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8526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缆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缆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线缆是光缆、电缆等物品的统称,其中光缆是利用置于包覆护套中的一根或多根光纤作为传输媒质并可以单独或成组使用的通信线缆组件。线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而不可缺少的一种物品,线缆的用途有很多,主要有控制安装、连接设备、输送电力等。目前,室内光缆在生产时,需要进行放线、注塑成型护套、冷却、收线等工序,现有技术中,这些工序的完成一般是由人工辅助机器完成,自动化程度低,耗费人力,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生产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生产设备,包括工作台面、放线架、预热烘干装置和收线轴,所述放线架、预热烘干装置和收线轴分别依次固定设置在工作台面上,所述预热烘干装置内部对应放线架的放线端设置有穿孔,所述预热烘干装置内部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风扇,且与穿孔对应处均设置有加热管,所述预热烘干装置与收线轴之间设置有包料挤出装置,且包料挤出装置的输出端设置有冷却降温箱,所述冷却降温箱内顶部和底部设置有排风扇,所述冷却降温箱内顶部和底部对应排风扇处设置有排风口,所述收线轴通过支撑柱与冷却降温箱对应设置,所述收线轴的输入轴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设置在工作台面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放线架与预热烘干装置内的穿孔相对设置,所述放线架的顶部通过轴承设置有滑动轮组。

优选的,所述包料挤出装置底部设置有成型箱,且成型箱内设置有成型孔,所述包料挤出装置通过送料管与成型孔相通设置。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面对应包料挤出装置和冷却降温箱之间设置有吹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线缆生产设备,放线架的输出端对应设置预热烘干装置,通过预热烘干装置内的加热管产生热量,风扇将加热管发出的热量扇至穿孔内的线体上,将放线架上的光纤线体上的水分及灰尘吹落,并将线体遇热,为线体包料做准备;预热烘干装置的输出端设置降温冷却箱,通过降温冷却箱将包好外皮的线体降温冷却,保证线体外皮的依附性,使其方便收线轴对线体收线,该线缆生产设备,取代了传统之采用人工辅助机器完成的方式,减少了人力耗费,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占地面积少,推广价值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面;2、放线架;21、轴承;22、滑动轮组;3、预热烘干装置;31、穿孔;32、风扇;33、加热管;4、收线轴;41、包料挤出装置;411、吹风口;42、成型箱;421、成型孔;422、送料管;43、冷却降温箱;431、排风扇;432、排风口;44、支撑柱;45、伺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一种线缆生产设备,包括工作台面1、放线架2、预热烘干装置3和收线轴4,放线架2、预热烘干装置3和收线轴3分别依次固定设置在工作台面1上,预热烘干装置3内部对应放线架2的放线端设置有穿孔31,放线架2与预热烘干装置3内的穿孔31相对设置,放线架2的顶部通过轴承21设置有滑动轮组22,通过滑动轮组22对线体放线,提高线体放线的顺滑率,预热烘干装置3内部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风扇32,且与穿孔31对应处均设置有加热管33,放线架2的输出端对应设置预热烘干装置3,通过预热烘干装置3内的加热管33产生热量,风扇32将加热管33发出的热量扇至穿孔31内的线体上,将放线架2上的光纤线体上的水分及灰尘吹落,并将线体遇热,为线体包料做准备,预热烘干装置3与收线轴4之间设置有包料挤出装置41,包料挤出装置41底部设置有成型箱42,且成型箱42内设置有成型孔421,包料挤出装置41通过送料管422与成型孔421相通设置,通过成型孔421对线体包料,使线体包料均匀,且包料挤出装置41的输出端设置有冷却降温箱43,冷却降温箱43内顶部和底部设置有排风扇431,冷却降温箱43内顶部和底部对应排风扇431处设置有排风口432,收线轴4通过支撑柱44与冷却降温箱43对应设置,预热烘干装置3的输出端设置降温冷却箱43,通过降温冷却箱43将包好外皮的线体降温冷却,保证线体外皮的依附性,使其方便收线轴4对线体收线,工作台面1对应包料挤出装置41和冷却降温箱43之间设置有吹风口411,预先对包好外皮的线体降温处理,收线轴4的输入轴连接有伺服电机45,伺服电机45设置在工作台面1的底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