的低压油通过冷却器出口油路49进入流量控制模块阀套11共用P口与C1离合器润滑比例流量电磁阀15、C2离合器润滑比例流量电磁阀16、轴齿润滑比例流量电磁阀17和C0离合器润滑比例流量电磁阀18的P口相通,当C0离合器需要润滑时,C0离合器润滑比例流量电磁阀18动作,A口开启,低压油经C0离合器润滑油路50进入C0离合器润滑腔;当C1离合器需要润滑时,C1离合器润滑比例流量电磁阀15动作,A口开启,低压油经C1离合器润滑油路51进入C1离合器润滑腔;当C2离合器需要润滑时,C2离合器润滑比例流量电磁阀16动作,A口开启,低压油经C2离合器润滑油路52进入C2离合器润滑腔;当轴齿需要润滑时,轴齿润滑比例流量电磁阀17动作,A口开启,低压油经轴齿润滑油路53进入轴齿腔。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