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81569发布日期:2019-05-03 20:58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用于插接电子卡的pci-e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业界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用于插接一电子卡,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纵长的一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二金属片、以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纵长一端的一耳扣。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沿其纵长方向延伸的二侧壁以及连接所述二侧壁的二端壁,所述二侧壁和所述二端壁围设形成一插槽用以收容所述电子卡。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自每一所述侧壁的纵长两端分别向外凸设形成的一卡块以及自每一所述卡块凹设形成的一卡槽,每一所述金属片的纵长两端分别卡持于对应所述侧壁的两所述卡槽中,且对应所述侧壁的两所述卡块分别遮盖所述金属片的纵长两端,以将所述金属片固定于对应的所述侧壁。

但是,在成型所述绝缘本体时,由于所述侧壁的结构较为细长,因此所述侧壁容易发生翘曲变形,并且所述侧壁的翘曲程度总体上表现为自所述侧壁的中部朝向所述侧壁的纵长两端逐渐增大,特别是所述侧壁的纵长两端的翘曲程度尤为严重,导致了所述金属片的纵长两端无法顺利卡持于对应所述侧壁的两所述卡槽中。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发明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将金属件设于本体,用以提升本体强度的电连接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电连接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本体,具有一插槽以及位于所述插槽相对两侧的二侧壁,所述二侧壁沿一纵长方向延伸设置,每一所述侧壁具有位于其纵长两端的二端部,所述本体还包括自其中一个所述侧壁向外凸设形成的一凸台、自所述凸台向上凸设形成的一凸部、自所述凸台凹设形成的一第一凹槽、以及自所述凸部凹设形成的一第一凹陷,所述第一凹陷远离对应所述侧壁的所述二端部设置;多个端子,设于所述本体且凸伸入所述插槽;一金属件,设于所述本体且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一凹陷,且所述凸台和所述凸部分别遮盖所述金属件的一部分。

进一步,所述第一凹陷贯穿所述凸部的其中一个端面,所述金属件的一端收容于所述第一凹陷。

进一步,自所述凸台向上延伸形成一凸块,所述金属件的相对另一端与所述凸块固定配合。

进一步,自所述凸块的顶面向下凹设形成一接收槽,所述接收槽向下延伸至所述凸台且与所述第一凹槽相连通,所述金属件收容于所述接收槽且与所述接收槽固定配合。

进一步,所述第一凹陷自所述凸部的顶面向下凹设形成,所述第一凹陷向下延伸至所述凸台且与所述第一凹槽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第一凹槽自所述凸台的顶面向下凹设形成,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与所述第一凹陷的底面相平齐。

进一步,自所述第一凹陷进一步向下凹设形成一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向下贯穿所述凸台,所述金属件具有一扣持部收容于所述容纳槽且扣持于所述本体的底部。

进一步,一加強件设于所述本体且与所述金属件隔开设置,所述本体还包括自所述凸台分别向上延伸形成的二凸块,所述二凸块位于所述凸部的相对两端,所述金属件与其中一个所述凸块固定配合,且所述加强件与另一个所述凸块固定配合。

进一步,所述二凸块分别与对应所述侧壁的所述二端部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本体还包括自所述凸台凹设形成的一第二凹槽以及自所述凸部凹设形成的一第二凹陷,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隔开设置,所述第二凹陷与所述第一凹陷隔开设置,且所述第二凹陷远离对应所述侧壁的所述二端部设置,所述加强件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二凹陷,且所述凸台和所述凸部分别遮盖所述加强件的一部分。

进一步,所述第二凹陷贯穿所述凸部的相对另一个端面,所述加强件的一端收容于所述第二凹陷。

进一步,所述第二凹陷自所述凸部的顶面向下凹设形成,所述第二凹陷向下延伸至所述凸台且与所述第二凹槽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第二凹槽自所述凸台的顶面向下凹设形成,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与所述第二凹陷的底面相平齐。

进一步,自所述第二凹陷进一步向下凹设形成一收容槽,所述收容槽向下贯穿所述凸台,所述加强件具有一固持部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且固持于所述本体的底部。

进一步,所述本体具有一键扣,所述键扣沿一横向方向连接所述二侧壁,所述横向方向垂直于所述纵长方向,所述第二凹陷在所述横向方向上对应所述键扣设置。

进一步,一连接件位于所述金属件和所述加强件之间且连接所述金属件和所述加强件,所述第一凹陷自所述凸部的顶面向下凹设且贯穿所述凸部的相对两个端面,所述连接件收容于所述第一凹陷,且所述凸部遮盖所述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

进一步,所述本体还包括自所述凸台凹设形成的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陷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相连通,所述连接件和所述加强件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且所述凸台分别遮盖所述连接件和所述加强件的一部分。

进一步,自其中一个所述端部的顶面向下凹设形成一嵌入槽,所述嵌入槽向下贯穿对应的所述端部,所述金属件具有一主体部以及自所述主体部的一端向内弯折再向下延伸形成的一安装脚,所述主体部对应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一凹陷,且所述安装脚对应收容于所述嵌入槽且向下延伸超出对应的所述端部。

进一步,在所述纵长方向上,所述凸台的长度等于与其对应的所述侧壁的长度。

进一步,在所述纵长方向上,所述凸部的顶部的长度小于所述凸部与所述凸台的连接处的长度。

进一步,所述凸部的顶面与其对应的所述侧壁的顶面相平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电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所述第一凹陷远离对应所述侧壁的所述二端部设置,即所述第一凹陷与其对应所述侧壁的所述二端部在所述纵长方向上隔开设置,保证了所述第一凹陷设于所述本体翘曲程度较小的位置,以方便将所述金属件收容于所述第一凹陷中。所述第一凹陷可导引所述金属件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中,使得所述凸部和所述凸台分别遮盖所述金属件的一部分,用以提升所述本体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与对接元件和电子元件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2中电连接器水平旋转180°后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1中电连接器的立体剖视图;

图5为图4中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6为图1中电连接器的右视图;

图7为图6中电连接器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图6中电连接器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9为图6中电连接器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10为图6中电连接器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12为图11中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13为图11中电连接器的右视图;

图14为图13中电连接器沿d-d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100定义有一对接方向z,以及垂直于所述对接方向z且相互垂直的一纵长方向x与一横向方向y。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用于导接一对接元件200至一电子元件300,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一本体1、收容于所述本体1的多个端子2、设于所述本体1的一金属件3和一加强件4、以及设于所述本体1的后端的一耳扣5。其中,所述电连接器100为pci-e连接器,所述对接元件200为电子卡,且所述电子元件300为电路板。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也可以为其它类型的连接器,且所述对接元件200和所述电子元件300对应采用其它类型的元器件。所述耳扣5用于锁扣所述对接元件200。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本体1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本体1包括二侧壁11、连接所述二侧壁11的二端壁12、以及由所述二侧壁11和所述二端壁12围设形成的一插槽13。所述二侧壁11沿所述x方向延伸设置且相对于所述插槽13对称设置,所述二端壁12沿所述y方向延伸设置且相对于所述插槽13对称设置,所述插槽13用于供所述对接元件200沿所述z方向向下插入。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本体1还包括一键扣14在所述y方向上连接所述二侧壁11,所述键扣14设于所述插槽13内且位于所述二端壁12之间,所述对接元件200具有一缺口6用于与所述键扣14配合。

如图2、图6和图7所示,每一所述侧壁11设有多个端子孔111与所述插槽13在所述y方向上相连通,且设于同一所述侧壁11上的多个所述端子孔111在所述x方向上成一排设置。

如图2、图7和图9所示,每一所述侧壁11具有位于其纵长两端的二端部112及自每一所述端部112的顶面向下凹设形成的一嵌入槽113,所述二端部112在所述y方向上对应所述二端壁12设置,所述嵌入槽113向下贯穿对应的所述端部112。

如图2、图3和图6所示,所述本体1还包括自每一所述侧壁11向外凸设形成的一凸台15以及自所述凸台15的顶面的不同位置分别向上凸设形成的一凸部16和二凸块17。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本体1也可仅在其中一个所述侧壁11设有所述凸台15、所述凸部16和所述二凸块17。

如图6所示,所述凸台15的底面与其对应的所述侧壁11的底面相平齐,且在所述x方向上,所述凸台15的长度等于与其对应的所述侧壁11的长度。

如图2、图6和图9所示,自所述凸台15的顶面分别向下凹设形成一第一凹槽151和一第二凹槽152,所述第一凹槽151和所述第二凹槽152在所述x方向上隔开设置且位于所述凸部16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凹槽151相对于所述第二凹槽152更靠近所述耳扣5。所述第一凹槽151和所述第二凹槽152均未向下贯穿所述凸台15且未向外贯穿所述凸台15,且所述第一凹槽151的底面与所述第二凹槽152的底面相平齐。

如图2、图3和图6所示,所述凸部16远离对应所述侧壁11的所述二端部112设置,即所述凸部16与其对应所述侧壁11的所述二端部112在所述x方向上隔开设置。所述凸部16的顶面与其对应的所述侧壁11的顶面相平齐,且在所述x方向上,所述凸部16的顶部的长度小于所述凸部16与所述凸台15的连接处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部16在其延伸方向上长度逐渐减小。

如图2、图3和图6所示,自所述凸部16的顶面分别向下凹设形成一第一凹陷161和一第二凹陷162,所述第一凹陷161与所述第二凹陷162在所述x方向上隔开设置,且所述第一凹陷161和所述第二凹陷162均远离对应所述侧壁11的所述二端部112设置,即所述第一凹陷161和所述第二凹陷162均与其对应所述侧壁11的所述二端部112在所述x方向上隔开设置。

如图2、图6和图9所示,所述第一凹陷161在所述x方向上向后贯穿所述凸部16的后端面,所述第一凹陷161向下延伸至所述凸台15且与所述第一凹槽151相连通,所述第一凹陷161的底面与所述第一凹槽151的底面相平齐。自所述第一凹陷161的底面向下凹设形成一容纳槽18,所述容纳槽18向下贯穿所述凸台15(辅助参看图4)。

如图2、图6和图9所示,所述第二凹陷162在所述y方向上对应所述键扣14设置,所述第二凹陷162在所述x方向上向前贯穿所述凸部16的前端面,所述第二凹陷162向下延伸至所述凸台15且与所述第二凹槽152相连通,所述第二凹陷162的底面与所述第二凹槽152的底面相平齐。自所述第二凹陷162的底面向下凹设形成一收容槽19,所述收容槽19向下贯穿所述凸台15(辅助参看图4)。

如图2、图6和图9所示,所述二凸块17位于所述凸部16的相对两端,所述二凸块17分别与对应所述侧壁11的所述二端部112相连接,即所述二凸块17在所述y方向上对应所述二端部112设置,且所述二凸块17的顶面与其对应的所述侧壁11的顶面相平齐。

如图2、图6和图9所示,自其中一个所述凸块17的顶面向下凹设形成一接收槽171,所述接收槽171与其对应的所述嵌入槽113相连通,所述接收槽171向下延伸至所述凸台15且与所述第一凹槽151相连通,所述接收槽171的底面与所述第一凹槽151的底面相平齐,且所述接收槽171在所述x方向上向前贯穿对应所述凸块17的前端面。自另一个所述凸块17的顶面向下凹设形成一接纳槽172,所述接纳槽172与其对应的所述嵌入槽113相连通,所述接纳槽172向下延伸至所述凸台15且与所述第二凹槽152相连通,所述接纳槽172的底面与所述第二凹槽152的底面相平齐,且所述接纳槽172在所述x方向上向后贯穿对应所述凸块17的后端面。

如图1、图2和图7所示,多个所述端子2对应收容于多个所述端子孔111且凸伸入所述插槽13与所述对接元件200对接,且多个所述端子2焊接至所述电子元件300。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金属件3包括二主体部31以及连接所述二主体部31的一连接部32。

如图1、图5和图6所示,每一所述主体部31对应固定于一个所述侧壁11且遮盖对应的所述侧壁11,所述主体部31的顶部遮盖所述侧壁11的顶面,所述主体部31的底部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151,所述主体部31的前端收容于所述第一凹陷161且与所述第一凹陷161的内壁干涉配合,所述主体部31的后端收容于所述接收槽171且与所述接收槽171的内壁干涉配合,所述主体部31的后端与对应所述侧壁11的其中一个所述端部112固定配合,且所述凸台15、所述凸部16和所述凸块17分别遮盖所述主体部31的一部分。在其它实施例中,当所述本体1仅在其中一个所述侧壁11设有所述凸台15、所述凸部16和所述二凸块17时,所述金属件3对应仅具有一个所述主体部31。

如图4、图5和图7所示,自所述主体部31的底部向下延伸再向内弯折形成一扣持部33,所述扣持部33的前端面与所述主体部31的前端面相平齐,所述扣持部33收容于所述容纳槽18且扣持于对应所述侧壁11的底部。

如图4、图5和图8所示,自所述主体部31的后端向内弯折再向下延伸形成一安装脚34,所述安装脚34收容于对应所述侧壁11的其中一个所述嵌入槽113且向下延伸超出对应所述侧壁11的其中一个所述端部112,所述安装脚34焊接至所述电子元件300。

如图4、图5和图8所示,所述连接部32在所述y方向上连接所述二主体部31且遮盖其中一个所述端壁12。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金属件3也可以不设有所述连接部32,即所述二主体部31为分离的两件式结构。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加强件4由金属材料制成且与所述金属件3在所述x方向上隔开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4与所述金属件3为分离的两件式结构。所述加强件4包括二基体41以及连接所述二基体41的一联接部42和一横梁43。在其它实施例中,当所述本体1仅在其中一个所述侧壁11设有所述凸台15、所述凸部16和所述二凸块17时,所述加强件4对应仅具有一个所述基体41。

如图1、图5和图6所示,每一所述基体41对应固定于一个所述侧壁11且遮盖对应的所述侧壁11,所述基体41的顶部遮盖所述侧壁11的顶面,所述基体41的底部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152,所述基体41的后端收容于所述第二凹陷162且与所述第二凹陷162的内壁干涉配合,所述基体41的前端收容于所述接纳槽172且与所述接纳槽172的内壁干涉配合,所述基体41的前端与对应所述侧壁11的另一个所述端部112固定配合,且所述凸台15、所述凸部16和所述凸块17分别遮盖所述基体41的一部分。

如图4和图5所示,自所述基体41的底部向下延伸再向内弯折形成一固持部44,所述固持部44与所述扣持部33的结构相同,所述固持部44的后端面与所述基体41的后端面相平齐,所述固持部44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9且固持于对应所述侧壁11的底部。

如图4和图5所示,自所述基体41的前端向内弯折再向下延伸形成一固定脚45,所述固定脚45与所述安装脚34的结构相同,所述固定脚45收容于对应所述侧壁11的另一个所述嵌入槽113且向下延伸超出对应所述侧壁11的另一个所述端部112,且所述固定脚45焊接至所述电子元件300。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联接部42在所述y方向上连接所述二基体41且遮盖另一个所述端壁12,所述横梁43在所述y方向上连接所述二基体41且遮盖所述键扣14。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金属件3也可以不设有所述联接部42和所述横梁43,即所述二基体41为分离的两件式结构。

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也可仅具有所述金属件3和所述加强件4中的任意一个。

如图11至图14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该实施例附图中与第一实施例中标号相同的结构,本实施例不再作重复描述,并且其与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陷161在所述x方向上贯穿所述凸部16的相对两个端面,所述第一凹陷161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51和所述第二凹槽152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凹槽151和所述第二凹槽152相连通,即所述本体1对应每一所述侧壁11均不设有第二凹陷。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二连接件7,每一所述连接件7位于所述主体部31和所述基体41之间且连接所述主体部31和所述基体41,所述连接件7遮盖对应的所述侧壁11,所述连接件7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152和所述第一凹陷161,且所述凸台15和所述凸部16分别遮盖所述连接件7的一部分。在其它实施例中,当所述金属件3对应仅具有一个所述主体部31,且所述加强件4对应仅具有一个所述基体41时,所述连接件7对应仅具有一个且连接对应的所述主体部31和所述基体41。

综上所述,本发明电连接器有下列有益效果:

(1)所述第一凹陷161远离对应所述侧壁11的所述二端部112设置,即所述第一凹陷161与其对应所述侧壁11的所述二端部112在所述x方向上隔开设置,保证了所述第一凹陷161设于所述本体1翘曲程度较小的位置,以方便将所述金属件3收容于所述第一凹陷161中。所述第一凹陷161可导引所述金属件3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151中,使得所述凸部16和所述凸台15分别遮盖所述金属件3的一部分,用以提升所述本体1的强度。

(2)所述金属件3的前端与所述第一凹陷161固定配合,且所述金属件3的后端与所述接收槽171的固定配合,以将所述金属件3可靠地固定于本体1上。

(3)所述第二凹陷162远离对应所述侧壁11的所述二端部112设置,即所述第二凹陷162与其对应所述侧壁11的所述二端部112在所述x方向上隔开设置,保证了所述第二凹陷162设于所述本体1翘曲程度较小的位置,以方便将所述加强件4收容于所述第二凹陷162中。所述第二凹陷162可导引所述加强件4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152中,使得所述凸部16和所述凸台15分别遮盖所述加强件4的一部分,且所述加强件4与所述金属件3搭配设置,可进一步提升所述本体1的强度。

(4)所述加强件4的后端与所述第二凹陷162固定配合,且所述加强件4的前端与所述接纳槽172的固定配合,以将所述加强件4可靠地固定于本体1上。

(5)所述连接件7连接所述金属件3和所述加强件4且设于所述凸台15和所述凸部16,可最大程度地提升所述本体1的强度。所述第一凹陷161同时收容所述金属件3和所述连接件7,使得所述第一凹陷161不仅可导引所述金属件3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151中,而且所述第一凹陷161还可同时导引所述加强件4和所述连接件7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152中,可最大程度地降低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组装难度。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发明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