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敏胶带压辊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51563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敏胶带压辊工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敏胶带压辊工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敏胶带压辊工装。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行业内压敏胶带压辊工装(利用国标GB/T 2792-1998压敏胶粘带18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中压辊)为手动压辊工装,但此手动工装在制作实验滚压时不是匀速滚动,且手动滚压时间误差比较大,试验样品易产生空间缝隙,导致实验测试数据波动性大。
[0003]因此,针对上述情况,如何提高实验样品测试的精确度,减少测试数据的波动,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敏胶带压辊工装,能够使压辊匀速运动,避免因手动的误差,导致实验样品压力不均、时间不一致的现象,提高实验样品测试的精确度,减少测试数据的波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压敏胶带压辊工装,包括驱动机构、传动结构和压辊,所述传动结构连接在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和所述压辊之间,且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通过所述传动结构带动所述压辊匀速滚动。
[0007]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采用液压驱动、气压驱动或电气驱动。
[0008]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为步进电机。
[0009]优选的,所述传动结构为连杆机构。
[0010]优选的,所述连杆机构为平面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能够在所述驱动机构的带动下绕其第一端旋转;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压辊。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的转动输出端。
[0012]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敏胶带压辊工装,由驱动机构提供动力,传动结构将上述动力传递至压棍,从而带动压棍匀速运动;本方案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手动方式带来的误差,导致实验样品压力不均、时间不一致的现象,提高实验样品测试的精确度,减少测试数据的波动。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敏胶带压辊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0015]其中,A为驱动机构;B为传动结构,I为第一连杆,2为第二连杆;C为压辊;D为样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敏胶带压辊工装,能够使压辊匀速运动,避免因手动的误差,导致实验样品压力不均、时间不一致的现象,提高实验样品测试的精确度,减少测试数据的波动。
[00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该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敏胶带压辊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00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敏胶带压辊工装,其核心改进点在于,包括驱动机构A、传动结构B和压辊C,其中传动结构B连接在驱动机构A的输出端和压辊C之间,且驱动机构A能够通过传动结构B带动压棍C勾速滚动。
[0020]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敏胶带压辊工装,由驱动机构A提供动力,传动结构B将上述动力传递至压棍C,从而带动压棍C在样件D上勾速运动;本方案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手动方式带来的误差,导致实验样品压力不均、时间不一致的现象,提高实验样品测试的精确度,减少测试数据的波动。
[0021]在本方案提供的具体实施例中,驱动机构A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液压驱动、气压驱动或电气驱动,甚至机械驱动方式。
[0022]作为优选,驱动机构A为步进电机,具有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特点。
[0023]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的技术方案,传动结构B为连杆机构,由若干个刚性构件联接而构成运动副,可实现转动、摆动、移动和平面或空间复杂运动。
[0024]在本方案提供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结构较为简单,但是功能实现可靠的平面连杆机构作为传动机构。其结构可以参照图1所示,连杆机构为平面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I和第二连杆2,其中第一连杆I能够在驱动机构A的带动下绕其第一端旋转;第一连杆I的第二端铰接于第二连杆2的第一端,第二连杆2的第二端连接于压辊C (可以具体为固定连接于压辊C的中间转动轴)。
[0025]作为优选,第一连杆I的第一端直接固定连接于驱动机构A的转动输出端。如图1所示,第一连杆I能够围绕其第一端(即驱动机构A的转动输出端)做整圈360°的旋转。当然,还可以将第一连杆I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在某一固定点上,驱动机构A的输出端作用于第一连杆I的中间部分,带动第一连杆I围绕其第一端(即上述固定点)做整圈360°的旋转。
[0026]可见,本方案通过一个平面连杆机构,在手动压辊上连接一个步进电机进行滚速控制。电机滚动时,平面连杆机构带动手动压辊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匀速直线往复运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滚速为Xmm/s。
[0027]根据试样测试方法,各物料均有测试距离要求。现设定行程为Ymm,通过设定和调节步进电机运动参数进行转速和行程控制,在实际操作中通过不断调节步进电机迀入频率,调整步进电机转速,实现机构不同速度运行。
[0028]下面结合具体工作方式,对本方案做进一步介绍:
[0029]实验原理:将制作好的试验样件在一定的载荷、时间及温度的条件下,步进电机进行滚速控制使压辊匀速运动。该工装由步进电机、平面连杆机构、压辊组成,平面连杆机构通过步进电机借以产生并传递动力使平面连杆机构往复直线运动从而带动压辊直线匀速运动。
[0030]结合附图1对本方案压敏胶带压辊的改善工装按以下操作顺序进行:
[0031]1、取胶粘带宽度为20±lmm,试验板长度为125±lmm,宽度为50±lmm,厚度1.5-2.0_,用规定粒度的耐水砂纸,先沿横向轻轻打磨,在整个版面上磨出轻度痕迹,在沿纵向均匀打磨,除去这些痕迹;
[0032]2、用清洗剂把钢板擦拭干净,制备试样前将样件放置在温度23±2度,相对湿度为65 ±5%条件下放置2小时以上;
[0033]3、在制备试样前撕去外卷3-5层的胶粘带,取200mm以上的胶粘带(胶粘带的粘合面不得接触手或其他物质)并把胶带与清洗后的钢板粘接;
[0034]4、根据样件测试要求,预定压辊往返运动距离;通过计算电机运行角度和各力臂长度数据,设定电机的输入频率和运行时间;
[0035]5、将样件放置在水平在压辊工装下,接通电源,使用步进电机带动压辊运行;通过预设的运动时间和角度,带动压辊进行匀速往返运动;
[0036]6、把压好的样品放在室温23°C ±2°C环境下放置20-40min后进行试验。
[003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敏胶带压辊工装,是对现有工具的改善,核心是通过一个平面连杆机构,在手动压辊上连接一个步进电机进行滚速控制;电机滚动时,平面连杆机构带动手动压辊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匀速直线往复运动。本方案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手动方式带来的误差,导致实验样品压力不均、时间不一致的现象,提高实验样品测试的精确度,减少测试数据的波动。
[0038]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39]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压敏胶带压辊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A)、传动结构(B)和压辊(C),所述传动结构(B)连接在所述驱动机构(A)的输出端和所述压辊(C)之间,且所述驱动机构(A)能够通过所述传动结构(B)带动所述压棍(C)勾速滚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敏胶带压辊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A)采用液压驱动、气压驱动或电气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敏胶带压辊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A)为步进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压敏胶带压辊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B)为连杆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敏胶带压辊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为平面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I)和第二连杆(2),所述第一连杆(I)能够在所述驱动机构(A)的带动下绕其第一端旋转;所述第一连杆(I)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杆(2)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杆(2)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压辊(C)。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敏胶带压辊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I)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A)的转动输出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敏胶带压辊工装,是对现有工具的改善,核心是通过一个平面连杆机构,在手动压辊上连接一个步进电机进行滚速控制;电机滚动时,平面连杆机构带动手动压辊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匀速直线往复运动。本方案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手动方式带来的误差,导致实验样品压力不均、时间不一致的现象,提高实验样品测试的精确度,减少测试数据的波动。
【IPC分类】G01N1-28
【公开号】CN204359581
【申请号】CN201520061965
【发明人】姚晶晶, 王妍丽, 张成成, 陈逵, 周楚江
【申请人】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