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装置以及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68431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变速装置以及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速装置以及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例如,如日本公开公报2012-47325号所示,以不使用油封来抑制润滑脂泄漏为目的,提出了具有第一限制壁部以及第二限制壁部的变速器。第一限制壁部通过推力轴承来阻止行星齿轮。
[0003]在上述的这种变速器中,阻止行星齿轮的第一限制壁部与第二限制壁部作为分体部件设置。因此,存在有增加部件个数、增加变速器的制造成本的问题。并且存在由于部件个数增加,而组装变速器的工时增加和变速器的生产率降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的一个目的在于:鉴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能够抑制润滑脂泄漏到输入侧部件、能够抑制制造成本增加、并能够抑制生产率降低的结构的变速装置以及具有这种变速装置的驱动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为一种变速装置,所述变速装置安装于输入侧部件,所述输入侧部件具有以沿一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轴和支承轴的轴承,所述变速装置包括:托架,所述托架在一方向的一侧安装输入侧部件;以及变速部,所述变速部设置于托架的一方向的另一侧,变速部具有:多个行星旋转部件,所述行星旋转部件与设置于轴的一侧的端部的太阳旋转部件一同构成行星变速机构;以及垫圈,所述垫圈从一侧支承多个行星旋转部件,托架具有安装输入侧部件的托架本体部,托架本体部具有:第一隔壁部,所述第一隔壁部具有供轴插入的贯通孔且将输入侧部件和变速部隔开;第二隔壁部,所述第二隔壁部从第一隔壁部的另一侧的面突出并具有环状的隔壁部内侧面;以及支承部,所述支承部位于第二隔壁部的径向内侧并从一侧支承垫圈,第一隔壁部与支承部为单一部件的一部分,在第二隔壁部的径向内侧设有空隙部,空隙部与配置有太阳旋转部件以及行星旋转部件的空间连接。
[0006]优选托架具有保持轴承的轴承保持部件,轴承保持部件设置于托架本体部的所述第一隔壁部的所述一侧。
[0007]优选第二隔壁部的隔壁部内侧面的一侧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垫圈的外缘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并在第二隔壁部的隔壁部内侧面设有倾斜部,倾斜部从位于比外缘靠径向外侧的端部向另一侧朝向径向内侧倾斜地延伸。
[0008]优选支承部具有环状的支承部内侧面,且在支承部的支承部内侧面设有凹部。
[0009]优选第二隔壁部的隔壁部内侧面位于比垫圈的外缘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0010]优选支承部沿径向延伸。
[0011]优选支承部与第一隔壁部和第二隔壁部连接。
[0012]优选支承部与第二隔壁部在径向上分开设置。
[0013]优选托架本体部具有多个支承部,且多个支承部沿中心轴线的周向等间隔配置。
[0014]优选在支承部的另一侧的端部设有径向内侧朝向一侧凹陷的台阶部,垫圈配置在台阶部的与径向相交的台阶面的径向内侧。
[0015]优选支承行星旋转部件的行星架销的行星架销轴线位于比轴承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0016]优选在径向上,在行星旋转部件与支承行星旋转部件的行星架销之间设有滚针轴承,垫圈从一侧支承滚针轴承。
[0017]优选具有作为输入侧部件的马达。
[0018]根据本实用新型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提供具有可抑制润滑脂泄漏到输入侧部件、可抑制制造成本增加且可抑制生产率降低的结构的变速装置以及具有这种变速装置的驱动装置。
[0019]参照附图,通过以下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要素、特征、步骤、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示出本实用新型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局部的剖视图。
[0021]图2为示出本实用新型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的行星变速机构的局部的分解立体图。
[0022]图3为示出本实用新型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的托架的主视图。
[0023]图4为示出本实用新型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的托架的后视图。
[0024]图5为示出本实用新型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的托架的剖视图。
[0025]图6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的效果的说明图。
[0026]图7为示出本实用新型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的托架的另一例子的主视图。
[0027]图8为示出本实用新型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另一例子的局部的剖视图。
[0028]图9为示出本实用新型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另一例子的局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速装置以及驱动装置进行说明。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任意变更。并且,在下图中,为了容易理解各种结构而存在有使各结构中的比例和数量等与实际的结构不同的情况。
[0030]并且,在图中,为了方便起见,示出XYZ坐标系作为三维正交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Y轴方向作为与图1所示的中心轴线J1的轴向(一方向)平行的方向。z轴方向作为与中心轴线J1的径向平行的方向中的图1的上下方向。X轴方向作为与Y轴方向和z轴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
[0031]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将Y轴方向的正侧(+Y侦彳、另一侧)称作“前侧”,将Y轴方向的负侧(-Y侧,一侧)称作“后侧”。但是,后侧以及前侧仅指用于说明而使用的名称,不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并且,只要不特别限定,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中心轴线J1平行的方向(Y轴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周向,即将绕中心轴线J1的方向(θγ方向)简称为“周向”。
[0032]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沿轴向延伸不仅指严格意义上沿轴向(Υ轴方向)延伸的情况,还包括沿以不满45°的范围相对于轴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情况。并且,在本说明书中,沿径向延伸不仅指严格意义上沿径向延伸、即沿垂直于轴向(Υ轴方向)的方向延伸的情况,还包括沿以不满45°的范围相对于径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情况。
[0033]图1为示出本实用新型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0的局部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0如图1所示,具有作为输入侧部件的马达30和安装于马达30的变速装置20。
[0034]马达30具有:轴31,所述轴31以沿一方向(Υ轴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J1为中心;以及轴承32,所述轴承32支承轴31。变速装置20具有变速部50和托架40。
[0035]在托架40的轴向(Υ轴方向)的后侧(-Υ侧)安装有马达30。变速部50设置于托架40的轴向的前侧(+Υ侧)。也就是说,托架40连接马达30和变速部50。轴承32被托架40保持。轴31经由托架40插入到变速装置20的内部。以下,对各部件进行详细说明。
[0036]在本实用新型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中,变速装置20为二级型变速装置。也就是说,变速装置20将从马达30输入的旋转运动经过两级变速后输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变速装置20的壳体包括托架40、后述的后侧圆筒部件60、后述的前侧圆筒部件70以及后述的盖部77。
[0037]变速部50具有后侧行星变速机构(行星变速机构)51和前侧行星变速机构52。在本实施方式中,后侧行星变速机构51以及前侧行星变速机构52例如为行星齿轮机构。
[0038]图2为示出后侧行星变速机构51的局部的分解立体图。后侧行星变速机构51如图1以及图2所示,具有后侧圆筒部件60、多个后侧行星旋转部件(行星旋转部件)62、多个后侧行星架销(行星架销)63、多个后侧滚针轴承(滚针轴承)64、后侧行星架65、后侧垫圈(垫圈)66以及前侧垫圈67。也就是说,变速部50具有后侧圆筒部件60、多个后侧行星旋转部件62、多个后侧行星架销63、多个后侧滚针轴承64、后侧行星架65以及后侧垫圈
66ο
[0039]如图1所示,通过利用设置于轴31的前侧(+Υ侧)的端部的后侧太阳旋转部件(太阳旋转部件)61,将旋转动力传递到后侧行星旋转部件62,来使后侧行星变速机构51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后侧行星变速机构51由上述的各部件和后侧太阳旋转部件61构成。
[0040]在本实施方式中,后侧太阳旋转部件61例如为太阳齿轮。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后侧太阳旋转部件61的外侧面设有齿轮。在本实施方式中,后侧太阳旋转部件61例如被设置为与轴31成单一部件。
[0041]后侧圆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