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结构连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3592阅读:14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束结构连接头。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接头是由两个护套组成,且每个护套上有一个铜棒卡槽,当两个护套连接时,对护套的装配工艺要求较高,端子容易接触不良,无形中增加了护套的注塑模模具的精度要求,增加了加工成本,当每个护套上的一个卡槽在装配后,两个卡槽的轴线随着装配的误差,不能保证两个卡槽共线,影响安装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线束结构连接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线束结构连接头,包括护套公接头、电线、端子、套管、密封堵,所述护套公接头上设有同轴的两个铜棒卡槽,护套公接头的插头内卡接有端子,所述电线的两端穿过护套公接头,所述密封堵设置在电线的两端上,密封堵和电线设置在端子的后端,端子和密封堵插入护套公接头中,所述套管设置在电线上,所述电线上设有第一卡线扣和第二卡线扣,所述第一卡线扣和第二卡线扣相同,所述第一卡线扣和第二卡线扣上均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梯形卡槽,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第一通孔上方,所述第二通孔上设有梯形卡槽设置在第二通孔上,且梯形卡槽与第二通孔相连通,并在连通处设有倒角。

优选的,所述套管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第三套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第三套管的材质均为φ3*0.5硅胶玻纤管,第一套管的长度为137±2mm,第二套管的长度为133±2mm,第三套管的长度为72±2mm。

一种线束结构连接头的线束穿线工艺,包括装备工装板,所述装配工装板包括板体、带有T形槽的接线部、接头部和两个线束插头部,接线部、接头部和线束插头部设于板体上,接头部位于接线部的左侧,第一线束插头部和第二线束插线头部分别位于接线部的右侧和上侧,所述第一套管卡接在接线部的T形槽左侧,第二套管卡接在接线部的T形槽右侧,第三套管卡接在T形槽上侧,第一卡线扣卡接在第一线束插头部上,第二卡线扣卡接在第二线束插头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的一端插入接头部的圆孔固定点中,电线另一端正向穿入第一套管,正向穿入第二套管,穿过第一卡线扣的第一通孔,再反方向通过梯形卡槽穿过第二通孔,安装在第一卡线扣上,回穿第二套管,正向穿入第三套管,穿过第二卡线扣的第一通孔,再反方向通过梯形卡槽穿过第二通孔,安装在第二卡线扣上,回穿第三套管,反向穿入第一套管。

优选的,所述接线部、接头部和线束插头部均采用绝缘塑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线扣和第二卡线扣为Pi材料。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一种线束结构连接头,将两个铜棒卡槽设置在护套公接头上,而与其对应的护套母接头上没有铜棒卡槽,与之前的工艺对比,降低了装备要求,不会因为装备工艺的误差而造成铜棒卡槽不在同一轴线上,从而保证里面端子的接触正常的稳定性,从而降低了注塑模具的精度要求,降低了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装备工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卡线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卡线扣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护套公接头,2-电线,3-端子,4-装备工装板,5-密封堵,6-铜棒卡槽,7-第一卡线扣,8-第二卡线扣,9-第一通孔,10-第二通孔,11-梯形卡槽,12-倒角,13-第一套管,14-第二套管,15-第三套管,16-板体,17-接线部,18-接头部,19-插头部,20-圆孔固定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到图6出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线束结构连接头,包括护套公接头1、电线2、端子3、套管、密封堵5,所述护套公接头1上设有同轴的两个铜棒卡槽6,护套公接头1的插头内卡接有端子3,所述电线2的两端穿过护套公接头1,所述密封堵5设置在电线2的两端上,密封堵5和电线2设置在端子3的后端,端子3和密封堵5插入护套公接头1中,所述套管设置在电线2上,所述电线2上设有第一卡线扣7和第二卡线扣8,所述第一卡线扣7和第二卡线扣8相同,所述第一卡线扣7和第二卡线扣8上均设有第一通孔9、第二通孔10和梯形卡槽11,所述第二通孔10设置在第一通孔9上方,所述第二通孔10上设有梯形卡槽11设置在第二通孔10上,且梯形卡槽11与第二通孔10相连通,并在连通处设有倒角12,有效卡住电线2且不会划伤电线2。

本实施例中,所述套管包括第一套管13、第二套管14和第三套管15。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管13、第二套管14和第三套管15的材质均为φ3*0.5硅胶玻纤管,第一套管13的长度为137±2mm,第二套管14的长度为133±2mm,第三套管15的长度为72±2mm。

一种线束结构连接头的线束穿线工艺,包括装备工装板4,所述装配工装板包括板体16、带有T形槽的接线部17、接头部18和两个线束插头部19,接线部17、接头部18和线束插头部19设于板体16上,接头部18位于接线部17的左侧,第一线束插头部19和第二线束插线头部分别位于接线部17的右侧和上侧,所述第一套管13卡接在接线部17的T形槽左侧,第二套管14卡接在接线部17的T形槽右侧,第三套管15卡接在T形槽上侧,第一卡线扣7卡接在第一线束插头部19上,第二卡线扣8卡接在第二线束插头部19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2的一端插入接头部18的圆孔固定点20中,电线2另一端正向穿入第一套管13,正向穿入第二套管14,穿过第一卡线扣7的第一通孔9,再反方向通过梯形卡槽11穿过第二通孔10,安装在第一卡线扣7上,回穿第二套管14,正向穿入第三套管15,穿过第二卡线扣8的第一通孔9,再反方向通过梯形卡槽11穿过第二通孔10,安装在第二卡线扣8上,回穿第三套管15,反向穿入第一套管13。

本实施例中,所述接线部17、接头部18和线束插头部19均采用绝缘塑料制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线扣7和第二卡线扣8为Pi材料。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一种线束结构连接头,将两个铜棒卡槽6设置在护套公接头1上,而与其对应的护套母接头上没有铜棒卡槽6,与之前的工艺对比,降低了装备要求,不会因为装备工艺的误差而造成铜棒卡槽6不在同一轴线上,从而保证里面端子3的接触正常的稳定性,从而降低了注塑模具的精度要求,降低了加工成本。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