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轴连接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14649发布日期:2018-06-16 01:06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同轴连接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同轴连接器装置,尤指一种具有较长导正距离及较大抓持力的同轴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同轴电缆由一层层的绝缘材包裹着铜导体的电缆线,具有抗干扰能力佳、传输数据稳定、价格便宜等优点,目前已广泛的使用在通讯系统中。由于现有的同轴缆线公母型连接器,例如P-SMP连接器在对插时,彼此系以空气传输作为匹配设置并没有导正拘束的机构作用,因此在偏斜、摇晃或旋转的情况下,很容易将母型连接器内的中心针插坏,甚至影响信号传输质量。

此外,现有同轴电缆公母型连接器对接时,由于公母型连接器的插接段与插座距离小,除了很容易造成中心针与母针间对插时的损坏,接头本体较容易晃动,连接稳定性亦不足。若产生不良的接触将会导致两连接导体间的电阻增加,甚至劣化或接触力不足等因素,造成电气特性不良进而影响讯号传递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使公母接头具有较长的导正距离,同时兼具有较大的夹持力与结合稳定性的同轴连接器装置。 此外,本同轴连接器装置的截止频率定义到24-25GHz,且部份零件如绝缘本体及PIN针可与SMA(SubMiniature version A)连接器系列共享。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装置,所述同轴连接器装置包括:一个母接头,所述母接头包含一个母头本体、凸出于所述母头本体的一个插接段、设置于所述插接段内的一个母针,所述母针前缘还形成有一个插孔;以及一个公接头,所述公接头包含一个公头本体,形成于所述公头本体内的一个插座、环设于所述插座内壁面的一个凸缘、邻接所述凸缘的一个凹槽及设置于所述插座内的一个中心针,所述插接段可与所述插座对插,直到越过所述凸缘并定位于所述凹槽,以导正所述中心针插入所述插孔中。

优选地,所述插接段还具有多个爪片及形成于多个爪片之间的多个开槽。

优选地,所述插接段的多个爪片的外圆周前缘分别设置有一个导正部及邻接多个导正部一侧的一个凹陷部。

优选地,多个导正部对应于所述凸缘的一侧还具有一个倒角,多个凹陷部分别与所述凸缘相匹配,且多个凹陷部远离多个倒角设置,多个导正部则与所述凹槽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母接头还包含设置于所述插接段与所述母针之间的一个绝缘体,所述公接头的所述插座与所述中心针之间同样设置绝缘体。

优选地,所述绝缘体与所述插接段之间形成有间距。

优选地,所述中心针的长度系与所述凸缘和所述凹槽的长度相等。

优选地,所述母针前缘间隔地分布有多个缝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公母接头对插时,插接段与插座长度较长,使本实用新型确实经过导正后才使公接头的中心针与母接头的母针对插。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中心针不会产生歪斜、摇晃,而有效对位的与母针稳定接触。也就是说,当公接头与母接头对插时,具有凸缘与凹槽的插座,能够有效改善公接头的中心针与母接头母针对插所造成的损坏情形。此外,当公接头与母接头对插时,成圆筒封闭状的插座完整包覆整个插接段,也能有效改善电气特性表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装置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装置的部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接头与母接头对插时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公接头与母接头对插时的另一剖视图。

图中:100-同轴连接器装置;110-母接头;112-公头本体;114-插接段;116-绝缘体;117-间距;118-母针;119-缝隙;120-插孔;122-爪片;124-开槽;126-导正部;128-倒角;129-凹陷部;130-公接头;132-公头本体;134-插座;136-中心针;138-凸缘;140-凹槽;142-绝缘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者。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装置100,包括一个母接头110及一个公接头130。母接头110包含一个母头本体112、凸出于母头本体112的一个插接段114及设置于插接段114内的一个母针118,其中母针118前缘还形成有一个插孔120。公接头130包含一个公头本体132,形成于公头本体132内的一个插座134、环设于插座134内壁面的一个凸缘138、邻接凸缘138的一个凹槽140及设置于插座134内的一个中心针136。母头插接段114可与插座134对插,直到越过凸缘138并定位于凹槽140,以导正中心针136插入插孔120中。

如图1所示的插接段114优选地成圆筒形,其还具有多个爪片122及形成于多个爪片122之间的多个开槽124,使插接段114具有适当的弹性及抓持力以插接公接头130的插座134。插接段114的多个爪片122的外圆周前缘分别设置有一个导正部126及邻接多个导正部126一侧的一个凹陷部129。多个导正部126对应于凸缘138的一侧还具有一倒角128。多个凹陷部129分别与凸缘138相匹配,且多个凹陷部129远离多个倒角128设置,多个导正部126则与凹槽140相匹配。

母接头110还包含设置于插接段114与母针118之间的一个绝缘体116,作为插接段114与母针118间的阻抗匹配设计。公接头 130的插座134与中心针136之间同样设置有绝缘体142,作为插座134与中心针136间之阻抗匹配设计。此外,为了保持多个爪片112的适当弹性及公母本体132、112对组时所需的收缩距离,绝缘体116与插接段114的多个爪片112之间形成有一间距117,使插接段114弹性收缩并弹开与插座134形成完美结合。

另外,母针118前缘还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缝隙119,以便于通过夹持的方式接触中心针136,如此增加母针118的弹性及抓持力而不致使母针118损坏(爆裂)。在本实施例中,插接段114的爪片122优选地为6个,母针118的缝隙119则为2个,以达到缓冲夹固效果。然而在其他不同的实施例中,爪片122及缝隙119的数量并不限定,视抓持力及插拔力的要求而调整开槽124深度及爪片122的厚度及数量。

当母接头110与公接头130对插时,多个爪片122的导正部126会先插接插座134的内壁面直到接触凸缘138。由于多个导正部126前缘具有倒角128,故很容易对位的插接至插座134。此外,由于当多个导正部126接触凸缘138时,公接头130的中心针136尚未与母接头110的母针118接触。在此插接过程中,插接段114与插座134具有较长的拘束导正距离,避免中心针136尚未经过导正即与母针118接触而碰撞,造成母针118爆裂或中心针136歪斜损坏的情况发生。

当插接段114多个导正部126因间距117而顺利的越过凸缘138并定位于凹槽140内时,多个凹陷部129同时会与凸缘138卡合定 位,如此使本实用新型的同轴连接器装置100具有较大的夹持力(抓持力)与结合的稳定性。此时,中心针136同时也会与母针118的插孔120形成插接,以形成讯号的传输。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中心针136的长度优选地与凸缘138和凹槽140的长度相等,使插接段114与插座134具有导正的效果后,再使中心针136与母针118对插。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插槽134具有防止插接段114的多个开槽124讯号泄漏/衰减的作用,进而使同轴连接器装置100在高频传输时的电气特性具有更佳的表现。

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地实例,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