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前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0491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膜前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膜前检测装置,属于纤维素膜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素膜卷取之前,通常需要进行水分、厚度、膜体表面温度等指标的测试,然而常规的方式中,需要中断才能进行测量,这种方式影响生产的连续性,同时,停机与启动之间存在时间差,导致测量值与实际值之间存在偏差,影响最终结果的认定。

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膜加工过程中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可连续化测试、实时监控性好的膜前检测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膜前检测装置,包括方形支架、前导辊、后压辊和安装于方形支架之间的上检测机构和下检测机构,所述的方形支架的顶部设置有凹槽,底部设置有工形槽,上检测机构的顶部卡装在凹槽中,下检测机构的底部卡装在工形槽中,电机驱动上检测机构、下检测机构分别沿着凹槽和工形槽滑行,待检测素膜自前压辊送入,经上检测机构和下检测机构之间间隙后,由后压辊输出。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所述的后压辊由上辊和下辊构成,且上辊与下辊的交界线与上检测机构、下检测机构间距的中心线重合,后压辊对素膜进行规整和预处理,以确保素膜以水平状态输出。更优选的,所述的上辊直径较下辊直径大,使其完全覆盖在素膜上,确保铺展性,提供素膜平整度。

所述的上检测机构两侧设置有上翼片,上翼片倾斜向上,并与上检测机构的底面光滑过渡。上翼片的设置,有助于其抚平素膜,确保素膜以平整状态通过上检测机构与下检测机构之间。

所述的下检测机构两侧设置有下翼片,下翼片倾斜向下,并与下检测机构的顶面光滑过渡。下翼片的设置,有助于其抚平素膜,确保素膜以平整状态通过上检测机构与下检测机构之间

本申请在素膜卷取之前设置一个方形支架,并在方形支架中安装上下设置的上检测机构和下检测机构,当素膜通过上检测机构和下检测机构之间时,即完成素膜水分、厚度和温度的检测,整个工序可以连续化进行,而无需中断测试,测试效率高,检测精度高。后压辊和前导辊的设置,有利于素膜的平整输送,避免因素膜表面不平所引起的测试不精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的正面图。

其中标号:1. 方形支架;11. 凹槽;12. 工形槽;2. 前导辊;3. 后压辊;31. 上辊;32. 下辊;4.上检测机构;41. 上翼片;5. 下检测机构;51. 下翼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膜前检测装置,结合图1,包括方形支架1、前导辊2、后压辊3和安装于方形支架1之间的上检测机构4和下检测机构5,方形支架1的顶部设置有凹槽11,底部设置有工形槽12,上检测机构4的顶部卡装在凹槽11中,下检测机构5的底部卡装在工形槽12中,电机驱动上检测机构4、下检测机构5分别沿着凹槽11和工形槽12滑行,待检测素膜自前压辊2送入,经上检测机构4和下检测机构5之间间隙后,由后压辊3输出。

本申请在素膜卷取之前设置一个方形支架,并在方形支架中安装上下设置的上检测机构和下检测机构,当素膜通过上检测机构和下检测机构之间时,即完成素膜水分、厚度和温度的检测,整个工序可以连续化进行,而无需中断测试,测试效率高,检测精度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后压辊3由上辊31和下辊32构成,上辊31较下辊32大,以确保其覆盖性,且上辊31与下辊32的交界线与上检测机构4、下检测机构5间距的中心线重合,后压辊3对素膜进行规整和预处理,以确保素膜以水平状态输出。

后压辊3和前导辊2的设置,有利于素膜的平整输送,避免因素膜表面不平所引起的测试不精确。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上检测机构4两侧设置有上翼片41,上翼片41倾斜向上,并与上检测机构4的底面光滑过渡。上翼片41的设置,有助于其抚平素膜,确保素膜以平整状态通过上检测机构与下检测机构之间;下检测机构5两侧设置有下翼片51,下翼片51倾斜向下,并与下检测机构5的顶面光滑过渡。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后压辊3由上辊和下辊构成,且上辊与下辊的交界线与上检测机构4、下检测机构5间距的中心线重合,后压辊3对素膜进行规整和预处理,以确保素膜以水平状态输出,后压辊3和前导辊2的设置,有利于素膜的平整输送,避免因素膜表面不平所引起的测试不精确;上检测机构4两侧设置有上翼片41,上翼片41倾斜向上,并与上检测机构4的底面光滑过渡。上翼片41的设置,有助于其抚平素膜,确保素膜以平整状态通过上检测机构与下检测机构之间;下检测机构5两侧设置有下翼片51,下翼片51倾斜向下,并与下检测机构5的顶面光滑过渡。

以上内容是结合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所提供技术方案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创造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创造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