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注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6354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电池注液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电池注液装置。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具有比能量高、比功率大、使用寿命长、工作范围宽等特点,已经应用于纯电动气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中。现有电池注液装置采用多个注液嘴对多个动力电池注液,电解液由动力电池顶面的注液孔注入,但是同批次电池注液量不准确,难以保证一致性,所注入电解液中存在较多气泡,影响电池容量和循环使用寿命,降低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注液装置,旨在现有电池注液装置同批次电池注液量不准确难以保证一致性及所注入电解液中存在较多气泡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电池注液装置,包括:

安装架;

呈列状设于所述安装架上的若干供液支路,每一所述供液支路均包括具有上端口与下端口的容器、连接于所述上端口的第一开关阀及连接于所述下端口的第二开关阀,所述容器具有与真空源相连接的连接孔;

设于所述安装架上的第一直线驱动组件;

由所述第一直线驱动组件驱动移动的第一注射头,所述第一注射头具有与各个所述供液支路的第一开关阀的入口一一对应的注液位;以及

与所述供液支路的第二开关阀的出口一一对应连接的第二注射头。

进一步地,所述上端口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下端口的截面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关阀为球阀,位于同一列的所述供液支路中的第一开关阀的阀杆之间连接有平行四边形机构,且该平行四边形机构由第一驱动机构驱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开关阀为球阀,位于同一列的所述供液支路中的第二开关阀的阀杆之间连接有平行四边形机构,且该平行四边形机构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直线驱动组件包括转动驱动件、由所述转动驱动件驱动转动的带轮、与所述带轮啮合传动的同步带及固定于所述同步带上的滑动件,所述第一注射头安装于所述滑动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上设有滑轨及滑动安装于所述滑轨上的滑块,所述滑动件固定于所述滑块。

进一步地,所述供液支路的列数为二,两列所述供液支路相间隔设置,所述滑动件安装有两个所述第一注射头,每一所述第一注射头对应于同一列的所述供液支路。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安装所有所述第二注射头的安装座及设于所述安装架上且用于驱动所述安装座移动的第二直线驱动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孔通过第二控制阀与一正压源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注射头连接有第三开关阀。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第一开关阀关闭,第二开关阀开启,第二注射头与动力电池的注液孔密封后,真空源工作对电池抽真空,能减缓所注入电解液中存在较多气泡的情况。第一开关阀开启,第二开关阀关闭,第一直线驱动组件驱动第一注射头移动至各个注液位,第一注射头依次将定量的电解液注入各供液支路的第一开关阀,电解液进入对应容器中。第二开关阀开启,容器中的电解液经过第二开关阀与第二注射头最后进入电池。该电池注液装置对同批次电池注液量准确,能保证注液一致性,工作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注液装置的立体装配图;

图2是图1的电池注液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立体装配图;

图3是图1的电池注液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注液装置200,包括安装架210;呈列状设于安装架210上的若干供液支路220,每一供液支路220均包括具有上端口2211与下端口2212的容器221、连接于上端口2211的第一开关阀222及连接于下端口2212的第二开关阀223,容器221具有与真空源相连接的连接孔2213;设于安装架210上的第一直线驱动组件230;由第一直线驱动组件230驱动移动的第一注射头241,第一注射头241具有与各个供液支路220的第一开关阀222的入口一一对应的注液位;以及与供液支路220的第二开关阀223的出口一一对应连接的第二注射头242。

第一开关阀222关闭,第二开关阀223开启,第二注射头242与电池注液孔密封后,真空源工作对电池抽真空,能减缓所注入电解液中存在较多气泡的情况。第一开关阀222开启,第二开关阀223关闭,第一直线驱动组件230驱动第一注射头241移动至各个注液位,第一注射头241依次将定量的电解液注入各供液支路220的第一开关阀222,电解液进入对应容器221中。第二开关阀223开启,容器221中的电解液经过第二开关阀223与第二注射头242最后进入电池。该电池注液装置200对同批次电池注液量准确,能保证注液一致性,工作效率较高。

在每一供液支路220中,第一开关阀222、容器221与第二开关阀223由上至下设置,便于电解液的注入与流动。第二开关阀223出口与第二注射头242通过连接管连接。

进一步地,上端口2211的截面面积大于下端口2212的截面面积。该方案能提高电解液进入容器221的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开关阀222为球阀,位于同一列的供液支路220中的第一开关阀222的阀杆2221之间连接有平行四边形机构251,且该平行四边形机构251由第一驱动机构252驱动。该方案容易控制。同一列若干供液支路220中,第一开关阀222的阀杆2221均连接有一曲柄2511,且所有曲柄2511的初始角度相同,所有曲柄2511的末端均连接于一连杆2512上,所有曲柄2511与连杆2512组成一平行四边形机构251。其中一曲柄2511连接于第一驱动机构252,实现曲柄2511的摆动,进而实现同一列若干供液支路220中第一开关阀222的开关。第一驱动机构252为气缸,容易控制。

进一步地,第二开关阀223为球阀,位于同一列的供液支路220中的第二开关阀223的阀杆2231之间连接有平行四边形机构251,且该平行四边形机构251由第二驱动机构253驱动。第二开关阀223的情况可参考第一开关阀222。

进一步地,第一直线驱动组件230包括转动驱动件231、由转动驱动件231驱动转动的带轮232、与带轮232啮合传动的同步带233及固定于同步带233上的滑动件234,第一注射头241安装于滑动件234上。该结构容易控制,定位准确。转动驱动件231为电机,容易控制。

进一步地,安装架210上设有滑轨211及滑动安装于滑轨211上的滑块212,滑动件234固定于滑块212。该方案能让滑动件234平稳移动,使得第一注射头241准确到达各个注液位。

进一步地,供液支路220的列数为二,两列供液支路220相间隔设置,滑动件234安装有两个第一注射头241,每一第一注射头241对应于同一列的供液支路220。该方案能提高注液的效率。

进一步地,带轮232上固定有至少两个滑动件234,同时对更多供液支路220供液,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安装所有第二注射头242的安装座261及设于安装架210上且用于驱动安装座261移动的第二直线驱动组件262。第二直线驱动组件262驱动安装座261沿上下方向移动,使得第二注射头242对齐相应注液箱的输入口。第二直线驱动组件262为气缸,容易控制。

进一步地,连接孔2213通过第二控制阀与一正压源相连接。在注液后,第一开关阀222关闭而第二开关阀223开启,正压源工作,把电解液压进电池。正压源采用氮气。

进一步地,第一注射头241连接有第三开关阀243。第三开关阀243用于控制第一注射头241通断。

进一步地,容器221内设有用于阻挡电解液由下端口2212进入连接孔2213的阻挡结构270。第一开关阀222关闭,第二开关阀223开启,第二注射头242密封后,真空源工作对电池抽真空,电池中的电解液通过第二开关阀223与下端口2212窜进容器221内,阻挡结构270能阻挡电解液进入连接孔2213,该电池注液装置200能避免对电池抽真空时电解液反流至真空源导致后续要注入更多电解液的情况,降低电解液损耗,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阻挡结构270包括用于将来自上端口2211的电解液引导至容器221的内壁的第一引导壁271、设于第一引导壁271的下方且用于汇集容器221的内壁上的电解液的第二引导壁272、设于第二引导壁272的下方且用于将由第二引导壁272汇集的电解液引导至容器221的内壁上的第三引导壁273。电解液由容器221的上端口2211进入,先由第一引导壁271引导至容器221内壁,再由第二引导壁272引导至其中心部分,再由第三引导壁273将电解液引导至容器221的内壁。真空源工作时,电池中的电解液通过第二开关阀223与下端口2212窜进容器221内,由各个引导壁对电解液进行阻挡。

进一步地,第一引导壁271的纵截面形状呈倒置的V字形,第一引导壁271的外缘开设有若干第一导流孔2711,第一引导壁271的外缘连接于容器221的内壁。第一引导壁271呈倒置漏斗状,该结构容易加工与装配。第一引导壁271还可以为其它形状。

进一步地,第二引导壁272的纵截面形状呈V字形,第二引导壁272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导流孔2721,第二引导壁272的外缘连接于容器221的内壁;第三引导壁273的纵截面形状呈倒置的V字形,第三引导壁273的中部开设有与第二导流孔2721相连通的第三导流孔2731,第三引导壁273的外缘连接于容器221的内壁。第二引导壁272呈漏斗状,第三引导壁273呈倒置漏斗状,该结构容易加工与装配。第二引导壁272、第三引导壁273还可以为其它形状。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