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基板、触控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223238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触控显示基板、触控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触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控显示基板、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自电容式触控结构包括多个感应电极,每个感应电极均与地形成电容,并连接驱动芯片的一个端口。驱动芯片向感应电极发出感应信号后接收其反馈信号,当有触摸发生时,手指或触控笔接入到感应电极体系中影响其电容,进而改变反馈信号(如改变反馈信号的延迟),因此,通过分析反馈信号即可确定触摸的位置,实现触控。其中,触摸通常会对多个感应电极都产生影响,故具体触摸位置可通过多个感应电极的协同作用得到。
[0003]为简化结构和制备工艺,故在液晶显示装置的触控显示基板(阵列基板或彩膜基板)中,可将公共电极的作用结合到感应电极中,即感应电极在显示阶段通公共电压信号并起到公共电极的作用,而在触控阶段则通感应信号以实现触控。
[0004]为此,如图1所示,在触控显示基板中感应电极I必须紧密排列,相邻感应电极I间只能有数微米间隔,这是因为感应电极I就是公共电极,没有公共电极的位置就不能显示;同时,每个感应电极I都要单独连接驱动芯片,故其数量不能太多。为此,现有感应电极I的尺寸过大(通常在5mmX5mm左右),导致驱动芯片负载过高;而且,在触控阶段感应电极I通的是感应信号,其不能用于正常显示,虽然触控阶段时间较短,但仍会对显示效果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针对现有的触控显示基板驱动芯片负载过大且显示效果不好的问题,提供一种既可降低驱动芯片负载,又可保证显示效果的触控显示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0006]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触控显示基板,其包括多个用于感应触摸的感应区,每个感应区中设有一个用于感应触摸的感应电极,且
[0007]每个所述感应区中均包括无感应电极的位置,所述无感应电极的位置设有公共电极。
[0008]优选的是,所述感应电极与公共电极同层设置。
[0009]优选的是,每个所述感应电极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子感应电极,同一感应电极的各子感应电极通过第一引线相连。
[0010]进一步优选的是,每个感应区中的各子感应电极排成阵列;其中,每行中任意两相邻的子感应电极之间的距离等于子感应电极在行方向中的尺寸,每列中任意两相邻的子感应电极之间的距离等于子感应电极在列方向中的尺寸。
[0011]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子感应电极为矩形。
[0012]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子感应电极为正方形。
[0013]进一步优选的是,在任意两相邻感应区的两相邻侧中,任意一个子感应电极均对应相邻感应区中的无子感应电极的位置。
[0014]进一步优选的是,每个子感应电极对应一个像素。
[0015]优选的是,每个感应区中的公共电极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子公共电极,各子公共电极通过第二引线相连。
[0016]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包括:
[0017]上述的触控显示基板。
[0018]本发明的触控显示基板中,感应电极的尺寸比感应区的尺寸小,故可减小驱动芯片的负载,保证触控效果;而且,触控显示基板中包括公共电极,在触控阶段时公共电极通公共电压,使其所对应的像素正常显示,减小了感应电极对显示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现有的感应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控感应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控感应基板中引线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0022]其中,附图标记为:1、感应电极;11、子感应电极;2、公共电极;21、子公共电极;41、第一引线;42、第二引线;9、感应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基板。
[0026]触控显示基板是指基板中既设有用于触控的感应电极1,也设有用于显示的显示结构(如公共电极2),即其将触控和显示功能集成在一起。具体的,该触控显示基板可为扭曲向列模式(TN模式)的彩膜基板,其中设有公共电极2、彩色滤光膜等;或者,触控显示基板也可为高级超维场转换模式(ADS模式)的阵列基板,其中同时设有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2。
[0027]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基板包括多个用于感应触摸的感应区9,而每个感应区9中设有一个用于感应触摸的感应电极I,且每个感应区9中均包括无感应电极I的位置,无感应电极I的位置设有公共电极2。
[0028]也就是说,与现有的触控显示基板类似,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基板也分多个区来感应触控;与现有触控显示基板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基板的感应电极I并非完全覆盖一个感应区9,而是仅在感应区9内的一部分有分布,其余部分则空出,而该空出的部分(即没有感应电极I的位置)则设有公共电极2,该公共电极2是指仅用于通入公共电压的“专用”电极。其中,虽然感应电极I并未布满感应区9,但由于触摸的影响必然具有一定的范围,故当感应区9中或感应区9的临近位置发生触摸时,感应电极I仍然能够感应到,不会影响触控功能的实现。
[0029]可见,在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基板中,感应电极I比感应区9(5mmX5mm)更小,故在感应区9的个数、位置、尺寸、间隔等相同的情况下,每个感应电极I的实际面积减小了,从而减小了驱动芯片的负载,保证了触控效果。
[0030]同时,由于该触控显示基板中设有公共电极2,故在触控阶段,当触控电极I通入感应信号时,公共电极2仍通公共电压,从而使与公共电极2对应的区域可进行正常的显示,这样就起到了改善显示效果的作用。当然,在显示阶段中,只要按照常规方式向感应电极I通入公共电压(公共电极2也通公共电压),则也可实现正常的显示。
[0031]另外,在触控阶段中,触控电极I和公共电极2的信号不同,故二者的显示效果会有差异。但是,由于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基板先被分为多个感应区9,而每个感应区9(例如5mmX 5mm的区域)中都同时有触控电极I和公共电极2,故整体上触控电极I和公共电极2分布是均匀的,且每个触控电极I都不会太大,因此触控电极I和公共电极2显示效果的差别很不明显,一般不会被观察到。
[0032]当然,应当理解,以上的“感应区9”就是指能进行感应的区域,优选的,各感应区9可如图2所示,基本覆盖满整个触控显示基板(即各感应区9间只有不可避免的最小间隙)。当然,若相邻感应区9间设有预定的间隔(间隔中也可设置公共电极2,但该处的公共电极2不属于感应区9中的公共电极2),也是可行的。
[0033]优选的,感应电极I与公共电极2同层设置。
[0034]如前所述,公共电极2分布在没有感应电极I的位置,二者间不存在重叠区域,因此可用同一个透明导电材料层在一次构图工艺中同时形成公共电极2和感应电极1,以简化产品的结构和制备工艺。其中,以上的“同层设置”是指两个结构是由同一个材料层形成的,而不表示二者在基板厚度方向上所处的位置一定相同。
[0035]优选的,每个感应电极I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子感应电极11,同一感应电极I的各子感应电极11通过第一引线41相连。
[0036]也就是说,可将一个感应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