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新型中间屏蔽件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7159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新型中间屏蔽件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新型中间屏蔽件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用于数据传输、充电及影像传输等功能,目前,对于具有若干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来说,其生产工艺和制程往往很繁杂,有些虽然为自动化制程,却发现很难管控其加工品质,导致加工良率降低,无疑增加了企业加工成本。例如USB协会定义规范的USB Type-C连接器,在一个金属外壳内需要绝缘地配置的导电端子数量最多达到24个,且导电端子需要配置成上下两排对齐结构,不但其组装过程繁琐,加工工序多,加工品质也很难管控,另外,由于窄空间的限制,各个导电端子之间以及导电端子与其相邻的其它金属件之间的绝缘隔离效果很难保证,容易发生短路或耐压等不良。

因此,有必要提出新的解决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电连接器在窄空间限制下导电端子与其相邻的其它金属件之间的电性绝缘问题,防止短路或耐压等不良发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具有新型中间屏蔽件的电连接器,包括:金属外壳;中间屏蔽件,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表面上覆盖有绝缘膜;绝缘本体,所述中间屏蔽件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上,所述绝缘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第一导电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子槽;第二导电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二端子槽;其中,所述绝缘膜使得所述中间屏蔽件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或第二导电端子保持电性绝缘。

优选地,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和第二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与所述中间屏蔽件镶嵌成型于一体,所述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所述中间屏蔽件、第一绝缘本体、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被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包覆并镶嵌成型于一体。

优选地,所述中间屏蔽件是由金属材料制成,包括平板状的主体部、后端的安装部和前端的接合部,所述前端的接合部上设置多个镂孔部。

优选地,所述绝缘膜覆盖于所述接合部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

优选地,所述绝缘膜共有两层,表层为具有绝缘作用的绝缘膜层,底层为有助于所述绝缘膜层均匀粘接的镀膜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设有第一定位前部和第一定位后部,所述第一端子槽设有第一端子前槽和第一端子后槽,所述第一定位前部定位于所述第一端子前槽内,所述第一定位后部定位于所述第一端子后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后部呈“几”形,且跨装于位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端子后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导电端子设有第二定位前部和第二定位后部,所述第二端子槽设有第二端子前槽和第二端子后槽,所述第二定位前部定位于所述第二端子前槽内,所述的第二定位后部定位于所述第二端子后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中间屏蔽件在靠近第一信号端子和/或第二信号端子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涂覆一层均匀固化的绝缘膜,在中间屏蔽件前端设置缺口部作电性绝缘隔离,完全解决了由于窄空间下导电端子与中间屏蔽件的距离过近导致的耐压不良或者短路不良问题,使得设计者在有EMI/EMC要求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中间屏蔽件的结构任意设计,增加了带中间屏蔽件的多导电端子连接器的设计自由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实施例的初级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实施例中的次级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所示实施例中的中间屏蔽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区域放大4位后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的电连接器00,包括金属外壳10、中间屏蔽件20、第一绝缘本体30、第一导电端子40、第二导电端子50和第二绝缘本体60。

值得说明的是,根据不同的设计方案,所述第一绝缘本体30和第二绝缘本体60可以合并成一体,形成一个绝缘本体。

继续参照图2、图3所示,所述中间屏蔽件20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30通过镶嵌成型为一体,所述中间屏蔽件20贯穿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30,其上、下两面被所述第一绝缘本体30包覆。

再次参照图3所示,所述第一绝缘本体3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所述第一端子槽由第一端子前槽311和第一端子后槽312组成,所述第二端子槽(结构与第一端子槽相似,未示出)也是由第二端子前槽和第二端子后槽组成,所述中间屏蔽件20、第一绝缘本体30、第一导电端子40和第二导电端子50被所述第二绝缘本体60包覆并镶嵌成型于一体,最后组装到所述金属外壳10并铆压固定形成最终的电连接器00。

所述继续参照图3所示,所述第一导电端子40包括“几”字形的第一定位后部413、从该第一定位后部413的一侧沿一侧向延伸形成的连接部414、从所述连接部414另一侧延伸形成的第一定位前部412,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还具有前端411,所述第一导电端子40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30相结合时,所述第一定位前部412定位于所述第一端子前槽311内,所述第一定位后部413跨装地定位于第一端子后槽312内。

同样的,所述第二导电端子50包括第一定位后部513、从该第一定位后部513的一侧沿一侧向延伸形成的连接部514、从所述连接部514另一侧延伸形成的第一定位前部512,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还具有前端511,所述第二导电端子50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30相结合时,所述第二定位前部512定位于所述第二端子前槽(图中未示出)内,所述的第二定位后部513定位于所述第二端子后槽(图中未示出)内。

参阅图4和图5所示,所述中间屏蔽件20的基材是具有电磁屏蔽作用的金属材料,它包括前端的接合部201、平板状的主体部202和后端的安装部203,所述前端的接合部201上设置有4个镂空孔201(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其它数量),所述接合部201由所述平板状主体部202延伸形成,所述安装部203为两个,呈“几”形,由所述该屏蔽主体部202的后侧缘的两端延伸弯折形成,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屏蔽主体部202为全实体结构,没有任何孔洞,以便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40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50之间形成具有完全屏蔽效应的金属墙,获得最佳的电磁屏蔽效果,但是,由于所述中间屏蔽件20处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40和第二导电端子50之间,且所述第一导电端子40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50之间的垂直距离非常小,只有0.3毫米,这样导致了第一导电端子40或第二导电端子50与所述中间屏蔽件20之间出现因绝缘强度不够而引起耐压不良或者甚至短路不良的新问题,为此,在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使所述中间屏蔽件20的至少一面覆盖绝缘膜来达到电性绝缘目的,为达到最佳的电性绝缘效果,在所述中间屏蔽件20的原始件20a(未经过表面处理)的上表面上覆盖有上绝缘膜20b,其下表面覆盖有下绝缘膜20c,所述绝缘膜20b、20c彻底使得所述中间屏蔽件20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40、第二导电端子50之间完全隔离开,从而实现良好的电性绝缘效果。

值得说明的是,除上述将中间屏蔽件20的整个表面覆盖绝缘膜外,也可以对需要进行绝缘处理的局部表面区域覆盖绝缘膜,比如接合部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降低了覆膜成本和时间。

另一方面,优选地,所述绝缘膜设置成两层,为了保证表面覆膜时更加充分均匀,实现更好的粘接强度,对需要进行绝缘膜覆盖的表面进行覆膜前处理,在底层形成有助于所述绝缘膜层均匀粘接的镀膜层,然后再在该镀膜层上形成表面覆膜层,从而使表面覆膜达到最佳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屏蔽件在靠近第一信号端子和/或第二信号端子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涂覆一层均匀固化的绝缘膜,在中间屏蔽件前端设置缺口部作电性绝缘隔离,完全解决了由于窄空间下导电端子与中间屏蔽件的距离过近导致的耐压不良或者短路不良问题,本发明的制造电连接器所采用的方法使得电连接器的制造工艺过程更加简化,电连接器的结构更加可靠。

以上所述,列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