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9324发布日期:2018-11-20 19:14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动部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润滑功能的润滑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齿轮传动是最常见的机械传动形式之一,在各种齿轮传动形式中,轮齿从开始进入啮合至脱开的过程中存在着摩擦,可见,齿轮与齿轮或其与齿条之间的传动离不开润滑油的润滑,没有足够的润滑,会对齿轮或齿条造成严重的磨损,进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

目前,常用毛毡齿轮润滑方法对待润滑的齿轮涂抹润滑油。在具体操作时,使用注油泵对毛毡齿轮注油,通过毛毡齿轮与待润滑齿轮的啮合转动,将毛毡齿轮上的润滑油涂抹至待润滑齿轮上。

然而,当注油压力过大时,会破坏毛毡齿轮的强度,缩减毛毡齿轮的使用寿命,且采用上述方法并不能很好把握润油量,润油量少时润滑效果不佳,润油量多时既浪费又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润滑装置及系统,既可以以恰到好处的润滑量对待润滑齿轮缓慢、均匀的涂抹润滑油,又不会浪费油也不会污染环境,还可以延长润滑齿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润滑装置,包括齿轮轴和润滑齿轮,所述润滑齿轮套设在所述齿轮轴上;所述齿轮轴的轴向方向设置有进油通道,所述齿轮轴的径向方向设置有与所述进油通道连通的出油通道;所述润滑齿轮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出油缓冲部,所述出油缓冲部与所述齿轮轴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存油腔,且所述存油腔与所述出油通道连通。

可选的,所述齿轮轴上套设有第一封盖和第二封盖,所述润滑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一封盖和所述第二封盖的外部;所述第一封盖位于所述出油缓冲部的一端,所述第二封盖位于所述出油缓冲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封盖、所述第二封盖、所述出油缓冲部与所述齿轮轴外壁所围成的空间形成了所述存油腔。

可选的,所述第一封盖的外缘设置有朝向第一方向下沉的第一下沉式台阶,所述第一方向为远离所述第二封盖的方向;所述第二封盖的外缘设置有第二下沉式台阶,所述出油缓冲部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一下沉式台阶,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二下沉式台阶。

可选的,所述第一下沉式台阶的宽度与所述第二下沉式台阶的宽度相等,且所述第一下沉式台阶与所述第二下沉式台阶的宽度大于所述出油缓冲部的宽度;所述润滑齿轮的内侧壁上相对所述出油缓冲部的位置设置有环凸部,所述环凸部贴合所述出油缓冲部设置。

可选的,所述齿轮轴的外侧壁包括第一外侧壁和第二外侧壁,所述第一外侧壁对应的齿轮轴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外侧壁对应的齿轮轴的直径,所述第一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外侧壁之间形成有限位面;所述第一封盖的内侧壁和所述第二封盖的内侧壁贴合所述第二外侧壁设置,且所述第一封盖远离所述第二封盖的一侧与所述限位面贴合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二外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设置有止挡部,所述第二封盖远离所述第一封盖的一侧与所述止挡部贴合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封盖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封盖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三环形凹槽,所述第三环形凹槽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可选的,所述出油缓冲部为铜粉烧结套,所述铜粉烧结套上设置有渗油孔。

可选的,所述润滑齿轮是毛毡齿轮,所述毛毡齿轮的组成材料包括如下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羊毛、海绵、吸油棉、无纺布、纤维、亚麻、聚氨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润滑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润滑装置和待润滑齿轮,所述润滑齿轮与所述待润滑齿轮啮合,以对所述待润滑齿轮进行润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润滑装置和系统,该装置通过润滑齿轮套设在齿轮轴上;齿轮轴的轴向方向设置有进油通道,齿轮轴的径向方向设置有与进油通道连通的出油通道,为润滑油提供了流体通道,使得润滑油可以沿着给定方向流入,在润滑齿轮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出油缓冲部,出油缓冲部与齿轮轴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存油腔,且存油腔与出油通道连通,通过存油腔储存润滑油,能够保证充足的润油量;出油缓冲部能够很好的控制润油量,使得润油量不至过多,也不至过少,由此,能够保证恰到好处的润油量,能很好的润滑待润滑齿轮,同时又不造成润油量的浪费和环境污染,进而延长了润滑齿轮和待润滑齿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润滑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润滑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润滑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润滑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润滑装置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润滑装置的部分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齿轮轴; 20-润滑齿轮;

101-进油通道; 102-出油通道;

201-缓冲部; 30-存油腔;

211-第一封盖; 2110-第一封盖的内侧壁;

2111-第二环形凹槽; 2112-第一密封圈;

212-第二封盖; 2120-第二封盖的内侧壁;

2121-第三环形凹槽; 2122-第二密封圈;

311-第一下沉式台阶; 312-第二下沉式台阶;

202-环凸部; 111-第一外侧壁;

112-第二外侧壁; 1121-第一环形凹槽;

1122-止挡部; 113-限位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润滑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润滑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润滑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润滑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润滑装置的剖面图。如图1-5所示,该润滑装置包括齿轮轴10和润滑齿轮20,该润滑齿轮20套设在该齿轮轴10上。

具体的,齿轮轴10的轴向方向设置有进油通道101,齿轮轴10的径向方向设置有与该进油通道101连通的出油通道102;润滑齿轮2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出油缓冲部201,该出油缓冲部201与齿轮轴10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存油腔30,且该存油腔30与出油通道102连通。

在具体设置时,可以在齿轮轴10的一端面上开设一个进油口,从进油口顺着齿轮轴10的轴线方向开设通道至预定位置,形成进油通道101,在进油通道101的预定位置处,垂直于进油通道101的方向开设出油通道102,出油通道102延伸至齿轮轴10的外侧面,在齿轮轴10的外侧面上形成一个出油口。其中开设进油口的位置可以为齿轮轴10圆形端面的圆心处,但不做具体限定,进油通道10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形状中的任意一种,上述预定位置取决于齿轮轴10外侧面上出油口的位置,而出油口的位置可以不做具体限定,只要保证从出油口流出的油可以进入存油腔30中即可。

具体的,举例来说,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润滑齿轮20的截面可以设计为“凹字形”,润滑齿轮20套设在齿轮轴10上,将“凹字形”凸起的两边贴合齿轮轴10的外侧壁设置,润滑齿轮20与齿轮轴10之间形成有一定的空间,可以在此空间中靠近润滑齿轮20内侧壁的位置设置出油缓冲部20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出油缓冲部201也可以设计为“凹字形”,其外侧面和两外侧端面均贴合润滑齿轮20的内侧设置,进而使得出油缓冲部201与齿轮轴10的外侧壁之间形成一个存油腔30,本实施例对出油缓冲部201的组成材料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对润滑油起到缓冲作用,使润滑油慢慢从其中渗出即可。出油缓冲部201与齿轮轴10的外侧壁之间形成的存油腔30,与出油通道102连通,润滑油从出油通道102流出至存油腔30,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经过出油缓冲部201渗出至润滑齿轮20上。通过润滑齿轮20与待润滑齿轮的啮合,使得润滑齿轮20上的润滑油缓慢、均匀涂抹至待润滑齿轮上。

在对待润滑齿轮进行润滑时,首先将润滑齿轮20套设在齿轮轴10上,将润滑齿轮20与待润滑齿轮完整啮合,润滑泵通过齿轮轴10的轴向方向设置的进油通道101以及在齿轮轴10的径向方向设置的与进油通道101连通的出油通道102,将润滑油注入与出油通道102连通的存油腔30中,其中,存油腔30设在出油缓冲部201与齿轮轴10的外侧壁之间,而出油缓冲部201是设置在润滑齿轮20的内侧壁上。当待润滑齿轮带动润滑齿轮20转动时,存油腔30中储存的润滑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经由润滑齿轮20内侧壁上设置的出油缓冲部201渗出至润滑齿轮20上,通过润滑齿轮20与待润滑齿轮的啮合,将润滑齿轮20上的润滑油缓慢、均匀涂抹至待润滑齿轮上。

本实施例通过润滑齿轮套设在齿轮轴上;齿轮轴的轴向方向设置有进油通道,齿轮轴的径向方向设置有与进油通道连通的出油通道,为润滑油提供了流体通道,使得润滑油可以沿着给定方向流入,在润滑齿轮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出油缓冲部,出油缓冲部与齿轮轴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存油腔,且存油腔与出油通道连通,通过存油腔储存润滑油,能够保证充足的润油量;出油缓冲部能够很好的控制润油量,使得润油量不至过多,也不至过少,由此,能够保证恰到好处的润油量,能很好的润滑待润滑齿轮,同时又不造成润油量的浪费和环境污染,进而延长了润滑齿轮和待润滑齿轮的使用寿命。

请参考图5,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在该齿轮轴10上套设有第一封盖211和第二封盖212,润滑齿轮20套设在第一封盖211和第二封盖212的外部;

其中,第一封盖211位于出油缓冲部201的一端,第二封盖212位于出油缓冲部201的另一端,第一封盖211、第二封盖212、出油缓冲部201与齿轮轴10外壁所围成的空间形成了存油腔30。

本实施例通过套设在齿轮轴10上的第一封盖211和第二封盖212将润滑齿轮20套设在齿轮轴10上,使得润滑齿轮20在转动时不会发生径向移动,保证良好的啮合效果;通过在出油缓冲部201的两端贴合设置第一封盖211和第二封盖212,使得由第一封盖211、第二封盖212、出油缓冲部201与齿轮轴10的外壁构成的存油腔30中的润滑油不会从存油腔30的四周流出,避免了润滑油的外漏带来的环境污染和润滑油浪费的问题。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润滑装置,存油腔30将由润滑泵注入的润滑油储存起来,减少了润滑泵频繁注油的麻烦,且保证了充足的润油量,由此,能够很好的润滑待润滑齿轮,同时又不造成润油量的浪费和环境污染,进而延长了润滑齿轮和待润滑齿轮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第一封盖211的外缘设置有朝向第一方向下沉的第一下沉式台阶311,所述第一方向为远离所述第二封盖212的方向;

所述第二封盖212的外缘设置有第二下沉式台阶312,所述出油缓冲部201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一下沉式台阶311,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二下沉式台阶312。

设置第一下沉式台阶311和第二下沉式台阶312,一方面可以将出油缓冲部201沿齿轮轴10轴向固定起来,另一方面可以将出油缓冲部201的两端沿径向分别与第一封盖211和第二封盖212紧密贴合。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第一下沉式台阶311的宽度与第二下沉式台阶312的宽度相等,且第一下沉式台阶311与第二下沉式台阶312的宽度大于出油缓冲部201的宽度;润滑齿轮20的内侧壁上相对出油缓冲部201的位置设置有环凸部202,该环凸部202贴合出油缓冲部201设置。

在具体设计时,使第一下沉式台阶311与第二下沉式台阶312的宽度大于出油缓冲部201的宽度,且在润滑齿轮20上贴合出油缓冲部201的位置设置环凸部202,由此,不仅可以使出油缓冲部201内侧面的两端部及其两端侧面与第一封盖211和第二封盖212紧密贴合,还可以使润滑齿轮20的内侧面与出油缓冲部201的外侧面、第一封盖211、第二封盖212紧密贴合。保证了出油缓冲部201、第一封盖211、第二封盖212及润滑齿轮20径向的稳固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润滑装置,第一下沉式台阶311和第二下沉式台阶312的设置使得出油缓冲部201、第一封盖211、第二封盖212及润滑齿轮20紧密贴合,保证了良好的径向稳固性。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润滑装置,能够很好的润滑待润滑齿轮,同时又不造成润油量的浪费和环境污染,进而延长了润滑齿轮和待润滑齿轮的使用寿命。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润滑装置的部分剖面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齿轮轴10的外侧壁包括第一外侧壁111和第二外侧壁112,第一外侧壁111对应的齿轮轴10的直径大于第二外侧壁112对应的齿轮轴10的直径,所述第一外侧壁111与所述第二外侧壁112之间形成有限位面113。

在实际应用中,齿轮轴10为一体成型,但是齿轮轴两端面的直径不相同,将齿轮轴10的外侧面分为了轴截面直径较大的第一外侧壁111和轴截面直径较小的第二外侧壁112,因此,两段轴截面直径不同的外侧面在轴截面直径突变处形成了限位面113。

进一步的,第一封盖的内侧壁2110和第二封盖的内侧壁2120贴合第二外侧壁112设置,且第一封盖211远离第二封盖212的一侧与限位面113贴合设置。

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封盖的内侧壁2110和第二封盖的内侧壁2120均贴合轴截面直径较小的第二外侧壁112设置,且将第一封盖211的一个侧面贴合设置在限位面113上,使得第一封盖211紧密套设在齿轮轴10上,且在润滑齿轮20转动时,第一封盖211不会沿着齿轮轴10的轴向第一外侧壁111对应的齿轮轴运动。避免了因润滑齿轮20的晃动带来无法润滑或润滑效果差的问题。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润滑装置,能够很好的润滑待润滑齿轮,同时又不造成润油量的浪费和环境污染,进而延长了润滑齿轮和待润滑齿轮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再次参考图6。如图6所示,第二外侧壁112上还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1121,第一环形凹槽1121内设置有止挡部1122,第二封盖212远离第一封盖211的一侧与该止挡部1122贴合设置。

具体的,第一环形凹槽1121在齿轮轴10的第二外侧壁112上的位置由出油缓冲部201的轴向长度所决定,对该长度的具体数值本实施例不做限定,可根据需要做随意调整,一般地,润滑齿轮20的厚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长度的最大值,在合理的范围内,如果将出油缓冲部201的轴向长度设置的较大,则第二封盖212在齿轮轴10的第二外侧壁112上的位置越远离第一封盖211,由第一封盖211、第二封盖212、出油缓冲部201与齿轮轴10外壁所围成的存油腔30的空间也就增大。利用空间大的存油腔30储存润滑油,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润滑泵频繁注油带来的麻烦,且保证了充足的润油量。

在本实施例中,对止挡部1122的形式不做限定,止挡部1122可以为密封圈、挡圈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对挡圈的圈形闭合或非闭合也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将第二封盖212轴向限制在一确定的位置上即可,此确定的位置由出油缓冲部201的轴向长度所决定,由此,结合前述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润滑装置的润滑齿轮20不论沿径向还是轴向都被限定在齿轮轴10的固定位置上,避免了因润滑齿轮20的晃动带来的无法润滑或润滑效果差的问题。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润滑装置,能够很好的润滑待润滑齿轮,同时又不造成润油量的浪费和环境污染,进而延长了润滑齿轮和待润滑齿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请继续参照图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封盖21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2111,第二环形凹槽2111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2112;对应的,第二封盖的内侧壁2120上设置有第三环形凹槽2121,该第三环形凹槽2121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2122。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密封圈2112和第二密封圈2122,使得第一封盖211和第二封盖212紧密套设在齿轮轴10的第二外侧壁112上,保证了第一密封圈2112、第二密封圈2122分别与齿轮轴10的第二外侧壁112紧密贴合,进而使得由第一封盖211、第二封盖212、出油缓冲部201与齿轮轴10外壁所围成的存油腔30中储存的润滑油不会从第一密封圈2112、第二密封圈2122与齿轮轴10的第二外侧壁112之间的贴合面上渗出或流淌至外。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润滑装置,能够很好的润滑待润滑齿轮,同时又不造成润油量的浪费和环境污染,进而延长了润滑齿轮和待润滑齿轮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可选的,出油缓冲部201为铜粉烧结套,铜粉烧结套上设置有渗油孔。

进一步的,该润滑齿轮20是毛毡齿轮,毛毡齿轮的组成材料包括如下材料中的至少一种:羊毛、海绵、吸油棉、无纺布、纤维、亚麻、聚氨酯。

具体的,内设许多渗油孔的铜粉烧结套构成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润滑装置的缓冲部201,在需要对待润滑齿轮进行润滑时,预先存储在存油腔30中的润滑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出油缓冲部201中的渗油孔渗出至润滑齿轮20上,由于润滑齿轮20是毛毡齿轮,也即,润滑齿轮20的组成材料为羊毛、海绵、吸油棉、无纺布、纤维、亚麻、聚氨酯等具有一定吸油能力的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润滑齿轮20将从出油缓冲部201中的渗油孔渗出的润滑油吸收,通过与待润滑齿轮的啮合,将吸收至润滑齿轮20上的润滑油涂抹至待润滑齿轮上。由于铜粉烧结套上的渗油孔孔径很小,只有在润滑齿轮20转动并产生一定离心力的条件下才会有润滑油渗出,因此,保证了当润滑齿轮20停止转动时不会渗油或漏油,减少了对润滑油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本实施例通过铜粉烧结套上的渗油孔,在润滑齿轮20转动并产生一定离心力的条件下使存储在存油腔30中的润滑油渗出至润滑齿轮20上,通过润滑齿轮20和待润滑齿轮的啮合转动,使渗出至润滑齿轮20上的油缓慢、均匀涂抹至待润滑齿轮上,由此,能够很好的控制润油量,保证恰到好处的润油量,能很好的润滑待润滑齿轮,同时又不造成润油量的浪费和环境污染,进而延长了润滑齿轮和待润滑齿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实施例所述的润滑系统,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润滑装置,还包括待润滑齿轮,润滑齿轮20与待润滑齿轮啮合,以对待润滑齿轮进行润滑。

在本实施例中,润滑齿轮20的模数和压力角均与待润滑齿轮的相同,使得润滑齿轮20与待润滑齿轮时刻啮合在一起。其中,待润滑齿轮为主动轮,润滑齿轮20为从动轮,润滑齿轮20伴随待润滑齿轮转动,使用时,将润滑齿轮20与待润滑齿轮的齿轮轴固定在同一支撑架上,进一步保证了润滑齿轮20与待润滑齿轮的时刻啮合。润滑的过程与前述实施例的描述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对待润滑的对象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润滑装置为齿轮润滑,也可以为齿条润滑,只要待润滑的齿轮和齿条能够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润滑装置中的润滑齿轮20时刻啮合在一起即可,这样可以保证对待润滑齿轮或齿条的缓慢、均匀润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润滑装置和润滑系统,适用于对齿轮或齿条等的润滑,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润滑装置和润滑系统,不仅能够以恰到好处的润油量很好的润滑待润滑齿轮或齿条,又不会造成润滑油的浪费,也不会污染环境,延长了润滑齿轮及待润滑齿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到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其中,“内侧壁”、“外侧壁”、“内部”、“外部”、“靠近”、“远离”等的用语,是用于描述各个结构在附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具体的,“内侧壁”和“外侧壁”用来表示直接或间接套设在齿轮轴上的润滑齿轮或者封盖等,相对于齿轮轴的远近,例如,可以将润滑齿轮相对靠近齿轮轴的一侧称为“内侧壁”,相对远离齿轮轴的一侧称为“外侧壁”;“内部”和“外部”用来表示在某个结构的里面或者外面;“靠近”和“远离”用来表示某个结构相对于另外一个结构距离远近程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