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件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900831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元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半导体的制造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元件的制 造方法。
背景技术
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由于具有可多次进行数据的存入、 读取、抹除等动作,且存入的数据在断电后也不会消失的优点,因此,非易 失性存储器被广泛采用在个人电脑和电子设备等等。
非易失性存储器中之一种为堆迭栅式存储器结构,其包括依序形成在基 底上的穿隧介电层、浮置栅极、栅间介电层及控制栅极。随着非易失性存储 器的尺寸的日益缩小,如何维持一定的栅极耦合率(gate coupling ratio, GCR) 也成为业者亟欲解决的议题之一。已知的作法是通过减少穿隧介电层或栅间 介电层的厚度来达到维持一定栅极耦合率的目的。然而,由于减少穿隧介电 层的厚度的工艺不易控制,因此业者通常会通过减少栅间介电层的厚度来达 到此一目的。
由于缩小栅间介电层的厚度会增加漏电流的现象,因此已知的一种作法 是在形成浮置棚-极之后及形成栅间介电层之前,进行一氮化工艺,以在浮置 栅极的表面形成氮化物层。此作法可以在维持栅间介电层的有效氧化物厚度 (effective oxide thickness, EOT)的情况下,提升介电常数k值及栅极耦合率。
然而,此氮化工艺也会形成氮氧化物层在堆迭栅式存储器结构两侧的隔 离结构的表面上,因此会形成一个漏电通道,使电流从非易失性存储器阵列 中的一个浮置栅极经隔离结构的表面上的氮化物层流到邻近的浮置栅极。如 此一来,电荷保持能力及可靠性均会下降,元件的操作速度也会受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元件的制造方法,可以在提升栅极耦合率的 情况下避免漏电流的现象。本发明又提供一种元件的制造方法,可以提升电荷保持能力及可靠性, 及增加元件的操作速度。
本发明提供一种元件的制造方法。首先,提供具有至少二隔离结构的基 底。接着,在隔离结构之间的基底上依序形成第一氧化物层及第一导体层。 然后,进行第一氮化工艺,以在第一导体层及隔离结构的表面上分别形成第 一氮化物层及第一氮氧化物层。接着,于第一氮化物层及第一氮氧化物层上 形成第二氧化物层。继之,进行密实工艺,以氧化隔离结构的表面上的第一 氮氧化物层。之后,于第二氧化物层上形成第二氮化物层。然后,于第二氮 化物上形成第三氧化物层。接着,进行第二氮化工艺,以在第三氧化物层的 表面上形成第三氮化物层。之后,于第三氮化物层上形成第二导体层。
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导体层的材料例如是多晶硅。
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氮化工艺及第二氮化工艺例如是使 用远距离等离子体氮化、去耦等离子体氮化或微波辐射产生器产生氮自由 基。
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中 氧化工艺。
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中 金属或其组合。
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中 体层的两侧形成二掺杂区。
本发明又提供一种元件的制造方法。首先,提供具有至少一隔离结构的 基底。接着,进行氮化工艺,以在基底及隔离结构的表面上分别形成氮化物 层及氮氧化物层。然后,于氮化物层及氮氧化物层上形成氧化物层。之后, 进行密实工艺,以氧化隔离结构的表面上的氮氧化物层。
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基底的材料例如是硅、多晶硅及非晶硅。
在本发明之一 实施例中,上述的氮化工艺例如是使用远距离等离子体氮 化、去耦等离子体氮化或微波辐射产生器产生氮自由基。
在本发明之一 实施例中,上述的密实工艺使用的反应气体包括等离子体 氧化工艺。
本发明的元件的制造方法,利用氮化工艺成功地提高了隔离结构之间的 有源区上的介电常数,再利用密实工艺氧化位于隔离结构表面上的漏电通
,上述的密实工艺使用的反应气体包括等离子体 ,上述的第二导体层的材料例如是多晶硅、硅化 ,在上述的元件的制造方法中,更包括在第二导道,因此可避免公知元件的漏电流的现象,并提升元件的可靠性及效能。
为让本发明之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 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A到1F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元件的制作流程的俯视示意图。
图2A到2F是根据图1A到1F中的I-I,剖面所绘示的元件的制作流程的 剖面示意图。
图3A到3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元件的制作流程的剖面 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A到1F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元件的制作流程之上视示 意图。图2A到2F是根据图1A到1F中的I-I,剖面所绘示的元件的制作流程 的剖面示意图。
请参照图1A及2A,首先,提供基底100,且基底100中已形成有至少 二隔离结构101。在一实施例中,隔离结构101例如是平行配置于基底100 中的浅沟槽隔离结构(STI)。基底100包括半导体基底,其材料例如是硅、 多晶硅及非晶硅。接着,在隔离结构101之间的基底100上依序形成氧化物 层102及导体层104。氧化物层102的材料例如为氧化硅。导体层104的材 料例如为多晶硅。形成氧化物层102及导体层104的方法例如是先形成氧化 材料层(未绘示)及导体材料层(未绘示)覆盖于基底100上,之后再移除 部份的氧化材料层及导体材料层以形成之。
然后,请参照图1B及2B,进行第一氮化(nitridation)工艺,以在导体 层104及隔离结构101的表面上分别形成氮化物层105及氮氧化物层107。 氮化物层105的材料例如为氮化硅。氮氧化物层107的材料例如为氮氧化硅。 第 一氮化工艺是利用氮自由基来氮化晶片的表面,其包括使用远距离等离子 体氮化(remote plasma nitridation; RPN)、去耦等离子体氮化(decoupled plasma nitridation; DPN)或孩i波辐射产生器( microwave radical generator; MRG)来产生氮自由基。之后,请参照图1C及2C,于氮化物层105及氮氧化物层107上形成氧 化物层108。氧化物层108的材料例如为氧化硅。在一实施例中,氧化物层 108例如是由化学气相沉积法所形成的高温氧化物(high-temperature oxide; HTO)层。
接着,请参照图1D及2D,进行密实(densification)工艺,以氧化隔 离结构101的表面上的氮氧化物层107。此密实工艺例如是进行等离子体氧 化(plasma oxidation)工艺,其参数包括氩气(Ar)的流量约1980 sccm, 氧气的流量约20sccm,压力约200 Pa及等离子体功率约4000 W。在此步骤 中,氧气会穿透氧化物层108与隔离结构101的表面上的氮氧化物层107反 应,而将氮氧化物层107氧化形成氧化物层117。当然,氧气也会穿透氧化 物层108与导体层104的表面上的氮化物层105接触,然而,由于氮化物层 105的氧化速率远小于氮氧化物层107的氧化速率,因此氮化物层105并不 会氧化成氧化物。
继之,于氧化物层108上形成氮化物层110。氮化物层110的材料例如 为氮化硅,其形成方法例如是化学气相沉积法。
然后,请参照图1E及2E,于氮化物层110上形成氧化物层112。氧化 物层112的材料例如为氧化硅,其形成方法例如是化学气相沉积法或原位蒸 汽生成(in situ steam generation; ISSG)工艺。接着,进行第二氮化工艺, 以在氧化物层112的表面上形成氮化物层114。氮化物层114的材料例如为 氮氧化硅。第二氮化工艺和第一氮化工艺相同,也是利用氮自由基来氮化晶 片的表面,其包括使用远距离等离子体氮化、去耦等离子体氮化或微波辐射 产生器来产生氮自由基。之后,于氮化物层114上形成导体层116。导体层 116的材料包括多晶硅、硅化金属或其组合。导体层116形成方法例如是化 学气相沉积法。
接下来,接着,请参照图1F及2F,对氮化物层105、氧化物层117、 氧化物层108、氮化物层110、氧化物层112、氮化物层114及导体层116进 行图案化,以形成与隔离结构101交^"的氮化物层105a、氧化物层117a、 氧化物层108a、氮化物层110a、氧化物层112a、氮化物层114a及导体层116a。 在进行此图案化的过程中,部分的氧化物层102及部份的导电层104也会同 时被移除而形成氧化物层102a及导电层104a。之后,在导体层116a的两侧 形成二掺杂区(未绘示),以完成本发明的元件的制造方法。当图2F的结构应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时,氧化物层102a是作为穿隧介 电层,导电层104a是作为浮置栅极,而导体层116a是作为控制栅极。另夕卜, 氮化物层105a、氧化物层108a、氮化物层110a、氧化物层112a及氮化物层 114a则形成N-ONO-N结构的栅间介电层,此作法可以在维持栅间介电层的 有效氧化物厚度的情况下,提升介电常数k值及栅极耦合率。
另外,特别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发明所进行的密实工艺成功地氧化隔离 结构101上方的氮氧化物层107,因此在抹除或程序化的过程中,电流无法 经由隔离结构101上方的氮氧化物层107而在邻近的浮置棚4及(即导电层 104a)中移动。也就是说,依照本发明的制造方法所形成的元件,没有公知 元件中存在的漏电流现象。因此,电荷保持能力及可靠性均会提升,元件的 操作速度也会大幅提高。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只能应用在非易失性存 储器,广而言之,本发明可以应用在所有需要提升隔离结构之间的有源区上 的介电常数k值,且不会造成邻近有源区之间漏电流现象的工艺上。
图3A到3B是4艮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元件的制作流程的剖面 示意图。
请参照图3A,首先,提供基底300,且基底300中已形成有至少二隔离 结构301及位于隔离结构301之间的有源区302。基底300包括半导体基底, 其材料例如是硅、多晶硅及非晶硅。然后,进行氮化工艺,以在有源区302 的基底300及隔离结构301的表面上分别形成氮化物层303及氮氧化物层 305。氮化物层303的材料例如为氮化硅。氮氧化物层305的材料例如为氮 氧化硅。氮化工艺是利用氮自由基来氮化晶片的表面,其包括使用远距离等 离子体氮化、去耦等离子体氮化或微波辐射产生器来产生氮自由基。接着, 在氮化物层303及氮氧化物层305上形成氧化物层306。氧化物层306的材 料例如为氧化硅,其形成方法例如是化学气相沉积法。
继之,请参照图3B,对氧化物层306进行密实工艺,以氧化隔离结构 301的表面上的氮氧化物层305形成氧化物层315。此密实工艺例如是进行 等离子体氧化工艺。
综上所述,本发明利用氮化工艺成功地提高了隔离结构之间的有源区上 的介电常数,再利用密实工艺氧化位于隔离结构表面上的漏电通道。因此, 本发明的元件的制造方法可以在提升栅极耦合率的情况下避免漏电流的现象,如此一来,电荷保持能力及可靠性均会提升,元件的操作速度也会大幅 提高。
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 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 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一基底,该基底具有至少二隔离结构;依序在所述隔离结构之间的该基底上形成一第一氧化物层及一第一导体层;进行一第一氮化工艺,以在该第一导体层及所述隔离结构的表面上分别形成一第一氮化物层及一第一氮氧化物层;在该第一氮化物层及该第一氮氧化物层上形成一第二氧化物层;进行一密实工艺,以氧化所述隔离结构的表面上的该第一氮氧化物层;在该第二氧化物层上形成一第二氮化物层;在该第二氮化物上形成一第三氧化物层;进行一第二氮化工艺,以在该第三氧化物层的表面上形成一第三氮化物层;以及在该第三氮化物层上形成一第二导体层。
2. 如权利要求1的元件的制造方法,其中该第一导体层的材料包括多晶硅。
3. 如权利要求1的元件的制造方法,其中该第一氮化工艺及该第二氮化 工艺包括使用远距离等离子体氮化、去耦等离子体氮化或微波辐射产生器产 生氮自由基。
4. 如权利要求1的元件的制造方法,其中该密实工艺包括一等离子体氧 化工艺。
5. 如权利要求1的元件的制造方法,其中该第二导体层的材料包括多晶 硅、硅化金属或其组合。
6. 如权利要求1的元件的制造方法,更包括在该第二导体层的两侧形成 二掺杂区。
7. —种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一基底,该基底具有至少一隔离结构;进行一氮化工艺,以在该基底及该隔离结构的表面上分别形成一氮化物 层及一氮氧化物层;在该氮化物层及该氮氧化物层上形成一氧化物层;以及进行一密实工艺,以氧化该隔离结构的表面上的该氮氧化物层。
8. 如权利要求7的元件的制造方法,其中该基底的材料包括硅、多晶硅 及非晶硅。
9. 如权利要求7的元件的制造方法,其中该氮化工艺包括使用远距离等 离子体氮化、去耦等离子体氮化或微波辐射产生器产生氮自由基。
10. 如权利要求7的元件的制造方法,其中该密实工艺包括一等离子体 氧化工艺。
全文摘要
一种元件的制造方法。提供具有至少二隔离结构的基底。在隔离结构之间的基底上依序形成第一氧化物层及第一导体层。进行第一氮化工艺,以在第一导体层及隔离结构的表面上分别形成第一氮化物层及第一氮氧化物层。形成第二氧化物层在第一氮化物层及第一氮氧化物层上。进行一密实工艺,以氧化隔离结构的表面上的第一氮氧化物层。形成第二氮化物层在第二氧化物层上。形成第三氧化物层在第二氮化物上。进行第二氮化工艺,以在第三氧化物层的表面上形成第三氮化物层。形成第二导体层在第三氮化物层上。
文档编号H01L21/8247GK101685775SQ20081016577
公开日2010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3日
发明者何青原, 江柏叡, 藤田博丈 申请人:力晶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