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机器人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54996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线电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高柔性耐扭转机器人电缆。



背景技术:

工业机器人是最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数字化装备,技术附加值很高,应用范围很广, 作为先进制造业的支撑技术和信息化社会的新兴产业,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外专家预测,机器人产业是继汽车、计算机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大型高技 术产业。据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 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统计,世界机器人市场 前景看好,从20 世纪下半叶起,世界机器人产业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进入20世纪90 年代,机器人产品发展速度加快,年增长率平均在10%左右。2004 年增长率达到创 记录的20%。其中,亚洲机器人增长幅度最为突出,高达43%。

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信号电缆、机械装备电缆在超柔软性、高强度上较差,存在 性能空白,高端电缆依然大量进口。现有技术中,其结构一般是将一组挤包绝缘体的导电体绞合后形成缆芯,再挤包外护套,该种结构无法为连续频繁扭转和弯曲的使用场合提供长期稳定运行的保障,更不适用于需要快速加速运动和需要较快平行移动速率以及长距离移 动场合,因为以上应用要求电缆具有更高的柔软性、曲绕性能和抗拉强度。随着工业机器人发展,不仅要求其线缆满足相应柔软性、曲绕性能和抗拉强度性 能,而且其线缆安全、环保、节能、耐高温、耐磨、无卤阻燃,而且要求向轻量化方向发展,成 为主要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高柔性、强拉力、耐弯曲和扭转使用机器人电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型机器人电缆,包括缆芯,所述的缆芯由中心一根填充棉绳和以填充棉绳为圆心同心设置在填充棉绳外的内、中间、外三层由三种不同结构的绝缘线芯构成的绝缘线芯层左向绞合而成;在缆芯外右向绕包无纺布,在无纺布外挤包弹性体PVC护套层。

优选地,所述的内绝缘线芯层由2根第一绝缘线芯、2根第二绝缘线芯以及2根第三绝缘线芯组合而成。

优选地,所述的中间绝缘线芯层由4根第一绝缘线芯、4根第二绝缘线芯以及4根第三绝缘线芯组合而成。

优选地,所述的外绝缘线芯层由6根第一绝缘线芯、6根第二绝缘线芯以及6根第三绝缘线芯组合而成。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绝缘线芯由镀锡软铜导体以及挤包在镀锡软铜导体外的交联聚乙烯绝缘层构成。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绝缘线芯由镀锡软铜导体以及挤包在镀锡软铜导体外的弹性体PVC绝缘层构成。

优选地,所述的第三绝缘线芯由镀锡软铜导体以及挤包在镀锡软铜导体外的抗水树交联聚乙烯绝缘层构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采用多层不同结构的绝缘线芯组合,是一种特殊的结构,结构紧凑、结构简单,使得电缆的重量大大减轻;并且每层绝缘线芯层都有不同的绝缘线芯组合而成,使得电缆具有多元化,性能也多元化;绝缘线芯采用不同的绝缘层,使得电缆不仅具有绝缘性能,还具有阻水等性能;并采用弹性体PVC外护套,使得适合高频率弯曲和扭转,具有高柔性、强拉力、耐弯曲和扭转使用的特性,其可以广泛应用在持续弯曲自由移动且有拉力的拖链或机械手连接和装配场合中,其耐弯曲及扭转性能超过6000 万次而不发生电缆变形、导体断裂现象,确保电缆整体具有优良的机械物理性能;其次,其三层绝缘线芯间的间隙内填充有棉绳,形成缓冲,避免在电缆的往复运动中,保证弯曲时,有足够的移动位置而不产生拉伸造成断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型机器人电缆,包括缆芯,所述的缆芯由中心一根填充棉绳和以填充棉绳1为圆心同心设置在填充棉绳外的内、中间、外三层由三种不同结构的绝缘线芯构成的绝缘线芯层左向绞合而成;在缆芯外右向绕包无纺布,在无纺布外挤包弹性体PVC护套层。

为了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内绝缘线芯层由2根第一绝缘线芯、2根第二绝缘线芯以及2根第三绝缘线芯组合而成;所述的中间绝缘线芯层由4根第一绝缘线芯、4根第二绝缘线芯以及4根第三绝缘线芯组合而成;所述的外绝缘线芯层由6根第一绝缘线芯、6根第二绝缘线芯以及6根第三绝缘线芯组合而成。所述的第一绝缘线芯由镀锡软铜导体2以及挤包在镀锡软铜导体外的交联聚乙烯绝缘层3构成;所述的第二绝缘线芯由镀锡软铜导体2以及挤包在镀锡软铜导体外的弹性体PVC绝缘层4构成;所述的第三绝缘线芯由镀锡软铜导体2以及挤包在镀锡软铜导体外的抗水树交联聚乙烯绝缘层5构成。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