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77311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线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线缆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磁吸式的线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请参考于2015年6月10日公告的第cn102664321b号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磁吸式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线缆连接器和板端连接器,线缆连接器上设有pogopin,板端连接器上设有用于与pogopin对接的对接端子,线缆连接器和板端连接器通过设置于其上的磁性元件(磁铁)以保持pogopin与对接端子的电性连接,从而保持线缆连接器和板端连接器之间的电性连接。然而,上述设计中线缆连接器的对接端无法旋转,不能满足保证线缆连接器和板端连接器在任意角度上对接,且线缆连接器内的线缆角度布局范围受到限制。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线缆连接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其连接头部可以自由旋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所述第一模组包括第一盖体和固定于第一盖体的电路板,所述第二模组包括第二盖体和设置于第二盖体的转接端子件,所述转接端子件的一端与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转接端子件的另一端向外凸出超过第二盖体,其中所述第一盖体设有延伸入第二模组内的旋转轴,所述第二模组可绕所述旋转轴作旋转运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沿竖直方向堆叠设置,第二模组位于第一模组的下方,所述第一盖体向上凹设有凹槽,所述电路板收容于凹槽内,所述电路板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的通孔,所述旋转轴自第一盖体的凹槽内壁向下延伸穿过电路板的通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轴由沿旋转方向间隔排列开的四个弹性臂组成。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盖体设有面朝上方的收容槽和盖设在收容槽上方的盖板,所述盖板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的若干过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盖体的底壁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的穿孔,所述转接端子件包括收容于收容槽内的转接电路板、连接于转接电路板顶面上的第一转接端子以及连接于转接电路板底面上的第二转接端子。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转接端子向上穿过相应过孔连接至电路板,所述第二转接端子向下穿过穿孔用于连接至板端连接器,所述旋转轴的自由末端向下延伸穿过盖板的相应过孔,自由末端设有向上卡扣在盖板的卡扣部,防止盖板向下脱离旋转轴。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转接端子和第二转接端子均为pogopin,所述第二模组还包括安装于第二盖体底壁上的磁性元件。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盖体的底壁设有安装槽,所述转接电路板设有配合槽,所述磁性元件分别安装至安装槽和配合槽内。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磁性元件为两块磁铁,所述第二盖体的底壁还设有位于两块磁铁之间的凸柱,所述凸柱用于定位插入至板端连接器的定位槽内。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线缆连接器还包括连接于电路板的线缆、用于线缆穿过的应力释放装置、用于固定应力释放装置的固定板以及滑动式安装在固定板上的滑动扣,当滑动扣向后滑动后,所述第二模组可绕所述旋转轴作旋转运动,当滑动扣向前滑动后,所述第二模组无法绕所述旋转轴作旋转运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导向块,所述滑动扣上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块沿导向槽内前后移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路板下表面设有与所述转接端子件电性接触的环形电极片及供旋转轴穿过的通孔,所述电极片环绕于通孔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线缆连接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模组上的第一盖体设有延伸入第二模组内的旋转轴,第二模组可以绕旋转轴作旋转运动,从而使得线缆连接器可以和板端连接器在任意角度上均可以实现对接,同时,线缆连接器的线缆布局角度范围也会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2为如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的除去线缆的立体图。

图3为如图2所示线缆连接器中滑动扣向后滑动后的立体图。

图4为如图2所示线缆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5为如图4所示线缆连接器的另一视角分解图。

图6为如图4线缆连接器的进一步分解图。

图7为如图5线缆连接器的进一步分解图。

图8为如图1线缆连接器的纵向剖视图。

图9为如图1线缆连接器的横向剖视图。

图10为如图1板端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1为如图10板端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12为如图11板端连接器的另一视角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300,其包括板端连接器200和线缆连接器100,板端连接器200和线缆连接器100通过磁性相吸保持电性连接。

如图2至9所示,线缆连接器100包括电性连接的第一模组1和第二模组2。具体地,第一模组1包括第一盖体11和固定于第一盖体11的电路板12。第二模组2包括第二盖体21、设置于第二盖体21的转接端子件22,转接端子件22的一端与电路板12电性连接,转接端子件22的另一端向外凸出超过第二盖体21。第一盖体11设有延伸入第二模组2内的旋转轴13,旋转轴13可以让第二模组2绕其作旋转运动。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模组2可以视为线缆连接器100的连接头部。

第一模组1和第二模组2沿竖直方向堆叠设置,第二模组2位于第一模组1的下方,第一盖体11向上凹设有凹槽111,电路板12收容于收容槽111内。电路板12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的通孔121,旋转轴13自第一盖体11的凹槽111内壁向下延伸穿过电路板12的通孔121。旋转轴13具有弹性,旋转轴13的自由末端131的直径大于其它部分的直径,自由末端131包括若干卡扣部,可以防止第二模组2与第一模组1分离。

第二盖体21设有面朝上方的收容槽211和盖设在收容槽211上方的盖板23。具体地,盖板23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的若干过孔231,第二盖体21的底壁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的穿孔212。转接端子件22包括收容于收容槽211内的转接电路板223、连接于转接电路板223顶面上的第一转接端子221以及连接于转接电路板223底面上的第二转接端子222。第一转接端子221向上穿过相应过孔231抵接至电路板12而使二者完成电性连接,第二转接端子222向下穿过穿孔212用于连接至板端连接器200。旋转轴13的自由末端131向下延伸穿过盖板23的相应过孔231,自由末端131的外径大于过孔24的直径,但由于旋转轴13呈弹性,因此,自由末端131可以穿过过孔24,当自由末端131恢复后,旋转轴13的自由末端131也可以卡扣至盖板23。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12上具有环形电极片14,环形电极片14环绕于通孔121的周侧,第二模组2相对于第一模组1转动时,第一转接端子211始终与环形电极片14电性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转接端子221和第二转接端子222均为pogopin。第二模组2还包括安装于第二盖体21底壁上的磁性元件24,所述磁性元件24用以与板端连接器200磁吸相吸,以保持第二转接端子222与板端连接器200的电性连接。

第二盖体21的底壁设有安装槽213,转接电路板223设有配合槽224,磁性元件24分别安装至安装槽213和配合槽224内。磁性元件24包括两块磁铁,第二盖体21的底壁还设有位于两块磁铁24之间的凸柱25,凸柱25用于定位插入至板端连接器200的定位槽201内。

线缆连接器100还包括连接于电路板12的线缆40、用于线缆40穿过的应力释放装置45、用于固定应力释放装置45的固定板41以及滑动式安装在固定板41上的滑动扣42。如图3所示,当滑动扣42向后滑动后,第二模组2不再受到滑动扣42的干涉,第二模组2绕第一模组1旋转。如图2所示,当滑动扣42向前滑动后,第二模组2受到滑动扣42的干涉,第二模组2无法绕第一模组旋转1。固定板41上设有导向块411,滑动扣42上设有导向槽421,导向块411沿导向槽421内前后移动。线缆连接器100还包括与线缆40连接的usb插头50。

在本实施例中,当滑动扣42向后滑动后,可以沿着滑动扣42的滑动方向的反方向平移第二模组2,使得第二模组2与滑动扣42的距离进一步拉开,便于对第二模组2进行旋转。在第二模组2使用完毕后,将第二模组2旋转复位,再利用旋转轴13的弹性使得第二模组2与滑动扣42贴紧,防止其松动。

如图10至图12所示,板端连接器200包括两排16根对接端子202、注塑成型在对接端子202外的绝缘本体203、套设在绝缘本体203上端的胶圈204、以及连接贴靠在绝缘本体203下表面的金属连接板205。金属连接板205与对接端子202电性连接,对接端子202的顶部暴露在绝缘本体203的顶面上,且呈锅底凹陷形状,以便于与pogopin对接。绝缘本体203上还安装有两个磁铁206用于线缆连接器100上的磁性元件24相互磁吸相吸,定位槽201设置于绝缘本体203上,且位于两个磁铁206之间。板端连接器200为一充电接口,可以应用于例如各种移动设备(例如,智能手表)。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线缆连接器100内第一模组1上的第一盖体11设有延伸入第二模组2内的旋转轴13,旋转轴13供第二模组2绕其作旋转运动,从而线缆连接器100可以和板端连接器200在任意角度上对接,且线缆连接器100内的线缆40布局角度范围更广。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