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气体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13550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液化气体运输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车辆运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化气体运输车。



背景技术:

液化气体运输车,又称液化气槽车,主要用来运输丙烷、丙烯、二甲醚、液氨、甲胺、乙醛等介质。现有的液化气体运输车一般包括罐体和底盘两部分,罐体是整个运输车的主体结构,主要用来盛装上述的介质。

目前的液化气体运输车中,会在罐体中部的一侧设置一个排液口,通过这个排液口可以将罐体内的液化气体的导出。因而当运输车需要进行卸液操作时,需要调整车身的位置使罐体一侧的排液口靠近液化气站接口的位置之后再进行介质的卸载。由于液化气体运输车的体积较大,且有时车辆停靠区域空间较小,使车身调整起来较困难,导致整个卸液操作复杂化。

此外,由于现有运输车前端比后端高的结构限制,使液化气体运输车在卸载的过程中,总会有一部分的介质滞留在罐体的尾部而无法排出。罐体中介质残留并无法正常卸出,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成本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液化气体运输车卸液时,需要根据装载容器调整车身位置导致卸液操作复杂化,同时卸液后罐体中介质有大量残留且不能排出,导致成本很大程度的浪费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液化气体运输车,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底部的尾端设有排污口,所述液化气体运输车中设有卸液装置,所述卸液装置包括:多个排液口,分布在所述罐体底部;管路,用于将所述多个排液口连通;用于收容物料的液相槽,对应设置在所述排污口的下方;出液管,其一端连接在所述管路上,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液相槽;所述物料经所述出液管从所述排液口排出。

优选地,所述卸液装置包括两个排液口,所述两个排液口位于所述罐体的中部,且分别布置在该罐体底部纵向中心线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管路为u型管,所述u型管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出液管连通的开口,该u型管的两端管口分别通向所述两个排液口。

优选地,所述管路为多叉管,所述多叉管包括主体管和由该主体管的一端向外延伸出的多个分支管,每个所述分支管均与一所述排液口相连通;所述主体管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出液管上。

优选地,所述主体管通过法兰与所述出液管对中连接。

优选地,所述液相槽的内侧壁呈台阶形,该液相槽的腔体包括上下连成一体的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的直径大于所述下腔体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液相槽的上端面设有多个限位块,所述多个限位块沿该液相槽上端面槽口的周向间隔布置。

优选地,所述出液管的底部螺接有多个支撑座,所述多个支撑座均螺接于所述罐体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多个支撑座沿所述出液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优选地,所述出液管的端部伸入所述液相槽的长度为10mm。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液化气体运输车中,罐体的底部分布有多个排液口,因而从罐体的各侧均可进行卸液,这样无需根据液化气站接口的位置而调整运输车的车身,简化了卸液的操作;同时本发明罐体排污口的下方设有液相槽,滞留在罐体尾部的液体介质可聚集在液相槽中,液相槽又通过出液管与排液口相连通,因而滞留的液体介质可以由出液管从排液口流出,从而避免了液体介质在罐体中残留,最大程度上减少了成本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液化气体运输车实施例中卸液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液化气体运输车实施例中卸液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液化气体运输车实施例中液相槽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罐体;2、卸液装置;21、排液口;22、u型管;23、出液管;24、液相槽;241、上腔体;242、下腔体;25、支撑座;26、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化气体运输车,该液化气体运输车包括罐体,罐体是整个运输车的主体部分,主要用来存储液体介质。罐体底部的尾端设有排污口,通过排污口可以将罐体中的杂质排出,以保证罐体中介质的纯度。

罐体与排污口均为普通运输车所用的常规结构,在此不再详细叙述。

为了使液化气体运输车在卸液时,无需根据液化气站接口的位置而调整车身,实现从罐体的各侧均能卸液,且保证罐体内的介质完全卸净无残留,本发明的液化气体运输车中设有卸液装置。

卸液装置包括多个排液口、液相槽、管路以及出液管。

其中,多个排液口分布在罐体的底部,多个排液口之间通过管路连通。多个排液口在罐体底部各侧分布,且通过多个排液口中的任意一个均可将罐体中的液体介质卸出。

因而液化气体运输车在卸液时,无需根据液化气站的接口位置而调整车身的方向。罐体的各侧均可进行卸液,从而简化整个卸液的操作。

液相槽对应设置在排污口的下方,可用于收容滞留在罐体尾部且无法由排液口排出的物料。此处所说的物料为罐体中存储的液体介质。

利用液化气体运输车本身固有的排污口,将罐体尾部滞留的液体介质导入液相槽中,可以避免在罐体中再次打孔的操作,简化了卸液装置安装时的操作步骤,也保证了罐体底部结构的稳定性。

出液管的一端连接在多个排液口之间的管路上,另一端延伸至液相槽,因而出液管可以将液相槽和排液口连通起来。这样存积在液相槽中的物料便可经由出液管从任一排液口排出,实现罐体中液体介质的完全卸净。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卸液装置2包括两个排液口21,两个排液口21之间通过u型管22相连通。u型管22上设有用于与出液管23连通的开口,且该u型管22的两端管口分别通向两个排液口22。

采用u型管22将两个排液口21连通起来,有助于液体介质在管路中的流动,可以提高液化气体运输车的卸液效率。

参阅图2,两个排液口21分别布置在罐体1底部纵向中心线l的两侧。罐体1的两侧均设有排液口21,因而运输车停靠在液化气站时,无需调整车身的位置,只需将其中一个侧面靠近气站接口即可。

本实施例中两个排液口21均位于罐体1的中部,其中一个排液口21位于罐体1底部横向中心线m上,另一个偏离横向中心线m设置,即两个排液口21的连线与罐体1底部横向中心线m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此种设置为了避免对罐体1底部其他管道造成影响,保证罐体1内部管路的正常铺设。

此外,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罐体1底部管路设置的情况,两个排液口21还可以同时位于罐体1底部横向中心线m上。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出液管23的一端连接在u型管22的开口上,另一端延伸至液相槽24中。

为了使出液管23避开罐体1底部的气相管等其他结构,该出液管23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支撑座25,多个支撑座25沿出液管23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支撑座25可以将出液管23架起,使其与罐体1底部之间形成一定距离的间隔。

支撑座25与出液管23、罐体1底部之间均为螺接连接,这样便于卸液装置2使用前的安装,以及部件损坏后的拆卸更换。

参阅图1和图3,液相槽24的对应设置在排污口的下方,因而可以收容通过排污口流出的液体介质。

本实施例中液相槽24的内侧壁呈台阶形,该液相槽24包括上下连成一体的上腔体241和下腔体242,且上腔体241的直径大于下腔体242的直径。

出液管23的管径与上腔体241的直径相适配,且大于下腔体242的直径。这样当出液管23的管口端位于液相槽24中时,不会下沉至槽底而将液相槽24的下端槽口堵塞,避免影响罐体1内杂质的排出。

为了使出液管23的管口端稳定地位于液相槽24中,液相槽24的上端面设有多个限位块26,多个限位块26沿该液相槽24上端面槽口的周向间隔布置。

本实施例卸液装置2中共设置有三个限位块26,三个限位块26两两之间的夹角为120°地布置于液相槽24的上端面。三个限位块26相互配合将出液管23卡合在液相槽24中,使其不会与槽口脱离或是下沉到槽底,以保证卸液装置2的正常工作和液化气体运输车的卸液效率。

此外,出液管23的端部伸入液相槽24中的长度也是影响卸液效率的一个因素。本实施例中该出液管23的端部伸入液相槽24中的长度为10mm,此时出液管23在液相槽24中不会形成堵塞,槽中的液体介质能高效地通过出液管23排出,从而加快运输车卸液的进程。

在另一些设有两个排液口的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罐体内部其他结构的设计而选用相应合适规格的管路。因而用于将两个排液口连通起来的管路可以是v型管,也可以是平直管等其他规格的管道。

另外,在一些设有多个排液口的实施例中,用于将多个排液口连通起来的管路为多叉管。多叉管包括主体管和由该主体管的一端向外延伸出的多个分支管。

其中,分支管的个数由罐体底部排液口的数目决定,即多叉管可以是二叉管、三叉管、四叉管等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每个分支管均与多个排液口中的一个相连通,同时主体管的另一端又连接在出液管上。因而通过一个出液管便可将液相槽中液体介质导向多个排液口,再由多个排液口中的任意一个排出罐体之外。

这样有助于减少罐体底部管路的布置,在避免对罐体中气相管造成影响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卸液装置整体的复杂性,此外还能够减轻整个卸液装置的重量,实现液化气体运输车的轻量化。

此外,为了保证主体管与出液管的对中连接,可以分别在主体管和出液管的端部设置法兰,再由法兰的对接实现两根管路的对中安装。通过此种连接方式,主体管与出液管安装和拆卸起来都很方便,能够实现元件损坏后的快速更换。

因而可见本发明提供的液化气运输车,通过卸液装置可以实现从罐体多侧完全卸液的目的。在卸液时运输车通过罐体底部任意一个排液口均可将液体介质卸出,无需根据液化气站接口的位置而调整车身的位置,简化了整个卸液的操作;同时设置于排液口下方的液相槽可收容滞留在罐体尾部的液体介质,然后通过出液管将滞留液体排出,保证罐体的完全卸液;此外本发明中多个排液口相互连通,仅仅通过一条出液管便实现了多个排液口中任意一个的卸液,此种设置减少了罐体中管路的铺设,简化了整套的卸液装置,实现了液化气体运输车的轻量化。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