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34497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指 一种具有易于操作的锁扣 装置的电连接器组件。背景技术
在信号传输和数据传输装置中,小型可插拔连接器(Small Form- Factor Pluggable )作为 一种光收发器来进行光信号的传输, 它可用来连接网络装置主板(例如开关、路由器等装置)与光纤 及未屏蔽的对绞网络线缆。它是光纤元件厂商普遍采用的工业模式。 小型可插拔转接器可作为同步光纤网路、以太网及其它连接器装置 的设计#准。并且该小型可插拔连接器的传输速率可以高达 10. 0Gbit/s。
现今,电子设备的设计趋向于小型化,所以导致安装在其上的 外部元件也趋向小型化,例如I/0端口等等。当一个小型可插拔连 接器(电连接器)变小时,使得握持这样的电连接器变得困难,特 别是很难将其与对接连接器分离开。对于小型可插拔连接器来说, 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握持住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将其从对接连接器拉 开,然而,该方法不是十分有效及实用。当所述小型可插拔连接器 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仅有尾部的很小部分暴露在外面,所以使得 其难以握持,此外,使用者可以通过握持与电连接器相电性连接的 线缆,进而将其与对接连接器分隔开,但是错误的操作可能会损害 所述电连接器组件。
所以,设计者使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方 法如2005年2月8号公告的美国专利第685 1 867号揭示的一种电连 接器组件,所述电连接器组件收容在对应的电连接器插座中,并且 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前端与电连接器插座相连接的一对滑动件及 能够旋转驱动滑动件以将滑动件的前端和电连接器插座分隔开的驱动件或杠杆装置。该装置通过杠杆原理来解决上述问题,然而,上 述驱动件或杠杆装置很小致使使用者很难握持,因此,有必要提供
一种具有便于操作的锁扣装置的电连接器组件。于2 006年7月6 日公告美国专利第6758699号揭示了另外一种电连接器组件,所述 电连接器组件包括水平印刷电路板、包覆所述印刷电路板的金属外 壳、位于印刷电路板前端的电连接器、位于一金属外壳内的绝缘本 体、若干设置在绝缘本体内且与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端子、位于 电连接器的后方且位于印刷电路板前端的与电连接器分隔开的夹持 装置,所述夹持装置至少与金属外壳和绝缘本体中的一个相连,所 述夹持装置组装到一锁扣装置上,且所述锁扣装置包括一可通过驱 动装置沿前后方向移动的弹片,所述专利涉及到的装置结构复杂且 成本较高,因此,需要设计出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电连接器 组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具有易于操作的锁扣装置的电 连接器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一种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 组件,包括具有前端部和后端部的本体及组装到本体上的锁扣装置, 所述后端部的外部设有 一对与其 一体成型的且间隔开的导引部,所 述锁扣装置包括设置在导引部之间且沿前后方向运动的滑动件及安 装于本体的后部且与滑动件相连接以驱动滑动件运动的可枢转的驱 动件,所述驱动件包括可供操作者直接拨动或通过其上进一步安装 的拉带拉动的操作部,所述操作部上形成有安装拉带所需的切口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如下另一种方案 一种电连 接器组件,包括具有上、下表面的本体、组装到本体上且可沿前后 方向运动的滑动件、驱动件及拉带,所述驱动件包括水平横框及与 水平横框相对的两侧柱,所述侧柱分别安装到所述本体的两侧,所
述拉带包括设于其前端的头部,所述头部包括向上延伸形成的翘起 部及自头部的中间部向上延伸凸起形成的拱形连接部,所述翘起部 与拱形连接部之间形成有 一 收容所述横框的通道,向后拉动拉带可驱动所述滑动件的前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拉动安装于驱
动件上的拉带以驱动驱动件的运动。

图l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l所示电连接器组件另 一视角的视图。
图3是图l所示电连接器组件又一视角的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装图。
图5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组件另 一视角的视图。
图6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组件沿线A-A的剖视图。
图7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组件沿线B-B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100包括具有收 容空间101的本体10、安装在收容空间101内的印刷电路板3、与 印刷电路板3尾部相电性连接的线缆4及安装到本体IO上的锁扣装 置60。
本体10包括基座1和盖体2,所述基座1和盖体2为金属材料 压铸成型或为其它的电镀金属件,所述基座1和盖体2都包括纵长 的前部11、 21及分别自前部11、 21向后延伸形成的后部12、 22。 基座1的前部11包括与底壁113相连以形成收容空间101的一对垂 直的侧壁111、 112,底壁113的前部被切除形成缺口 1131,大致呈 L形的横梁部114 (未标示)将侧壁111、 112的末端相连。基座1 的尾部12包括一对侧壁120、 121及下壁122,且共同形成半圓形 第一收容腔1201,所述半圆形第一收容腔1201的前部设有较'深的 第一定位槽12 02,自下壁122中间底面向上凹陷形成通道1221,通 道122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导引部123,锁扣部124自前端延伸入通 道1121,每个导引部123包括设于其内表面后部的挡止块1231及 位于挡止块1231前方的纵长导引通道12 32, —对转轴1211分别设 置于侧壁120、 121的外表面上,自侧壁120、 121后部的上表面向 下凹陷形成一对第一螺孔1212。盖体2的前部21包括平坦的基部213及一对位于其底面两侧的 侧缘211、 212,自基部213的前部下表面向上延伸形成一对支撑柱 2131,每个支撑柱2131进一步设有一第二螺孔2132,凸缘2134形 成于基部213的前部且与基座1的横梁部114相配合。盖体2的后 部2 2包括一对侧壁22 0、 221及与一对侧壁22 0、 221相连接以形成 半圆形第二收容腔2201的顶壁222,第二定位槽22 02位于半圆形 第二收容腔22 01前部, 一对通孔2211分别设置于侧壁220、 221 的后部。
印刷电路板3包括基板30、排列于基板3 0前部的若干第一金 手指31及排列于后部的若干第二金手指32, 一对固定孔33设置于 基板30上且靠近其前部。
线缆4包括绝缘外被40及装入绝缘外被40内部且彼此绝缘的 若干导线41,线缆4的导线41与印刷电路板3的后部的第二金手 指32相焊接,印刷电路板3放置于支撑柱2131上且线缆4通过半 圆形第二收容腔2201延伸出盖体2之外。 一对第二螺钉72插入到 印刷电路板3的固定孔33中以将印刷电路板3与盖体2组装在一起, 同时盖体2组装到基座1上使得印刷电路板3收容在收容空间101 中。
一对第一螺钉71插入到盖体2的通孔2211及基部1的螺孔 1212中以将基部1和盖体2组装在一起, 一对线缆固持件51、 52 分别收容在第 一定位槽12 02及第二定位槽2 2 02中。
锁扣装置6 0包括滑动件61、驱动件62及拉带63。其中所述滑 动件61包括大体呈矩形的本体部61Q及一对自本体部610的前表面 向前延伸的臂部612。该对臂部612相互间隔开来形成开口 6120且 每个臂部612进一步包括一楔形前端。本体部610具有一对分别自 后部的两侧面向内凹陷的槽道614及位于其中间且紧邻槽道614的 横向通孔616。滑动件61组装到基座1上,使得本体部610和两个 臂部612安装在通道1221中,导引部123的挡止块1231插入到本 体部610的槽道614中,并且通孔616与导引部123的导引通道1232 排成一行。从而使得滑动件61悬挂在本体10的基座1上,这里所指的"悬挂',是指滑动件61的下表面6100与通道1221的底表面及 本体10的任意一表面不相接触。通过这样的组装,可以降低滑动件 61和本体IO之间的摩擦力,且滑动件61沿着本体10自由移动。
驱动件62为门框形,且包括横框622和两侧柱624 ,曲形操作 部626与横框622 —体成型,曲形操作部626包括一沿着横框622 的后端向上延伸形成的垂直部6 2 6 2及沿着横框6 2 2向前弯曲形成的 倾斜部6266,切口部6263设置在垂直部6262的底端且靠近橫框622 后端的地方,切口部6263偏离于曲形操作部626的左侧而不是设置 于曲形操作部626的中间,这样可以增加曲形操作部626的强度。 所述开槽部6264 i殳置在垂直部6262的上部且与切口部6263相通, 侧柱624的中部分别设有一定位孔6242, 一对安装孔6246设置在 侧柱624的底端。
拉带63包括头部6 32 、环形牵引部6 36及一将头部6 32和环形 牵引部6 36相连接的连接部6 34 。头部6 32包括一沿横向偏移部6 324 向前且向上延伸形成的翘起部6322及一沿头部632的中部向上凸起 形成的拱形连接部6 326。组装的时候,侧柱624 (可能是左边的那 个)插入到翘起部6 322和拱形连接部6 326之间的通道(未标示) 中,接着拱形连接部6 326通过开槽部6 2 64滑入到切口部626 3中。 接着,翘起部6 322和拱形连接部6 326共同固持所述横框622 ,同 时使得曲形操作部626紧邻着头部632的偏移部6 324 。曲形操作部 626的倾斜部6266按压到换形连接部6326中,驱动件63延伸超出 本体10的后表面之外,这样的设计可以降低滑动件61和通道1221 之间的摩擦,并且使得滑动件61之间的运动更加方便。驱动部62 与基座1可旋转的相连接,同时使得转轴1211插入到侧柱624的定 位孔6242中,螺钉641插入到侧柱624的安装孔6246中,导引部 12 3的导引通道12 32和滑动件61的通孔616相连接,所以螺母6 41 装配到螺钉6 41上。
当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 0插入到对接连接器时(未图示,可参 照美国专利公开第2 007/01 1745 8A1号中图13 A所示),所述基座l' 的锁扣部124与对接连接器弹性部的相应的锁扣孔相配合,所以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可与对接连接器可靠的组合在一起。当所述电
连接器组件100与对接连接器相分开时,通过在牵引件6 3上施加一 向后的力以使得驱动件62围绕着转轴1211旋转,从而使得滑动件 61向前运动,同时臂部612插入到对接连接器中从而促使弹簧部向 外偏离与所述锁扣弹片124分隔开。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具有前端部和后端部的本体及组装到本体上的锁扣装置,所述后端部的外部设有一对与其一体成型的且间隔开的导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装置包括设置在导引部之间且沿前后方向运动的滑动件及安装于本体的后部且与滑动件相连接以驱动滑动件运动的可枢转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包括可供操作者直接拨动或通过其上进一步安装的拉带拉动的操作部,所述操作部上形成有安装拉带所需的切口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切 口部的一侧设有一与切口部相连通用来导引拉带装入的开槽部。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本 体的后端且位于 一 对导引部之间设有 一 通道,所述滑动件的下表面 与通道的底表面不相接触。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每 一导引部的内表面分别设有一安装于滑动件两侧表面上的槽道中的 挡止块,所述滑动件上还设有与所述槽道排列于一排的通孔。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 件包括分别于其中间部设有一定位孔及底端设有一安装孔的两侧 柱,所述侧柱的安装孔、滑动件的通孔及导引部的通道之间插入一 螺钉。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 接器组件的锁扣装置还包括一拉带,所述拉带包括头部、环形牵引 部及将头部和环形牵引部相连接的连接部,所述头部形成有穿过驱 动件的开槽部而固定于驱动件的切口部的拱形连接部。
7. —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具有上、下表面的本体、组装到本 体上且可沿前后方向运动的滑动件、驱动件及拉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件包括水平横框及与水平横框相对的两侧柱,所述侧柱分 别安装到所述本体的两侧,所述拉带包括设于其前端的头部,所述 头部包括向上延伸形成的翘起部及自头部的中间部向上延伸凸起形 成的换形连接部,所述翘起部与拱形连接部之间形成有一收容所述横框的通道,向后拉动拉带可驱动所述滑动件的前移。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还包括 一 可与拱形连接部相配合的曲形操作部。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曲形操作部的偏左侧设置有一切口部,自所述切口部的一侧设有一将所 述拱形连接部导引安装入所述驱动件中的开槽部。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曲形 操作部上一体成型有一可将拱形连接部设置于其中的倾斜部。
全文摘要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具有前端部和后端部的本体及组装到本体上的锁扣装置,所述后端部的外部设有一对与其一体成型的且间隔开的导引部,所述锁扣装置包括设置在导引部之间且沿前后方向运动的滑动件及安装于本体的后部且与滑动件相连接以驱动滑动件运动的可枢转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包括可供操作者直接拨动或通过其上进一步安装的拉带拉动的操作部,所述操作部上形成有安装拉带所需的切口部。
文档编号H01R13/639GK101587999SQ200910142780
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2日
发明者杰利·吴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