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63638发布日期:2019-10-14 16:54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具有较强结构强度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参照中国公开的第cn105322384a号发明专利,其公开的母连接器的固定端子的上部的四个角翻折形成供公连接器插接时可移动调整的面,但是前案技术中的固定端子通过对一片金属板实施折弯加工而被制成,且上部的四个角单片折弯较为单薄,致使前案母连接器的固定端子的结构强度较差,其四个角容易出现意外变形的情况。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具有较强的结构强度且方便插接的电连接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底座及自所述底座向上突伸的插接部,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位于所述插接部的接触部,所述遮蔽壳体环设于所述插接部的周侧而与所述插接部之间构成具有环形插槽的环形壁,所述遮蔽壳体为抽引形成,所述遮蔽壳体包括基面及自所述基面抽引形成的位于所述基面内缘的所述环形壁,所述基面与所述环形壁之间圆滑过渡而形成引导一对接连接器对接的引导面。

进一步的,本发明电连接器的所述插接部为具有插接槽的环形插接壁,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位于所述插接槽内。

进一步的,本发明电连接器的所述绝缘本体一体成型于所述遮蔽壳体。

进一步的,本发明电连接器的所述基面的纵向两侧的宽度大于所述基面的横向两侧的宽度。

进一步的,本发明电连接器的所述遮蔽壳体进一步包括自所述基面的纵向两侧向下弯折形成的焊接于一电路板的端壁。

进一步的,本发明电连接器的所述绝缘本体的纵向两侧向上突伸形成端部,所述基面架靠于所述端部的顶面,所述端壁设置有固定孔,所述端壁具有嵌设于所述固定孔的嵌入部。

进一步的,本发明电连接器的所述端壁包括设置有所述定位孔的垂直段及位于所述垂直段下端的水平段,所述水平段为所述端壁用于与所述电路板焊接的固定部,所述嵌入部的下端抵持于所述水平段。

进一步的,本发明电连接器的所述引导面在前后方向及横方向上分别形成长度为至少0.1mm的引导长度。

进一步的,本发明电连接器的所述引导长度为0.2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遮蔽壳体为抽引形成,具有更强的结构强度,更易于在所述基面与环形壁之间形成更大的圆滑过渡的引导面,以方便令对接连接器可以准确的对接于所述电连接器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对接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分离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自另一方向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发明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1沿a-a线看的剖视图。

图7是图1沿b-b线看的剖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插座连接器100第一绝缘本体1

第一底座10环形插接壁11

插接槽12端子槽13

端部14嵌入部141

插座端子2接触部21

固持部22焊接部23

第一遮蔽壳体3基面30

第一环形壁31长壁311

第一凸部3111端壁312

第一凹部3121第一环形插槽32

引导面33端壁34

固定孔341固定部342

垂直段343水平段344

插头连接器400第二绝缘本体5

第二底座50对接部51

环形对接壁52第二环形插槽53

插头端子6第二接触部61

焊接脚62第二遮蔽壳体7

第二环形壁71长壁711

第二凹部7111短壁712

第二凸部7121引导长度l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7介绍本发明电连接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电连接器安装于一电路板(未图示)上且与一对接连接器对接。定义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的插接方向为上下方向。在本发明电连接器具有多种实施方式,图1至图7为本发明的优选的第一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在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为一插座连接器100,与所述插座连接器100对接的为一插头连接器400。

请参照图1至图4、图6及图7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插座连接器100,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收容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插座端子2及包覆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的第一遮蔽壳体3。

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包括第一底座10、自所述第一底座10向上突伸形成的第一插接部及位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纵向两侧且自所述第一底座10向上突伸形成的两个端部14。所述两个端部14与所述第一插接部间隔设置。所述两个端部14均包括位于所述端部14外侧且向外突伸形成的嵌入部141。所述第一插接部为具有插接槽12的环形插接壁11。所述插接槽12包括若干间隔设置且上下贯通的端子槽13。

各所述插座端子2呈类“u”状。各所述插座端子2包括固持部22、自所述固持部22一端延伸的呈类“u”状的第一接触部21及自所述固持部22另一端延伸的焊接部23。各所述插座端子2分别固持于各所述端子槽13中,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插座端子2的设置方向相反。各所述插座端子2的第一接触部21在横方向上对其设置且共同暴露于所述插接槽12内。

所述第一遮蔽壳体3为金属材质且由抽引形成。所述第一遮蔽壳体3包括基面30及自所述基面30的内缘向下抽引形成的第一环形壁31。所述基面30的纵向两侧的宽度大于所述基面30的横向两侧的宽度。所述第一环形壁31环设于所述环形插接壁11的周侧且与所述环形插接壁11之间形成第一环形插槽32。所述基面30与所述第一环形壁31之间圆滑过渡而形成引导所述插头连接器400对接的引导面33。所述第一环形壁31包括两个长壁311及两个短壁312。所述两个长壁311的内侧分别包括向所述第一环形插槽32内突设的第一凸部3111。所述两个短壁312的外侧分别包括凹设形成的第一凹部3121。所述第一遮蔽壳体3进一步包括位于两侧且从所述基面30纵向两侧向下弯折形成的端壁34。所述端壁34具有竖直段343及位于所述竖直段343下端的水平段344。所述端壁34进一步包括固定孔341及焊接于所述电路板(未图示)的固定部342。所述固定孔341位于所述竖直段343。所述水平段为所述固定部342。

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的制造过程中,首先提供一金属材质由抽引形成的第一遮蔽壳体3。再将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与所述第一遮蔽壳体3一体注塑成型为一体。所述第一遮蔽壳体3的基面30架靠于所述两个端部14的顶面。所述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的嵌入部141穿过所述端壁34的固定孔341以固持于所述端壁34的外表面。所述嵌入部141大于所述固定孔341的尺寸。所述嵌入部141的下端抵持于所述固定部342的上端,以此使的所述第一遮蔽壳体3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相互固定,防止所述第一遮蔽壳体3和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翘曲而影响正常使用。最后,将各所述插座端子2在上下方向上插设于各端子槽13内。

请参照图1、图2、图5、图6及图7所示,本发明中与所述插座连接器100对接的插头连接器400,包括第二绝缘本体5、固持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5内的插头端子6及固持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5外的第二遮蔽壳体7。

所述第二绝缘本体5包括第二底座50、自所述第二底座50突伸形成的第二插接部及自所述第二底座50突伸形成且环设于所述第二插接部周侧的环形对接壁53。所述环形对接壁52与所述第二插接部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二环形插槽53。所述第二插接部为插配于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的插接槽12的对接部。

各所述插头端子6包括呈类“u”状的第二接触部61及自所述第二接触部61一端延伸形成的焊接脚62。相邻的两个所述插头端子6的设置方向相反。

所述第二遮蔽壳体7为金属材质且由抽引形成。所述第二遮蔽壳体7包括固持于所述环形对接壁52外侧的第二环形壁71及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壁71下端的基座。所述第二环形壁71进一步包括两个长壁711及两个短壁712。所述两个长壁711的外侧分别包括凹设形成的第二凹部7111。所述两个短壁712的外侧分别包括突伸形成的第二凸部7121。

所述插头连接器400的制程过程中,将所述第二绝缘本体5与插头端子6和第二遮蔽壳体7一体注塑成型为一体。令所述插头端子6的第二接触部61的外侧表面暴露于所述对接部51的外侧。

当将所述插头连接器400与插座连接器100对接的过程中,所述插头连接器400在前后方向及横方向上会与插座连接器100产生偏差。由于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的第一遮蔽壳体3设置有引导面33,在插头连接器400在上下方向上插入插座连接器100时,所述插头连接器400的环形侧壁71的外边缘会首先抵触于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的引导面33,所述引导面33的圆滑的面引导所述插头连接器400划入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的插接槽12内。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中,请参照图6及图7所示,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的引导面33自所述基面30向所述第一环形壁31之间圆滑过渡,在基面30和第一环形壁31之间在前后方向及横方向上形成至少为0.1mm的引导长度l。在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导长度l为0.2mm,从而令所述插头连接器400在对接入插座连接器100的过程中,当所述插头连接器400在前后方向及横方向上偏移0.4mm以内的情况中均可被插座连接器100的引导面33直接引导入插座连接器100中,因此,本发明中的插座连接器100可以令对接时偏移较大的插头连接器400准确对接。

请参照图6及图7所示,当所述插头连接器400与所述插座连接器100对接时,所述插头连接器400的环形对接壁52及第二环形壁71插接入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的第一环形插槽32内。所述插头连接器400的对接部51插接于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的插接槽12内。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的环形插接壁11插接于所述插头连接器400的第二环形插槽53内。所述插头连接器400的插头端子6插设于所述插接槽12内且分别与各插座端子2对接。各所述插头端子6的第二接触部61插接于各所述插座端子2的第一接触部21内,且第二接触部61的外侧表面与所述第一接触部21的内表面相对接。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的第一凸部3111固定于所述插头连接器400的第二凹部7111。所述插头连接器400的第二凸部7121固定于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的第一凹部3121。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的第一遮蔽壳体3设置有引导面33以引导所述插头连接器400,而在分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导面可以设置于所述插头连接器400的第二遮蔽壳体7,同样可以方便所述插头连接器400与所述插头连接器100对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的所述第一遮蔽壳体3为抽引形成,具有更强的结构强度,更易于在所述基面30与第一环形壁31之间形成更大的圆滑过渡的引导面33,以方便令插头连接器400可以准确的对接于插座连接器100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书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