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部去耦的集成电路封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2056发布日期:2018-12-14 22:58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部去耦的集成电路封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内部去耦的集成电路封装,属于集成电路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集成电路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采用一定的工艺,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一起,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其中所有元件在结构上已组成一个整体,使电子元件向着微小型化、低功耗、智能化和高可靠性方面迈进了一大步。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420050566.0的一种内部去耦的集成电路封装,其包括基板、芯片和去耦电容,所述芯片设置在基板上,所述去耦电容设置在芯片上,所述芯片与基板电性连接,所述去耦电容与芯片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集成电路封装内部集成去耦电容,有效缩短了芯片的去耦电路路径,降低了回路电感,可为高速芯片提供低阻抗的供电电源并降低芯片的电磁干扰,满足集成电路高密度、高性能、低成本的要求,而且实现工艺难度低,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集成电路封装,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设备处于全封闭形,导致内部传输器的传输性能,无法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内部去耦的集成电路封装,以解决设备处于全封闭形,导致内部传输器的传输性能,无法提高工作效率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内部去耦的集成电路封装,其结构包括绝缘板1、耐高温玻璃2、第一基座3、信号扩展装置4、第二基座5、导电基层6、绝缘层7、传输板8、焊点9、导线10、透镜11,所述绝缘板1底端外壁固定连接耐高温玻璃2上端表面中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高温玻璃2底端表面边缘与第一基座3上端表面边缘紧密贴合,所述第一基座3底端内壁与第二基座5上端外壁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导电基层6底端嵌合第一基座3右侧上端表面,所述导电基层6上端表面贴合绝缘层7底端表面,所述绝缘层7上端设有传输板 8,所述导线10上端表面中部与焊点9底端外壁贯穿连接,所述导线10横贯透镜11内部,所述透镜11底端外壁与第一基座3上端表面中部嵌合;所述信号扩展装置4由上支板401、磁性芯片402、下支板403、支撑管404、支撑封盖405组成,所述上支板401上端外壁与支撑封盖405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板403底端表面与支撑封盖405底端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板 403与上支板401对称垂直两者相距5-8cm,所述下支板403上端表面设有多个方形卡槽与磁性芯片402底端外壁嵌合,所述磁性芯片402共设有多个,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每者相距1-3cm,并且底端连接处占用下支板403上表面面积的三分之二,所述支撑管404外壁横贯支撑封盖405左右两端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板右侧连接透镜左侧表面边缘。

进一步地,所述耐高温玻璃底端表面固定贴合第一基座上端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底端表面内壁与第二基座上端外壁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扩展装置底端固定连接第一基座上端表面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基层上端与绝缘层平行垂直。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内部去耦的集成电路封装,设有信号扩展装置,首先通过支撑封盖对设备进行支撑,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上支板与下支板,上支板与下支板连接的磁性芯片对支撑管内部的传输导线进行供能,使得支撑管内部具有磁性辅助传输,信号强,且速度快。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部去耦的集成电路封装的外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部去耦的集成电路封装的结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信号扩展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绝缘板-1、耐高温玻璃-2、第一基座-3、信号扩展装置-4、上支板-401、磁性芯片-402、下支板-403、支撑管-404、支撑封盖-405、第二基座-5、导电基层-6、绝缘层-7、传输板-8、焊点-9、导线-10、透镜-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内部去耦的集成电路封装,其结构包括绝缘板1、耐高温玻璃2、第一基座3、信号扩展装置 4、第二基座5、导电基层6、绝缘层7、传输板8、焊点9、导线10、透镜11,所述绝缘板1底端外壁固定连接耐高温玻璃2上端表面中部,所述耐高温玻璃2底端表面边缘与第一基座3上端表面边缘紧密贴合,所述第一基座3底端内壁与第二基座5上端外壁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导电基层6底端嵌合第一基座3右侧上端表面,所述导电基层6上端表面贴合绝缘层7底端表面,所述绝缘层7上端设有传输板8,所述导线10上端表面中部与焊点9底端外壁贯穿连接,所述导线10横贯透镜11内部,所述透镜11底端外壁与第一基座3上端表面中部嵌合;所述信号扩展装置4由上支板401、磁性芯片402、下支板403、支撑管404、支撑封盖405组成,所述上支板401上端外壁与支撑封盖405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板403底端表面与支撑封盖405底端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板403与上支板401 对称垂直两者相距5-8cm,所述下支板403上端表面设有多个方形卡槽与磁性芯片402底端外壁嵌合,所述磁性芯片402共设有多个,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每者相距1-3cm,并且底端连接处占用下支板403上表面面积的三分之二,所述支撑管404外壁横贯支撑封盖405左右两端中部,所述绝缘板1 右侧连接透镜11左侧表面边缘,所述耐高温玻璃2底端表面固定贴合第一基座3上端表面,所述第一基座3底端表面内壁与第二基座5上端外壁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信号扩展装置4底端固定连接第一基座3 上端表面中部,所述导电基层6上端与绝缘层7平行垂直。

本专利所说的磁性芯片402又称微电路、微芯片、集成电路,是指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体积很小,常常是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的一部分。

在进行使用时,首先通过绝缘板1对设备进行绝缘,第一基座3支撑设备,导线10对设备内部的信息进行传输,接着通过信号扩展装置4提高设备的传输性能,由内设的支撑封盖405对设备进行支撑,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上支板401与下支板403,上支板401与下支板403连接的磁性芯片402对支撑管404内部的传输导线进行供能,使得支撑管404内部具有磁性辅助传输,信号强,且速度快。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设备处于全封闭形,导致内部传输器的传输性能,无法提高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设有信号扩展装置,首先通过支撑封盖对设备进行支撑,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上支板与下支板,上支板与下支板连接的磁性芯片对支撑管内部的传输导线进行供能,使得支撑管内部具有磁性辅助传输,信号强,且速度快,具体如下所述:

所述上支板401上端外壁与支撑封盖405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板403 底端表面与支撑封盖405底端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板403与上支板401 对称垂直两者相距5-8cm,所述下支板403上端表面设有多个方形卡槽与磁性芯片402底端外壁嵌合,所述磁性芯片402共设有多个,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每者相距1-3cm,并且底端连接处占用下支板403上表面面积的三分之二,所述支撑管404外壁横贯支撑封盖405左右两端中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