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9116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性能稳定 可靠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USB)是目前广泛使用于个人电脑周边 产品的一种热插拔传输介面,该介面在不需要重新开机的情况下即与硬体连结进行资料传 输,具有传输性能好的特性,1988年时第一代USB1. 1传输介面被推,2000年英特尔则发表 USB2.0的正式规格,借此也扩展了可以使用USB传输介面的电脑周边产品种类,如移动硬 盘、打印机、鼠标器等。但随着所需进行传输的档案容量日渐增大,USB2. 0的传输速度因受限于控制晶片 及种种因素而开始不能满足使用时的需求,也因此促进了新一代USB3. 0的推出,USB3. 0除 了维持既往的结构与随插即用的特色,更将应用领域扩及到个人电脑、消费电子商品及移 动装置的同步即时传输中,其传输速度更为USB2.0的10倍,并且具有低功耗的优点。因2008年发布的USB3. 0标准具有向下兼容的特性,USB3. 0的硬件接口设备也必 须可兼容现有USB2. 0接口器件,并且在原有规格下增加5个端子,从而提高数据的传输速 度。但是因为利用添加一组端子来提升传输速度也使得其结构更为复杂,需要多个组件进 行组装,不但使连接器的生产组装不便而提升了制造成本,而且现有技术中的USB的主体 部分为一个整体,组装在内部的两组端子,都采用嵌入的方式,使得端子的结构须带有倒刺 形的尖角,使得端子组内部端子之间的间距变小。两组端子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两组端子间 的距离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易产生电磁干扰及短路现象,影响数据传输的稳定性,不利于 市场的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运用简单的改良设计系能有效解 决两端子之间容易受电子杂讯干扰而影响高频传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运用简易的构件组合系能有效简 化产品各部件的组装,提高作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各部件之间具有稳定可靠的组装 结构强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座,该绝缘座包括有主座体、上座体和尾座,其中,该主座体的前侧一体延 伸有一第一舌板,主座体中设置有横向延伸的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该第一端子槽和 第二端子槽的前端分别横向贯穿至该第一舌板的上、下表面,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的 后端贯穿出主座体的尾端面;该上座体组装于主座体的顶端面,该上座体上设置有一第二舌板,该第二舌板位于前述第一舌板的正上方;该尾座组装于主座体上,尾座包括有底板和 一自该底板后缘向上一体延伸出的尾板,底板上还设置有前后并排分布的第三端子槽、第 四端子槽和第五端子槽;四个第一端子,它们分两两一组上下并排嵌装于主座体之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 槽中,且第一端子前端的弹性抵触部分别露出于前述第一舌板的上、下表面,第一端子尾端 的焊脚部经90度折弯后插伸入底板上的第三端子槽和第四端子槽中,并向下伸出尾座的 底面;五个第二端子,它们并排一体镶嵌成型固装于前述上座体之中,且第二端子前端 的抵触部露出于前述第二舌板的底面,第二端子尾端的焊脚部经90折弯后插伸入底板上 的第五端子槽中,并向下伸出尾座的底面;以及,该第二端子折弯90度后的竖直部分位于 前述尾板的内侧;一金属外壳,该金属外壳紧包覆于前述绝缘座外,金属外壳的前端开口与绝缘座 的第一舌板和第二舌板组合形成标准的电连接器插口。优选的,所述主座体设置有一向下、向后开口的容置腔,于容置腔的左右两内壁面 上设置有上勾部;所述尾座的底板自下而上嵌装于该容置腔中,于底板的左右两外侧面上 设置有下勾部,该下勾部与前述上勾部扣合组接。优选的,所述主座体的尾端面上一体延伸有一下横板,该下横板上设置有向后开 口的下卡槽,所述第一端子折弯90度后的竖直部分系嵌装于前述下卡槽中。优选的,所述主座体的尾端面上一体延伸有一上横板,该上横板1上设置有向后 开口的上卡槽;所述第二端子折弯90度后的竖直部分系1嵌装于该上卡槽中。优选的,所述尾板的内壁面上设置有竖向延伸向前开口的尾卡槽,该尾卡槽向下 连通该第五端子槽;所述第二端子折弯90度后的竖直部分系嵌装于该尾卡槽中。优选的,所述上座体自上而下插装于主座体的顶端面,主座体的顶端面上凸设有 两定位柱和一定位条,并该两定位柱和定位条呈三角形分布,其中,该两定位柱分布于顶端 面的前部,该定位条分布于顶端面的后部;所述上座体的底面内凹形成有同样呈三角形分 布的两定位孔和一定位长条槽,前述定位柱和定位条对应嵌插于该定位孔和定位长条槽 中。优选的,所述金属外壳包括有一主壳体和尾盖,该主壳体系紧包覆于前述绝缘座 外,主壳体的前端开口与绝缘座的第一舌板和第二舌板组合形成前述标准的电连接器插 口,主壳体的尾端向后开口 ;该尾盖则封盖于绝缘座的尾端面,该尾盖的侧缘上一体延伸有 用于与该主壳体扣合连接的扣板。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 方案可知,其一是该尾座上向上一体延伸出有一尾板,利用该尾板以封盖于端子的后侧,阻 隔于金属外壳与端子之间,减少端子与金属外壳之间的电磁干扰,避免对高频传输的影响; 其次是进一步利用尾板上的尾卡槽将相邻两端子绝缘隔离,亦可减少两端子之间的电磁干 扰,进一步避免对高频传输的影响。再者是该尾座系自下而上的紧装配于主座体中,这样可 在组装完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后再组装尾座,使尾座的组装更具灵活性和便利性。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 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去掉金属外壳后的局部组装立体示图;图4是图3的仰视示图;图5是图3中第一端子位置的截面图;图6是图3中第二端子位置的截面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绝缘座的分解示放大图。附图标识说明10、绝缘座119、上勾部101、第一端子槽12、上座体102、第二端子槽120、定位孔103、第三端子槽121、第二舌板104、第四端子槽122、定位长条槽105、第五端子槽13、尾座11、主座体131、底板110、定位柱132、尾板111、第一舌板133、下勾部112、定位条134、尾卡槽 113、上横板 20、第一端子114、下横板30、第二端子115、左侧板40、金属外壳116、右侧板41、主壳体117、上卡槽42、尾盖118、下卡槽421、扣板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 绝缘座10、第一端子20、第二端子30和金属外壳40。其中,如图7,该绝缘座10包括有主座体11、上座体12和尾座13,该主座体11的 前侧一体延伸有一第一舌板111,主座体11中设置有横向延伸的第一端子槽101和第二端 子槽102,该第一端子槽101和第二端子槽102的前端分别横向贯穿至该第一舌板111的 上、下表面,第一端子槽101和第二端子槽102的后端贯穿出主座体11的尾端面。该主座 体11的尾端面上一体延伸有一上横板113、一下横板114、一左侧板115和一右侧板116, 其中,该上横板113和下横板114上设置有向后开口的上卡槽117和下卡槽118,该下横板 114的底面高于主座体11的底面,由该下横板114、左侧板115和右侧板116围合形成一向 下、向后开口的容置腔107,于容置腔107的左右两内壁面上设置有上勾部119。主座体11 的顶端面上凸设置有两定位柱110和一定位条112,并该两定位柱110和定位条112呈三角 形分布,其中,该两定位柱110分布于顶端面的前部,该定位条112分布于顶端面的后部。CN 201773966 U
说明书
4/4页该上座体12自上而下插装于主座体11的顶端面,对应于上座体12的底面内凹形 成有同样呈三角形分布的两定位孔120和一定位长条槽122,前述定位柱110和定位条112 对应嵌插于该定位孔120和定位长条槽122中,以为上座体12与主座体11之间提供组装 定位,限制上座体12相对于主座体11前后左右方向的位移。特别是,该上座体12上设置 有一第二舌板121,当上座体12组装于主座体11上时,该第二舌板121位于前述第一舌板 111的正上方。该尾座13自下而上组装于主座体11上,尾座13包括有底板131和一自该底板131 后缘向上一体延伸出的尾板132,该底板131的左右两外侧面上分别设置下勾部133,该底 板131自下而上扣装于前述容置腔107中,利用该下勾部133与上勾部119彼此扣合固接。 底板121上还设置有前后并排分布的第三端子槽103、第四端子槽104和第五端子槽105。 该尾板13则封盖于前述主座体11的后侧面,于尾板13的内壁面上设置有竖向延伸向前开 口的尾卡槽134,该尾卡槽134向上与前述上卡槽117正对连通,尾卡槽134向下连通该第 五端子槽105。该第一端子20为四个,它们分两两一组上下并排嵌装于主座体11之第一端子槽 101和第二端子槽102中,且第一端子20前端的弹性抵触部21分别露出于前述第一舌板 111的上、下表面,如图5,第一端子20尾端的焊脚部22经90度折弯后插伸入底板131上 的第三端子槽103和第四端子槽104中,并向下伸出尾座13的底面。特别是,该第一端子 折弯90度后的竖直部分系嵌装于前述下卡槽118中。该第二端子30为五个,它们并排一体镶嵌成型固装于前述上座体12中,且第二端 子30前端的抵触部31露出于前述第二舌板121的底面,如图6,第二端子30尾端的焊脚部 32经90折弯后插伸入底板131上的第五端子槽105中,并向下伸出尾座13的底面。特别 是,该第二端子30折弯90度后的竖直部分系嵌装于前述上卡槽117和尾卡槽134中。该金属外壳40包括有一主壳体41和尾盖42,该主壳体41系紧包覆于前述绝缘座 10夕卜,主壳体40的前端开口与绝缘座10的第一舌板111和第二舌板121组合形成标准的 电连接器插口(诸如B型USB3. 0插口),主壳体41的尾端向后开口,利用该开口可方便前 述绝缘座10自后向前组装入该主壳体41中,主壳体41利用其上刺破成型形成的倒刺与绝 缘座10组装定位。该尾盖42则封盖于绝缘座10的尾端面,该尾盖42利用其侧缘折弯形 成的扣板421与该主壳体扣合连接。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一是该尾座上向上一体延伸出有一尾 板,利用该尾板以封盖于端子的后侧,阻隔于金属外壳与端子之间,减少端子与金属外壳之 间的电磁干扰,避免对高频传输的影响;其次是进一步利用尾板上的尾卡槽将相邻两端子 绝缘隔离,亦可减少两端子之间的电磁干扰,进一步避免对高频传输的影响。再者是该尾座 系自下而上的紧装配于主座体中,这样可在组装完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后再组装尾座,使 尾座的组装更具灵活性和便利性。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 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 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新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座,该绝缘座包括有主座体、上座体和尾座,其中,该主座体的前侧一体延伸有一第一舌板,主座体中设置有横向延伸的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该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的前端分别横向贯穿至该第一舌板的上、下表面,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的后端贯穿出主座体的尾端面;该上座体组装于主座体的顶端面,该上座体上设置有一第二舌板,该第二舌板位于前述第一舌板的正上方;该尾座组装于主座体上,尾座包括有底板和一自该底板后缘向上一体延伸出的尾板,底板上还设置有前后并排分布的第三端子槽、第四端子槽和第五端子槽;四个第一端子,它们分两两一组上下并排嵌装于主座体之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中,且第一端子前端的弹性抵触部分别露出于前述第一舌板的上、下表面,第一端子尾端的焊脚部经90度折弯后插伸入底板上的第三端子槽和第四端子槽中,并向下伸出尾座的底面;五个第二端子,它们并排一体镶嵌成型固装于前述上座体之中,且第二端子前端的抵触部露出于前述第二舌板的底面,第二端子尾端的焊脚部经90折弯后插伸入底板上的第五端子槽中,并向下伸出尾座的底面;以及,该第二端子折弯90度后的竖直部分位于前述尾板的内侧;一金属外壳,该金属外壳紧包覆于前述绝缘座外,金属外壳的前端开口与绝缘座的第一舌板和第二舌板组合形成标准的电连接器插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座体设置有一向下、向后 开口的容置腔,于容置腔的左右两内壁面上设置有上勾部;所述尾座的底板自下而上嵌装 于该容置腔中,于底板的左右两外侧面上设置有下勾部,该下勾部与前述上勾部扣合组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座体的尾端面上一体延 伸有一下横板,该下横板上设置有向后开口的下卡槽,所述第一端子折弯90度后的竖直部 分系嵌装于前述下卡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座体的尾端面上一体延 伸有一上横板,该上横板1上设置有向后开口的上卡槽;所述第二端子折弯90度后的竖直 部分系1嵌装于该上卡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板的内壁面上设置有竖 向延伸向前开口的尾卡槽,该尾卡槽向下连通该第五端子槽;所述第二端子折弯90度后的 竖直部分系嵌装于该尾卡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体自上而下插装于主 座体的顶端面,主座体的顶端面上凸设有两定位柱和一定位条,并该两定位柱和定位条呈 三角形分布,其中,该两定位柱分布于顶端面的前部,该定位条分布于顶端面的后部;所述 上座体的底面内凹形成有同样呈三角形分布的两定位孔和一定位长条槽,前述定位柱和定 位条对应嵌插于该定位孔和定位长条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包括有一主壳体 和尾盖,该主壳体系紧包覆于前述绝缘座外,主壳体的前端开口与绝缘座的第一舌板和第 二舌板组合形成前述标准的电连接器插口,主壳体的尾端向后开口 ;该尾盖则封盖于绝缘 座的尾端面,该尾盖的侧缘上一体延伸有用于与该主壳体扣合连接的扣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性能稳定可靠的电连接器,包括有绝缘座、四个第一端子、五个第二端子和金属外壳。该绝缘座包括有主座体、上座体和尾座,尾座包括有底板和一自该底板后缘向上一体延伸出的尾板,四个第一端子分两两一组上下并排嵌装于主座体之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中,五个第二端子一体镶嵌成型固装于前述上座体中,且第二端子折弯90度后的竖直部分位于前述尾板的内侧,利用该尾板以封盖于端子的后侧,阻隔于金属外壳与端子之间,减少端子与金属外壳之间的电磁干扰,避免对高频传输的影响。
文档编号H01R13/658GK201773966SQ20102021722
公开日2011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日
发明者许应赞 申请人:东莞捷仕美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