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插线识别作用的接线端子辅助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40606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具有插线识别作用的接线端子辅助套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具有插线识别作用的接线端子辅助套结构;特别是指一种用于配装在端子入线孔的辅助套结构,引导人员识别导线正确的配置位置、规格和固定导线的新型。



背景技术:

应用被包覆在绝缘壳体(通常是塑料材料制成)内的金属组件(或称导电组件)和弹片导体(或称金属弹片)来压制或联结进入端子的导线,形成电性联接或释放导线的端子装置或压线端子,是已知技艺。

这类电连接端子大体包括三种型态。第一种是提供插置在电路板的型态;例如,CN 102204015 A「电连接端子」、DE 29915515 U1、EP 2325947 A1等专利案,提供了典型的实施例。

第二种是使电联接端子成排列型态的扣合接地轨道(或导电轨道)的型态,以建立一电器或机械设备的共享接地装置,来导出那些机器残存的电压或静电;例如,德国DE 20 2008 015 306 U1、US 2013/0143433 A1「CONNECTION TERMINAL」、US 2014/0127932 A1「ELECTRICAL CONNECTION TERMINAL」、DE 10 2012 009 286 A1、US 5362259「接地导电端子(GROUND CONDUCTOR TERMINAL)」等专利案,提供了典型的实施例。

这类电联接端子(或轨道型电联接端子)通常包括一绝缘壳体;壳体具有入线孔,让导线可插入壳体内部。壳体也界定有一腔室,来配装导电支架(或导电组件)和金属弹片,使金属弹片和导电组件压制上述插入壳体内的导线,形成接触或电性连接。除非人员操作其他工具伸进壳体内推压金属弹片,才能解除导线和金属弹片、导电组件的电联接或接触状态。开关接线装置是一种具有连接电路、线路的电源开关组件,安装于电子、电机设备的操作面板或配电箱,用以连接配线电路。

第三种型态是开关接线装置,应用被配装在接线座或接点壳体(通常是塑料材料制成)上的导电组件、金属弹片(或螺丝)压制电子、电机设备的配线电路或导线,配合开关按钮的操作,控制导电组件、金属弹片和配线电路或导线的通电或断电,而建立开、关电路电源的作用;例如,DE 4408366 A1、日本P 2000-340062 A、CN 2821833 Y「旋 钮开关的快速连接锁紧机构」专利案等,是提供了典型的实施例。

为了容许不同线径的导线插入端子,端子入线孔的孔径需明显大于导线线径,以利于人员操作。一个有关已知接线端子或装置的组合结构在结构型态和操作应用方面的课题,包括:

端子入线孔的孔径明显大于导线线径的型态,实务上在长期使用期间,灰尘、水分或湿气容易侵入、积聚在端子内,影响导电效能。

端子入线孔的孔径明显大于导线线径的型态,提供了导线较大的偏移空间,使导线容易(或因人员不经意碰触)产生偏移、晃动,造成接触不良的安全问题。

实务上,依据每一个或多个端子的排列顺序、规格、入线孔数量,在端子壳体上会印制编排号码(或不同颜色号码顺序),例如A1、B2、C3、D4(黄01、绿02、红03)…等的编码作业,以便用户在装设端子和导线之后,可区别那些导线的正确位置、导线类型或规格与端子的连接关系,避免导线错置而影响安全的情形。

就像那些熟习此技艺的人所知悉,业者针对各种不同规格的端子结构,也必需备置不同尺寸的打印模具或机器,来容纳、固定该端子壳体,实施编码印制作业;它也反映出备置不同尺寸、规格的打印模具或机器,存在有占据场地空间和成本较高的情形,而这种情形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代表性的来说,这些参考数据显示了有关导线联接端子或装置在结构组合设计和应用方面的技艺;如果重行设计考虑该端子入线孔和相关结构的组合型态,使其构造不同于习用者,将可改变它的使用形态,而有别于旧法;实质上,也会增加它的应用范围。

例如,提供一种导套或辅助套结构,在具备有导引导线和辅助固定导线的条件下,可确实达到阻止灰尘、水分或湿气容易侵入、积聚在端子的作用。并且,进一步使业者只需针对该辅助套结构,备置单一打印模具,改善旧法必须备置不同尺寸、规格的打印机器,占据场地空间和成本较高等情形;以及,提供人员可直接识别导线插入端子的正确位置、规格类型等作用,改善已知技艺因操作多条导线插置作业,容易发生错置,影响安全等情形。而这些课题在上述的参考数据中均未被教示或具体揭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插线识别作用的接线端子辅助套结构,提供一防尘、水分和识别导线正确配置位置、规格类型等作用。辅助套用来组合于端子 的入线孔,包括一头部、连接头部的腹部和连接腹部的尾部;头部、腹部和尾部共同界定有一容许导线插入的导孔。以及,头部一边设有凸出的翼部及/或形成在翼部上的腰部,提供编码和利于操作导线固定作业;改善已知多条导线容易错置、晃动,影响安全等情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具有插线识别作用的接线端子辅助套结构,该翼部朝垂直于腹部的方向延伸,形成一板状体结构,以提供打印编码。以及,该腰部形成弧形凹部结构,位在翼部的两边;在导线插置作业完成后,容许导线可被简便固定在腰部上,使已知多条导线杂乱或因外力碰撞,发生偏移、晃动,影响导电效率等情形,被尽可能的降到最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显示了辅助套组合端子入线孔的情形。

图2是图1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修正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描绘了翼部设置腰部的结构情形。

图4是图3的一操作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显示了操作导线固定在翼部及/或腰部的情形。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操作实施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描绘了辅助套导引导线插入端子的情形。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10 头部 11 肩部

20 腹部 30 尾部

31 缺口 33 侧边

40 导孔 50 翼部

51 表面 52 腰部

55 束带 80 导线

81 芯部 90 端子

91 入线孔 100 辅助套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插线识别作用的接线端子辅助套结构,包括一辅助套,概以参考编号100表示的;辅助套100可选择橡胶、塑料或其类似材料制成,用于配装在端子90(或开关接线装置)的入线孔91,导引导线80进入端子90。

图中显示了辅助套100包括头部10、连接头部10的腹部20和连接腹部20的尾部30;在所采的实施例中,对应端子90每一边有两个入线孔91的结构型态,辅助套100设成头部10连接两个柱状体腹部20、尾部30的结构。

图1、2描绘了头部10成板块体,面积大于腹部20(断)面积,使头部10和腹部20之间形成肩部11;在辅助套100配装于入线孔91时,让头部10或肩部11压盖在入线孔91上。以及,尾部30成凸出于腹部20的型态,腹部20(断)面积大于尾部30(断)面积;头部10、腹部20和尾部30共同界定有一容许导线80插入的导孔40。

图2显示了尾部30具有位在导孔40周边区域的两个侧边33。两个侧边33之间界定出一个缺口31结构,使两个侧边33可用以规范导线80(或导线芯部81)通过尾部30后,从缺口31方向进入端子90。

在所采较佳的实施例中,头部10一边设有凸出的标签卡或翼部50;翼部50朝图中大体水平方向(或大体垂直于腹部20的方向)延伸,形成一具有表面51的板状体结构。所述的表面51可提供打印编码,让人员依据编码,正确的操作不同导线80插入端子90。

可了解的是,翼部50的凸出方向可经过修正,使翼部50的凸出方向大致平行于腹部20的方向或大致垂直于头部10的方向,或形成倾斜于头部10的方向。

图3、4揭示了一个修正的实施例。翼部50形成有腰部52;腰部52朝翼部50中间区域的方向凹入,形成弧形凹部结构,位在翼部50的两边位置。

图4也描绘了人员操作导线80插入端子90后,可依据现场空间配置需求,配合束带55将导线80固定在翼部50及/或腰部52上,达到利于操作导线固定作业;改善已知多条导线杂乱、容易错置、或外力碰撞、晃动,影响导电效率和安全等情形。

请参考图5,显示了导孔40在腹部20连接尾部30的区域,形成内缩锥状结构;用以使导线80被包覆在头部10和腹部20里面,而只容许导线芯部81通过尾部30后,从缺口31方向,进入端子90。因此,端子入线孔91和辅助套100形成密合及辅助套100包覆导线80的型态,可确实阻止灰尘、水分或湿气侵入、积聚端子90的情形。

代表性的来说,这具有插线识别作用的接线端子辅助套结构相较于旧法而言,是具有下列的优点:

该辅助套100和相关配合组件的结构,已被重行设计考虑。例如,使辅助套100包括头部10、腹部20和尾部30,使尾部30具有侧边33和形成在侧边33之间的缺口31结构;头部10朝垂直于腹部20的方向延伸形成标签卡或翼部50,及/或翼部50朝中间区域的方向凹入,形成腰部52结构等部分,明显不同于习用者,也改变了已知端子装置的使用和操作型态。

特别是,该辅助套100在具备有导引导线80和辅助固定导线80的条件下,可确实达到阻止灰尘、水分或湿气容易侵入、积聚在端子的作用;并且,进一步使业者只需针对该辅助套100结构,备置单一打印模具,改善旧法必须备置不同尺寸、规格的打印机器,占据场地空间和成本较高等情形;以及,提供人员可直接识别多条不同的导线80插入端子90的正确位置、规格类型等作用,像旧法因操作多条导线插置作业,容易发生错置,影响安全等情形,都获得明显的改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有效的具有插线识别作用的接线端子辅助套结构,其空间型态是不同于已知的,且具有旧法中无法比拟的优点,展现了相当大的进步,诚已充份符合新型专利的要件。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行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