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和电池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0371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和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和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池模块中极柱和汇流排的连接所存在的问题:将电池模块中的电芯整齐摆放,与电芯连接的极柱即摆放整齐,将汇流排放入托盘内相应位置,再将托盘及托盘上的汇流排整体平放在电芯和极柱上。摆放好后,人工将汇流排与极柱的焊接中心对齐,使用夹具盖住托盘并将汇流排与极柱压紧,由于挤压,会造成汇流排与极柱的焊接中心有偏移,需要人工再调整,费时费力的同时也无法保障每个极柱均与汇流排进行很好的贴合而造成的虚焊,焊接中心对准后进行焊接,由于采用先摆放再使用夹具压紧后进行焊接的方式,容易造成极柱和汇流排的偏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和电池模块。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包括:扣槽和扣珠,所述扣槽和所述扣珠中的一个设置在汇流排的焊接位置,另一个对应设置在极柱的焊接位置,所述扣槽可夹持住所述扣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扣槽和扣珠中一个设置在汇流排的焊接位置,另一个设置在极柱的焊接位置,扣槽夹持住扣珠实现极柱和汇流排的连接稳定牢靠,极柱和汇流排的定位快速准确,连接方式省时省力,从而在后续焊接时防止极柱和汇流排的偏移,避免偏焊和虚焊的发生,提升极柱和汇流排的连接速度进而能够提高电池模块的生产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还包括弹性卡簧,所述弹性卡簧卡接在所述扣槽内并可夹持住所述扣珠。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卡接在扣槽中的弹性卡簧夹持住扣珠实现扣珠和扣槽的稳定连接,进而实现极柱和汇流排的连接稳定牢靠。

进一步,所述扣槽包括圆柱形槽和环形部,所述圆柱形槽靠近槽口的槽壁上设有沿着其周向布置的且贯穿所述圆柱形槽的槽壁的内外的两个开口,两个所述开口对称布置;所述环形部设置在所述圆柱形槽外侧,所述圆柱形槽和环形部之间具有环形空腔;所述弹性卡簧包括两个直线簧和一个弧形簧,两个直线簧的一端分别连接弧形簧的两端,两个直线簧分别抵接在上述两个开口处,弧形簧位于环形空腔,弹性卡簧的弹性将扣珠夹持在两个直线簧之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弹性卡簧与扣槽的卡接关系,利用弹性卡簧的弹性将扣珠夹持在弹性卡簧的直线簧之间实现扣珠和扣槽的稳定连接,进而实现极柱和汇流排的连接稳定牢靠。

进一步,所述弹性卡簧还包括两个S线簧,所述两个S线簧的一端分别连接两个直线簧的一端,两个S线簧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弧形簧的两端,所述两个S线簧位于环形空腔。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两个S线簧增加了弹性卡簧中直线簧的弹性和夹持力,从而能够稳定牢固地夹持住扣珠,实现极柱和汇流排的连接稳定牢靠,极柱和汇流排的定位快速准确,连接方式省时省力。

进一步,所述两个直线簧、两个S线簧和弧形簧是一体成型。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弹性卡簧一体成型增加了弹性卡簧中直线簧的弹性和夹持力,从而能够稳定牢固地夹持住扣珠,实现极柱和汇流排的连接稳定牢靠。

进一步,所述扣珠外侧面上具有向内凹陷的环形凹陷区,所述直线簧夹持在所述凹陷区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直线簧夹持在扣珠外侧面上具有向内凹陷的环形凹陷区内实现直线簧夹持扣珠夹持的更稳定牢靠,实现极柱和汇流排的连接稳定牢靠。

进一步,所述扣珠包括半球状结构和圆柱状结构,半球状结构的凸面的中部与圆柱状结构的一端的中部连接形成连接处,所述凹陷区位于所述连接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扣珠中的半球状结构与圆柱状结构的连接形成连接处,凹陷区位于所述连接处实现直线簧夹持在凹陷区内夹持的更稳定牢靠,实现极柱和汇流排的连接稳定牢靠。

进一步,所述圆柱状结构的另一端与汇流排的焊接位置或极柱的焊接位置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圆柱状结构的另一端与汇流排或极柱的连接关系实现了直线簧夹持在凹陷区内夹持的更稳定牢靠。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池模块,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汇流排、极柱和电芯,所述电芯顶面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极柱,两个极柱的焊接位置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汇流排对应的焊接位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连接结构将极柱和汇流排准确定位,实现极柱和汇流排的快速准确地连接,连接方式省时省力,从而在后续焊接时防止极柱和汇流排的偏移,避免偏焊和虚焊的发生,提升极柱和汇流排的连接速度进而提高电池模块的生产效率。通过电芯顶面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极柱,实现电芯的串并联,从而提高电池模块的供电能力。

进一步,当扣珠设置在汇流排的焊接位置、扣槽设置在极柱的焊接位置时,汇流排与扣珠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扣槽由极柱远离电芯的一端向内凹陷设置而成;当扣珠设置在极柱的焊接位置、扣槽设置在汇流排的焊接位置时,极柱与扣珠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扣槽由汇流排一面向内凹陷设置而成。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一体成型实现极柱和汇流排的牢固连接,通过扣槽向内凹陷设置实现极柱和汇流排的稳定连接,加快极柱和汇流排的连接速度,提升电池模块的生产效率。

进一步,所述汇流排采用导电材料。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汇流排采用导电材料实现提高电池模块的工作效率和供电能力。

进一步,所述汇流排采用铝合金材料。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汇流排采用铝合金材料实现了节省成本,提高电池模块的工作效率和供电能力。

进一步,还包括托盘,所述电芯为多个,托盘将所述多个电芯固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托盘将多个电芯固定,实现电池模块的稳定连接,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减少了外部环境对电池模块的稳定性的影响。

进一步,所述电芯的侧面与电芯的侧面接触以形成并列放置的电芯,托盘将并列放置的多个电芯的外围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处于连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处于连接状态的A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中扣珠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中弹性卡簧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中的弹性卡簧和扣槽的组装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的最终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的最终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块中的电芯俯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直线簧,2、S线簧,3、弧形簧,4、圆柱形槽,5、环形部,6、开口,7、圆柱状结构,8、半球状结构,9、扣槽,10、环形空腔,11、汇流排,12、电芯,13、极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包括:扣槽9和扣珠,所述扣槽9和所述扣珠中的一个设置在汇流排11的焊接位置,另一个对应设置在极柱13的焊接位置,所述扣槽9可夹持住所述扣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通过扣槽9和扣珠中一个设置在汇流排11的焊接位置,另一个设置在极柱13的焊接位置,扣槽9夹持住扣珠实现极柱13和汇流排11的连接稳定牢靠,极柱13和汇流排11的定位快速准确,连接方式省时省力,从而在后续焊接时防止极柱13和汇流排11的偏移,避免偏焊和虚焊的发生,提升极柱13和汇流排11的连接速度进而能够提高电池模块的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包括:扣槽9、扣珠和弹性卡簧,所述扣槽9和所述扣珠中的一个设置在汇流排11的焊接位置,另一个对应设置在极柱13的焊接位置,所述弹性卡簧卡接在所述扣槽9内并可夹持住所述扣珠。

该实施例中,汇流排11的焊接位置是汇流排11中与极柱13进行连接后再进行焊接的位置,极柱13的焊接位置是极柱13中与汇流排11进行连接后再进行焊接的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设计需求在汇流排11上或极柱13上设置焊接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通过扣槽9和扣珠中一个设置在汇流排11的焊接位置,另一个设置在极柱13的焊接位置,卡接在扣槽9中的弹性卡簧夹持住扣珠实现扣珠和扣槽9的稳定连接,进而实现极柱13和汇流排11的连接稳定牢靠,极柱13和汇流排11的定位快速准确,连接方式省时省力,从而在后续焊接时防止极柱13和汇流排11的偏移,避免偏焊和虚焊的发生,提升极柱13和汇流排11的连接速度进而能够提高电池模块的生产效率。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包括:扣槽9、扣珠和弹性卡簧,所述扣槽9和所述扣珠中的一个设置在汇流排11的焊接位置,另一个对应设置在极柱13的焊接位置,所述弹性卡簧卡接在所述扣槽9内并可夹持住所述扣珠,所述扣槽9包括圆柱形槽4和环形部5,所述圆柱形槽4靠近槽口的槽壁上设有沿着其周向布置的且贯穿所述圆柱形槽4的槽壁的内外的两个开口6,两个所述开口6对称布置;所述环形部5设置在所述圆柱形槽4外侧,所述圆柱形槽4和环形部5之间具有环形空腔10;所述弹性卡簧包括两个直线簧1和一个弧形簧3,两个直线簧1的一端分别连接弧形簧3的两端,两个直线簧1分别抵接在上述两个开口6处,弧形簧3位于环形空腔10,弹性卡簧的弹性将扣珠夹持在两个直线簧1之间。

该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圆柱形槽4靠近槽口的槽壁上设有沿着其周向布置的且贯穿所述圆柱形槽4的槽壁的内外的两个开口6。或如图8所示,所述圆柱形槽4槽口的槽壁上设有沿着其周向布置的且贯穿所述圆柱形槽4的槽壁的内外的两个开口6。实现弹性卡簧能够更牢固地夹持扣珠。

当扣珠未被弹性卡簧夹持时,两个直线簧1分别抵接在上述两个开口6处的两端,当扣珠和扣槽9合在一起被挤压时,两个直线簧1由抵接在两个开口6处的两端处分别向远离圆柱形槽4的方向移动,直到两个直线簧1夹持住扣珠时,扣珠和扣槽9稳定连接,不再发生偏移。

当所述圆柱形槽4靠近槽口的槽壁上设有沿着其周向布置的且贯穿所述圆柱形槽4的槽壁的内外的两个开口6时,两个直线簧1的另一端分别从两个开口6的一端贯穿开口6到两个开口6的另一端或两个直线簧1的另一端分别从两个开口6的一端贯穿开口6经过两个开口6的另一端到环形空腔10,即两个直线簧1的全部位于圆柱形槽4内或两个直线簧1的一部分处于圆柱形槽4内,两个直线簧1的另一部分处于环形空腔10。两个直线簧1在未夹持扣珠时与两个开口6的位置关系如图7所示,两个直线簧1在夹持扣珠时与两个开口6的位置关系如图6所示。

当所述圆柱形槽4槽口的槽壁上设有沿着其周向布置的且贯穿所述圆柱形槽4的槽壁的内外的两个开口6时,两个直线簧1的另一端分别从两个开口6的一端贯穿开口6到两个开口6的另一端,或两个直线簧1的另一端分别从两个开口6的一端贯穿开口6经过两个开口6的另一端到环形空腔10,即两个直线簧1的全部位于圆柱形槽4内或两个直线簧1的一部分处于圆柱形槽4内,两个直线簧1的另一部分处于环形空腔10。两个直线簧1在未夹持扣珠时与两个开口6的位置关系如图9所示,两个直线簧1在夹持扣珠时与两个开口6的位置关系如图8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通过弹性卡簧与扣槽9的卡接关系,利用弹性卡簧的弹性将扣珠夹持在弹性卡簧的直线簧1之间实现扣珠和扣槽9的稳定连接,进而实现极柱13和汇流排11的连接稳定牢靠,极柱13和汇流排11的定位快速准确,连接方式省时省力,从而在后续焊接时防止极柱13和汇流排11的偏移,避免偏焊和虚焊的发生,提升极柱13和汇流排11的连接速度进而能够提高电池模块的生产效率。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弹性卡簧还包括两个S线簧2,所述两个S线簧2的一端分别连接两个直线簧1的一端,两个S线簧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弧形簧3的两端,所述两个S线簧2位于环形空腔10。

该实施例中,所述S线簧2还可以是其他形状的线簧,只要实现直线簧1与弧形簧3的连接,增加弹性卡簧的弹性和夹持力即可。

上述实施例,通过两个S线簧2增加了弹性卡簧中直线簧1的弹性和夹持力,从而能够稳定牢固地夹持住扣珠,实现极柱13和汇流排11的连接稳定牢靠,极柱13和汇流排11的定位快速准确,连接方式省时省力。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两个直线簧1、两个S线簧2和弧形簧3是一体成型。

上述实施例,通过弹性卡簧一体成型增加了弹性卡簧中直线簧1的弹性和夹持力,从而能够稳定牢固地夹持住扣珠,实现极柱13和汇流排11的连接稳定牢靠,极柱13和汇流排11的定位快速准确,连接方式省时省力。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扣珠外侧面上具有向内凹陷的环形凹陷区,所述直线簧1夹持在所述凹陷区内。

该实施例中,所述扣珠的结构不限于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只要弹性卡簧的直线簧1部分能够夹持住扣珠外侧面具有的环形凹陷区而不易将扣珠与扣槽9分离的结构即可。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直线簧1夹持在扣珠外侧面上具有向内凹陷的环形凹陷区内实现直线簧1夹持扣珠夹持的更稳定牢靠,实现极柱13和汇流排11的连接稳定牢靠。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扣珠包括半球状结构8和圆柱状结构7,半球状结构8的凸面的中部与圆柱状结构7的一端的中部连接形成连接处,所述凹陷区位于所述连接处。

该实施例中,所述半球状结构8还可替换为球状结构。

所述半球状结构8的凸面的中部与圆柱状结构7的一端的中部连接并形成向圆柱状结构7的中心轴凹陷的连接处,所述直线簧1夹持在所述凹陷区内,使半球状结构8位于所述圆柱形槽4内。

当连接处为半球状结构8的凸面与端面接触时扣珠正好能被直线簧1夹持,当连接处是半球状结构8的端面时直线簧1不能夹持住扣珠;当连接处为圆柱状结构7的另一端时扣珠能够被直线簧1夹持,但是此时扣槽9的要求体积最大。因而,优选地,使半球状结构8全部位于所述圆柱形槽4内,此时扣珠与扣槽9连接稳定、扣槽9的要求体积最小且节省材料。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扣珠包括半球状结构8和圆柱状结构7,半球状结构8的端面的中部与圆柱状结构7的一端的中部连接形成连接处,所述凹陷区位于所述连接处。

该实施例中,所述半球状结构8的端面的中部与圆柱状结构7的一端的中部连接并形成向圆柱状结构7的中心轴凹陷的连接处,所述直线簧1夹持在所述凹陷区内,使半球状结构8位于所述圆柱形槽4内。

当连接处为半球状结构8中横截面积最大处时扣珠正好能被直线簧1夹持,当连接处是以半球状结构8中横截面积最大处为临界点且远离圆柱状结构7的半球状结构8中某处时,直线簧1不能夹持住扣珠;当连接处为圆柱状结构7的另一端时扣珠能够被直线簧1夹持,但是此时扣槽9的要求体积最大。因而,优选地,使半球状结构8全部位于所述圆柱形槽4内,此时扣珠与扣槽9连接稳定、扣槽9的要求体积最小且节省材料。

上述实施例,通过扣珠中的半球状结构8与圆柱状结构7的连接形成连接处,凹陷区位于所述连接处实现直线簧1夹持在凹陷区内夹持的更稳定牢靠,实现极柱13和汇流排11的连接稳定牢靠,极柱13和汇流排11的准确快速定位,连接方式省时省力。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圆柱状结构7的另一端与汇流排11的焊接位置或极柱13的焊接位置连接。

上述实施例,通过圆柱状结构7的另一端与汇流排11或极柱13的连接关系实现了直线簧1夹持在凹陷区内夹持的更稳定牢靠。

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块,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汇流排11、极柱13和电芯12,所述电芯12顶面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极柱13,两个极柱13的焊接位置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汇流排11对应的焊接位置连接。

该实施例中,设计者根据需要将汇流排11的不同位置设置为焊接位置,根据需要将极柱13的不同位置设置为焊接位置,优选地,在汇流排11的焊接位置的中心处设置扣珠,在极柱13的对应焊接位置的中心处设置扣槽9,或在汇流排11的焊接位置的中心处设置扣槽9,在极柱13的对应焊接位置的中心处设置扣珠,如此设置极柱13和汇流排11的连接更牢固,电池模块性能更稳定。

每个电芯12的顶面均有一端和另一端,每端均连接有极柱13,与电芯12一端连接的极柱13是正极柱13,与电芯12另一端连接的极柱13是负极柱13,正负极柱13通过汇流排11将电芯12的电能传递给其他部件。根据并联需求将一个电芯12上的正极柱13通过一个汇流排11与另一个电芯12的正极柱13连接,所述一个电芯12的负极柱13通过另一个汇流排11与所述另一个电芯12的负极柱13连接,从而实现电芯12的并联。根据串联需求将一个电芯12的负极柱13通过一个汇流排11与另一个电芯12的正极柱13连接,所述另一个电芯12的负极柱13通过另一个汇流排11与再一个电芯12的正极柱13连接,实现电芯12的串联,因而提高电池模块的供电能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块,通过连接结构将极柱13和汇流排11准确定位,实现极柱13和汇流排11的快速准确地连接,连接方式省时省力,从而在后续焊接时防止极柱13和汇流排11的偏移,避免偏焊和虚焊的发生,提升极柱13和汇流排11的连接速度进而提高电池模块的生产效率。通过电芯12顶面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极柱13,实现电芯12的串并联,从而提高电池模块的供电能力。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扣珠设置在汇流排11的焊接位置、扣槽9设置在极柱13的焊接位置时,汇流排11与扣珠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扣槽9由极柱13远离电芯12的一端向内凹陷设置而成;当扣珠设置在极柱13的焊接位置、扣槽9设置在汇流排11的焊接位置时,极柱13与扣珠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扣槽9由汇流排11一面向内凹陷设置而成。

该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卡簧预先卡接在扣槽9中。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一体成型实现极柱13和汇流排11的牢固连接,通过扣槽9向内凹陷设置实现极柱13和汇流排11的稳定连接,加快极柱13和汇流排11的连接速度,提升电池模块的生产效率。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汇流排11采用导电材料。

该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合金材料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汇流排11采用导电材料实现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将所有电芯12的电能经过电池模块提供给其他系统,提高电池模块的工作效率和供电能力。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汇流排11采用铝合金材料。

该实施例中,汇流排11采用铝合金材料,铝合金材料相对价格低廉,重量轻,特别利于运动中的电能提供,且导电性能良好,能够将所有电芯12中的电能经过汇流排11高效地传递给电池模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汇流排11采用铝合金材料实现了节省成本,且能保证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将所有电芯12的电能经过电池模块提供给其他系统,提高电池模块的工作效率和供电能力。

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块,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汇流排11、极柱13、电芯12和托盘,所述电芯12顶面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极柱13,两个极柱13的焊接位置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汇流排11对应的焊接位置连接,所述电芯12为多个,托盘将所述多个电芯12固定。

该实施例中,电芯12顶面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极柱13,一个极柱13为正极柱13,另一个极柱13为负极柱13,根据需要在汇流排11上设置与正负极柱13的焊接位置对应的焊接位置,从而使电能从电芯12经过正极柱13和汇流排11流向其他电芯12的正极柱13或负极柱13,一个电池模块中可设置多个汇流排11,以实现电芯12的串联和/或并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电池模块,通过连接结构将极柱13和汇流排11准确快速定位,加快了极柱13和汇流排11的连接速度,提高电池模块的生产效率,通过托盘将多个电芯12固定,实现电池模块的稳定连接,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减少了外部环境对电池模块的稳定性的影响。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电芯12的侧面与电芯12的侧面接触以形成并列放置的电芯12,托盘将并列放置的多个电芯12的外围固定。

当电芯12为长方体形时,电芯12与极柱13连接的顶面设置在上,电芯12的侧面与其它电芯12侧面接触,形成并列放置的电芯12,根据串联或并联需求在极柱13上设置汇流排11,通过托盘将并列放置的多个电芯12的外围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块的组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中的扣槽9夹持住扣珠;

S2,使用夹具盖住托盘,并将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块放置在焊接机内焊接。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S1包括:将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中的扣珠夹持在弹性卡簧中的两个直线簧1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块的组装方法,通过扣槽9夹持住扣珠,实现快速有效地将极柱13与汇流排11进行连接,再将电池模块放置在焊接机内焊接实现极柱13与汇流排11的稳固连接,从而保证电池模块能够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依然能正常并稳定工作。

本实用新型所有实施例,将四合扣应用到极柱13和汇流排11的连接上,从而实现快速且稳定的将极柱13和汇流排11进行连接,在后续焊接中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扣槽9和扣珠的结构并不限于本实施例所述内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