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线装置及共模电感绕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04587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铰线装置及共模电感绕线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铰线装置及共模电感绕线机。



背景技术:

共模电感自动绕线机是将两根漆包线同时绕在铁氧体磁芯上,形成耦合的共模扼流电感线圈,共模扼流电感线圈采用铁氧化磁芯,双线并绕,杂讯抑制对策佳,在高速信号中难以变形,具有体积小、平衡度佳、使用方便以及高品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

由于共模电感自动绕线机是同时绕两根漆包线,两根漆包线绕线前需铰线,其中采用的铰线方式包括全麻花铰线,全麻花线铰线是指绕在磁芯上的2根线从起绕到结尾全部均匀的拧成麻花状,但在起始和结尾的2个线头都要分开焊在4个不同的焊盘上,其中,全麻花线绕制的铰线装置在共模电感绕线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全麻花线的铰线控制得当可以在自动化绕线机绕线时使绕制的线圈更为平滑和美观,2根线的耦合程度更高,可以获得更好的电性能,反之铰线控制不当会出现漆包线排线松散、不整齐、耦合程度不好等改变线圈电气特性的缺陷。

随着电子元器件及其终端向小型化、集成化、多功能化方向的发展,线圈要求通过的电流越来越大,而外形越来越小,绕线和点焊都变得越来越困难,何况是铰线后再绕线,难度极大。目前国内的共模电感绕线机都为数不多,带专门铰线功能的就更寥寥无几,即使可以铰线都不能全麻花铰线,很多情况下都是铰很少的圈数,因为铰的圈数多了,引导漆包线的导针上方的线也铰在一起,导致漆包线无法穿过导针,无法往下出线了,从而导致绕线机无法继续绕线,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绕线效率高的铰线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设有绕线效率高的铰线装置的共模电感绕线机。

为实现上述的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铰线装置包括:

铰线机构,铰线机构包括铰线盘以及连接铰线盘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铰线盘旋转铰线盘的一端设有两根导针铰线盘上设有两个第一过线孔第一过线孔与导针连通;

送线机构,送线机构包括送线盘以及连接送线盘的送线移动机构,送线移动机构驱动送线盘朝向或远离铰线盘移动,送线盘沿铰线盘转动方向转动,送线盘上设有两个第二过线孔;

压线机构,送线机构设置在压线机构与铰线机构之间,压线机构包括固定块及压线块,压线块朝向或远离固定块移动,固定块与压线块之间设有间隙部,压线机构靠近送线机构一端设置有第三过线孔,间隙部、第一过线孔、第二过线孔、第三过线孔以及导针之间相互连通;

间隙部、第三过线孔、第二过线孔、第一过线孔以及导针用于依次引导绝缘线。

由此可见,两根绝缘线依次穿过间隙部、第三过线孔、第二过线孔、第一过线孔以及导针后被焊接在磁芯上,在铰线过程中,铰线盘与送线盘同时同向转动进行铰线,使得第一过线孔与第二过线孔之间两根绝缘线处于平行状态,而导针与磁芯之间与第二过线孔与第三过线孔之间的两根绝缘线处于全麻花铰线状态,铰线的同时绕线机将呈全麻花状态的绝缘线进行绕线,由于第一过线孔与第二过线孔之间的两根绝缘线处于平行状态,使得绝缘线可以顺利平稳地通过导针,不易被扯断,同时送线盘朝向铰线盘移动,送线盘边转动边朝向铰线盘主动送线,保证有一定长度的绝缘线进行铰线,保持绝缘线的张力以保证绕线的平稳,提高良品率;绕线完毕后,铰线盘与送线盘反向转动,释放第三过线孔与送线盘之间的反向铰线的绝缘线,压线块压紧绝缘线,使绝缘线被拉直,进入下一绕线循环周期,本实用新型的铰线装置,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使得绕线机有效进行全麻花绝缘线的绕线工艺。

进一步的方案是,铰线盘与送线盘共线设置。

可见,铰线盘与送线盘共线设置可进一步增强绝缘线快速穿过导针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方案是,铰线装置还包括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至少两根导向杆以及连接导向杆的固定盘,固定盘靠近压线机构设置,导向杆连接送线盘以及铰线盘,导向杆设置在送线盘与铰线盘之间,送线盘沿导向杆的轴方向朝向或远离铰线盘移动,固定盘设有开孔,开孔与第三过线孔、第一过线孔以及第二过线孔相互连通。

可见,导向机构用于引导绝缘线与送线盘,导向机构中的导向杆贯穿送线盘,导向杆连接铰线盘,使得送线盘能够沿导向杆轴向方向朝向铰线盘移动,提高送线盘移动的准确度,提高绕线精度,同时导向杆用于进行铰线盘与送线盘之间的传动,铰线盘旋转带动与铰线盘连接的导向杆旋转,从而带动与导向杆连接送线盘旋转,实现铰线盘与送线盘的同时同向旋转;连接导向杆的固定盘上设有开孔,两根绝缘线穿过开孔在两根导向杆之间保持平行状态,固定盘用于引导绝缘线穿过送线盘。

进一步的方案是,送线移动机构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的滑轨、与滑轨配合连接的滑块以及连接滑块的传动机构,滑块沿滑轨的延伸方向移动,传动机构包括电机以及与电机连接的传动带,传动带连接滑块,滑块朝向送线盘的一侧设有凹槽,送线盘的一端设置在凹槽内,滑块的移动方向与所述送线盘移动方向相同。

可见,移动机构用于驱动送线盘朝向或远离铰线盘移动,利用电机与传动带驱动滑块沿滑轨的延伸方向滑动,而送线盘设置在滑块的凹槽内,从而滑块带动送线盘的移动同时也在凹槽内转动,实现送线盘朝向铰线盘主动送线。

进一步的方案是,压线机构还包括安装座以及安装在安装座上的导向轮,绝缘线邻接导向轮朝向送线机构延伸,压线块连接连接块,连接块连接压紧气缸。

可见,导向轮对绝缘线的延伸方向起到引导作用,压紧气缸用于气动压线块朝向或远离固定块移动。

为实现上述的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共模电感绕线机包括:

绕线机构,绕线机构包括旋转轴以及连接旋转轴的磁芯,磁芯上设有四个焊盘;

铰线装置,铰线装置为上述的铰线装置,铰线装置设置在绕线移动机构上;

夹线机构,夹线机构包括线夹以及连接线夹的夹线移动机构,夹线移动机构驱动线夹朝向绕线机构移动;

剪线机构,剪线机构包括剪刀以及连接剪刀的剪线移动机构,剪线移动机构驱动剪刀朝向绕线机构移动;

焊锡机构,焊锡机构包括焊锡头与连接焊锡头的焊锡移动机构,焊锡移动机构驱动焊锡头朝向绕线机构移动。

由此可见,在绕线前,线夹夹紧穿过铰线装置的绝缘线,绕线移动机构驱动导针引导绝缘线挂在磁芯的焊盘上进行焊锡,焊锡完成后剪刀剪断焊锡头与焊盘之间的绝缘线,绕线机构开始绕线,绕线的同时铰线装置铰线送线,铰线过程中,铰线盘与送线盘之间的绝缘线相互平行,使得绝缘线可平稳顺利通过导针朝向绕线机构移动,且不易被扯断,绕线完成后,焊锡头将绝缘线焊锡在另两个焊盘上,剪断绝缘线前线夹夹紧绝缘线,剪断绝缘线后铰线盘与送线盘反向旋转,松开送线盘与第三过线孔之间的铰线部分,压线块压紧绝缘线后线夹将松开的铰线部分拉直,进入下一绕线周期,本实用新型的绕线机结构简单,能有效进行全麻花绝缘线的铰线绕线,能保持绝缘线张力的同时平稳绕线,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方案是,铰线盘与送线盘共线设置。

进一步的方案是,铰线装置还包括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至少两根导向杆以及连接导向杆的固定盘,固定盘靠近压线机构设置,导向杆连接送线盘以及铰线盘,导向杆设置在送线盘与铰线盘之间,送线盘沿导向杆的轴方向朝向或远离铰线盘移动,固定盘设有开孔,开孔与第三过线孔、第一过线孔以及第二过线孔相互连通。

进一步的方案是,送线移动机构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的滑轨、与滑轨配合连接的滑块以及连接滑块的传动机构,滑块沿滑轨的延伸方向移动,传动机构包括电机以及与电机连接的传动带,传动带连接滑块,滑块朝向送线盘的一侧设有凹槽,送线盘的一端设置在凹槽内,滑块的移动方向与所述送线盘移动方向相同。

进一步的方案是,压线机构还包括安装座以及安装在安装座上的导向轮,绝缘线邻接导向轮朝向送线机构延伸,压线块连接连接块,连接块连接压紧气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共模电感绕线机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共模电感绕线机实施例中的磁芯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铰线装置实施例的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共模电感绕线机应用在共模扼流电感线圈的绕线工艺中,用于将两根绝缘线以麻花状绕在磁芯上,形成耦合的共模扼流电感线圈,共模电感绕线机中的铰线装置将两根绝缘线进行麻花状态的铰线,铰线装置中预通过导针的两根绝缘线相互平行,能够顺利平稳地通过导针,保持绝缘线张力,绕线平稳,工作效率高。

参见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共模电感绕线机包括绕线机构3、铰线装置1、夹线机构4、剪线机构以及焊锡机构。

绕线机构3包括旋转轴、驱动旋转轴旋转的驱动装置以及连接旋转轴的磁芯31,磁芯31上设有四个焊盘,其中磁芯31上设有4个焊盘,根据逆时针顺序,分别命名为第一焊盘311、第二焊盘312、第三焊盘313以及第四焊盘314,旋转轴旋转带动磁芯31转动,实现对磁芯31的绕线。

夹线机构4包括线夹以及连接线夹的夹线移动机构,夹线移动机构驱动线夹朝向绕线机构3的磁芯31移动。

剪线机构包括剪刀以及连接剪刀的剪线移动机构,剪线移动机构驱动剪刀朝向绕线机构3的磁芯移动。

焊锡机构包括焊锡头与连接焊锡头的焊锡移动机构,焊锡移动机构驱动焊锡头朝向绕线机构3的磁芯移动。

参见图3,铰线装置1设置在绕线机的绕线移动机构2上,绕线移动机构2驱动铰线装置1朝向绕线机构3移动。

铰线装置1包括铰线机构11、送线机构12以及压线机构13,铰线装置1内贯穿有绝缘线,在本实施例中,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压线机构13、送线机构12以及铰线机构11、绝缘线的贯穿顺序为压线机构13、送线机构12,最后出穿过铰线机构11而接触磁芯31。

铰线机构11包括铰线盘111以及连接铰线盘111并驱动铰线盘111旋转的驱动装置112,铰线盘111朝向绕线机构3的一端设有两根导针114,铰线盘111上设有两个第一过线孔113,第一过线孔113与导针114连通,两根绝缘线穿过分别两个第一过线孔113与两根导针114。铰线机构11用于将导针114与磁芯31之间的两根绝缘线进行铰线,形成全麻花状。

送线机构12包括送线盘121以及连接送线盘121并驱动送线盘121朝向或远离铰线盘111移动的送线移动机构,送线盘121可设置在铰线盘111的上方,送线盘121上设有两个第二过线孔122,两根绝缘线穿过送线盘121上的两个第二过线孔122。送线移动机构驱动送线盘121朝向铰线盘111移动,实现主动送线,保证有一定长度的绝缘线可进行铰线绕线,同时送线盘121与铰线盘111同时同向旋转,从而送线盘121与铰线盘111之间的两根绝缘线可保持平行状态,使得绝缘线能够顺利通过导针114进行铰线,平行状态下的两根绝缘线在绕线过程中保持张力,不易被扯断,保证绕线的顺利进行。

铰线盘111与送线盘121可在竖直方向共线设置,送线盘121设置在铰线盘111的上方,铰线盘111与送线盘121之间具有一定长度,该长度可根据实际生产情况以及线圈类型进行调节,铰线盘111与送线盘121之间的绝缘线相互平行,铰线盘111与送线盘121共线设置可进一步增强绝缘线快速穿过导针114的稳定性。

送线移动机构包括底座127、安装在底座127上的滑轨128、与滑轨128配合连接的滑块125以及连接滑块125的传动机构,滑块125沿滑轨128的延伸方向移动,传动机构包括电机123、与电机123连接的传动带124,传动带124连接滑块125,滑块125朝向送线盘121的一侧设有凹槽126,送线盘121的一端设置在凹槽126内,滑块125的移动方向与送线盘121的移动方向相同。送线移动机构用于驱动送线盘121朝向或远离铰线盘111移动,利用电机123与传动带124驱动滑块125沿滑轨128的延伸方向滑动,而送线盘121设置在滑块的凹槽126内,从而滑块125带动送线盘121的移动同时也可在凹槽126内转动,实现送线盘121朝向铰线盘111主动送线。

导向机构14包括两根导向杆141以及连接导向杆141的固定盘142,导向杆141连接送线盘121以及铰线盘111,送线移动机构驱动送线盘121沿导向杆141的轴向方向朝向或远离铰线盘111移动,导向杆141设置在送线盘121与铰线盘111之间,铰线盘111驱动导向杆141以及与导向杆141的送线盘121沿铰线盘111转动方向转动,同时连接两根导向杆141的固定盘142设有开孔143,开孔143与第一过线孔113、第二过线孔122相互连通。导向机构14用于引导绝缘线与送线盘121同时作为送线盘121转动的传动机构,导向机构14中的导向杆141连接送线盘121,导向杆141连接铰线盘111,使得送线盘121能够沿导向杆141轴向方向朝向铰线盘111移动,提高送线盘121移动的准确度,提高绕线精度,同时铰线盘111转动时带动导向杆141的转动,导向杆141的转动带动送线盘121转动,从而实现送线盘121与铰线盘111同时同向转动。连接导向杆141的固定盘142上设有开孔143,两根绝缘线穿过开孔143在两根导向杆141之间保持平行状态,固定盘142用于引导绝缘线穿过送线盘121。

压线机构13可设置在送线机构12与铰线机构11的上方,送线机构12设置在压线机构13与铰线机构11之间。压线机构13包括安装座131、固定块134以及朝向或远离固定块134运动的压线块135,安装座上设有导向轮133,绝缘线邻接导向轮133朝向送线机构12延伸。安装座131靠近送线机构12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过线孔132,固定块134与压线块135之间设有间隙部136,间隙部136、第一过线孔113、第二过线孔122以及第三过线孔132之间相互连通。安装座131上还设有压紧气缸137,压紧气缸137连接连接块138,连接块138靠近固定块134的一侧设有压线块135,从而压紧气缸137可驱动压线块135朝向或远离固定块134移动。其中固定块134可为弹性固定块,弹性固定块具有弹性缓冲作用,在压线块135压紧弹性固定块上的绝缘线时,不会对绝缘线造成损伤。压紧机构13用于在绕线完毕后压紧绝缘线,便于其他机构对铰线状态的绝缘线进行调整。其中导向机构14的固定盘142靠近压线机构13设置,增强固定盘142对送线盘121与第三过线孔132之间的绝缘线的导向作用。

第三过线孔132、固定盘142、第二过线孔122、第一过线孔113以及导针114在竖直方向上由上往下依次设置并共线,绝缘线穿过铰线装置1时,间隙部136、第三过线孔132、第二过线孔122、第一过线孔113以及导针114用于依次引导绝缘线。

由于第一过线孔113、导针114、第二过线孔122与第三过线孔132的数量均有两个,可将数量均为两个的第一过线孔113、导针114、第二过线孔122与第三过线孔132分别名为1号与2号,在两根绝缘线穿过铰线装置1时,一根绝缘线穿过相对应的1号的第一过线孔113、导针114、第二过线孔122与第三过线孔132,另一根绝缘线穿过相对应的2号的第一过线孔113、导针114、第二过线孔122与第三过线孔132,使得在铰线前,两根绝缘线在铰线装置1内相互平行。

在铰线装置1作业过程中,铰线盘111与送线盘121同时同向转动,从而导针114与磁芯31之间的两根绝缘线与第三过线孔132与送线盘121之间的绝缘线均呈全麻花铰线状态,但铰线方向相反,从而导针114与磁芯31之间的铰线部分为正向铰线部15,第三过线孔132与送线盘121之间的铰线部分为反向铰线部16。

绕线机中一个绕线循环周期的开始时,两根绝缘线依次穿过间隙部136、第三过线孔132、固定盘142上的开孔143、第二过线孔122、第一过线孔113以及导针114,夹线机构4的线夹夹紧穿过导针114的绝缘线的线头,绕线移动机构2驱动导针114引导绝缘线接触磁芯31上的第一焊盘311和第二焊盘312,焊锡机构的焊锡头将接触焊盘的两根绝缘线的线头焊接在焊盘上,剪线机构中的剪刀剪断线夹与焊盘之间的线头。

剪刀剪断线头后,旋转轴主动开始绕线,绕线的同时铰线盘111与送线盘121同时同向转动进行铰线,在铰线过程中,由于铰线盘111与送线盘121的同时同向转动,铰线盘111与送线盘121之间的两根绝缘线处于平行状态,而导针114与磁芯31之间与第二过线孔122与第三过线孔132之间的两根绝缘线处于全麻花铰线状态,处于平行状态的两根绝缘线,使得绝缘线可以顺利通过导针114,从而绕线过程中能够保持绝缘线的张力,不易被扯断;送线盘121在送线移动机构的驱动下朝向铰线盘111移动,送线盘121边转动边朝向铰线盘111主动送线,保证有一定长度的绝缘线可铰线绕线,保持绝缘线的张力以保证绕线的平稳,提高良品率,其中在多长的长度上铰线多少圈可根据线圈的设计标准通过控制系统中程序设定。

绕线完成后,绕线移动机构2驱动导针114引导两根绝缘线分别接触第三焊盘313与第四焊盘314,焊锡头点焊第三焊盘313、第四焊盘314上的绝缘线,线夹夹紧靠近第三焊盘313与第四焊盘314的绝缘线,剪刀剪断焊盘与线夹之间绝缘线,此时,正向铰线部15的绝缘线已在磁芯31上完成绕线,线夹处于夹紧两个绝缘线的状态,反向铰线部16依旧处于铰线状态。铰线盘111反向旋转松开反向铰线部16中的两根绝缘线,同时送线盘121远离铰线盘111移动,压紧气缸137驱动压线块135朝向固定块134移动,压线块135下压压紧间隙部136内的两根绝缘线,夹线移动机构驱动线夹拉直松开的绝缘线,压紧气缸137驱动压线块135远离固定块移动,松开两根绝缘线,进入下一绕线循环周期。本实用新型的绕线机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全麻花铰线,并且铰线绕线效率高,绕线平稳,产品良率高。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以上所述仅为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