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线装置用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99334发布日期:2019-04-23 23:31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上线装置用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线装置用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框绞机上线装置是与框绞机配套的设备,用于将沉重的单股线卷移动至框绞机的线卷固定位置。说明书附图中图1、图2所示为现有的一种框绞机上线装置12,其包括底板122、与底板122绞接的线卷平台121、驱动机构以及与一端与底板固定连接的传动机构,驱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底板122沿导轨123斜向上运动以使放置在线卷平台121上的线卷到达框绞机11的线卷固定位置,其中,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上线装置主体125内的蜗杆126以及与蜗杆配合的丝杆124,蜗杆126与丝杆124之间设有干油润滑,干油涂抹于丝杆124的梯形螺纹上。但是,该现有装置中的蜗杆与丝杆之间为开放结构,在润滑过程中,由于摩擦生热,干油变稀沿丝杆的螺纹流至机器下方的地面上,问题之一是需清洁地面,问题之二是由于干油流失导致蜗杆与丝杆的润滑效果降低或失效,常因零件磨损导致零件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线装置用润滑系统,其采用稀油润滑的方式以增强润滑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上线装置用润滑系统,包括:内部具有空腔的上线装置主体,所述上线装置主体的侧壁设有通口,上线装置主体内部设有蜗杆,与所述蜗杆传动连接的丝杆以倾斜的方式设置在所述通口内且其一端与上线装置主体外侧的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空腔内盛装着高黏度稀油,且该空腔内稀油的液面高度高于所述蜗杆的外齿高度;所述通口的下部内壁处设有与该内壁贴合连接的增高件,所述增高件的高度高于所述空腔内稀油的液面高度;所述上线装置主体的最低位侧壁上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内安装有密封堵头。在蜗杆转动时,蜗杆的外齿与下方的稀油接触后刮有稀油,在该外齿与丝杆接触时该稀油充当油膜以起到润滑作用。螺纹通孔的作用是在定期更换稀油时用于流出废油,在加油时,可通过未完全封堵的通口向上线装置主体内加油。

优选的,所述增高件为具有穿孔的环形件,所述穿孔的内径大于所述丝杆的最大外径,所述增高件套装在所述丝杆上且该增高件的外侧壁与所述通口的内壁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穿孔内固定有与所述丝杆配合的螺母,所述螺母安装在丝杆上并与所述穿孔过盈配合。与丝杆配合的螺母可阻止部分润滑油的流出,但在丝杆上的稀油较少时会因无润滑而起反作用。

优选的,所述密封堵头为“┫”形,所述密封堵头的侧端与所述螺纹通口管道连接,该密封堵头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安装有密封盖。“┫”形密封堵头的上下两端的开口具有两个作用,上端开口用于加润滑油,下端开口用于排出润滑油。

进一步的,在连接所述密封堵头上端与下端的侧面上设有用于观察“┫”形密封堵头内液位高度的透明视窗。采用透明视窗可以方便的观察与“┫”形密封堵头连通的上线装置主体内的稀油液位,便于润滑系统的保养维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 采用稀油,并对应设置换油螺纹通孔并采用堵头密封,形成一简单的润滑系统;润滑效率高于干油润滑且稀油可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因蜗杆刮沾的稀油较少,故能避免润滑油沿丝杆螺丝流至外部,环保;

2. 采用带上、下盖的“┫”形密封堵头,方便更换稀油;

3. “┫”形密封堵头设置透明视窗,便于润滑系统的保养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地轴式框绞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框绞机上线装置的局部后视图。

图3为一种上线装置用润滑系统的上线装置主体的向上斜视图。

图4为一种上线装置用润滑系统沿丝杆轴线的剖视图。

图5为一种上线装置用润滑系统沿“┫”形密封堵头的垂直轴线的剖视图。

图中,11为框绞机,12为框绞机上线装置,121为线卷平台,122为底板,123为导轨,124为丝杆,125为上线装置主体,126为蜗杆,2为稀油,3为增高件,4为堵头,5为螺母,41为管道,42为上盖,43为下盖,44为透明视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种上线装置用润滑系统,参见图3-5,包括:内部具有空腔的上线装置主体125,上线装置主体125的侧壁设有通口,上线装置主体125内部设有蜗杆126,与蜗杆126传动连接的丝杆124以倾斜的方式设置在所述通口内且其一端与上线装置主体125外侧的底板122固定连接;所述空腔内盛装着高黏度稀油2,且该空腔内稀油2的液面高度高于所述蜗杆126的外齿高度;所述通口的下部内壁处设有与该内壁贴合连接的增高件3,增高件3的高度高于所述空腔内稀油2的液面高度;上线装置主体125的最低位侧壁上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内旋装有密封堵头4。在蜗杆转动时,蜗杆的外齿与下方的稀油接触后刮有稀油,在该外齿与丝杆接触时该稀油充当油膜以起到润滑作用。螺纹通孔的作用是在定期更换稀油时用于流出废油。

结合图4,本实施例中,增高件3为具有穿孔的环形件,所述穿孔的内径大于丝杆124的最大外径,增高件3套装在丝杆124上且该增高件3的外侧壁与通口的内壁抵接。

结合图4,本实施例中,所述穿孔内固定有与丝杆124配合的螺母5,螺母5安装在丝杆上并与所述穿孔过盈配合。与丝杆配合的螺母可阻止部分润滑油的流出,但在丝杆上的稀油较少时会因无润滑而起反作用,因而需根据需要设置。

结合图3及图5,本实施例中,密封堵头4为“┫”形,密封堵头4的侧端通过管道41安装在所述螺纹通口内,该密封堵头4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安装有密封盖(包括上盖42,下盖43)。“┫”形密封堵头的上下两端的开口具有两个作用,上端开口用于加润滑油,下端开口用于排出润滑油。

结合图3,本实施例中,在连接密封堵头4上端与下端的侧面上设有用于观察“┫”形密封堵头4内液位高度的透明视窗44。采用透明视窗可以方便的观察与“┫”形密封堵头连通的上线装置主体内的稀油液位,便于设备保养。

上述上线装置用润滑系统的工作过程是:更换稀油时,拆掉“┫”形密封堵头的下盖,使稀油经堵头流出上线装置主体125,稀油流净后,将下盖安装在“┫”形密封堵头的下开口处;然后拆掉“┫”形密封堵头的上盖,经“┫”形密封堵头的上开口向上线装置主体内注油,注油时,通过透明视窗观察上线装置主体内的液面高度,至合适位置后,停止注油并将上盖安装在“┫”形密封堵头的上开口处;在平时使用时,通过透明视窗观察上线装置主体内的稀油液面高度,并做好对润滑系统的保养维护。

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参数进行变更,形成多个具体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常见变化范围,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