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承载除静电齿轮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8797发布日期:2018-09-18 17:36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承载除静电齿轮轴承。



背景技术:

轴承是工程机械中的较为常用的固定机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轴承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普通轴承包括内圈和外圈,以及设于内圈和外圈中间的滚珠。由于普通轴承的内圈和外圈之间存在径向游隙,而轴承发生高速旋转时,容易产生静电。普通轴承的内圈和外圈之间绝缘,其导电性差,无法消除高速旋转时轴承产生的静电。当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火花,有发生火灾的可能,存在安全隐患。风电系统在不断提高发电功率的同时,机舱的空间并不能大幅提升,但变桨轴承的轴、径向承载及倾覆力矩显著增大,对现有技术中的轴承的承载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如何消除轴承在高速旋转时产生的静电,提高轴承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承载能力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另外如何将齿轮传动和轴承承载有效结合去解决现有技术中构件数量多、质量重,同时动力传递的可靠性差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而提供一种承载能力高的高承载除静电齿轮轴承,该高承载除静电齿轮轴承不仅能有效导出高速旋转时生成的静电,避免静电在轴承内积累,消除轴承工作时可能产生的静电火花,提高了轴承的安生性和可靠性;而且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构件数量多、质量重,同时动力传递的可靠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由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承载除静电齿轮轴承,包括外圈、内圈、滚动体;滚动体位于内圈与外圈的滚道之间;在所述内圈与外圈之间还设有导通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的导电部件,所述导电部件包括与所述内圈相接触的第一内段和紧贴于所述外圈的内壁的外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与外圈之间的滚道为双滚道结构且两滚道之间相隔30-50mm;在所述外圈的外侧面上还设有齿轮部。

进一步的,所述齿轮部为均匀分布在所述外圈的外侧面上的齿轮齿条。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部件由弹性导电材料一体形成。

进一步的,在所述外圈的内孔面上均匀设有一层外圈自润滑滑动层,在所述内圈的外侧面上均匀设有一层内圈自润滑滑动层。

进一步的,所述内圈自润滑滑动层、外圈自润滑滑动层分别通过高温喷涂粘结在内圈和外圈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两个环状油封,横向设于所述外圈、内圈之间,且该两个环状油封分别位于所述滚道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高承载除静电齿轮轴承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将轴承和齿轮进行集成化设计,即齿轮与轴承的外环设计为一体结构,有效地减少了零件数量,减轻了质量,同时可提高动力传递的稳定性。

2、本发明的内圈与外圈之间的滚道为双滚道结构,在不加大轴承外形尺寸的情况下大幅提升轴承的承载性能,更加符合风电变桨轴承的使用要求。

3、本发明由于轴承的内圈和外圈间设有导电部件,使轴承的内圈和外圈实现导通。当轴承随着轴旋转时,内圈生成的静电沿导电部件流向外圈,再通过外圈将电流导向与外圈连接的轴承座、机壳等部件,实现电流接地。从而将轴承旋转时生成的静电导出。有效避免静电在轴承里积累,避免生成静电火花,有效降低发生火灾的可能,提高轴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高承载除静电齿轮轴承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高承载除静电齿轮轴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圈,2内圈自润滑滑动层,3外圈,4外圈自润滑滑动层,5滚动体,6,环状油封,7导电部件,8齿轮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图2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结构。

一种高承载除静电齿轮轴承,包括外圈3、内圈1、滚动体5;滚动体5位于内圈1与外圈3的滚道之间;所述内圈1与外圈3之间的滚道为双滚道结构且两滚道之间相隔30-50mm。本发明的内圈1与外圈3之间的滚道为双滚道结构,在不加大轴承外形尺寸的情况下大幅提升轴承的承载性能,更加符合风电变桨轴承的使用要求。

在所述外圈3的外侧面上还设有齿轮部8,所述齿轮部8为均匀分布在所述外圈3的外侧面上的齿轮齿条。本发明将轴承和齿轮进行集成化设计,即齿轮与轴承的外环设计为一体结构,有效地减少了零件数量,减轻了质量,同时可提高动力传递的稳定性。

在所述内圈1与外圈3之间还设有导通所述内圈1和所述外圈3的导电部件7,所述导电部件7包括与所述内圈1相接触的第一内段和紧贴于所述外圈3的内壁的外段。所述导电部件7由弹性导电材料一体形成。

由于轴承的内圈1和外圈3间设有导电部件7,使轴承的内圈1和外圈3实现导通。当轴承随着轴旋转时,内圈1生成的静电沿导电部件7流向外圈3,再通过外圈3将电流导向与外圈3连接的轴承座、机壳等部件,实现电流接地。从而将轴承旋转时生成的静电导出。有效避免静电在轴承里积累,避免生成静电火花,有效降低发生火灾的可能,提高轴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其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士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条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条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可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属于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同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它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