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47999发布日期:2019-05-24 20:46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线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中国台湾实用新型专利第I271899号公告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绝缘本体的两侧设有两个卡扣件,卡扣件具有扣接端、压按部以及一弹性卡擎部,该弹性卡擎部系由该压按部概呈U形弯折并插接至对应容置槽之该定位导槽。可以了解,该线缆连接器的卡扣件占用较多横向尺寸,不利于连接器的小型化高。同时,随着高频的需求,插座连接器亦需要不断提升高频性能。连接器

所以,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线缆连接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线缆连接器的开发成本降低,占用连接器空间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如下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本体、排列在本体前端的若干导电部、自本体后端延伸出的扁平线缆、按压所述扁平线缆上表面的按压板、支撑扁平线缆下表面的金属板及设置在本体的纵长两端的一对扣持件,所述扣持件包括连接部、自连接部向前依序延伸的按压部与扣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平板状且其是自金属板垂直弯折而形成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扣持件自金属板垂直弯折而形成,扣持件的连接部为平板状,不但减少占用面积,而且零件减少,降低开模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为图1部分拆解的立体图。

图4为图3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图3进一步拆解的立体图。

图6为图5中本体与金属板进一步拆解的立体图。

图7为图6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8为图1沿虚线A-A切割的剖面图。

图9为图1沿虚线B-B切割的剖面图。

图10为图1沿虚线C-C切割的剖面图。

图11为图1沿虚线D-D切割的剖面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3为图12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14为图13进一步拆解的立体图。

图15为图14进一步拆解的立体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7为图16的部分拆解图。

【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及与其对接的对接电连接器,参图1-11 所示,电连接器的后方连接有一扁平线缆而为线缆连接器100,参图12-17 所示,对接连接器则为安装在电路板9的插座连接器600、700,该线缆连接器100可插入该插座连接器600/700。

参图1-2所示,所述线缆连接器100包括纵长的本体11、排列在本体前端的若干导电部16、自本体后端延伸出的扁平线缆20、安装在本体并相对本体11可旋转以压制所述扁平线缆20的按压板30、固定在本体的金属板40 及设置在本体的纵长两端的一对扣持件50。本体11在其纵长两端一体延伸有供使用者按压的操作部12,操作部12促使扣持件50作向内移动,实现解扣与插座连接器600的扣持。所述按压板30按压所述扁平线缆20上表面,所述金属板40支撑扁平线缆20下表面,连接部为平板状且其是自金属板垂直弯折而形成的。

下面介绍线缆连接器100的具体结构。参图6-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重要改善点在于,一对扣持件50与金属板40为一块金属板直接形成,减少零件元件,减少开模数量;扣持件50自金属板40直接垂直弯折形成,为平板状,减少扣持件50在纵长方向占有线缆连接器100的空间。扣持件50包括连接部51、自连接部向前依序延伸的按压部52与扣持部53,连接部51为平板状,其是自金属板40一体垂直弯折而形成。所述扣持部53的自由末端具有向外弯折的扣持头531,扣持头沿纵长方向横向凸伸出本体11(图2清楚可见)。金属板40还一体弯折出的阻挡臂43及限制臂44,用来与扁平线缆20及按压板30相配合,从而更减少开模数量,降低成本。所述金属板40包括主板部41及自主板部两端的后部横向延伸的下沉部42,所述扣持件50、阻挡臂 43及限制臂44均自下沉部42延伸出,在纵长方向上,限制臂44位于扣持件50与阻挡臂43之间。所述扣持件50及阻挡臂43的金属板面垂直于限制臂44所在金属板面,即扣持件50及阻挡臂43的金属板面垂直于左右方向(即纵长方向),所述阻挡臂43的金属板面垂直于前后方向。

所述本体11的后方开设有开放空间110,金属板40固定本体内,如图5 所示,主板部41设置在该开放空间110的内底面,阻挡臂43凸伸入开放空间110,限制臂44则嵌入开放空间两侧的塑胶内,扣持件50则穿过本体的两端而延伸至前方,且位于操作部12的内侧。

结合图3-4,所述扁平线缆20插入该开放空间110,其前端延伸至本体的前端(图1清楚可见),其前端设置有的金手指21形成上述若干导电部16。金属板40的主板部41位于扁平线缆20下方且抵压扁平线缆20。主板部41开设有的若干弹片411则弹性抵压在扁平线缆20的下表面,而下沉部42相对主板部41远离按压板30。阻挡臂43则用来与扁平线缆端设有的凹口22配合而限制扁平线缆向后移动,从图3可以看出,阻挡臂43向前抵靠在凹口 22的前缘。而主板部41的前部区域412则向前凸伸至本体的前端,该前部区域412位于本体相对导电部16的另一侧(图2清楚可见),同时本体在对应弹片411处设置有凹陷部113,提供弹片的变形空间,图11清楚可见。

参图3-4所示,所示按压板30包括塑胶部31及埋设在塑胶板的抵压部 32,抵压部为金属板状,其具有横向凸伸的旋转轴321及位于对应旋转轴后方的固定部322。所述限制臂44与本体11相配合而用来安装所述旋转轴 321(图9清楚显示),而固定部322凸伸入所述扁平线缆的凹口22(图1清楚可见)而抵压在扁平线缆,以进一步限制所述扁平线缆向后移动,该固定部 322的末端同时也有开放空间的内壁面相干涉或者扣持,从而将按压板固定在本体11。

所述导电部16位于本体11前端的上方侧,按压板30位于本体11后端的上方侧,导电部16与按压板30均位于所述扁平线缆20的上方侧,而金属板40则位于扁平线缆20的下方侧。扁平线缆20位于本体11内的部分在其下方设置有加强板24(图11清楚可见),弹片323与弹片411分别抵压在扁平线缆20的上、下表面。扁平线缆的金手指21直接充当与对接连接器相互对接的导电部16,扁平线缆20的后端被外力作用时容易拉动,或上下或左右晃动,弹片323、411的抵压,可以缓冲前述上下晃动。

组装时,将按压板30组装至本体11上,再将金属板40组装入本体11,然后将扁平线缆20组装入本体,最后旋转按压板30直至其固定部322插入扁平线缆的凹口内。当然,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组装顺序。

图12-15显示了插座连接器600,其系安装在一电路板9。插座连接器600 包括承载有端子62的绝缘本体61、至少部分包覆在绝缘本体外围的金属壳体63,以及遮蔽罩64。端子62具有延伸出绝缘本体而用以安装在电路板9 的第一接脚621,金属壳体63具有用以安装在电路板9的第二接脚631。遮蔽罩64为框体,其至少将第一接脚621遮蔽於其内,且遮蔽罩64与金属壳体63之一设置有用来彼此接触的搭接部65,搭接部65邻近第二接脚631以减小接地路径。第二接脚631自金属壳体63的纵长两端的延伸而成,搭接部 65亦设置在金属壳体的纵长两端的端面。本实施例中,遮蔽罩64自后向前组装至金属壳体63处,搭接部65为金属壳体63弯折延伸出的凸片632,凸片容纳于遮蔽罩的狭缝642,凸片632与狭缝642除了导引遮蔽罩组装外,还具有降低接地路径的作用。遮蔽罩64包括顶壁644、两端壁645、后壁646,狭缝642位于端壁646,顶壁644设置有一排弹片6441,弹片6441压接在金属壳体63对应的顶壁。顶壁644还设有自其延伸的檐部6442,该檐部向前凸伸出绝缘本体的对接面。在线缆连接器插入插座连接器时,起到导引作用

图16-17显示了类似於插座连接器600的插座连接器700,遮蔽罩74自上向下组装至金属壳体73处,所述搭接部为自遮蔽罩延伸的弹片741,该弹片向内抵压在遮蔽壳体73的凹陷部731。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非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说明书而对本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