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血药药效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05539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抗凝血药药效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临床检验医学和药物监测领域,涉及一种新型的抗凝血药药效检测仪。
【背景技术】
[0002]血栓性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是常见病和主要的病死原因,此类患者常常需要进行抗血栓治疗。溶血栓药、抗凝血药和抗血小板药是防治血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但在人体内止血栓形成是一种预防出血性疾病的重要生理功能,过度抑制会导致出血事件发生。因而抗凝药物的使用必须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使得既可以预防血管内的血栓形成,又不会引发自发性出血,这就需要进行准确的监测。
[0003]常用的抗凝血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干扰凝血过程,降低血液凝固性,延缓血液凝固时间或防止血栓的形成和扩大的药物,分为主要影响凝血酶和凝血因子形成的药物、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药(溶栓酶:阿普替酶(rT-PA),硫酸皮肤素(DS))和抗血小板聚集药。临床常用药有非肠道用药抗凝血剂(如肝素)、香豆素抗凝血剂类(如华法林)、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0004]目前常用抗凝血药物监测方法主要是检测凝血四项,它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临床检验适用于出血性疾病和血栓性疾病,为手术前必查项目、血栓前检查项目及监控口服抗凝药物患者项目。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FVI11, FIX的抗体、肝素抗凝治疗等,APTT延长(APTT正常值24.0-36.0s)。临床使用肝素抗凝治疗检测,一般维持在正常APTT值的1.5-2.5倍,被认为安全有效,但低分子肝素APTT不敏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值10.5-15.0s,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中INR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常用于外源性凝血系统筛检,常与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联合监测华法林效果。异常抗凝物质增多也会表现为TT延长(正常值14.0-18.0s)。溶栓治疗时,APTT, PT、TT应控制在正常值的2倍。FIB在溶栓时下降表示溶栓有效,一般控制在大于 1.5g/Lo
[0005]常用抗血小板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检测血小板反应性以实现监控抗血小板药效。其中光学比池法血小板聚集仪(light transmittance aggregometry, LTA)是临床预测抗血小板疗效最广泛的检测方法。它是通过在富血小板血浆(PRP)中加入血小板激活剂促使血小板发生聚集反应,血浆浊度降低,透光度增加,记录透光度的变化以判断血小板的聚集程度。这种方法目前被认为是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的金标准,但因要制备PRP费时费力,并且需血量较大,由于操作时间较长进而重复性较差。
[0006]二十一世纪是交叉学科发展的时代,尤其是生化检测技术和微机电系统技术的结合将会为生命科学、临床检测和生化研究等各个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及实现实际应用中的瓶颈突破。目前离心式微流控分析系统以微加工技术为依托,是微全分析系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微全分析系统可以将生物科学研究过程中不连续的过程如样品制备、化学反应和分析检测等实现连续化、集成化和微型化。该系统的最终目标是把常规分析实验室的所以功能集成到一个微芯片上,因此有称为芯片上的实验室(LOC)。它具有试样和试剂消耗少、操作简便、分析时间短、易于实现集成化和自动化等特点。

【发明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抗凝血药药效检测仪,是一种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聚集率等检测项目为一体可对各种抗凝血药药效进行评估和监测的多功能检测仪器。
[0008]该仪器可以直接采用少量抗凝全血血样于离心式微流控圆盘上进行检测,操作方便,并可在较短时间内,检测获得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聚集率(反应性)等检测结果,同时可自动分析给出抗凝血药药效评估。
[0009]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装置本体、电路部分;
[0010]所述的装置本体包括进样室、光学检测系统、离心式微流控反应圆盘;所述的进样室用于储存血样,该进样室的出样口与进样管的一端连接,进样管的另一端与离心式微流控反应圆盘的进样口连接,离心式微流控反应圆盘设于光学检测系统内;
[0011]所述的光学检测系统依光线传播方向主要包括光源控制板、滤波片、光机系统、信号板;
[0012]所述的光源控制板与信号板上安装有若干功率较小的红外灯,该红外灯发出红外光使得加热层吸收红外后加热保温;
[0013]所述的光机系统本体为内设有一空腔的封闭结构,该封闭结构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加热层、隔热层,空腔内设有离心式微流控反应圆盘、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
[0014]所述的加热层为吸收红外光能力较强的材料;
[0015]所述的离心式微流控反应圆盘上均匀分布设有若干微流控板块,所述的微流控板块包括离心室、检测室,其中检测室设有搅拌装置;离心室的血样进口与离心式微流控反应圆盘的进样口连接,上清液出口与检测室的血样进口连接;
[0016]所述的检测室为透明材质;
[0017]进一步地,所述的微流控板块为可脱卸式,可采用塑料制成,作为一次性使用,且不同微流控板块的检测室中检测试剂可不同;
[0018]进一步地,所述的离心室上清液出口处设有减压装置,用于输送血样离心后的上清液;
[0019]进一步地,所述的微流控板块还可以包括储存液体或固体检测试剂的试剂储存室等,试剂储存室的试剂出口与检测室的试剂进口相连;
[0020]进一步地,光机系统本体空腔控制温度为25?37°C恒温;
[0021]在光机系统本体靠近光源控制板的一侧与靠近信号板的一侧,光机系统本体上均设有与检测室数量相同的透光窗,使得光源控制板提供的光源,经滤波片过滤杂散光波后,经光机系统本体靠近光源控制板的透光窗(即隔热层透光窗、加热层透光窗)、检测室、光机系统本体靠近信号板的透光窗(即隔热层透光窗、加热层透光窗)到达信号板,信号板将接收到的光源转换为光信号;
[0022]所述的电路部分主要包括控制模块、显示模块、外部电源;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控制离心室,第二输出端控制搅拌装置,第三输出端与外部接口模块的输入端信号连接,第四输出端与显示模块的输入端信号连接,第五输出端控制打印机,第一输入端与信号板的输出端信号连接,第二输入端与显示模块的输出端信号连接,第三输入端与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信号连接,第四输入端与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信号连接;外部电源为控制模块供电。
[0023]本实用新型采用简单装置和分析方法,无需过多的人工操作步骤连续化和自动化系统,即可实现快速检测。
[0024]本实用新型可自主通过直接替换离心式微流控反应圆盘或者离心式微流控反应圆盘的微流控板块,使得检测装置结构设计更加人性化。
[0025]本实用新型经离心去除红细胞,简化了在血液样本内对血小板的辨别和识别,除去了检测主要干扰因素。
[0026]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多功能抗凝血药药效检测仪,可检测一种或多种药物抗凝药效指标,同时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聚集率(反应性)。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部分模块图;
[0029]图3为离心式微流控反应圆盘的结构示意图;
[0030]其中I为信号板,2为光源控制板,3为滤波片,4为加热层,5为隔热层,6为离心式微流控反应圆盘,6-1为进样通道,7为温度传感器,8为湿度传感器,9为进样管,10为微流控板块,10-1为离心室,10-2为检测室,10-3为试剂储存室,11为透光窗。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分析。
[0032]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装置本体、电路部分;
[0033]如图1所示,所述的装置本体包括进样室、光学检测系统、离心式微流控反应圆盘6 ;所述的进样室用于储存血样,该进样室的出样口与进样管9的一端连接,进样管9的另一端与离心式微流控反应圆盘6的进样口连接,离心式微流控反应圆盘6设于光学检测系统内;
[0034]所述的光学检测系统依光线传播方向主要包括光源控制板2、滤波片3、光机系统、信号板I ;
[0035]所述的光源控制板2与信号板I上安装有若干功率较小的红外灯,该红外灯发出红外光使得加热层吸收红外后加热保温;
[0036]所述的光机系统本体为内设有一空腔的封闭结构,该封闭结构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加热层4、隔热层5,空腔内设有离心式微流控反应圆盘6、温度传感器7、湿度传感器8 ;
[0037]所述的加热层4为吸收红外光能力较强的材料;
[0038]如图3所示,所述的离心式微流控反应圆盘6上均匀分布设有若干微流控板块10,所述的微流控板块10包括离心室10-1、检测室10-2,其中检测室10-2设有搅拌装置;离心室10-1的血样进口与离心式微流控反应圆盘6的进样口连接,上清液出口与检测室10-2的血样进口连接;
[0039]所述的检测室10-2为透明材质;
[0040]进一步地,所述的微流控板块10为可脱卸式;不同微流控板块10的检测室10-2中检测试剂可不同;
[0041]进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