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36981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用来使二个电路基板彼此连接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这种电连接器例如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连接器。该专利文献1所揭 示的连接器组装体是具备配置于一方的电路基板上的大致长方体状的插头 连接器、配置于另一方的电路基板上且形成有凹状空间的插座连接器,在进 行连接器的嵌合时,从该凹状空间的开口部接收上述插头连接器的嵌合部 分。
在上述插头连接器的壳体上,在一对对置外侧面上形成有沿着连接器 嵌合方向(上下方向)延伸的用来收容多个端子(接触件)的收容沟槽。呈 笔直状的多个端子从下侧压入收容沟槽而被保持于该收容沟槽,且端子的一 面露出而构成接触面。
另外,上述插座连接器的凹状空间具有当凹状空间内嵌入上述插头连接 器时与上述壳体的对置外侧面对应的内面,在该凹状空间的内面上形成有 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用来收容多个对方端子(对方接触件)的收容沟槽,多 个对方端子被保持于该收容沟槽中。该对方端子沿上下方向延伸,其下端部 (接近凹状空间的开口部的端部)在上述凹状空间内弯曲成U字状,其弯曲 部的前端侧部分是构成与插头连接器的端子的接触面进行弹性接触的接触 部。
这种构造的连接器组装体在进行连接器的嵌合时,插头连接器的壳体嵌 入插座连接器的凹状空间,使插头连接器的端子和插座连接器的对方端子进 行弹性接触。结果就能使两个电路基板形成电气连接。日本特开2007-141586号
专利文献1的插头连接器是将端子压入安装于收容沟槽的电连接器,这
3种电连接器的端子很少在长边方向(压入方向)的整个范围与收容沟槽的面
完全密合接触,往往是仅局部接触而在其余的部分产生间隙。s卩,会沿着端 子排列方向而在收容沟槽的内面和端子之间形成空气层。这时,当插头连接 器的端子中的若干个由于尺寸的公差而以相对于上下方向呈若干倾斜的姿 势压入收容沟槽时,会使形成于各收容沟槽内的上述空气层的状态变得不一 致。特别是,上下方向上的端子及收容沟槽的尺寸越大,被压入的端子相对 于正确状态的偏离量就越大,且越容易发生上述空气层的不一致。
近年来,由于对连接器小型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始广泛使用端子彼此 间的距离(间距)小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在进行高频信号的传送时,要求各 端子的阻抗匹配,即要使所有的端子的阻抗成为相同值。而各端子的阻抗在 很在程度上受该端子附近的绝缘体和空气层的介电常数的影响,换句话说, 受端子排列方向上的该绝缘体的尺寸和空气层的状态的影响。因此,为了谋 求上述阻抗匹配,必须使所有端子的条件、包括在相邻接的端子彼此间形成 的空气层的状态相同。
而一旦像专利文献1那样形成在端子排列方向上的尺寸不一致的空气 层,就会使端子彼此间的介电常数也产生不一致,因此很难谋求阻抗匹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开发完成的,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电路 基板用电连接器,可抑制各端子彼此间的介电常数的不一致,而容易实现阻 抗匹配。
本发明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是用来使二个电路基板彼此连接。
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有多个板片,该板片是在电绝缘材的 板状基材的一个板面上将彼此隔着既定间隔平行延伸的多个端子与该基材 一体成形而构成,将多个板片以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方式在端子排列方向互相 邻接配置,且用保持构件进行保持。
板片是将多个端子和电绝缘材(例如合成树脂制的基材)用模具进行一 体成形而制作出。该端子和该基材的一体成形作业是以高精度隔着既定间隔 而将多个端子配置在成形模具内,接着将熔融树脂注入该模具内。在该一体 成形的作业中,是在成形模具内使端子彼此维持既定间隔的状态下让熔融树脂流入该端子间,在该树脂固化而构成基材后,端子排列方向上的端子间的 基材尺寸是相同的。另外,由于树脂紧密附着于端子上,因此在基材和该端 子之间不会形成空气层。因此,各端子彼此间的介电常数是相同的。
上述"既定间隔"是指为了谋求端子彼此的阻抗匹配所必要的间隔。 该端子彼此之间的间隔可通过按照端子的厚度尺寸(与端子排列方向及端子 长边方向双方垂直的方向)及宽度尺寸(端子排列方向的尺寸)而在端子排 列面内将端子弯曲成大致曲柄状来而进行调整。
上述板片是非常薄的板状,因此在端子数量多时,即使想要将所有的端 子排列后和基材进行一体成形,流入的熔融树脂也可能无法遍及整个成形模 具。这时,由于熔融树脂无法充分地流入端子间,会在端子间形成不一致的 空气层而无法谋求阻抗匹配。而本发明是将全部的端子分成多个组,使各组 的端子分别和基材进行一体成形,从而制作出端子排列方向上的尺寸小的板 片。因此,由于用来制造各板片的模具可小型化,熔融树脂可充分地流入而 遍及整个模具内,即使是端子间也容易让熔融树脂充分地流入。结果,可确 实地避免在端子间形成空气层。
较佳为,端子的长边方向的一端从基材的一端缘突出,构成用来与电路 基板连接的连接部;板片从上述长边方向上的上述端子的另一端侧所处的该 板片的另一端缘侧压入保持构件的收容部内。通过如此将多个板片压入保持 构件的收容部内,即使在因保持构件变形而无法确保在端子排列方向上的不 同位置上的端子长边方向的尺寸精度时,也能通过在定盘等的上面进行压入 而能针对各板片调整压入量,可将上述端子长边方向上的端子连接部的位置 在端子排列方向全体形成一致。结果,能使所有的端子和电路基板上的对应 电路部稳定连接。
较佳为,保持构件及板片的至少一方具有将该板片局部地夹压保持的保 持突部。在这样利用保持突部而对板片局部地夹压保持时,可减少板片和保 持构件的接触面积。因此,即使不小心使外力施加于电路基板上所配置的连 接器的保持构件,由于上述接触面积小,换言之应力传递面积小,该外力引 起的应力不容易从保持构件传递至板片。结果,应力不容易传递至端子连接 部和电路基板的对应电路部间的连接部分,而能维持稳定的连接状态。
较佳为,板片具有以覆盖端子排列范围的方式安装在基材的另一板 上的金属制接地板。通过在基材上安装接地板,可获得接地效果。
本发明是将隔着既定间隔配置的多个端子和合成树脂制的基材进行一 体成形而构成板片,因此在端子间,在端子排列方向上的基材尺寸相同,而 且在该端子间不会形成空气层。因此,各端子间的介电常数相同,容易实施 阻抗匹配。
另外,由于将端子分成多个组并针对各组的端子制作板片,因此用来制 造各板片的模具变得小型化,能使熔融树脂充分流入而遍及整个模具内。因 此,熔融树脂可充分地流入端子间,而能更确实地避免在端子间形成空气层。 结果,可更确实地实现阻抗匹配。


图1 (A)是显示本实施形态的连接器外观的立体图。 图1 (B)是显示对方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 (A)是通过图1 (A)的一点链线IIA的位置的截面图;图2 (B) 是通过图1 (B)的一点链线IIB的位置的截面图。
图3是显示板片的立体图;图3(A)是从端子排列的一侧观察的立体图, 第3 (B)是从安装接地板的一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4是图3 (A)的截面图;图4 (A)是通过图3 (B)的一点链线IVA 的位置的截面图;图4 (B)是通过图3 (B)的一点链线IVB的位置的截面 图。
图5是显示将图3 (B)所示的板片的接地板卸下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从本实施形态的连接器将一部分的板片取出后的立体图。 图7是图2 (A)的VII-VII截面图。符号说明
1:连接器 2:对方连接器 10:壳体(保持构件)
12A、 12B:收容部 20:板片 21:端子
21A-1、 21B-1:连接部 22:基材
22C-l、 22C-2:保持突部 23:接地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
6图1 (A)是显示本实施形态的电连接器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 (A)是 通过图1 (A)的一点链线IIA的位置、即端子排列方向上的后述信号端子的 位置的截面图。本实施形态的电连接器l (以下简称为"连接器l")具备: 长方体外形的合成树脂制的壳体10、被该壳体10所保持的板状的多个板片 20、用来将连接器1固定在电路基板(未图标)上的金属制的多个固定构件 30。
如图l (A)所示,连接器1中,多个板片20位于沿端子排列方向、即 连接器宽度方向(图1 (A)的左右方向)及连接器高度方向(图1 (A)的 上下方向)延伸的同一平面上,且沿着该宽度方向排列成互相邻接。在本实 施形态,如图l (A)所示,壳体10是将如上述那样排列的多个板片20沿着 与上述连接器宽度方向及连接器高度方向双方垂直的连接器厚度方向保持 成二列。
在板片20的一个板面上排列着彼此隔着既定间隔而沿着连接器高度方 向平行延伸的多个端子21。排列成二列的上述板片20如图1 (A)所示,一 列板片上的端子配置面与另一列板片的端子配置面在连接器厚度方向上互 为相对。
壳体10形成有沿连接器宽度方向延伸且沿着连接器高度方向贯穿该壳 体10的二个空间,以作为板片收容部。该空间如图2 (A)所示,在连接器 厚度方向的中央位置被间隔壁部11分隔出上述空间,从而在壳体10内形成 用来收容多个板片20的空间、即二个收容部12A、 12B。在本实施形态,为 便于说明,在不须区别收容部12A、 12B时,将它们统称为"收容部12"。
在上述间隔壁部11的两面,沿着连接器宽度方向隔着间隔形成有多个 突条部11A,该突条部11A沿连接器高度方向延伸而用来支承板片20 (参照 图7)。该突条部IIA在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宽度尺寸是从上方往下方逐渐变 小。该突条部11A如后所述,被压入从下方插入收容部12内的板片20的后 述保持沟槽22C内而对该板片20进行保持。
如图l (A)所示,壳体IO在连接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连接器厚度方 向两侧位置上,形成有从上缘部往上方延伸的端壁部13。在壳体10的该上 缘部,在上述连接器厚度方向中间部往上方延伸的导引部14和端壁部13形 成一体。该导引部14具有大致长方体状的外形,其上端部比端壁部13更往上突出,形成锥状。该锥状包含在进行连接器的嵌合时将后述的对方连接 器2 (参照图1 (B))朝正确嵌合位置诱导的诱导斜面14A、 14B。该诱导斜 面HA相对于连接器宽度方向倾斜,诱导斜面14B则相对于连接器厚度方向 倾斜。即,该诱导斜面14A将对方连接器2沿连接器宽度方向朝正确嵌合位 置诱导,该诱导斜面14B将对方连接器2沿连接器厚度方向朝正确嵌合位置 诱导。如图1 (A)所示,在壳体10的沿连接器宽度方向延伸的下缘部,在 与端子21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沟槽部15,容许在该端子21的下端部形成的后 述的连接部21A-1、 21B-1往壳体外延伸。另外,在连接器宽度方向的两端 部的壳体10的下面,为了压入安装固定构件30而形成有沿连接器高度方向 延伸的狭缝状的安装孔部16 (参照图7)。
图3 (A)是从端子配置侧观察连接器1的板片20的立体图。图3 (B) 是从接地板23安装侧观察该板片20的立体图。板片20是在合成树脂制的 板状基材22的一个板面上排列着与该基材22 —体成形的多个端子21,且以 覆盖该多个端子21的排列范围的方式在基材22的另一板面上安装接地板 23。端子21互相隔着既定间隔而平行地朝连接器高度方向延伸。本实施形 态是将该端子21以等间隔来排列,且将该端子21彼此间设定成既定的尺寸, 由此在所有的端子21上谋求阻抗匹配。
各板片20的多个端子21是由信号端子21A及接地端子21B所构成,在 本实施形态,如图3 (B)所示,各板片20的多个端子21当中,位于两端位 置及中央位置的端子21是作为接地端子21B来使用,除此以外的端子是作 为信号端子21A来使用。在本实施形态,为便于说明,在没有必要区分成信 号端子21A及接地端子21B时,将这些端子统称为"端子21"。
上述端子21的下端部从基材22的下端缘突出。该突出的部分在连接器
厚度方向朝连接器外侧呈大致垂直地弯曲,构成用来与电路基板连接的连接 部21A-1 (信号端子21A的连接部)和21B-1 (接地端子21B的连接部)(参 照图2 (A))。如图3 (A)所示,端子21的上端部分构成在连接器嵌合 状态下与对方连接器的端子接触的笔直状的接触部21A-2 (信号端子21A的 接触部)和21B-2 (接地端子21B的接触部)(同时参照图2 (A))。
如图3 (A)所示,多个端子21的接触部21A-2、 21B-2在板片20的上 部从板面露出。另外,从图3 (B)可清楚地看出,连接部21A-1、 21B-1从基材22的下端突出。在该连接部21A-1、 21B-1和该接触部21A-2、 21B-2 之间笔直状延伸的部分埋设于基材22内,且在该端子长边方向(图3 (A) 的上下方向)的二处设置有沿板厚方向贯穿基材22的孔部22A、 22B;端子 21从该孔部22A、 22B内露出。该孔部22A、 22B是为了在制造板片20时将 多个端子21在用模具定位的状态下进行保持,但最好是在兼顾到阻抗匹配 的位置上形成。
如图3 (A)所示,基材22在端子排列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沿端子长边 方向延伸的保持沟槽22C。在板片20插入壳体10的收容部12时,前述的设 置于壳体10上的间隔壁部11的突条部11A被压入该保持沟槽22C,并利用 该突条部IIA进行保持(参照图7)。该保持沟槽22C对应于上述突条部11A 的宽度,其在端子排列方向的宽度尺寸是往下逐渐变小。另外,在沿端子长 边方向互相平行延伸的该保持沟槽22C的一对内侧面上,在该保持沟槽22C 的上端侧及下端侧形成有朝互相接近的方向突出的保持突部22C-1、 22C-2。
如图3(B)所示,在基材22的另一板面上,以覆盖该另一板面整体的 方式安装着金属制的接地板23。在本实施形态,在板片20上,该端子21和 接地板23之间的距离比端子21彼此间的距离更大。通过如此配置多个端子 21及接地板23,利用端子21彼此间的距离来调整的各端子21的阻抗时就 不会受到接地板23的影响。
在接地板23上,在端子排列方向上的两端部及中央部的高度方向(端 子长边方向)上的上部、中部、下部三处,将该接地板23往基材22侧切开 竖起而形成臂状的接地片23A。在本实施形态,在端子排列方向上,接地端 子21B位于与接地片23A对应的位置。如图3 (B)所示,形成于上部的接地 片23A是往下延伸,形成于中部及下部的接地片23A则是往上延伸。
图4 (A)是显示在图3 (B)的端子排列方向上的接地端子21B的位置 (图3 (B)的一点链线IVA的位置)的截面图。图4 (B)是显示在图3 (B) 的端子排列方向上的信号端子21A的位置(图3 (B)的一点链线IVB的位置) 的截面图。如图4 (A)所示,所有的接地片23A都是以前端朝向基材22的 板面呈凸弯曲的方式弯曲,该弯曲的部分是形成用来与接地端子21B接触的 接触部23A-l。接地片23A利用该接触部23A-1与接地端子21B进行弹性接 触,由此使具备板片20的连接器1获得接地效果。另外,如图3 (B)所示,在接地板23上,在端子长边方向上的各接地 片23A彼此间形成有用来将该接地板23安装在基材22的板面上的安装孔部 23B。该安装孔部23B形成朝端子长边方向延伸的大致长方形,其上部宽度 比下部宽度稍窄。
图5是显示将图3(B)所示的板片20的接地板23卸下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5所示,基材22的供接地板23安装的面(以下称"被安装面")在与 该接地板23的接地片23A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容许该接地片23A进入的凹部 22D。如图5所示,各凹部22D形成有配合该凹部22D所对应的接地片23A 的倾斜而倾斜的斜面22D-l。
另外,上述被安装面在与接地板23的安装孔部23B对应的位置上形成 有截面四方形的突起部22E。该突起部22E的在端子排列方向上的宽度尺寸 比接地板23的安装孔部23B的大致下半部的宽度尺寸稍小,而比同方向上 的大致上半部的宽度尺寸稍大。涉及将接地板23安装在基材22上的要领随 后会做叙述。
以下说明制作板片20并将该板片20压入壳体IO的要领。首先,将在 板厚方向尚未弯曲、即尚未形成连接部21A-1、 21B-1的笔直状的多个端子 21隔着既定间隔配置于成形模具内。接着,让熔融树脂流入该模具内,使上 述多个端子21和合成树脂制的基材22 —体成形。这时,为了使端子21的 一端从基材22的一端侧突出,将端子21配置成使其一端突出模具外。接着, 将从基材22的一端突出的所有的端子21的端部同时进行弯曲而形成连接部 21A-l、 21B-l。由此,如图5所示,制作出端子21和基材22的一体成形物。
接着,让基材22的突起部22E插通接地板23的安装孔部2犯的大致下 半部、即宽度比突起部22E的宽度稍大的部分,使接地板23紧密附着于基 材22的板面上。然后,让接地板23维持紧密附着于基材22表面的状态而 往下方滑动,以使上述突起部22E沿端子长边方向压入上述安装孔部23B的 大致上半部、即宽度比突起部22E的宽度稍小的部分。如此般压入突起部22E, 使上述安装孔部23B的大致上半部的内缘部咬入突起部22E的外缘部。结果, 在基材22上安装好接地板23而完成板片20的制造。
接着,将如此制作出的板片20如图6所示,以安装有接地板23的板面 在连接器厚度方向上朝向壳体10外方的姿势,从形成有端子21的接触部21A-2、 21B-2的端缘侧经由壳体10的收容部12的下开口部而压入该收容部 12内(箭头P)。这时,在该收容部12内,形成于壳体10的间隔壁部11 上的突条部11A会沿着端子长边方向、即连接器高度方向而压入该板片20 的保持沟槽22内。而且,突条部11A会被形成于该保持沟槽22C内的保持 突部22C-1、 22C-2在端子排列方向、即连接器宽度方向夹压保持。如此, 保持板片20就被壳体10保持。
被压入的板片20如图1 (A)及图2 (A)所示,贯穿收容部12,且该板 片20的上部、即接触部21A-2、 21B-2所在的部分比壳体10的上缘部更往 上突出。在本实施形态,是进行压入,直到所有的板片20的上端部在连接 器高度方向上与端壁部13的上端部位于大致相同位置为止。而且,如图2 (A)所示,在各板片20彼此间形成有接收空间17,以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 接收后述的对方连接器2的中央壁部42。
图7是图2 U)的VII-VII截面图。如图7所示,板片20通过壳体10 的突条部11A而在端子长边方向的二处、即保持突部22C-1、 22C-2的位置 上被保持。而且,在该端子长边方向上的该保持突部22C-1、 22C-2以外的 位置上,在突条部11A和保持沟槽22C之间形成有空隙。另外,在该板片20 的外缘部和收容部12的内缘部之间也形成有空隙。
在板片20被保持于收容部12内的状态下,端子21的连接部21A-l、 21B-1如图1 (A)所示,从各沟槽部15往连接器1的外部突出。该连接部 21A焊接于电路基板的对应电路部(未图标),能使连接器l和电路基板形 成电气连接。
如图l (A)所示,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的壳体10的下面,设 有用来将连接器1固定于电路基板上的固定构件30。该固定构件30是由金 属板制作成的,通过将该固定构件30的一部分压入壳体10的安装孔部16 (参照图7)来安装在壳体10上。该固定构件30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的壳 体10的各端部分别设有二个,在各端部,从上述安装孔部16往下突出的部 分在连接器板厚方向上往互相分离的方向延伸。通过将该固定构件30的下 缘部焊接于电路基板,而将连接器1固定在该电路基板上。
图1 (B)是显示从下侧观察用来与本实施形态的连接器1嵌合连接的对 方连接器2的立体图。图2 (B)是通过图1 (B)的一点链线IIB的位置的截面图。对方连接器2具备大致长方体外形的合成树脂制的壳体40、被该 壳体40保持成沿其长边方向排列的多个端子50、用来将对方连接器2固定 在电路基板上的金属制的多个固定构件60。
从图2 (B)可明显看出,壳体40朝下方开口形成有在连接器嵌合时 用来接收连接器1的板片20的上部的接收空间41。在该接收空间41的中央 部,在图2 (B)的截面图中呈岛状的中央壁部42沿壳体40的宽度方向、即 连接器宽度方向延伸而遍及接收空间41的大致整个区域。因此,接收空间 41形成在中央壁部42和壳体40的周壁之间包围该中央壁部42的状态。从 图2 (B)可明显看出,该接收空间41形成在壳体40的下半部。在壳体40 的上半部形成有用来保持端子50的端子保持沟槽43。端子保持沟槽43沿上 下方向贯穿而与上述接收空间41连通。如后所述,端子50是被端子保持沟 槽43的内面所保持。
如图l (B)所示,在中央壁部42的侧壁面,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在 与端子50对应的位置上,后述的端子收容沟槽42A在上述侧壁面的大致下 半部的范围内朝上下方向(连接器高度方向)延伸形成(同时参照图2(B))。
从图2 (B)可明显看出,端子50是将笔直状的金属片的上端侧以板厚 方向大致垂直弯曲而形成大致倒L字形。朝与连接器宽度方向及连接器高度 方向双方垂直的方向(对方连接器2的"连接器厚度方向")弯曲而延伸的 端子50的上端部,是作为与形成在电路基板(未图标)上的对应电路部连 接的连接部51。另外,端子50的下端部是以朝向与连接部51的延伸方向相 同的方向呈凸弯曲的方式形成弯曲,该凸弯曲部分是作为在接收空间41内 与连接器1的端子21接触的接触部52。
多个端子50当中,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与连接器1的信号端子21A对 应的位置上的端子是作为信号端子来使用,与连接器l的接地端子21B对应 的位置上的端子是作为接地端子来使用。如后所述,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 与连接器1的端子21接触的端子50会朝向中央壁部42侧进行弹性变形, 且其一部分被收容在上述端子收容沟槽42A。
该端子50是从接触部52侧经由壳体40的端子保持沟槽43而往下压入, 其沿连接器高度方向延伸的部分的上侧部分的两侧端缘被端子保持沟槽43 的内面夹压保持。从图2(B)可明显看出,接触部52是位于接收空间41内,连接部51是从端子保持孔部43的上开口部沿着连接器厚度方向而往对方连 接器2的外部延伸。
如图l (B)所示,壳体40的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的下端具有 在进行连接器嵌合时可接收连接器1的导引部14的、朝下方开口的孔部、 即被导引部44。在该被导引部44的开口缘部形成有相对于连接器宽度方 向倾斜的被诱导斜面44A及相对于连接器厚度方向倾斜的被诱导斜面44B。 在进行连接器的嵌合时,即使连接器1和对方连接器2的相对位置在连接器 宽度方向或连接器厚度方向上稍微偏离正确嵌合位置,被导引部44的被诱 导斜面44A也会抵接于连接器1的诱导斜面14A而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被引 导到正确嵌合位置,其被诱导斜面44B会抵接于连接器1的诱导斜面14B而 在连接器厚度方向上被引导到正确嵌合位置。如此,使导引部14容易进入 被导引部44内,能使连接器1和连接器2的相对位置位于正确嵌合位置。
在连接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壳体40的上面,设置着用来将连接器2 固定在电路基板上的固定构件60。该固定构件60是由金属板制作成的,通 过将该固定构件60的一部分压入在壳体40的上面形成的、沿连接器高度方 向延伸的狭缝状的安装孔部(未图标)而安装到壳体40上。该固定构件60 是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的壳体40的各端部分别设有二个,在各端部,从上 述安装孔部往下突出的部分在连接器板厚方向上是往互相分离的方向延伸。 将该固定构件60的上缘部焊接于电路基板,由此而将连接器2固定在该电 路基板上。
接着说明连接器1和对方连接器2的嵌合动作。
一旦从连接器1的上方嵌合对方连接器2,对方连接器2的中央壁部42 及端子50的接触部52侧的部分会从上方进入连接器1的接收空间17内, 且二列板片20的上端部、即设有端子21的接触部21A-2、 21B-2的部分会 从下方进入对方连接器2的接收空间41内。
当连接器1和对方连接器2的位置在连接器宽度方向或连接器厚度方向 上有若干偏差时,利用连接器1的诱导面14A可在连接器宽度方向导引对方 连接器2的被诱导面44A,利用连接器1的诱导面14B可在连接器厚度方向 导引对方连接器2的被诱导面44B,而使对方连接器2位于能和连接器1嵌 合的正确位置。一旦对方连接器2的端子50的接触部52进入连接器1的接收空间17, 即在该接收空间17内和板片20的接触部21A-2、 21B-2接触。该接触部52 即在连接器厚度方向上被往内推压到接触部21A-2、 21B-2上而产生弹性变 形,且被收容在端子收容沟槽42A内。而且,对方连接器2的中央壁部42 的下面会抵接于连接器1的间隔壁部11的上面,阻止该中央壁部42的进一 步的进入,由此完成连接器彼此的嵌合。
在本实施形态,板片20是将等间隔排列的多个端子21和合成树脂制的 基材22 —体成形而制作成的,因此端子排列方向上的端子21间的基材尺寸 相同。又由于树脂紧密附着于端子,基材22和该端子21之间不会形成空气 层。因此,各端子彼此间的介电常数相同。结果,容易实现所有的端子间的 阻抗匹配。
在本实施形态,是将全部端子21分成多个组,使各组端子21和基材22 进行一体成形,而制作出端子排列方向上的尺寸小的板片。因此,用来制造 各板片20的模具可小型化,熔融树脂可充分地流入而遍及整个模具内部, 即使是端子21间也容易让熔融树脂充分地流入。结果,可更确实地避免在 端子间形成空气层。而能更确实地实现阻抗匹配。
在将排列在一起的多个端子和基材一体成形来制作板片时,大多是将笔 直状的端子和基材进行一体成形后使从该基材突出的所有端子的端部弯曲 来形成连接部。这时,在形成该连接部时,是用工具在沿端子排列方向延伸 而通过所有端子的假想线与该端子交叉的位置上同时进行弯曲。然而,由于 端子和工具间的相对位置的误差等,可能会以上述假想线相对于端子排列方 向呈倾斜的状态而将所有的端子施以弯曲,结果会在端子彼此间造成端子长 边方向上的弯曲位置不一致。这时,由于端子彼此间的连接部的位置不一致, 不容易让全部端子的连接部都和电路基板上的对应连接部形成充分的连接, 而无法确保连接的稳定性。
在全部端子和基材进行一体成形而制作出端子排列方向尺寸大的一个 板片时,当发生上述事态时,由于端子排列方向的尺寸大,位于该方向上的 一端侧及另一端侧的端子彼此间的弯曲位置的偏差会变大,因此端子长边方 向上的连接部的位置的偏差也变大。因此,该连接部和上述对应电路部的连 接变得更不稳定。而本实施形态是对被压入一个连接器的板片沿着连接器宽度方向、即端 子排列方向进行分割,使一个板片在端子排列方向上的尺寸小,因此即使由 于在形成连接部时发生上述假想线倾斜而造成端子排列方向上的位于一端 侧和另一端侧的端子彼此间的弯曲位置发生偏差,由于各板片在端子排列方 向上的尺寸小,各板片的上述偏差也相应地变小。因此,上述连接部和上述 对应电路部的连接不容易变得不稳定。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由于是使用端子排列方向上的尺寸小的多个板片 来组成板片组,因此即使是对于端子排列方向上的尺寸不同的各种壳体,只 要将沿该端子排列方向排列的板片数目予以增减即可,无须改变构成板片的 构件或模具。结果,可抑制连接器的制造成本上升。
在本实施形态,是从该板片20的设有接触部21A-2、 21B-2的上缘侧将 多个该板片20压入壳体10的收容部12A、 12B内。因此,即使壳体10变形 而无法确保端子排列方向、即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上的端子长边方 向的尺寸精度时,也可通过对各板片20调整压入量而使上述端子长边方向 上的端子的连接部21A-1、 21B-1的位置在整个连接器宽度方向一致。结果, 能使所有端子21和电路基板上的对应电路部的连接变得更稳定。
在本实施形态,如上所述,在板片20被压入壳体10的收容部12内的 状态下,板片20利用壳体10的突条部IIA而仅在板片20的保持突部22C-l、 22C-2的位置上受到夹压保持。而在其它的位置上,该板片20和收容部12 不接触,从而在它们之间形成空隙。
如此,板片20是被保持突部22C-1、 22C-2局部地夹压保持,能使板片 20和收容部12的内面间的接触面积变小。因此,即使不小心使外力施加于 电路基板上所配置的连接器1的壳体10,由于上述接触面积、换言之是应力 传递面积縮小,该外力几乎不会传递到板片20,起因于该外力的应力大部分 不容易从壳体10传递至固定构件30。结果,应力不容易传递至端子21的连 接部21A-1、 21B-1和电路基板的对应电路部间的连接部分,而能维持稳定 的连接状态。
在本实施形态,是以覆盖在基材22的一面上排列的端子21的排列范围 的方式将金属制的接地板23安装于基材22的板面,且该接地板23的接地 片23A和接地端子21B进行弹性接触。因此,相较于接地板和接地端子不接触的情况,可提升高速传送性。
在本实施形态,作为接地部,是形成与信号端子21A的形状相同的端子 构件、即接地端子21B。连接器的端子和电路基板上的对应电路部间的焊接 通常是在连接器的连接部和对应电路部之间存在熔融前的焊料的状态下将 连接器和电路基板在加热装置(未图标)内加热,即进行所谓的回流焊接。
假使接地部不是用端子构件,而是以从接地板的下端延伸出脚部的形式 与该接地板形成为一体,则由于与该接地部成为一体的该接地板的表面积比 各信号端子的表面积大许多,因此在进行回流焊接时,来自该接地板表面的 散热量要比来自信号端子表面的散热量还多。换句话说,由于来自接地板表 面的散热量多,相应地,往接地部和上述对应电路部间的焊接部分供应的热 量变少,该连接部分的焊接可能变得不完全。而在表面积小的信号端子的连 接部和对应电路部间的连接部分却可供应充分的热量,从而能进行充分的焊 接,因此接地端子和信号端子之间会在连接状态的稳定性方面发生很大的差 异。
在本实施形态,是设置与信号端子的形状相同的接地端子,因此相较于 利用从接地板下端延伸出的脚部形成的接地部而与该接地板形成一体的情 况,作为接地部的接地端子的表面积小,对该接地端子的连接部和对应电路 部之间的连接部分可供应充分的热量,从而能充分地进行该连接部分的焊 接。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该接地端子和该信号端子的表面积相等,来自表 面的散热量也相等。因此,对接地端子和对应电路部间的连接部分以及信号 端子和对应电路部间的连接部分供应的热量相同。结果,接地部和对应电路 部间的连接部分以及信号端子的连接部和对应电路部间的连接部得到相同 的热量,从而能抑制连接稳定性的不一致。
在本实施形态,壳体是合成树脂制的,但壳体的材料并不限于此,也能 采用其它的电绝缘体。另外,该壳体也可以是金属制的。这时,该壳体中的 与端子或接地板接触的部位必须形成绝缘层。通过使用金属制的壳体,可提 升接地效果。
在本实施形态,板片在连接器厚度方向排列有二列,但列数不限于此, 可为一列,亦可为三列以上。本实施形态是将板面互相平行延伸的二个电路基板通过连接器1和对方
连接器2的嵌合而形成电气连接,但二个电路基板的位置关系并不限于此。 例如,对方连接器可为直角型连接器,而将板面彼此呈垂直延伸的二个电路 基板通过二个连接器的嵌合来形成电气连接。
本实施形态是在端子排列方向将多个端子隔着等间隔来排列,但端子彼 此间的间隔并不限于等间隔。为了谋求端子彼此间的阻抗匹配,例如可按照 端子的厚度尺寸(板片的对置方向上的尺寸)及宽度尺寸(端子排列方向上 的尺寸)而在端子排列面内将端子弯曲成大致曲柄状,以调整端子间的尺寸。 具体而言,在端子的厚度尺寸大的情况下,必须将端子弯曲成使邻接的端子 间的尺寸变大的状态;而在端子的宽度尺寸小的情况下,必须将端子弯曲成 使邻接的端子间的尺寸变小的状态。
在本实施形态,壳体是在端子长边方向的二处、即保持沟槽的保持突起 的位置上将板片夹压保持,但夹压位置的个数并不限于此,可为一处,亦可 为三处以上。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是用来使二个电路基板彼此连接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板片,该板片是在电绝缘材的板状基材的一个板面上将彼此隔着既定间隔平行延伸的多个端子与该基材一体成形而构成;将多个该板片以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方式在端子排列方向互相邻接配置,且用保持构件进行保持。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端子的长 边方向的一端从基材的一端缘突出,构成用来与电路基板连接的连接部;板片从上述长边方向上的上述端子的另一端侧所处的该板片的另一端缘侧压 入保持构件的收容部内。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保持构件及板片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对该板片局部地夹压保持的保持突部。
4. 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板片具有以覆盖端子的排列范围的方式安装在基材的另一板面上的金属制 接地板。
全文摘要
一种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用来使二个电路基板彼此连接,具有多个板片(20),该板片(20)是在合成树脂制的板状基材(22)的一个板面上将彼此隔着既定间隔平行延伸的多个端子(21)与该基材(22)一体成形而构成;并通过壳体(10)将多个该板片(20)保持成位于同一平面上且沿着端子排列方向互相邻接配置。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可抑制各端子彼此间的介电常数的不一致,容易实现阻抗匹配。
文档编号H01R13/6477GK101685912SQ20091017500
公开日2010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2日
发明者大志田直 申请人: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